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新建地方本科师范院校教师科研发展的策略问题探讨-以成都师范学院为例论文

促进新建地方本科师范院校教师科研发展的策略问题探讨
——以成都师范学院为例

郭海霞a,何 艺b,赵 杨c,王京强a,李 巍d

(成都师范学院 a.科技处;b.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c.学报编辑部;d.教育学院,成都 611130)*

摘 要: 为了制定促进新建地方普通本科师范学院教师科研水平提升的策略,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以成都师范学院为对象,通过对教师在科研重要性的认识、科研动机、科研时间投入、科研发展制约因素、科研优势以及科研需求等方面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学校教师对科研重要性的认识和态度、科研能力的自信不够、学校科研环境、科研时间投入较少等问题,提出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加强科研环境建设,以进一步加强教师科研意识;优化教学科研管理,提升教师科研能力;突破思维,鼓励发明创新、成果转化等促进教师科研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 新建地方本科师范院校;教师;科研现状;策略

自德国教育总长威廉·冯·洪堡(Wilhelm von Humbolt)确定大学的科研职能以来,科研在高等学校、高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已不容置疑[1]。一方面,从学校的内在价值来看,高校是创造性人才的培育基地,而科研正是高校掌握各学科前沿知识,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必要途径。另一方面,从学校的现实发展来看,科研能力是社会评价学校的重要指标,社会也依据学校的科研水平,通过科研经费或其他形式给予大学资金支持。因此,无论是为实现学校的内在价值还是现实发展,高等学校都必须重视科研的发展。

在我国,自1999年高等教育扩招以来,一部分高职高专或成人高校通过合并、重组和独立升格,成为新建普通本科院校。据教育部2016年发布的《新型大学新成就——百所新建院校合格评估绩效报告》显示,2000-2015年,我国新建本科院校403所,接近全国普通本科高校的一半[2]。在这些院校中,有一部分是由教育学院改制而成的普通本科师范院校。由于这些院校的成教办学历史,与长期从事本科教育的院校相比,它们在学术能力、科研人才、学科建设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作为一所新建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制定适合本身发展的科研政策、以科研为引领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是实现学校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的关键,也事关学校社会影响力。

基于此,以成都师范学院教师的科研状况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探究该校科研现状,分析该校科研发展制约因素,提出促进新建地方本科师范院校科研发展的策略。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结果分析

本研究以问卷的形式对成都师范学院教师的科研状态进行了调查。调查问卷包含两个维度。维度一,教师的科研状态;维度二,存在的问题与需求。其中,维度一通过科研重要性认识、科研动机和科研投入三个方面来反映。调查面向该校教师,共计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41份,其中有效问卷339份。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就必须广阔的知识功底、深厚的文化涵养以及良好的品行作风,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个人素养和人格魅力,在学生中树立自己的威信,得到学生的爱戴和支持。因此,要开展教学,使学生听自己的话,就要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

调查结果显示,54.24%的教师认为在论文、报告撰写上具有优势,40.30%认为在资源整合和团队协调方面具有优势,25.45%认为在项目申报和实施上具有优势,另有15.45%和10.91%的人认为在成果转化和发明创新、专利申请上具有优势。从不同学历人群来看,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三个学历人群,均认为资源整合和团队协调、项目申报和实施,以及论文、报告等的撰写是主要科研优势。

(一)教师对科研重要性的认识分析

问卷设置了三道相关单选题,调查老师对科研重要性的认识。86.09%的教师认为科研对个人发展重要或非常重要,55.33%的教师认为科研和教学同等重要,86.39%的教师认为科研对学校发展重要或非常重要。总体而言,大部分教师对科研地位的认识比较高。但是,仍有9.17%的教师认为科研对教师个人的发展不重要或一点不重要。对这部分人群深入分析,发现此类人群的数量占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而随着学历的增加而减少。随职称的变化规律性则不明显,表现为中级职称人群持消极认识的教师占比最高,占67.74%;随着工龄(按入校时间计算)的变化,表现为中间大两头小,暗示了一个职业倦怠或适应过程。另外,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教师中认为科研对教师个人发展不重要或一点不重要的人群的比例明显高于理工科领域教师。

