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境监测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论文_梁志刚

基于环境监测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论文_梁志刚

广东衡标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环境监测过程中现场采样是其基础与核心部分,也是初始部分。而现场采样又特别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规范性的现场采样操作,是确保获得质量可靠监测结果的前提。

关键词:环境监测;现场采样;质量控制

一、环境空气监测现场采样的流程分析

1.采样人员应根据当时环境具体情况进行相关工作的准备,例如,监测过程中需要用到的设备以及各类化学药品的准备等等,废水和水采样器具和盛样容器也必须做好提前清洗,调试好噪声测量仪的声级,配制好固定剂等工作。

2.在采样工作开始前,需依照不同的环境范围选定不同的技术采样位置,在我们监测的过程中,要定期的对采样点的站位,覆盖的范围及优化后的最佳测点数进行复验,这样会使数据更准确。如若采样点的位置范围中其具体环境的实时情况与所污染程度的差异性较大时,需根据相关标准进行技术操作,保证整个环境采样的过程符合整体的监测标准,并且此次事故需要如实对相关管理部门汇报,通过正确的管理,来将其整体的采样数据差距降到最低。

3.为了使得采样数据最终的误差差距较小并且保证整体过程能够完整实施不会中断,有关技术人员需要将采样位置所处的各个因素全都控制在相同的数据范围内,只要这样才能达到我们想要的监测目的。采样的工作由检测业务科室单位承担,监测过程中,每个点位必须要由两个人组成,其中一人要有同类采样经验,并且参加过同类的采样工作。

4.采样过程中各项操作的实施都需依照国家颁布的技能操作标准进行实施,如果其中有需要加入固定剂保存的样品,应在现场内加入。在采样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不得吸烟,不得离开现场。在样品收集完成之后,需第一时间对其做好类别的标准,以免后期混淆,并且要注意保证样品的质量,以免在测试结果中出现不合理的测试结果。

5.我们采样人员在采集完之后做好清点样品数量,检测样品品质,然后及时送往监测实验室。在运输过程中,我们要做好保护样品工作,防止样品受到污染,编制,容器损坏。在送达实验室检验过程中如若出现其内部样品污染的情况,则需根据相关标准进行后续的处理。

二、生态环境监测中影响现场采样质量的主要因素

1. 采样点位置的影响

现场监测的首要任务就是选择监测点,这个步骤也会对最终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监测点的布设具有不确定性、随意性,故监测点位的选择和布设会对数据产生直接影响。在实际工作中,排污口位置、天气状况和地质条件等都会对布设工作产生影响,进而导致监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①在相同环境下,各监测点位的污染物浓度有所差异,故监测对象处于不同环境时,其点位选择的参考条件也不同,若点位选择不当则会导致样品没有代表性;②时间和频数的问题,合理把控采样频数和时间是保障采样工作顺利实施的关键,频数较小或时间点不客观,也会影响样品的可靠性;③容器的问题,一些材质的容器会吸附环境中的组分,就会对样品组成产生影响,如玻璃容器在水样采取时,会吸附一部分的痕量金属,而塑料容器会吸附有机物质等,故在选择容器时要充分考虑监测项目等因素,减小误差。

2.采样环境、采样时间的影响

环境样品具有极强的空间性和时间性,受空间、时间和自然因素影响较大。有时候,同一采样环境条件下,不同的采样点位的污染因子的浓度是不同的;同一监测对象,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采样点位的选择也有可能是不同的。因此,采样时间的选择、采样条件的判断对样品的采集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掌握不好,都有可能采集的是不具有代表性的样品。

3.现场监测人员的影响

从事监测工作的人员综合能力差和消极的工作态度严重地影响到现场监测工作的质量。由于采样工作出现操作失误使最终获得的结果不准确的现象经常发生,因此急需提升监测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操作技术水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组织机构不健全,质量管理作用发挥不足

