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内五种常见甲鱼病害的防治_甲鱼论文

温室内五种常见甲鱼病害的防治_甲鱼论文

温室甲鱼五种常发病的区别与防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甲鱼论文,温室论文,五种论文,区别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温室养殖甲鱼,甲鱼经常发生白斑病、白点病、烂嘴病、水霉病、腐皮病。不少养殖户对甲鱼这几种常发病辨别不清,防治方法不当,从而影响了防治效果,造成经济损失。笔者根据实践经验,对上述甲鱼5种常发病的区别与综合防治提出几点个人看法。

甲鱼五种常发病的区别

病源 (1)白斑病。病原是一种毛霉菌,属真菌类毛霉菌科,因此该病又称毛霉病。(2)白点病。病原主要为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等,另外普通变形杆菌、粪产碱杆菌等也能引起白点病。(3)烂嘴病。病源为奇异变性杆菌。(4)腐皮病。病源为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假单胞菌和粪产碱杆菌等。(5)水霉病。病原主要为水霉科中的水霉、绵霉、丝囊霉和霜霉科中的腐霉等。

发病原因及流行状况 (1)白斑病在水温25℃左右最易发生,驯养开食或长途运输后的稚甲鱼、幼甲鱼发病率最高,室内气温较低、控温差的温室甲鱼池也极易发生,池水清瘦也是引发此病的原因之一。(2)白点病一般在养殖密度较大、水质不良,特别是“水变”后容易流行。(3)烂嘴病主要危害患有白点病等刚恢复的病甲鱼,此病在低温时传染较快,死亡量较大。(4)腐皮病一般在甲鱼之间相互撕咬或机械损伤后发生,此病常与白斑病、白点病和红底板病并发。(5)水霉病在水质较清的甲鱼池中容易发生,运输及其他人为操作也是造成甲鱼机械性损伤、诱发水霉病的重要原因。

症状 (1)白斑病发病初期,甲鱼的背甲、裙边和四肢出现白色斑点,此后,斑点逐渐扩大,形成片片白斑,蔓延到嘴、颈和尾部,病灶部位表皮坏死。(2)白点病病症是甲鱼背甲、腹甲或四肢、裙边部位出现芝麻大小的白点,随后逐渐增大到黄豆大,皮肤内有珠状外突,挑破后可见白色脓液。(3)烂嘴病特征性症状是甲鱼嘴部溃烂,有的下颌或口腔长疮,鼻孔发炎,往往有脓状黏附物使其堵塞。(4)发生腐皮病的甲鱼四肢、尾部、头颈部、背腹甲、裙边等部位均可发生溃疡。发病初期,溃疡面积较小,皮肤发炎处组织呈现黄色或白色,之后组织坏死,并有血水渗出,溃疡面积向周围扩大,并连成片,表皮脱落,严重时露出整个肌肉,四肢腐烂,爪脱落。(5)发生水霉病的甲鱼体表包括背甲、颈部和四肢等部位长有灰白色毛状菌丝体,大多数情况下,毛状菌丝体因沾上水中的污物而呈褐色。

甲鱼五种常发病的防治

白斑病 预防:(1)保持池水温度在31~32℃,如果原来水温偏低很多,应分次提高水温,每次升温不宜超过2℃。(2)除了常规消毒措施外,应注意适当增加水的肥度。

治疗:(1)及时隔离发病甲鱼,发病池切忌大量换水。每立方米水体用浓戊二醛2毫升加抗菌素5克加水全池泼洒,第二天再泼洒1次,用量减半。(2)根据水体肥瘦程度酌情施用五倍子加肥水宝。使用五倍子时应先水煎1个小时左右。(3)适当减少增氧时间。(4)每公斤饲料中添加包膜维生素C2克、维生素E1克以及富含胆汁酸类保健品以调节甲鱼体内环境,增强免疫力,连续投喂6~10天为1个疗程。

白点病 预防:(1)水温控制在30℃左右。如需要换水,应将进水水温提高到32℃左右,然后加入池中。(2)调节好水质,定期使用增氧剂。

治疗:(1)及时隔离发病甲鱼,发病池切忌大量换水。每立方米水体用力福素3克加抗菌素5克加水全池泼洒,第二天再重复1次,用量减半。(2)如果是内发性白点病,每公斤饲料中添加力福素2克、包膜维生素C1克、维生素E1克、复合维生素B2克,连续投喂6~7天为1个疗程。

烂嘴病 预防:饲养管理过程中要小心操作。不使用刺激性比较强的药物如强氯精等。

治疗:(1)将水温升高1~2℃。(2)每立方米水体用浓戊二醛2毫升加硫酸庆大霉素5克加水全池泼洒,隔天再泼洒1次,用量减半。两天以后,每立方米水体用五倍子20~25克煎汁加水全池泼洒1次。

腐皮病 预防:(1)放养的甲鱼种要确保健康无伤,入池前用10毫克/升的利凡诺溶液浸洗5分钟。(2)放养密度合理,规格整齐。(3)定期用浓戊二醛或含碘消毒剂加水全池泼洒。

治疗:(1)每立方米水体用盐酸土霉素10克加水全池泼洒,隔天再泼洒1次,用量减半。(2)每公斤饲料中添加包膜维生素C1克、维生素E1克、复合维生素B2克,连续投喂6~7天为1个疗程。

水霉病 水霉病与白斑病病原同属于真菌类,因此水霉病的防治可以参照白斑病。

(浙江省嘉兴市新丰镇欣欣饲料股份有限公司特水部 邹华)

(摘自《江苏农业科技报》2006.10.25.⑥

联系电话:025-84390278/9)

标签:;  ;  ;  ;  ;  

温室内五种常见甲鱼病害的防治_甲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