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的基础,也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之一,它是一个人综合素质能力的体现。对于开拓个人的视野、发展健康的个性、培养健全的人格都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学生
语文课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而阅读教学又是语文课中的基础。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进一步锻炼、培养写作的技能。在新课标要求下,阅读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主,教师、学生和阅读材料互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能力、方法、习惯等一系列目标的课内阅读教学。
我们应该相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作为一个教学环节参与到阅读教学之中,抓好“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抓好了“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无疑对优化学生的思维结构、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首先,要通过粗读课文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只有把作者的思路弄清楚了,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也要从作者的思路入手,弄清作者运用了哪些主要材料,初步了解作者有些什么表达意图。正如叶圣陶所说:“看整篇文章,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这条路,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例如教学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引导学生紧紧抓住“背影”这条线索,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那么文中通过“父亲的背影”饱含着作者对父亲深深的爱以及强烈的思念之情,就不难理解了。
第二,要通过阅读课文初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每篇文章都可以说是作者情感的结晶,无论它是以抒情为主,还是以写景或叙事为主,都或多或少地渗透着作者的情感因素,具有一定程度的感染力量。例如教学法国作家都德的作品《最后一课》,指导学生在阅读课文中感受到文章洋溢的爱国主义感情,教学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初读课文如果受到了一定的感染,激发起一定的情感体验,就可以形成一定的情绪氛围,对学生进一步领悟文章的中心思想将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要通过读课文了解文章的框架。框架是文章思想内容结构的外在表现形式,把握住文章的框架就可以说是从整体上把握住了文章的基本面貌。我在教学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文章分成两部分,即“百草园”为一部分,“三味书屋”为一部分,这样框架分明,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作者对“百草园”生活的热爱和眷恋,对“三味书屋”枯燥呆板的生活及陈旧的封建教育的厌恶之情。了解了文章的框架,也便于学生记住文章的内容。
“提问设计”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也有许多问题暴露了出来。往往是一堂课提出的问题满天飞,课堂气氛十分热闹,但是对课文的主旨、内涵却很少能深刻把握。提出的问题过多,导致学生很难从文章中筛选重要和有用的信息。针对这些问题,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学会虚拟提问,引导学生的求知欲;注重提问的启发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突出重点和中心,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形成师生互问氛围,平等提问。当然让学生提问也要把握好“度”。教师要把握住课文的主旨要求,力求避免干预学生的思维,但是也应该根据主旨要求适当作一些导引,使学生的提问既能突出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也有利于课文主旨的把握,更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人为限制阻碍学生思维的创新。
建立阅读教学常规就是要制约学生的阅读行为,使正确的阅读行为得到重复练习,得到强化,趋于稳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习惯成自然”。良好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因而教师应长期坚持这些阅读教学常规,严格要求学生坚持不懈地实践。另外,还应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时间加强课外阅读。可由教师指定读书篇目,也可由学生自由选择有益的书阅读。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以上仅是笔者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方法的初步探索,有待于今后教学实践的检验。但笔者相信,只要我们认定了一种方法,加以努力实践,扎扎实实地开展教学工作,并在实践中善于总结经验教训,融会贯通,必能提高教学质量,收到语文阅读教学的良好成效。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县茅栗中学 563100)
论文作者:王炼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3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3
标签:学生论文; 课文论文; 作者论文; 文章论文; 阅读教学论文; 主旨论文; 框架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3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