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环境监测方面,不管是在机构的建立还是在现场采样质量控制方面,都还存在一些问题。一些环境监测机构在人员管理上存在缺陷,缺乏专业的采样人员,并且在自身职能的发挥上也不够充分。特别是在工作比较繁忙的情况之下,容易导致质量管理工作的独立性和监督性受到影响。在对质量管理工作开展组织管理和系统性研究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导致质量管理作用的消费没有办法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加强环境监测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的建议

1.事前做好环境监测现场采样计划

为保证现场采样的准确性,事先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我们要知道这次现场采样的目的是什么,针对这个目的进行详细的研究,在对于研究的结果,来制定切实的采样计划,采样计划不是一纸空谈,而是要把方方面面考虑到。比如,任务来源、主要监测内容、监测目标说明、监测现场联系人、监测负责人、具体完成时间、交通条件、安全保护情况、当地的背景资料是否容易取得这些都要详尽的列出,对于检测方案来讲,要有考察区域的研究,还有详尽的真实数据记录,还有万一遇到特殊情况的补救措施也要考虑到。

2.完善的监测管理和监督

(1)设备管理。环境现场所涉及的采样仪器种类和台数较多,仪器设备的稳定性、灵敏度、分辨率等均会对环境样品的监测结果造成影响。在日常工作中应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对每台仪器设备建立档案,仪器上粘贴唯一性标识,安排专人进行仪器领用检查、清点仪器设备的种类和数量,定期将采样仪器送至技术监督部门进行校准。在现场采样工作开展前,要确保仪器与设备能够正常使用,确保采样仪器具有良好的可信度;现场采样监测结束后,采样人员应及时填写仪器设备的使用记录,对仪器的数量和编号进行核对。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做好设备的维护工作,比如对采样容器进行定期清洗和检查,确保这些容器完好无损,发现破损、质量不合格的容器应及时上报更换,以尽早消除安全隐患,提高采样仪器设备的使用性能;(2)现场管理。①要监督工作人员严格按照监测采样计划行事,不能随意改变采样地点、采样时间;②严格管理工作人员的现场工作行为,一旦发现不符合规定、可能带来风险或可能影响采样结果的行为,应及时予以制止,从人员层面上杜绝因行为不当而造成的偏差。

3.在样品运输和保存中的质量控制

因为在采样过程中,某些容器的材质对环境样品中的某些组分会有吸附作用,这样会导致实验结果有误差,为导致此类现象发生,应当根据检测项目的要求来选择材质合适的工具和容器。样品采集完成后根据不同项目及时的添加固定剂,对需要冷藏或避光的样品及时采取相关措施。采集结束后要及时贴好标签,有特殊情况时在采样记录单上注明,在送往实验室后,办好交接手续,签字确认。

4.加强职业教育,提高环境监测人员整体素质

采样人员是采样工作的主体,是质量控制的关键。生态环境监测涉及的要素较多,且环境样品又具有极强的空间性、时间性、瞬时性,对采样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能力要求较高。采样人员必须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熟悉采样业务、熟悉相应的检测程序和记录报告程序、了解和掌握监测项目和规范、掌握采样仪器设备的性能及使用方法、能够按有关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开展相应的现场采样工作。因此,要定期对采样人员进行培训与考核,提高其业务能力和水平,经授权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结语:

对于环境监测工作来说,它有很多监测活动环节进行相互联系构成。环境监测的质量是一个整体的指标体系,它会受到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对环境监测现场的采样质量控制措施进行研究,将其更好地运用到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对环境状况进行把握,最终被人们构建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唐楠.浅谈环境监测现场采样质量控制的措施和建议[J].能源与环境,2017(12)

[2]李文俊.环境监测现场采样质量控制的方法[J].低碳世界,2018(15))

[3]张嘉旻.环境监测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J]. 城市建筑,2018(7)

论文作者:梁志刚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9

标签:;  ;  ;  ;  ;  ;  ;  ;  

基于环境监测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论文_梁志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