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协同决策(A-CDM)应用发展论文_罗睿

机场协同决策(A-CDM)应用发展论文_罗睿

(云南机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650211)

摘要: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信息化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而数据资源则是信息化的基础及核心,它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改变日益明显。如何积极有效的把数据资源的作用最大化,使其在民航生产链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已经成为中国民航、亚太民航乃至世界民航日益关注的话题。本文结合国内部分机场特别是昆明机场机场协同决策(A-CDM)应用情况,重点就A-CDM应用发展做探讨。

关键词:机场;协同决策;应用发展

引言:

2017年8月,民航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统筹机场协同决策(A-CDM)建设的通知》,对当前国内各机场A-CDM建设做具体部署,明确提出旅客吞吐量3000万人次以上机场要在2018年完成A-CDM建设及相关数据交互,A-CDM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近年来,国内各机场A-CDM建设均取得了明显成效,“长水常准”、“浦东准点”、“黔程在握”等一批A-CDM品牌孕育而生。如何顺应当前“互联网+”的时代发展潮流,将A-CDM诸多理论实践落地,更好的发挥A-CDM在生产运行中的重要作用,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探讨。

1、 A-CDM在生产运行中的作用

基于机场服务平台的特性,A-CDM的兼容性更强,适用范围更广。A-CDM通过一个统一的平台将机场、空管、航空公司的相关信息集成并进行共享,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及实现航班最大的运行效率。对航班各保障节点的实时监控,可以提早发现保障流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提早安排对策。随着在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国内使用A-CDM系统的机场越来越多,结合CDM信息,可以合理优化航路安排,提高全国范围内的机场保障运行效率、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效率,进而为航空业带来更多的效益【1】。

2、 A-CDM目前在昆明机场的应用情况

昆明机场作为全国较早推广A-CDM系统的大型机场,通过几年来的不断努力,初步实现了A-CDM和生产运行的有机结合,在A-CDM系统应用方面取得了一些值得总结的经验。

2.1 持续推进“长水常准”运行管控系统建设

自2014年8月开始建设,12月上线以来,通过三年多的稳定运行,目前已更新至第六版,累计注册账户超过6000个,除集团本部及所辖15个机场用户外,还包涵了空管、公司等诸多保障主体,一个以昆明机场为中心,各个州市机场为支点的集团机场群运行协同平台已初步建成【2】。

2.2拓宽A-CDM系统建设延伸发展思路

近年来,昆明机场不断总结“长水常准”建设经验,不断加强建设的同时也受益匪浅。一是减少保障资源的耗时等待浪费。二是提高了廊桥使用效率,在大量远机位投入使用的情况下靠桥率依然保持75%以上。三是减少了机场运行指挥中心指挥人员电话询问量的65%【2】。四是通过航班进程细节管控,提升机场放行正常率。五是使昆明机场拥有更全面、更及时的航班进程保障时间节点数据。六是地面运行指挥电子化进程的全面实现,指挥调度、日常工作信息传递转变为统一标准的电子化无纸化模式。七是除冰管控实现对航空器除冰、除霜工作进行模块化集成。

3 、对A-CDM应用的思考

通过昆明机场三年多的实践我们不难看出:归根到底,A-CDM建设体现的是数据融合的思想,落实的是协同融合的理念,是“大数据”应用和创新时代的完美结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围绕A-CDM应用,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3.1 数据融合

数据融合也是一切工作开展的基础,做好数据融合,宏观上说就是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以云南机场集团为例:要进一步明确A-CDM平台定位。努力将“云南常准”列为各机场运行核心系统,确保信息的共享,避免重复投资建设。加快空地电子进程单建设普及,打通信息传递移交信息环节、任务精准派工系统。发挥A-CDM大协同的作用,加强与外部数据的有机融合。

3.2 运行协同

当前,机场集群运行成为了国内各大机场发展的方向。以云南机场集团为例,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两个协同:

①空地协同。科学集中机场地面保障相关调度平台,设置席位引入机务、地服、物流、航食、中转等生产调度中心,同步研发建设GDP系统。机坪塔台同时集中应急救援调度平台,引入消防、急救等调度指挥中心。

②机场群协同。以云南机场为例,下辖15个机场,以昆明机场为龙头,带动各州市机场集群运行,提升运行效率是机场群协同联动的重点。

3.3 服务拓展

A-CDM系统不能仅仅定位于生产运行系统,服务也是其潜在功能。针对服务资源和旅客需求不匹配、飞行区出行资源浪费等问题,开发其子系统:

①开发机场旅客信息服务人工智能云计算平台、旅客手机端交互H5页面应用程序系统等相关子系统,用活大数据。

②推进国际航班运行系统建设。针对国际航班保障中经常出现相关问题,各大机场可开发涵盖以下功能的专业系统:设置运行监控模块、大应急语言人才库模块、协议管理模块,引入航空公司数据接口,接入外国承运人的航班起降数据;力争与IATA进行中转旅客人员信息的接入。

③研究推进飞行区智慧交通出行服务工作。可借助参考滴滴出行模式,解决各保障单位飞行区工作人员出行难题,减轻地面保障压力,节约各单位保障资源,条件成熟时候地域可推广至场区,范围可推广至旅客。

3.4 A-CDM下步的发展

随着A-CDM在实践中意义重大,已得到空管、机场、航空公司等各保障单位的高度认可【2】。然而数据交互和共享仍然是A-CDM发展应用的瓶颈:机场与各地区空管局要分别商谈获取数据,协调量大,相关关键计算方法还不确定,诸多数据完整率不够,数据收集艰难。针对上述问题及生产运行实际,笔者认为应持续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①继续推进数据融合。去年9月6日,在运行监控中心的牵头部署下,昆明机场在内的23家单位签署了《中国民航运行数据共享协议》。各机场应严格贯彻落实协议精神,以2018年为目标年,实现A-CDM与运行监控中心运行数据共享平台的对接。同时,也应按既定计划,持续推进与民航各保障单位、各相关系统的数据交互工作,以进一步发挥A-CDM在生产运营中的主导作用。

②解决热点难点问题。随着中国民航的快速发展,当前,国内各大机场航班量快速增长与资源能力建设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下一步各机场应借A-CDM系统,完善相关资源预警,增加自动调配功能,力争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解决登机口冲突变更调整、行李转盘分配不合理导致行李晚到等诸多旅客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③努力实现跨界发展。当前,空地融合、军民融合、跨界融合已成为社会发展热点词汇。如何利用A-CDM系统并完善其功能,使之成为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融合发展的抓手,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

结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何让A-CDM在生产运行中发挥更大作用,为融合发展夯实坚实的基础,需要业内专家、相关同仁的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马筠岷.A-CDM机场协同决策的应用[J].现代电子科技,2014

[2]却建昆.机场协同决策(A-CDM)实践[C].中国民航出版社,2017

[3]云南机场集团2017工作报告[Z].空港报,2018

[4]王志清.着力构建四个管理体系 切实提升航班正常水平[N].中国民航报,2017

作者简介:罗睿(1985-),男,汉族,云南省腾冲市人,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从事机场运行管理工作.

论文作者:罗睿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新时代》2018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2

标签:;  ;  ;  ;  ;  ;  ;  ;  

机场协同决策(A-CDM)应用发展论文_罗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