表 1教师对科研地位认识的调查统计

表 2认为科研对教师的个人发展不重要或一点不重要的人数在不同年龄、学历、职称中的占比

表 3认为科研对教师的个人发展不重要或一点不重要的人数在不同工龄、专业中的占比

(二)教师科研动机和科研投入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59.76%的教师希望在论文、报告等的撰写方面得到提升,50.15%希望在项目申报和实施方面得到提升,36.94%希望在资源整合和团队协调方面得到提升。希望在发明创新和专利申请以及成果转化方面得到提升的教师,仅占调查人数的14.11%和21.02%。调查结果表现出大部分教师重论文、项目,轻发明创新和成果转化的现状。

表 4教师科研动机与科研投入统计

(三)制约教师科研发展的因素分析

从研究结果来看,在总体趋势之下,不同群体的教师,其科研现状的具体表现,存在明显不同。以教师对科研地位的认识情况为例。总体而言,教师对科研地位的认识比较高,但年龄、学历、职称、工龄或学科不同的群体,表现出一定差异。比如,随着年龄的增加,认为科研对教师个人的发展不重要或一点不重要的教师的数量增加,而随着学历的增加则减少。同样的,在科研动机、科研优势、科研需求上,不同群体教师的具体表现也存在着差异。

在施肥管理中,要根据土壤肥力以及玉米生长的实际情况和不同阶段科学施肥,保障玉米的生长质量。玉米的生长过程中,不同的阶段所需的养料不同,对肥料的需求也就不一样。

图 1教师科研发展的制约因素

注:A.个人科研能力有限,无专家指导;B.教学任务重;C.不评高级别职称,安于现状;D.科研成果的实用性不大;E.教师整体科研能力低,没有科研氛围;F.经费少,科研活动难以进行或深入;G.其他.

图 2学校科研方面存在的问题

注:A.对科研的重视不够 ;B.科研激励机制不够;C.没有形成优势学科或研究方向;D.科研人员科研潜质不够;E.学术交流不够;F.科研信息或情报资源不足;G.其他。

从以上调查结果来看,就学校层面而言,59.33%的教师认为,学校没有优势学科和研究方向,55.96%认为科研激励机制不够,51.99%认为学术交流不够,44.34%认为科研信息、情报资源不足,32.42%认为学校科研人员潜质不够,另有30.28%认为学校对科研的重视不够。

(四)教师科研优势分析

针对调查结果,主要从教师对科研重要性的认识、科研动机和科研投入、制约科研发展的因素、科研优势与需求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图 3教师在科研方面具有的优势

注:A.资源整合和团队协调;B.项目申报和实施;C.论文.报告等的撰写;D.发明创新和专利申请;E.成果转化;F.其他.

(五)教师科研需求分析

从研究结果来看,提升个人学术教学水平和评定职称是该校教师的两个最大科研动机,两者分别占43.61%和32.16%。而在科研投入方面,研究结果显示,约87.50%的教师投入科研的工作量小于40%。

③纳西斯·波内特(Narcís Bonet,1933—),EAMA创建人之一、作曲家。其创作的逾百首作品中,主要涉及声乐、室内乐与交响乐,发行了22张唱片。他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音乐委员会代表、法国高等师范音乐学院院长助理等。

感受性原本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指感觉系统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而人的各种感受性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受内外条件的影响,例如适应、对比、感官之间的相互作用、生活需要和训练等都能导致相应的感受性的变化。

