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公共图书馆与港台公共图书馆发展比较_图书馆论文

中国大陆公共图书馆与港台公共图书馆发展比较_图书馆论文

内地与港台地区公共图书馆发展之比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港台论文,内地论文,公共图书馆论文,地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图书馆是人类文化活动的结晶,是国家进步的象征。而公共图书馆则是一个民族文化公益事业的象征,在各类图书馆中,其读者最为广泛,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图书馆发展水平最重要的标志。

内地和港台地区有着共同的文化基础和历史渊源,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新文化思潮及欧美图书馆管理方法、技术的影响。由于不同的政治、社会、经济环境,不同的科学、文化、教育制度,内地与港台地区图书馆的发展既有相同或相似之处,也有各自的特色。随着香港的回归祖国,对内地与港台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加强相互之间的学术交流,共同促进中华民族的文化事业,使得21世纪中国图书馆事业得以稳健飞速地发展。

一、内地公共图书馆发展概况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记载,新中国初期,内地仅有公共图书馆55所;而“大跃进”期间,由于盲目发展,图书馆数量猛增,从1954年县级以上图书馆的93所,增加到1958年的922所。“文革”期间图书馆事业遭到了破坏,1970年全国仅存382所。自1980年以后,内地公共图书馆事业有了稳步的发展,全国达1732所,1992年发展到2565所。公共图书馆藏书总数从1980的1.99亿册增加到1992年的3.12亿册。除了这些由国家举办的县级以上的公共图书馆外,县级以下的由乡、镇、街道举办或民办公助的图书馆(室),已超过了35万个,这些小型图书馆藏书从1000册到几万册不等。

二、香港公共图书馆发展概况

香港作为著名国际大部市之一,不但经济繁荣,图书馆事业也较为发达。据有关资料介绍,60年代以前,香港仅有3个小型图书馆,即冯平山图书馆、学海书楼和华商总图书馆。所以,过去香港曾被人们称为“文化沙漠之都”。然而,自从市政局公共图书馆和中文大学图书馆分别于1962年和1963年相继建立以后,各类型图书馆大量涌现,面貌已大有改观。目前全港大小图书馆己达数百个,到1995年,香港的公共图书馆达54个,其中香港及九龙区31个,新界区23个,其中包括2个中央图书馆,36个分区图书馆,11个小型图书馆和5个汽车图书馆。香港及九龙地区的公共图书馆由市政局统筹,新界区的公共图书馆归区域市政局管理。到今年,香港及九龙区的公共图书馆的总数,从1995年的31个增加到41个,藏书量也增加到340万册,达到为每个市民提供一项图书资料服务的目标,并计划在香港回归祖国前后,将原大会堂公共图书馆发展为港岛区的中央图书馆,规划实用面积达1.6万平方米,使其成为市政局图书馆系统的总馆。

三、台湾公共图书馆发展概况

1949年底,台湾共有公共图书馆17所,其中省立图书馆2所,县立图书馆5所,市立图书馆10所,到1955年又增加了3所,“国立中央图书馆”的复馆使得台湾从此有了一所“国立”图书馆;另外,由于台北市4所图书馆合并为一,另有3所市立图书馆先后改为县立图书馆,使得市立图书馆仅存4所,县立图书馆增加到13所。在台湾当局大力推行文化建设后,1979年公共图书馆达到到67所,由于台湾省立台北图书馆于1973年改为“国立中央图书馆分馆”,省立图书馆仅剩1所;在行政划分中的16个县中,每个县均已设1所图书馆,其余增加的大都是乡镇图书馆,乡镇图书馆总数达47所,到1991年公共图书馆总数增加到447所(含分馆)。80年代以后,公共图书馆藏书建设迅速发展,从1979年的141.6万册增加到1991年的1023万册。

四、比较分析

(1)图书馆规模比较

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程度首先反映在图书馆数量及藏书上。内地与港台现有图书馆数量与1949年相比,增长速度都很快。其中内地在1949年时只有55所公共图书馆,到1992年上升到2565所,增加了45倍,与1980年的1732所相比,到1992年增加了833所,增长48%;香港在60年代前,仅拥有3所小型图书馆,1995年公共图书馆达54所,增加了18倍;台湾地区在1949年时仅有17所公共图书馆,到1991年公共图书馆总数增加到447所,增加了26倍。由此可见,内地在基础十分薄弱,发展过程中又受到挫折和失误的情况下,能发展到现在的水平,应该说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而港台地区在图书的人均拥有率和藏书量上,均优于内地,且基础较好。进入80年代以来,港台地区的公共图书馆规模的扩展明显快于内地,特别是近几年香港的图书馆数量猛增,仅1995年到1997年三年间,香港及九龙区的公共图书馆总数,就由31所增加到41所,增长了32%;从藏书增长上看,内地1992年公共图书馆藏书比1980年增加1.13亿册,增长了57%,而台湾1991年公共图书馆藏书比1979年增加了881.4万册,增长了6倍多。可见,台湾、香港作为“亚洲四小龙”,在80年代经济迅猛发展的基础上,公共图书馆也得以迅速发展。

(2)图书馆普及率方面的比较

公共图书馆是为全体公众服务的,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首先从图书馆之普遍设置开始。从公共图书馆数量比较,内地是台湾的近5倍,是香港的47倍,但从内地与港台的人口、面积、数量对比,内地公共图书馆的普及率远远不如港台地区高。1992年内地按11.4亿人口算,每44.4万人才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在内地,就算经济发展走先一步的广州市,每40万人才拥有一个公共图书馆;而香港地区平均约8万人就有一个图书馆,台湾每4.6万人就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与发达国家相比,德国、丹麦、法国、日本,分别是0.5万、2万、5万、9万人口享有一所公共图书馆,港台地区发展水平已挤身于发达国家之行列。

(3)图书馆网络化程度比较

内地图书馆界虽然也已进入网络化建设阶段,但由于起步晚,大部分公共图书馆仍未形成网络化意识,主要表现为公共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的进展主要集中在发达城市,整体发展不平衡,仍处在起步阶段。而港台的公共图书馆绝大多数已经实现电脑化管理,香港市政局系统的图书馆从1993年1月起,推行电脑化管理计划,整个系统于1996年6月完成,成为全世界最大的一个兼具中英文功能的图书馆电脑化系统。台湾的公共图书馆于80年代中后期开始,推行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与资讯网络之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90年代起台湾图书馆系统网络化处理已逐渐普及。由此可见,内地由于经济发展起步晚,人多地广,在公共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发展方面落后于港台地区,这影响了内地图书馆事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纵观以上情况,我们可以看到,过去内地与港台地区,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图书馆界的文献资料的交流、利用极为有限,各自在发展前进中存在某些途径、方法和程度上的个性差异,但由于都是炎黄子孙,地域、语言、人文等相同或相似,目前为促进图书馆事业所需着力解决的问题也极其相似。我们坚信,随着香港回归的临近,海峡两岸三地图书馆界的互相交流将会得到进一步增加,我国的公共图书馆事业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标签:;  ;  ;  

中国大陆公共图书馆与港台公共图书馆发展比较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