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口腔白念珠菌病采用伊曲康唑与制霉菌素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论文_朱红

小儿口腔白念珠菌病采用伊曲康唑与制霉菌素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论文_朱红

朱 红

哈尔滨市第五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伊曲康唑与制霉菌素治疗小儿口腔白念珠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小儿口腔白念珠菌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34例,A组口服伊曲康唑,B组含漱或外涂制菌霉素悬液,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A组患儿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73.53%、88.24%,均显著高于B组的41.18%、55.8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制霉菌素相比,伊曲康唑治疗小儿口腔白念珠菌病的疗效更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制霉菌素;伊曲康唑;口腔白念珠菌病

白念珠菌是人体口腔中的正常寄生菌,多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致病,比如AIDS患者、先天性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恶性肿瘤者,营养不良、慢性腹泻、贫血者等[1]。伊曲康唑和制菌霉素都是临床治疗白念珠菌病的常用药物,本研究旨在明确这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68例小儿口腔白念珠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有口腔颊部或舌背黏膜、腭部伪膜样损害,并经真菌镜检、培养明确诊断为口腔白念珠菌病。男41例,女27例,年龄10个月~11岁,平均(4.6±2.0)岁。诱因:慢性腹泻18例,哮喘或呼吸道感染28例,贫血或营养不良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白血病2例,SLE 2例,9例无明显诱因。排除近6个月应用过抗真菌药者,肝肾功能异常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34例,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应用伊曲康唑(哈尔滨三联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0185,0.1g/片)。口服,体重<20kg者,将100mg伊曲康唑溶于纯牛奶(250ml)中,按照5mg/kg计算出服用剂量;体重20~40kg者,口服,100mg/次;体重>40kg者,口服,200mg/次。均于晚餐后服药,持续用药1周。

B组:应用制菌霉素悬液(由我院制剂室配置,10万U/ml)。口腔含漱,或局部涂抹制菌霉素悬液,每日4次,持续应用1周。

1.3 疗效评价

治疗后,黏膜损害完全消失,2次真菌镜检结果均呈阴性,为治愈;治疗后,黏膜损害面积缩小60%以上,2次真菌镜检结果均呈阴性,为显效;治疗后,黏膜损害面积缩小20~59%,镜检结果呈阳性,为有效;治疗后,黏膜损害面积缩小不足20%甚至有加重,镜检结果呈阳性,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进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比较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从表1可知,A组患儿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73.53%、88.24%,均显著高于B组的41.18%、55.8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 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n(%)]

组别(n)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A组(34)25(73.53)5(14.71)4(11.76)0(0.00)30(88.24)

B组(34)14(41.18)5(14.71)10(29.41)5(14.71)19(55.88)

2.2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A组有2例患儿出现轻度恶心、食欲下降不良反应,但反应程度较轻微,不影响治疗,B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两组患儿治疗后2周进行肝功能检查,均未见异常。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伊曲康唑是新型的咪唑类抗真菌药物,该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的特点。伊曲康唑能够抑制真菌细胞膜表面上的麦角固醇合成所需的细胞色素P-450-14α去甲基酶来达到阻碍麦角固醇合成,麦角固醇合成受阻,就会引起真菌细胞膜功能紊乱,中断细胞分裂,最终达到杀灭真菌的效果[2]。白念珠菌是黏膜寄生真菌,多在机体免疫功能尤其是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时致病。研究发现,免疫功能低下的白念珠菌病患者采用局部疗法往往难以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静脉应用二性霉素B治疗白念珠菌病虽有较好的效果,但又容易产生较为严重的肾脏毒性,所以临床并不推荐使用[3]。目前,已有不少文献报道了伊曲康唑治疗成人口腔白念珠菌病具有显著疗效,其在小儿真菌感染治疗中的应用,以头癣最为常见,而在口腔白念珠菌病治疗中的应用报道较少。

国外有研究报道[4],应用伊曲康唑成功治愈了1例局部克霉唑酊剂和制霉菌素悬液无效的口腔白念珠菌病幼儿。本次研究结果显示A组患儿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达到了73.53%、88.24%,均显著高于B组的41.18%、55.88%(P<0.05),且不良反应较轻。这表明比起局部应用制霉菌素,口服伊曲康唑治疗小儿口腔白念珠菌病的疗效更显著,且安全性较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周小武,姜巍巍,毛利艳等.口腔念珠菌感染患者口内菌株检出情况和药敏性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4):1617-1619.

[2]谭静文,冯丽娟,李若瑜等.白念珠菌唑类药物作用靶酶在菌株唑类耐药机制中的作用[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14,(4):323-326.

[3]任妮娜,冯德斐,茹祥艳等.制霉菌素联合碳酸氢钠治疗小儿鹅口疮60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7):4205-4205.

[4]刘晓慧,张金廷,王军等.3种抗真菌药物对口腔白念珠菌最小抑菌浓度的体外对比研究[J].河北医药,2010,32(21):3041-3043.

论文作者:朱红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9

标签:;  ;  ;  ;  ;  ;  ;  ;  

小儿口腔白念珠菌病采用伊曲康唑与制霉菌素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论文_朱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