图 4教师科研能力提升需求统计

从调查结果来看,该校教师对问卷涉及的科研指导,有较强的需求。64.17%的教师希望在科研项目方面得到指导,55.42%的教师希望在科研理念和方法上得到指导,50.15%的教师希望在论文撰写方面得到指导,45.82%的教师希望在科研团队建设方面得到指导。对不同学历人群进行分析,发现,本科、硕士和博士3类人群对不同科研指导需求有所差异。硕士和博士人群选择最多的需求为项目方面的指导,分别占两类人群的29.42%和31.33%,本科教师人群的第一需求则为科研理念和方法指导,占本科教师的30.94%。此外,位列本科、硕士和博士学历教师第二需求的分别是科研项目指导、科研论文撰写、科研团队建设。

图 5教师科研指导需求统计

二、科研状况的成因分析

(一)科研重视程度不足

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事物、观念或他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心理倾向[3]。新建本科院校受原有的办学理念影响,科研底子薄,科研氛围不浓,这些因素都容易导致教师科研态度不积极。以往的研究也证实,新建本科院校或地方院校的教师难免科研意识淡薄,从事科研往往是职称晋升的需要[4,5]。然而,本研究的调查结果显示,该师范学院教师的科研意识较强,大部分认为科研对个人和学校的发展很重要,且能正确看待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总体而言并不存在轻视科研的现象。但是,尽管该校教师有较好的科研认知,科研投入却不够,科研投入时间大于40%的教师仅占12.69%。由此可见,该校教师的实际科研态度并不积极。

(二)教师科研信心有待提升

首先,从教师对自己科研的认识和研究来看,有51.18%的被调查教师认为自己的科研能力低。其次,从教师对学校的认识来看,超过一半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无优势学科和研究方向,科研激励机制不够,学术交流不够,超过三分之一认为学校科研信息、情报资源不足,而另有接近三分之一认为学校科研人员潜质不够,学校对科研的重视不够。此外,调查中还反映出,教师对教学任务重、科研经费不足的不满。

(三)教师科研进取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虽然目前该校的科研水平不足,但从调查结果来看,该校教师在科研能力提升方面具有强烈的愿望。问卷设计了五个方面的科研需求,而该校教师在这五个方面(包括科研理念、论文写作能力、项目申请管理能力、团队建设等)均有较强的提升诉求。此外,在科研指导的各个方面,该校教师也表现出较强的需求。但是,不论从科研能力提升需求,还是科研指导需求来看,该校教师都主要集中在科研项目申报和论文撰写两方面,对团队建设表现的需求不高,对发明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则积极性更低。结合教师在科研各个方面的优势来看,该校教师在发明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的进取意识明显不足。

(四)不同教师群体的科研现状存在明显差异

该校教师认为科研中最主要的三个制约是:个人科研能力不足而又缺乏指导,教学任务重和科研经费不足。调查中,选择这3个选项的教师分别占到51.18%、44.41%和43.82%。由于该校教师主要学历为硕士研究生,因此,这三个问题中,硕士研究生的占比均为最大。对不同学历的人群分别进行分析发现,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学历教师在科研中的主要问题依次为:个人科研能力不足而又缺乏指导、教学任务重、科研经费不足。59.52%的硕士研究生学历教师和48.68%的本科学历教师认为个人科研能力是制约科研发展的主因。而博士研究生学历教师科研中的主要问题则依次为:科研经费不足、教学任务重,以及教师整体科研能力低,没有科研氛围。其中,有57.78%博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认为科研经费不足是制约自身科研发展的主要因素,51.11%认为教学任务重是主要因素。

综上分析,不难看出,学校层面的科研条件的限制,以及教师本身科研能力的不足,共同造成了学校目前的科研现状。由于学校科研条件差,科研经费投入不足,在教师科研能力欠缺的情况下,教师的科研投入积极性必定不高,这直接导致科研产出少,科研成果水平低,由此进一步导致学校的科研资源获取能力变低,对科研投入更少,科研产出持续缩减……至此一个恶性循环就形成。而从教师来看,对于科研也就成了“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尴尬。因此,要解决该校目前的科研困境,首先必须打破这一恶性循环。

