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责任理论_时政论文

解读责任理论_时政论文

读《责任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责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生离不开责任,但人们对责任却往往缺乏科学的理性认识。面对这一复杂的理论课题,程东峰先生以相当的理论勇气,克服了诸多的困难,写成了《责任论》书稿。在出版低谷的情况下,受到中国林业出版社的支持,让此作得以和读者见面,为“责任”研究开辟了道路,使社会科学园里又增加了新成果。此书作为拓荒之作难免有不成熟之处,但它的问世确为责任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认识和思考方法。现就阅读《责任论》后印象最深的几个问题,谈些想法。

一、关于《责任论》理论体系的构建

作者提出以责任为核心构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独到见解。作者认为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以及我国经济体制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更突出显示“责任”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提倡敬业精神,认同“责任”在经济管理、社会管理、家政管理中的位置是十分必要的。《责任论》以责任为中心,以集体主义道德原则为精髓,构建了基本理论体系,全书共分:责任的产生及其意义、责任认同、责任演变、当代责任分析(上、下);责任教育;责任分配;责任实现;责任评价;责任监督;责任与自我实现等12章50个专题,章前有“导言”,著名伦理学家罗国杰教授为之作“序”。作者略介其观察我国当年的责任生活及责任制运行的状况;简述了责任萌生发展的历史脉络,以及人类对责任的认识过程;概括认定了《责任论》中的诸概念范畴;并作了简明的定义,赋予丰富的内涵;还着重阐明与责任相关的权利、义务、责任、任务的区别与联系;指出责任问题与现代化建设良性发展的密切关系;探讨了责任横向辐射的宽阔领域和纵向发展的前景;展示了责任的改造力、创造力、渗透力,表明责任遍布社会网络的纽结观;剖析了西方学者关于责任问题的观点、思潮;介绍了现代社会职业责任的复杂分工,责任层次系列的分类及人生扮演角色责任的确定性与可变性;推重关于责任知识的教育;阐明责任监督、评议、褒贬的重要性;最后指明个人的责任理想应融汇于社会共同理想之中,强调责 任是社会进步、个人幸福的源泉等,这样思考问题是切合实际而又科学的。

二、《责任论》的实践依据和理论基础

作者认为责任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类物质生产活动协作交往的结果,对责任的认识是社会分工以后的事。社会分工愈发展,责任愈具体,渗透力愈强,责任的覆盖面也愈广,每个成熟的正常人都有责任的求索要求,都扮演着一定的角色。责任对我们既熟悉而又陌生,说熟悉因为人生的旅程都伴随着为履行自己的责任而奋斗,随时随地都与责任打交道;说陌生我们对常见的责任问题缺乏应有的现性认识,就是在专著和文章、字典和教科书中也难找到精确的定义,不能科学地看待责任理论和责任实践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责任论》高度重视责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有深厚的实践践基础和理论依据的。

在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强调分工以各尽其职各负其职责的论证,孟子提出“有言责也”的责任之说:《书经》中亦称“若尔三王是有丕子之责于天”(蔡沈传:丕子,元子也。盖武王为天元子,三王当任其保护之责于天)。在我国长期流传的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主人翁责任感,以及“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所规定的养育父母之责,陈亮斥“百司逃责”,亦是指当朝官员不负责任等。可见责任之说源远流长。在马克思经典中亦不乏责任之说的论述,只是人们没有把它作为重要的经典理论加以重视。恩格斯说:“如果不谈所谓自由意志,人的责任,必然和自由的关系问题,就不能很好地讨论道德和法的问题”。列宁常说:“我们事业的保证在于群众自己负起了建设社会主义新俄国的责任”。毛泽东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就重视责任教育,经常提醒干部:“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要懂得“向人民负责和向党负责”的一致性,“领导的责任就是出主意,用干部”;他常对干部的责任状况进行表扬和批评,说“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任”;批评“一些人对工作不负责任”,及“不负责任的背后乱批评”,“不负责任到处害人”;还时常强调干部对革命事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特别是“党员干部的创造力,负责精神”的重要性等等。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时期,责任态度的好坏已是评价鉴定干部的重要内容,继而建立了“责任制”,规定责、权、利的一致性。现代经济建设管理中有“责任中心制”、“农业联产责任承包制”、“联产计酬责任制”、“承包经营责任制”、“租赁经营责任制”、“资产经营责任制”、“责任储备金制”、“责任保险制”、“岗位责任制”、“作业责任制”、“经理责任制”、“厂长负责制”、“领导负责制”、“责任编辑”、“责任校对”、责任公约、责任保证书等。在国际生活中有“任期责任制”、“责任公约”、“责任赔偿”等等。这说明责任已作为一种制度固定下来,责任已作为管理规范,活跃在经济、政治、职业等社会生活和道德生活之中,责任是社会发展、人生历程的支柱。《责任论》的问世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对责任理论的迫切要求,为责任的科学研究开了一个很好的先例。作者殷切希望责任理论研究朝气蓬勃,这种愿望定会开花结果的。

