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供血关键控制点对血液质量安全的重要性论文_尉忠山

采供血关键控制点对血液质量安全的重要性论文_尉忠山

(吉林省吉林市桦甸市血站 吉林吉林 132400)

【摘要】目的:探讨血站的采供血关键控制点质量管理对血液质量安全的影响。方法:选择近三年来桦甸市血站的679名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实施采供血关键控制点质量管理,将678名无偿献血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的315名无偿献血者,观察组为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的363名无偿献血者,比较两组献血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血液报废率。结果: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血液报废率都更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供血关键控制点质量管理能有效保障献血者安全,提高血液质量安全。

【关键词】采供血;关键控制点;血液质量;影响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3-0336-02

血站采供血工作质量关系到血液质量,而血液质量关系到临床急重症患者的生命,因此加强采供血过程的关键点质量控制,对于保证采供血的血液质量意义重大。采供血关键控制点是指会对血液质量产生严重影响的步骤或环节,关键点控制不好会对用血者造成生命危险,为此本文将关键控制点质量管理应用于采供血中,现将应用效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来我站的679名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男405名,女274名,年龄在20~41岁之间,所有献血者均按照《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的相关规定,在采血前对献血者进行健康征询、一般检查、权利告知和综合评估,最终确定679名无偿献血者均符合要求。按照采供血过程中是否实施关键控制点质量管理,将679名无偿献血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为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之间的315名无偿献血者,此期间未实施关键控制点质量管理,男181名,女134名,平均年龄(32.6±1.9)岁,此前有献血经历者108名,观察组为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之间的363名无偿献血者,此期间实施关键控制点质量管理,男224名,女139名,平均年龄(31.9±2.4)岁,此前有献血经历者127名,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质量控制方法

我站自2016年6月开始实施采供血关键控制点质量管理,具体管理措施包括:采血工作人员素质管理,血站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和业务水平,对血液质量有重要影响,为此我站加强了血站工作人员的素质教育和培训,一方面,加强工作的质量意识教育,定期组织学习《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等法律规范,通过法律规范的学习,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法律意识,学习过程中注重以反面案例进行工作人员教育,提高工作人员对血液质量重要性的认知[1];另一方面,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学习和考核,并将学习和考核成绩与绩效挂钩,督促工作人员业务知识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采血设备设施的质量管理,我站成立设备、仪器和试剂采购考核小组,每次采购时由考核小组对供货商的资质、信誉、质量等进行综合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建立供货商信用档案,每次采购设备、试剂等均选择良好信誉的供货商。加强采供血环节的质量管理,影响采供血的血液质量的关键环节包括采集环节、成份制备环节、储血环节、标识管理和供血环节,采集环节主要是保证无偿献血者处于健康状态,同时要对采血环境进行严格控制,避免空气、采集设施设备等血液的污染,因此要对献血者进行严格体检,确保每位献血者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的相关要求[2],同时要对空间环境进行定期消毒,采集血液前确保采血器具和储存器具无菌,采血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采血完成后认真核对标本的姓名,并按照储存要求将血液进行保存。血液成份制备环节的质量管理,主要是避免制备操作间和设施设备对血液的污染,如定期对操作间和设施设备进行消毒,确保成份制备过程完全处于无菌状态,在成份制备之前将相应的设施设备准备好,避免操作间来回走动或物流交换导致的血液污染。标识管理是避免标识不清引起的操作失误,如对血站各业务科室、操作区域等进行清晰标识,各操作区域安装无菌要求严格区分洁净区和无菌区,储存血液的设备严格区分待测和合格区域等,各种标识要严格按照我站标识管理制度执行。储存环节质量管理主要集中在标本留置和冷链管理,血液采集完成后在检测合格前有一个留置过程,为保证血液质量应对整个留置过程进行监控,使标本留置、标本检测和标本储存之间实现无缝衔接[3],整个过程的监控可保证血液标本无污染、无遗漏、无稀释和无渗漏,留置监控能最大限度保证血液标本与其成份制备品一致,冷链管理贯穿于血液采集、留置、储存、制备等全过程,整个过程都在规定温度下进行,可有效保证血液质量,同时还应注重血站工作交接班制度的落实,严格核对出入库的血液标本温度、震荡等影响。

1.3 观察指标

比较关键控制点质量管理实施前后的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血液报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中发生恶心呕吐4例,面色苍白10例,出大汗7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21/363),对照组发生恶心呕吐9例,面色苍白22例,出大汗17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2%(48/315),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液报废量为4袋,报废率为1.1%(4/363),对照组血液报废量为26袋,报废率为8.3%(26/315),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血液报废率更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血站采供血关键控制点对血液质量有重要影响,加强关键环节质量控制不仅是为了保证血液质量,而且能减少献血引起的献血者不良反应,为此血站工作人员要有娴熟的业务水平和较强的责任意识,同时要对采供血各环节要不断持续改进工作质量,为此本文将关键控制点质量管理应用于采供血过程中,实验结果显示,质量管理实施后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血液报废率都明显优于实施前,由此说明,关键控制点质量管理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工作管理方式。

【参考文献】

[1]董海银.血站管理与血液质量[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8):1051-1052.

[2]谢立.中心血站采供血工作过程中关键控制点对血液质量安全的重要性[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6,3(23):4707-4708.

[3]邱淑华,陆蓉,蔡建.血站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意义的初步探讨[J].医学文选,2013,23(2): 254-255.

论文作者:尉忠山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1

标签:;  ;  ;  ;  ;  ;  ;  ;  

采供血关键控制点对血液质量安全的重要性论文_尉忠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