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实效性:“品德与生活”与“品德与社会”课程实效性初探_品德与社会论文

贵真抓 求实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有效性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品德论文,求实效论文,真抓论文,有效性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已成为一门重点学科,每校每周每班都要拿出两节课来上,然而在它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的同时,学生的日常行为却并没有因此而越来越好,反而出现了许多与教学背道而驰的现象。例如:教室的地面居然有多处口香糖痕迹;家境富裕的孩子去超市偷东西;不完成作业,他们可以脸不红、心不跳地对老师编出一个个冠冕堂皇的理由;需要给乘车有困难的人让座时,他们却视而不见……这一幕幕让我这个思品教师感到忧虑: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了?难道我们重视得还不够吗?为什么我们如此重视,问题还是层出不穷?到底怎样才能把学习内容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针对这些问题,我确定了“如何提高《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有效性”的课题研究,从课堂教学、课后实践和家校联系三方面入手,进行了探索,实验时间虽短,却已初见成效。

一、课堂教学重实效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说过:“中国留学生学习成绩往往比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于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强。”杨教授的话提醒我们,知识贵在使用。《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也指出:儿童期是儿童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必须采用儿童乐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基于这些提示,我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了:

1.发挥表演功效

著名的美国总统里根,由于做过一段时间的演员,所以在竞选演讲中,大方得体,风度翩翩,深得民心,虽然不排除他本身才华横溢,德高望重,但最终登上总统宝座,表演的功夫不可小视。无独有偶,大明星施瓦辛格也是演而优则仕,成为美国州长。所以一个人的品德涵养好坏,也需要他善于把内在表现在行为上。针对这点,我利用表演增强课堂实效。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小心,别伤着”一课时,我让一名学生表演猛然推门,一个小女孩则做出被碰着鼻子的样子,同学们看了哈哈大笑起来。其实,这正是某位同学平时横冲直撞时的真实再现。我让学生充分评价,发展他们道德评价的能力。再配以一年级孩子喜闻乐见的儿歌:走路要学小花猫,脚步轻轻静悄悄,不要学那小螃蟹,横冲直撞真糟糕。之后,我再让学生表演如何推门,他们马上学会了轻轻地推门,这就有效地帮学生建立起了正确的行为习惯,达到了知行统一。

2.巧用游戏奏效

日本著名女作家黑柳彻子在《窗边的小豆豆》中,记述了巴学园校长、著名教育家小林宗作在教育学生时,学生只要完成了当天的学习任务,即可到大自然中去游玩,老师随时根据学生的观察,和学生一起谈自然、历史、科学知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的收获比在课堂上学的还要多,理解得还要透彻,这就是所谓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吧!

通过游戏达到教学目的,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已逐渐成为教师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这种方法,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可以使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实践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同时,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建立起了团结、协作等良好的思想品质。

3.调动感情增效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所以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体验、领悟,从而达到思想认识的发展和提高。

例如在教学“祖国妈妈的生日”时,我给学生播放影片(开国大典)的片断,让学生的心随着我所创设的情境走进那万众瞩目、群情振奋的时刻,感受一个中国人真正有了自己的家园后的幸福归属感。然后,我又让学生交流他们所搜集的有关令祖国骄傲的资料,学生通过交流刘翔奥运夺冠、香港顺利回归等资料,真切地体会到了祖国的日益富强和伟大。同时配以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变化的画面及“神六”升空的场景,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的同时,激起他们强烈的爱国热情。

通过鲜明的画面构图、逼真的形态色彩、美妙的音响效果,让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以情入理,情理交融,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实效。

二、课外实践出高效

一个人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过程,它是在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下形成的。仅靠课堂内进行一两次说教是远远不够的。为强化道德行为,形成道德习惯,还必须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进行长期的、反复的训练,从而养成道德习惯。只有习惯才能使道德行为得到巩固和持续,在新的环境中才能继续发展和提高。因此,我努力做到课内教育,课外延伸,课内训练,课外巩固。

1.家长录音真见效

家长录音,就是把教材中学生需要在家庭完成的活动,请家长录音,学生把家长的话带进课堂与大家分享,互相评价促提高。

如教学“我会做的事”时,为了让学生学会照顾自己和家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我在课前让学生回家,请家长把孩子在家的表现说一说,孩子自己录下来带回学校。学生在课堂上听着父母的录音,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我顺势鼓励学生,以后要养成习惯,把整理衣物、做家务、顺着父母的心意等变成一种自觉的习惯。其他学生听了别人的录音,取长补短,对自己也是一种鞭策。通过这种做法,既让家长意识到孩子也是家庭的一员,要培养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更提醒了别的孩子,原来自己还可以做更多的事,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2.伙伴监督最有效

