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的心灵留一片净土论文_赵晓乐

给孩子的心灵留一片净土论文_赵晓乐

——浅议儿童文学的人文关怀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研二 广西 桂林 541004

摘 要:儿童的成长需要理性的引导更需要人文的关怀。在理性主义膨胀的当代,儿童文学需要发挥其“人文关怀”的职责,以守护儿童的心灵,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理性主义 人文关怀 心灵

儿童文学是儿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形式上而言,儿童文学是幼儿园语言领域的一部分;从本质上而言,儿童文学又是艺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文学既重视给予儿童以人性的自由,又重视对儿童进行理性的引导。所以,“儿童文学是以理性关怀为主还是以人文关怀为主”一直是儿童文学领域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这个问题不可避免地和教育者所持的儿童观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又和教育者对于儿童文学的地位认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理性主义的儿童文学观

社会是一个充斥着理性主义的社会。在学术研究中,研究者们越来越重视数据,强调实验的结果,强调谨慎的假设与严谨的验证,强调研究结论的一致性,这本是无可非议的。在社会交往中,人们更重视该与不该、对与不对,人们希望为孰对孰错寻找一个客观、准确的标准,当然,这也是无可非议的。在教育领域中,教育者们总是希望受教者快速成长,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一些家长们不遗余力地传授自己的观念与经验。但是,当这股“理性之风”吹到了儿童文学领域时,我们不禁为儿童担忧。

持“理性主义”观点的教育者们通常将儿童视为客体或是物件,所以,理性主义指导下的儿童文学观更重视发挥文学的教化作用,更重视外控而非内发,更重视发展的结果而非发展的过程。1935年,茅盾在一篇文章《关于“儿童文学”》中指出:“‘儿童文学’这个名称,始于‘五四’时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五四’时代开始注意儿童文学时,是把‘儿童文学’和‘儿童问题’联系起来看的,这个观念很对。”可见,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一开始就带着社会问题性,人们看待儿童文学,一开始就带着教化——启蒙的意味。解放革命战争年代,儿童文学直接为民族解放斗争服务。解放区文艺运动时期的儿童文学基本上是以成人和儿童为主人公描写阶级压迫、阶级对抗的文学,是描写民族解放战争中烽火少年的文学。例如《英雄雨来》、《闪闪红星》等,这些儿童文学作品在当时虽然不乏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但是却丧失了对儿童的真正关切。时至今日,仍然有一些儿童文学作品用“干巴巴的语言、概念化的人物、程式化的故事对儿童进行训导”,充斥着“理性主义色彩”的儿童文学作品可能会扭曲儿童文学的本质,污染儿童心灵的净土。

二、人文关怀的儿童文学观

在16世纪,西欧社会在经历了漫长的、黑暗的中世纪后,终于迎来了人文主义运动,一些启蒙运动家开始强调人的尊严、人的解放,人们开始重视今世的生活而非来世的幸福,“自由主义”逐渐战胜了“禁欲主义”。在这之后的漫长历史进程中,人文主义的火花一直未曾熄灭。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一部分教育者对儿童充满着人性的关怀,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大部分的儿童文学作家。他们倾向于将儿童看作一个有发展潜力的主体,他们懂得呵护儿童的心灵,他们能够发现儿童的喜悦与迷茫、儿童的困惑与愿望,他们将这些喜悦和迷茫、困惑与愿望记录下来,并用宽广的胸膛拥抱了这些孩子们。就是在这里,儿童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四处碰壁的心灵安放下来。

三、儿童文学的旨归——给儿童以人文关怀,让孩子的心灵得以安放

“理性主义”与“人文主义”作为两种不同的观念,两者之间存在着诸多的差异。一般来说,“理性主义”更重视物而非人,重视客观而非主观,更重视静态的标准而非动态的发展,所以,“理性主义精神”在自然科学领域中更受推崇。相对而言,“人文主义”更重视人而非物,重视主观感受而非客观表现,重视动态的变化而非静态的标准,强调描述性的解释而非真理的呈现,所以,“人文主义精神”一般在人文学科中更受重视。从本质上而言,“理性主义”与“人文主义”并无孰对孰错之分,只是强调不同的方面,适应于不同的领域。

文学本属于人文学科,而且我们将之称为“人学”也并不为过。因为就一般而言,文学描述的是人的生活,它以人为对象,所以更重视人而非物,它对人们生活中各种事件进行描述,对人类心理活动进行描写,它没有统一的标准,它不强迫人们接受统一的真理,人们在文学中得以寻求心灵的自由和人性的解放,它给人以愉悦,能够让人的心灵产生震颤。文学来自于人,又重归于人,就这个方面而言,“人文主义精神”应该在文学领域中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儿童文学,更需要在作品中张扬人文关怀,因为儿童的天性更加纯真也更易于受到玷污,儿童更富于幻想也更容易受到现实的抵触,儿童虽充满潜力却尚无充足的力量去实现自己的愿望。因此,儿童需要这样一片土地,在这片土地上,儿童纯真的天性得以释放,儿童的幻想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兰芳 儿童文学中人文关怀的失落与回归[D].教育探究,2006,2。

[2]李学斌 一场游戏一场梦——试论幼儿文学的游戏精神[J].昆明学院学报,2010,32,(5)。

论文作者:赵晓乐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8月总第2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9

标签:;  ;  ;  ;  ;  ;  ;  ;  

给孩子的心灵留一片净土论文_赵晓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