三、促进新建地方本科师范院校教师科研发展的对策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教师层面,该校教师的科研现状是:科研意识和需求较强,但是科研自信不足,科研时间投入低,成果产出较少。从学校的层面看,科研现状是:教学任务重,科研经费投入不足,无优势学科和研究方向,科研激励机制不够,学术交流不够,科研信息、情报资源不足,科研人员潜质不够,学校对科研的重视不够。针对这一现状,结合教师的科研需求,借鉴其他高校的经验,提出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该校科研困境,提升科研水平。

(一)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加强学校科研建设

在本研究中,科研的发展、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教学与科研的平衡发展,这些都是制约学校科研水平提升的原因。解决这一问题,显而易见的一种方法是,分别对这些方面进行改善,各个击破。而另一个更好的途径则是学科建设。在高校建设中,以学科建设为着力点,可以实现高校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三个方向的共同发展,一举多得[6]。此外,遴选优势学科集中发展,可以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明显的提升,这一方法尤其适用于后起的资源有限的本科院校。

在我国,高校的学科建设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到竞争力不断提升的过程。老牌本科院校,在这一发展过程中,逐步建立了自己的优势学科,在高校的竞争中占有了一席之地。而对于后起的本科院校,要在现有的格局中进行学科建设,则面临的巨大压力。从现有的研究和经验来看,一般认为,后起的高校进行学科建设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首先,明确现有的学科建设的格局,避开强劲对手,差异化地选择发展学科,错位竞争。其次,明确自己的发展历史,从自己的发展历史中,寻找资源和优势,进行发扬。以武汉科技大学为例,它是一所百年“钢”校,单科性高校发展阶段始终立足于钢铁冶金,基于这样的学科传统,该校在学科发展中紧抓“钢铁冶金”[7]。再者,明确自己所处的地理环境,从学校所处的地区寻找发展所需的资源。例如,阜阳师范学院立足于皖西北的三子(老子、庄子、管子)和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等文化资源,重点发展皖西北历史文化研究[8]。又如大庆石油学院,利用大庆独特的石油资源,积极开展石油采集相关的学科建设[9]。此外,在选择好建设学科后,还要理解学科建设的规律。学科建设一般要经历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过渡和教学研究型初期三个阶段。不同的阶段,工作的重点侧重不同。对于本研究中的新建地方本科师范院校,目前和未来较大一段时间则会处于第一、二两个阶段。在教学型阶段,以教学为主,此时要转变思想,做好科研发展的宣传,进行学科遴选,设定发展的重点。而在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过渡的阶段,则要建设起优秀的团队,构建特色平台[10]

改程序有以下主要功能:(1)完成烟囱外筒结构的人机交互建模及风荷载的计算。自动生成命令流形式的STAAD Pro模型文件,导入STAAD Pro进行协同计算。(2)完成基于STAAD Pro建模所需的命令流文件。可以完成整体模型建模、单独外筒模型建模、内筒接力建模等。

(二)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

从目前的文献来看,对科研意识的理解主要有两种,一种把科研意识理解为对科研重要性的认识以及进行科研的主观能动性,另一种则认为科研意识不仅包括对科研重要性的认识,还包含对科研内涵、本质和内在规律的认识,具体包括:超前意识、攻关意识、创新意识、精品意识、协作意识、竞争意识、法律意识、奉献意识和服务意识等[11]。笔者认为,后一种理解为科研意识提供了更为丰富完整的内涵,有利于针对性工作的开展。