三、责任理论的探索与创新

《责任论》使人感受到一种新鲜的理论气息,下面仅就几个引人深思的有独到见解的理论观点作概略的评介:1.关于责任的社会纽结观。书中反复强调责任是社会的基石,是构成社会大厦的梁柱砖瓦,是社会良性运行的前提,是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关键。责任无时无处不在,责任是人类永恒的伴侣。“如果说社会关系是张硕大的网,而责任就是当代社会关系网上的纽结”,责任对社会对个人“已像空气和水一样须臾不可或缺”。因此,科学地认识责任,调查总结责任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并升华为理性认识指导人们的责任行为,进而掌握责任机制和运行发展规律,形成系统的责任学说,进行责任的普及教育,让一般人都认识责任的重要性,这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要求,也是民族智慧科学繁荣的表现。2.尊重责任是现代人应有的品质。《责任论》中专题阐明“尊重责任,自觉自愿地履行责任是现代社会现代人应有的品质”,社会的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提高人的责任认识,树立良好的责任态度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的保证。作者强调指出“能否自觉履行责任是独立完善人格的唯一标志”。造就优秀人才,提高人的道德水平,都应从对人对事的责任感入手,并认为这是造就现代人的关键场所。高度的责任心确实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创造幸福的源泉。这样理解责任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应引起重视,并进一步研究、求证、宣传普及。3.研究伦理道德的新视角。书中说“责任,乃是当代社会衡量人的行为是否道德的标尺;研究责任,就是从一个新的视角研究人类的道德问题”。就责任的形成而言,责任是社会成员对集体利益和集体主义道德原则认同后产生的自觉的责任行为。集体主义道德原则是角色责任遵循的最高原则,责任又是集体主义原则在人的行为实践中的落实。在道德科学体系中集体主义是原则,责任是范畴,是行为规范。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伦理道德是文化的核心,伦理关系是人类诸关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关系,责任是以关系为前提的,具有广泛性、持久性。各种各样的责任“都可以从伦理道德中找到其位置”,伦理道德渗透在一切社会关系中,有关系也就有责任,有责任就有道德问题。作者从责任生活实践的客观逻辑探索伦理道德的真谛,这是值得重视探究的新视角。4.责任概念的新概括。作者在构建《责任论》的体系时,首先对“责任”等概念作准确的判断,弄清“责任与义务”、“责任和任务”、“责任和权利”的关系。书中重点剖析了责任和义务的区别和联系,作者不同意把责任和义务混为一谈,说责任就是义务是没有根据的,角色责任是指份内应作的事,如没有做好份内应做的事是没有尽好责而不负责任的表现,应当承当过失;责任可有报酬也可无报酬;责任集责权利于一体,带有强制性。道德义务一般不受特定角色的制约,尽义务是无条件的,是以牺牲为前提的,靠自觉自愿,没有约束力,尽义务是高层次的道德行为,可以说“责任是行为主体对特定社会关系中定在任务的自由认识和自觉的服从”。“义务是主体在道德理想支配下自由选择为善的应然行为”。作者对“责任”和“义务”这对概念的概括,可为责任理论研究开阔思路。

《责任论》不是十全十美的,有的论证还欠说服力,有的论点待深入研究。在写作上,把责任定义与义务定义分别放在“导言”、第一章和第三章似乎有些分散,不够协调。

标签:;  

解读责任理论_时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