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具体运用论文_陈枭靖

浅谈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具体运用论文_陈枭靖

陈枭靖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四川省 610000

摘要:水体恶臭以及由水体富营养化引起的蓝藻水华泛滥,给城市水体景观和居民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水生态修复技术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而且建设成本低,不需要能耗,运行成本低等优点,因此,水生态修复技术成为了河道治理的一种新的措施和发展方向。本文主要就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具体运用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水生态修复技术;河道治理;具体运用

1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内容

水生态修复系统是在河流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破坏的当今,生态治水新理念的提倡而应运而生。水生态修复技术注重对自然生态和自然环境的恢复和保护,是目前治理河道水生态的关键技术。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称为生态系统,完整的水生态系统包括水生植物群落和鱼、虾、螺、贝类、大型浮游动物等水生动物,以及种类和数量众多的微生物和原生动物等。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具体内容是指利用培育的植物或培养、接种的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水中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和降解,净化水质,改善、修复水生物生存环境。作为目前来讲国际上常用的水体污染治理办法之一,水生态修复技术具有治污效果好、工程造价相对较低、运行成本低等优点。实践生活表明,对河流水环境的治理,必须采取污染源控制和水生态修复相结合的方法,实施“截污治污、恢复生态”。

2水生态修复主要技术类型

2.1微生物处理技术

水生态修复技术中微生物处理技术主要有厌氧处理、好氧处理以及厌氧-好痒组合处理三种。其运用人工培养的适用于分解污染物的一些微生物。运用控制这些微生物的品种、数量以及生长环境等,并结合人工曝气等措施,来加快并稳定诸如COD、氨氮以及有机氮等污染物的处理。微生物处理技术依照河道水体的流域面积、水流以及污染程度等因素予以具体制定,现在主要为原位生物修复技术,运用于污染较为严重河道的水质净化。

2.2生物修复技术

生物修复技术包括微生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动物修复技术。其中微生物修复技术应用最为广泛,通过利用微生物吸收、降解、转化水体中的污染物,来实现水环境净化、恢复水体生态系统的目的。生物修复技术所采用的修复方案既可以是单一的植物、动物或微生物修复,也可以是使用不同种植物、动物、微生物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对污染水体进行水体净化工作。植物、动物及微生物在新建生态系统中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各自对水体净化工作起着重要作用

2.3人工湿地处理技术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指的是运用自然生态系统里生物、化学及物理的工作作用使得水体净化得以有效实现。人工湿地系统在底面有坡度和一定长度的洼地中,运用填料与土壤混合构成填料床,水体能够在床位表面或者床位填料的缝隙里曲折流动。此外,还可以在床位表面种植一些成活率高、处理性能好的水生植物,营造一个独特的动植物生态环境,从而有效处理污染水。人工湿地的特点如下:(1)保持生物的多样性,给水生微生物及动植物等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2)分解水体污染物,完成净化水体工作;(3)调节径流,保持土壤的含水量;(4)调节空气湿度与气温;(5)构造景观,优化环境。

2.4修建生态岸坡

水生态修复技术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对受到污染的水体生物环境进行合理的修复,重新建立完整的水生态系统生物平衡体系,使其可以按照自然发展规律完成生态食物链的重建。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自身的环保理念也随之改变。人们的环境保护理念已经逐步的由传统的防洪、排涝向安全、生态的水环境观念转变。生态型岸坡的修建,不仅改变了传统河坡直立的结构形式,同时随着岸边植物种植数量的不断增加,利用植物发达的根系实现土壤固结的目的,不仅有助于岸坡稳定性的全面提升,降低了岸坡被雨水冲刷现象发生的几率,而且岸边种植的大量的植物,也发挥出其在水生物保护方面的作用,为水生物营造了良好的栖息城所,加快了水体生态系统恢复的速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5人工浮岛技术

人工浮岛就是指一种人工设计的漂浮在水面之上供水生动植物、微生物栖息以及繁衍等的生物生态设施。人工浮岛主要功能为保护河岸、消除水波、改善景观、创造生活栖息环境以及净化水质等。现在人工浮岛技术已经在那些对景观方面有较高要求的城镇化区域中的河道池塘等中取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人工辅导技术是根据自然规律,对本土净水植物进行严格筛选,然后种植在水面上,通过植物根部的吸附于吸收作用以及各物种之间的竞争,把水体里的有机物、氮、磷等当作自身的营养物予以利用,然后通过收获植物使其脱离水体,从而实现净化水体,适宜生物繁衍等的目的。此外,人工浮岛技术主要运用于受有机污染与富营养化的河流,不仅工程量小、处理效果好、便于维修,而且不会导致二次污染,可以使得资源得以可持续利用。

3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具体运用要点

3.1营造生物群落多样性

利用生态系统食物链来营造生物群落的多样性,达到生态净水的目的。运用与植物净化相同的原理来进行拓展,在具体的实施上,可以在水中建立起适合微生物生长的必要环境,让其栖息于河道中,与此同时,放入鱼、虾、河蚌等此类水生动物,从而利用食物链将水生植物、微生物、藻类、水生动物构建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食物链,达到净化水体的作用。

3.2优选植物种类

对于水生态修复技术来说最重要的就是针对不同种类型的污染水体,采取针对性的精化方案及配套的生物类型。尤其是植物的选取,既要该种植物能够适应当地气候保证植物存活,还要植物能够很好的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因此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对于项目的成功非常必要。为了达到水体净化的良好效果,常常需要不同种植物相配合。为了实现不同的作用要明确每种植物的治理效果及适宜环境,保证重建水生态系统平稳运行并达到良好的净化效果。

3.3建设形态多样的河流

河流形态多样性的措施是恢复河流横向连通性及纵向连续性,避免岸坡及河床材料硬质化。在河流的纵向方面,主要为恢复河流的蜿蜒性,尽量维持河流曲折多变的状态;而在河流的纵向方面,建造护坡地基主河槽的复合断面形态,在条件允许的区域可以推广运用“季节性河道”。在要用护岸的地段,应该运用生态混凝土、石笼等透水性岸坡防护结构,合理运用水葱、柳树、芦荟、木桩及乱石等植物护坡和天然材料,从而使得河流护岸硬质化得以有效避免。

3.4布置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景观作为人们现实生活中最常见的人造景观形式,其大多都是直接采取人工开凿的方式,完成湿地景观的重建。人工湿地不仅是水生态净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其对于河道水生动植物系统的恢复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采取布置人工小岛、石头、植物景观等方式,构建出优美的湿地环境,不仅实现了净化水体的目的,同时也达到了优化环境的效果。另外,人工湿地净化系统中所包含的的类型众多的微生物与水体组成了完整的生态系统,这一生态系统不仅实现了对系统自身的净化,同时也达到了进一步优化湿地环境的目的。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生态修复技术是提升水资源质量以及修复水体的重要工具。运用该技术对河道进行有效合理的治理,不仅能更好地为水生物创造一个良好的、适合它们生长繁殖的生存空间。同时还能促进水生态系统的建立和保护,使水体的本身净化能力得到有效的恢复和提高,从而促进了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河流生态修复相关研究进展[J].徐菲,王永刚,张楠,孙长虹.生态环境学报.2014(03)

[2]生态修复技术与方法研究述评[J].李德昊.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03)

[3]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中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J].刘兵,张兰英.化工设计通讯.2018(04)

论文作者:陈枭靖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4

标签:;  ;  ;  ;  ;  ;  ;  ;  

浅谈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具体运用论文_陈枭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