例如,从研究涉及的新建地方本科师范院校来看,总体而言,教师对科研重要性的认知很清晰,但仍有部分教师对科研的重要性没有足够重视。这部分人在各类人群中的分布呈现了一定特征,比如在中级职称人群中,这类教师的占比明显高于其他职称类人群,在工龄为1-2年和6-10年的人群中的占比明显高于工龄为2-4年和4-6年的人群,在人文学科人群中的占比高于理工科人群。因此,针对这些分布特征,应做好科研宣传和科研帮扶,加强其对科研重要性的认识,防止科研懈怠。而针对其他对科研重要性认识较充分的教师,则应着重分析其科研意识的具体情况。比如,是缺乏创新意识还是协作意识,根据具体情况,针对性提供帮助,培养教师良好的科研意识。

(三)提升教学科研管理水平,增加教师科研可投入时间。

科研时间投入是影响科研产出最重要的因素,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科研论文产出随着科研时间投入而增加[12]。在调查中,教师普遍反映教学任务重,科研可支配时间少。但是,在高校,教师同时承担教学和科研两方面的工作,这是无法改变的现实。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要增加教师的科研投入,从学校的层面来看,最好的途径是优化教学科研管理,提升工作效率,减少老师在行政环节的时间支出。从短期来看,可以采取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平台的信息化,以及提高行政人员的管理水平等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比如,许多研究者提出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引入企业的管理模式,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等。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些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高校面临的管理困境。高校管理工作人员普遍存在一种“自卑情绪”,认为与专职教师或科研人员相比,管理岗位是一种低专业化、无职业发展前景的岗位。由此造成管理岗位大部分工作人员,在事业上无进取意识,没有提高管理专业水平的诉求。事实上,高校作为创新的源头,既应该引领专业学科的发展,同时借助其独特的创新氛围,也可以对管理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引领管理科学的发展。而只有建立起这样的管理氛围,才能摆脱“管理人员低人一头”的状态,刺激管理平台、管理人员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从本质上提升高校的管理水平。

从研究的结果来看,超过一半的教师认为自己科研能力不足。因此,教师科研能力提升,是学校面临的一个大问题。由于历史发展的背景,该校教师以硕士学历为主。针对此种现状,可以多举措并举,保证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首先,学校可适当开展讲座、交流会,引导教师定位自己的科研位置和科研目标。其次,加强学校的科研团队建设和管理,让教师融入科研团队,获得科研归属感。再者,学校应通过拓宽教师科研申报的渠道、加大校级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等方式,尽可能为教师提供稳定的科研经费。另外,学校应通过加强学术交流的方式,活跃学校的学术氛围,让教师能时刻呼吸到科研的新鲜空气。最后,鼓励教师攻读学位、访学、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培训等也是提升教师科研能力的重要而见效较快的手段。在学校经费有限的情况下,也可定期邀请学科方面的专家为专业内教师进行科研培训、座谈等。

(四)多措并举,提升教师科研能力

3、风险回避。风险回避指的是企业在预估到即将遭遇某种特定风险时,而采取完全避免的方式,但同时也会损失因放弃该风险而失去的利益。因此,企业在进行风险回避时要进行风险和未来利益的权衡,当风险带来的损失明显高于未来收益时可以采取风险回避的方式,当风险带来的损失较低时,可以财务接受风险。同时,对于一些客观无法避免的风险,比如全球经济危机、死亡等都属于无法回避的风险,不能完全适用此方式。

(五)突破思维,鼓励发明创造,成果转化

研究还反映出对后起本科院校普遍面临的矛盾:重理论,基础研究底子差;重应用,发明创造又缺乏着力点。[13]本研究中的学校,教师整体表现为轻发明创造,重基础研究,而基础研究成果又较少。面对这样的情况,有两种选择,其一,跳出“师范”的限制,以市场为导向,鼓励理工科的发展。其二,扩大“发明创造”、“成果转化”的内涵,以教学课堂为基础,从教育理论、教学技术中寻找发明创新,进行成果提炼转化,最终以教育为社会服务。

4.4 减少非护理工作,提供良好支持 对于一些不需要专业护理人员完成的工作可由其他人员完成,减少护理工作量[5]。发挥辅助部门的效用,减少护士非护理工作的时间,减轻护士的压力。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通过家庭、亲友、同事等的支持,缓解护士的身心压力。

参考文献:

[1] 谷菲菲. 威廉·冯·洪堡论大学职能[J]. 高等农业教育, 2016(1):119-123.

