中心静脉压控制在肺心病诊疗中的应用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论文_史舒文

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湖南郴州 423000

【摘 要】 目的 中心静脉压控制在肺心病诊疗中的应用及对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5月期间我在我院确诊并进行住院治疗的为肺心病患者8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肺部抗感染、通畅呼吸道、调节电解质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药物扩血管、利尿等措施,调控中心静脉搏动在2~7 cm H2O,观察两组在各阶段治疗时,心功能改善情况及使用呼吸机时间。结果 观察组在各阶段心功能为正常(I级)的次数优于对照组,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心静脉压控制在肺心病诊疗中的应用效果好,对患者预后有显著改善。

【关键词】 中心静脉压控制;肺心病;诊疗应用;患者预后;影响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of central venous pressure control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treatment such as pulmonary anti-infection,unobstructed respiratory tract,electrolyte regulation,etc.,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treatment based on drug vasodilatation,diuresis and other measures to regulate central venous beat in 2 ~ 7 cm H2O. The improvement of cardiac function and the time of using ventilator in each stage of treatment were observed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frequency of normal cardiac function(grade I)in each stag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time of ventilator-assisted ventilation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 <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central venous pressure control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is effective and can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Key words] central venous pressure control;Cor pulmonale. Clinical application;Prognosis of patients;impact

肺心病是因心血管阻力增加和肺动脉压力增高而引发心肺功能异常的慢性病变[1]。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喘息、活动后感心悸、气短、乏力和劳动耐力下降,常见下肢水肿,午后明显,次晨消失,严重患者会出现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预后差,病死率高。据临床报告显示肺心病占老年慢性病比例12%左右,数量呈逐年增加趋势,给老年患者的晚年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影响。如何降低肺心病的病死率和提高预后效果,成为近年来研究的课题,目前治疗以控制感染、强心利尿和改善呼吸为主,但效果不佳,经临床实践和多方论证,我院采取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调控中心静脉压来改善肺心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的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5月期间我在我院确诊并进行住院治疗的为肺心病患者8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纳入标准:①均在我院接受治疗和诊断;②患者及家属均知情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中途放弃治疗和转院者,②严重血液系统疾病者、遗传性疾病者等;③严重精神疾病或无法正常沟通交流者;其中对照组患者年龄58~72岁,平均年龄(65.28±2.54)岁;体重62-87kg,平均(75.28±2.54)kg;三高患者24人;城镇医保28人,新农合11人,无社保1人。其中观察组患者年龄60~74岁,平均年龄(66.18±3.54)岁;体重60-84kg,平均(74.56±2.24);三高患者21人;城镇医保25人,新农合13人,无社保2人。两组患者在身高、体重、参加社会医疗保险、其它疾病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予以对照组常规治疗:1.肺部抗感染治疗:对血、痰细菌进行涂片革兰染色培养,根据实验结果和患者药物过敏史,选择抗生素种类及计量;2. 通畅呼吸道治疗:嘱患者清除口咽部分泌物,鼓励患者自主咳嗽排痰。如通气严重不足、神志不清、咳嗽反射迟钝且呼吸道阻塞者,应建立人工气道,定期吸痰,同时辅助化痰药物治疗;3.调节电解质治疗:肺心病加重期容易出现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常见代谢性酸中毒时,pH明显降低,当pH<7.2时,应根据情况静滴碳酸氢钠溶液,边治疗边观察,同时对钾、钠、氯、钙及镁等电解质监测。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治疗基础上1.遵医嘱服用扩血管药物硝普钠和中药活血化瘀药物,2.利尿治疗:给予药物强行利尿剂,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功能环境;3.应用血管扩张剂降低肺动脉高压。使中心静脉控制在2-7cm H2O;观察组和对照组同时治疗三个阶段,每阶段10d。

1.3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

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和使用呼吸机时间;心功能判断:Ⅰ级为正常,Ⅱ级为轻度减轻,Ⅲ级为中度减轻;使用呼吸机时间越少,呼吸衰竭的恢复效果好;分别在每个阶段治疗结束统计心功能I级次数和使用呼吸机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版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并进行t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照组和观察组心功能改善比较

观察组在各阶段治疗结束后,患者心功能为I级(正常)的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功能为I级的次数比较(次,)

3讨论

肺心病按功能分为代偿期与失代偿期[2];1.代偿期(包括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患者有明显肺气肿体征,呼吸运动减弱,呼气延长、语音震颤减弱,呼吸音减低,水肿和腹腔积液等。2.失代偿期(包括急性加重期)本期临床主要表现以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患者有明显的球结膜充血水肿、瞳孔缩小,眼球突出、头痛、嗜睡及昏迷。肺心病上述部分轻微症状和冠心病相似,并且部分肺心病患者同时伴有左心室肥大,与冠心病诊断一致,临床在治疗初期往往被误诊,导致病情加重和并发症发生[3]。肺心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肾功能不全、肺性脑病等,病患者一旦合并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4-5]。

中心静脉压由右心室充盈压、静脉内壁压、静脉收缩压和张力和静脉毛细血管压四部分组成,中心静脉压大小取决于静脉回心血量和心脏射血能力的相互关系。若心脏射血能力强,中心静脉压则低,能将回心的血液及时射到动脉内,反之射血能力下降,中心静脉压变高。若中心静脉压小于0.49kPa(2 cm H2O),提升右心房充盈不足或血容量不足;中心静脉压大于1.02kPa(7cmH2O)时,提示心功能不全、静脉血管床过度收缩或肺循环阻力增高。临床通过控制中心静脉压,可有效降低右房室压力和血容量,改善肺动脉内部环境,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和并发症的发生 [6]。

综上所述,中心静脉压在肺心病诊疗中可以有效控制肺心病并发症的发生和重度患者的病死率,临床应用效果明显,患者预后满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时宪锋. 中心静脉压检测在机械通气治疗肺心病呼吸衰竭的应用[J].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6,3(4):55-55.

[2] 董庆华,汤展宏,秦学斌. PICCO检测在肺心病合并心源性休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重庆医学,2017,46(23):3229-3230.

[3] 李大亮.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联合中心静脉压行液体管理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影响[J]. 中国医刊,2016,51(11):94-99.

[4] 孟学刚,地力木拉提,李江,等. 持续中心静脉压监测在神经重症患者中应用价值探讨[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8,21(2):143-146.

[5] 王道国. 中心静脉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液体管理中应用价值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2017,14(21):17-18.

[6] 张华. 肺心病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2017,15(2):101-102.

论文作者:史舒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0

标签:;  ;  ;  ;  ;  ;  ;  ;  

中心静脉压控制在肺心病诊疗中的应用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论文_史舒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