与学生形影不离的毕竟是他们的伙伴,他们的行为习惯受伙伴的影响也最大。受此启发,我发动学生监督学生,果然收效显著。

例如在“我也棒”的教学中,学生知道了要遵守社会公德,乘坐公共汽车要守秩序,遇到老弱病残者主动让座。可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看到车来后,往往蜂拥而上,造成公交车无法靠边停车,甚至曾有学生丧身车轮下,酿成恶果;上车后争抢座位,对老弱病残者视而不见。这些行为已完全抵消了学校教育力量,让我们鞭长莫及。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树立“如果改变不了世界,就改变自己”的思想,不要把自己等同于社会其他人,候车时不能随波逐流,而应坚持正确做法。我把乘公交车上学的孩子排在一个路队中,请一名同学记录学生候车、乘车的表现,每天晨会上给大家汇报,同学给予评价。结果,学生不仅认真排队等车,而且上车后争先恐后地给乘车有困难的人让座,逐渐形成了“让座光荣,不让座耻辱”的好风尚。

3.追踪指导永见效

小学生记忆力短暂,课堂上学习时热血沸腾,转眼在行动中却事与愿违,让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感到很无奈。其实,这时只要我们有决心,舍得花时间对其进行追踪指导,照样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例如针对班级地面上出现口香糖痕迹的现象,我进行了跟踪指导,彻底改变了学生的陋习。

第一步,组织学生参观几个教室地面,谈感受。学生一致反映,没有口香糖的地面娇艳鲜亮,而有口香糖的地面则灰暗肮脏,在脏兮兮的教室里上课,真影响情绪。

第二步,让学生看资料。国人乱扔垃圾,习惯成自然,即便到了国外,陋习也照样一路同行。一个外国人说,走在路上,随地吐痰的一定是个中国人。英国人威廉坚持20年在长城捡垃圾,挪威大使也经常去长城捡垃圾。外国人给中国捡垃圾,让谁难堪?在一些欧洲国家,比较少见到中文指引,然而在厕所里却会有明确的中文指引:“排队”“冲水”“洗手”等。为何要用中文标明这种指引,答案不言自明。我们的陋习已在国际上产生了恶劣的影响。

在北京,每年国庆节,游客都会在天安门广场吐下了40~60多万个口香糖残迹,给广场添上了极不和谐的一笔。清理一块残痕需要36秒到1分半钟。清洁丁要用18天时间才能完成这项清理工作。清除一块口香糖至少需花费1.10元,光清洁剂和工钱,国家就要耗费100万元人民币,这些钱可以建5所希望小学。天安门是中国的脸面,把口香糖吐在天安门广场上,简直是吐在中国人自己的脸上!严厉的措辞,使得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心理冲击。

第三步,组织学生自带工具清理教室地面的口香糖,并利用班会去清理海上公园地面上的口香糖。由于口香糖是硅胶成分,学生又没有特制清洁剂,所以清理起来很费劲。清理时,有的学生说:老师,这可真难刮,刮后地上还有一个痕迹!有的说:把口香糖吐在地上,太缺德了!有的说:口香糖可不是好东西,我以后再也不吃了。学生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说明他们的认识已日趋成熟。

从此,这一陋习得到了有效遏制,一个半学期过去了,我再也没有发现教室地面上有口香糖的痕迹了。我相信,只要我们善于发现,跟踪指导,学生的许多道德缺陷是可以彻底治愈的。

三、家校沟通显奇效

长时间以来,家校双向交流很少,家长不知道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教师不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许多孩子家校表现不一,成为两面人。教师们在学校教育孩子勤俭节约,家长却尽全力让孩子吃穿最好;学校教育孩子团结互助,家长却教育孩子千万别吃亏,别人打你,你就打他!老师对孩子和风细雨,家长在家拳脚交加。卡尔·威特说过:对于孩子来讲,倘若家庭教育不好,就是由那些最优秀的教育家进行最认真的教育,也不会有好的效果。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家校沟通上采取了有效措施,收效显著。

1.家长培训来提效

针对家庭教育削弱学校教育的情况,我们通过家长学校的培训,让家长树立新的“教子观念”,提高家长科学教育的技能,改进家长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除了知识讲座外,还向家长推荐《卡尔·威特的教育》《千万不要对孩子说的话》《与孩子一起成长》等家教专著,帮助家长走出家教误区。同时,家长中也蕴藏着很大的教育潜能,我们借家长会的时间,每班都邀请几位优秀家长给大家传授经验,让更多的家长受益。改变一个家长,就改变了一个孩子;改变一群家长,就改变了一群孩子。爱尔维修说过,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活动后,家长对老师的做法更理解,需要家长配合的工作进行的更加顺利。

2.小小卡片有神效

针对老师和家长对学生在家和在学校的认识盲点问题,我们研究出了对策,就是灵活使用家校联系卡。这个卡片操作方便,老师和家长只在相应的栏目中打对号就可以,效果却非常神奇。我们将卡设置为:

表格收回后,小组内评议,得A多的在全班发小标志表扬。有的孩子为了得到同学的好评,在学校努力表现;为了从家长处得到好评价,有时不惜恳求家长,这次没做好的,下次一定改。孩子的行为在短时间内有了很大起色。

总之,与家庭教育结合,老师就不再“势单力薄”。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我看到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效果,学生下课后打闹的现象少了,地面上的纸不见了,排队时更安静了,作业及时了,笑脸更多了。我感到由衷的欣慰,并决心在这条有效性探索的路上继续努力前行。

标签:;  ;  ;  

注重实效性:“品德与生活”与“品德与社会”课程实效性初探_品德与社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