[2]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 新型大学新成就——百所新建院校合格评估绩效报告[R].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4-5.

[3] 金盛华. 社会心理学(第二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88.

[4] 彭军, 习运群. 地方高校教学型学科教师科研现状思考[J].科技广场,2012(12): 164-167.

[5] 刘岑. 新建本科院校科研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以辽宁科技学院为例[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 2013.

[6] 马传松. 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 教育评论, 2007(5):26-28.

[7] 孔建益, 杨军. 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策略:差异化发展与错位竞争[J].中国高教研究, 2008(2):69-71.

[8] 张登岐. 地方高师院校的学科建设及其主要措施[J]. 中国高教研究, 2003(3):33-34.

[9] 彭爱萍. 地方高校的学科建设要利用地域特色[J]. 中国高教研究, 2006(7):58-59.

[10] 单佳平. 地方高校学科建设发展战略探讨[J]. 中国高等教育, 2008(15):71-73.

[11] 王丽华. 高职教师科研意识现状及对策分析[J].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7(2):9-11.

[12] 李强, 赵延东, 何光喜. 对科研人员的时间投入与论文产出的实证分析[J]. 科学学研究, 2014, 32(7):1044-1051.

[13] 成福伟,张月丛,李克军.新建本科师范院校科研发展现状与对策[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3,13(1):90-91.

Strategies for Promoting Teachers 'Scientific Research Development in Newly -Built Local Norm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aking Chengdu Normal University as a Case

GUO Haixia a ,HE Yi b ,ZHAO Yang c ,WANG Jingqiang a ,LI Wei d

(a. Divis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b.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Life Sciences,c. Journal Editorial Board,d. School of Education, Chengdu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611130, China)

Abstract : In order to make strategies for promoting teachers' scientific research development in newly-built local norm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y taking Chengdu Normal University as the subject, a questionnaire is applied to investigate in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eachers'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ortanc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motivation for doing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time investment in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limita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advantage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he demand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results show that teachers' cognition of and attitude to the importanc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re not enough, they show inadequate self-confidence in their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ies, and the investment of time and environment in scientific research is not enough. Therefore,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to promote teachers' scientific research development. First,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should be given the leading role to pus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further strengthen teachers' research consciousness. Second,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should be optimized to promote teachers'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ies. In addi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break the thinking set to encourage teachers to innovate and to put their scientific results into the market.

Key words : newly-built local norm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er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strategies

doi :10.3969/j .issn .2095-5642.2019.06.045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 5642( 2019) 06- 0045- 08

*收稿日期 :2018-09-30

基金项目: 成都师范学院科研项目“新建本科师范院校教师科研现状研究——以成都师范学院为例”(CS15SB05)

作者简介:

郭海霞(1986—),女,四川遂宁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高校科研管理;

何 艺(1997—),女,四川宜宾人,本科生,研究方向:生物科学教育;

赵 杨(1984—),女,四川成都人,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管理学;

王京强(1981—),男,河南林州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大量的研究[22-26]表明,振动力场可以促使塑料聚合物分子在注射过程中自由体积增大、相互分离作用加强,促进聚合物分子链解缠,从而很大程度上降低聚合物熔体的黏度和弹性,改善聚合物熔体的流动性,使得充模过程加快,填充均匀,模腔中熔体温度分布均匀,制品的内应力减小。振动注塑成型技术还能够大大降低能耗,缩短注塑成型周期,提高生产效率,提高注塑制品的性能。

李 巍(1967—),男,四川宜宾人,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责任编辑:赵 华 责任校对:罗 布)

标签:;  ;  ;  ;  ;  ;  ;  ;  

促进新建地方本科师范院校教师科研发展的策略问题探讨-以成都师范学院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