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才安全屋”视角我国人才逆流研究论文

基于“人才安全屋”视角我国人才逆流研究

马晓钰1,刘永旺1,李志远2

(1.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2.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 100872)

摘要: 构建一个以政策体制为落脚点,经济发展为出发点,人文环境为支撑点,发展潜力为着眼点四维度的“人才安全屋”理论模型,设计一个“人才安全屋”指标体系,通过R语言编程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进行人才区域逆向流动的实证分析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虽然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人才逆流指数存在明显梯度差异,但随着国家“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经济战略的稳步推进,在东部地区人才逆流指数稍有下滑趋势的同时,中部、西部地区展现出了上升的态势,这样有益于缩小我国区域贫富差距,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关键词: 四维度;人才安全屋;人才逆流;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

早在60年代贝克尔就人力资本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了计量分析,分析得出人力资本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23%,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力资本要素成为了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1],而人力资本的产出效益,实则是人才质和量积累的结果。在信息与技术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已经超越物质资本成为最具价值、最为稀缺的资源[2],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部、西部地区在经济总量、人均收入水平等诸多方面上与东部地区相比仍有明显的差距[4],因此中部、西部地区人才存量较少且人才流失较多已是多年积淀下来的传统固有思想。但是在“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以及“长江经济带”国家经济战略契机下,2016年我国经济增速呈现西部最快、中部次之、东部放慢、东北最弱的特征,平均实际经济增速分别约为8.6%、7.7%、7.6%、3.5%左右。因此与以往相比,其目前人才流动趋势到底是从中部、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流动的顺流趋势?还是从东部地区向中部、西部地区流动的逆流趋势呢?不同区域、不同省份人才流动的状况又是如何的呢?人才流入较少的地区又该如何在国家经济战略的契机下,充分吸收其他地域空间溢出的人才红利呢?深入研究上述问题对于促进人才区域流动与经济增长二者形成良性循环,进而深刻把握政策制定和实施的着力点,缩小区域贫富差距,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无疑是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

本研究有一定局限性,首先研究未涉及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其他危险因素如烟酒史、体重指数、血脂血糖尿酸水平,以及心脑血管并发症等。再则,对当地农民高血压患者的饮食习惯及生活水平未予调查。故对于本地区农民高血压HCY水平及HHT患病如此之高尚不能提供证据说明,需要做进一步研究调查。

目前,有较多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分析了影响区域人才流动的因素,诸如顾承卫[5]认为海外人才的引进应注重政策制度的建设,给员工营造一个舒适的创新创业环境;黄苏萍等[6]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人才集聚指标进行排序,结果表明,内部人才的开发经营与改善引入人才的环境方面同等重要。对于人才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廖诺等[7]建立人才经济价值转化链,计算得出人才资本对北京、广州、上海经济的贡献率分别为36.46%、38.49%、61.28%;林龙斌等[8]从1992—2008年数据入手,分析出上海市闵行区的人才资本贡献率为24.6%,表明人才资本对闵行区经济发展的促进效应日渐增强。在人才区域流动方面,不管是人才的顺流还是逆流,这都意味着人才在特定区域的集聚即人才集聚,故也有学者从人才集聚的角度分析了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9]。如裴玲玲运用3SLS实证考察并得出区域人才集聚与高技术产业发展成显著正向互动关系,东、中、西部地区区域性差异明显;时玉宝等[10]认为人才的引入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从长期来看有利于促进产业发展,有利于改善人口结构,有利于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11]

既有的文献在人才区域流动的因素方面多考虑的是单一影响因素[12-13],如政策建设、工作环境等等,而在人才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文献多局限于静态影响,即人才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14-15],少有学者从人才流动依据动态趋势这一方面作深入研究。本文运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构建了以政策体制为落脚点,经济发展为出发点,人文环境为支撑点,发展潜力为着眼点四维度的“人才安全屋”理论模型;随后,设计了一个系统的、可操作性的全方位“人才安全屋”指标体系,并从理论上给出说服力的解释;然后,根据四维度的权重比例测算出我国区域人才逆流指数并进行比较;最后,文章根据上述研究结论为筑牢“人才安全屋”从四个维度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促进人才区域流动与经济增长形成良性循环,缩小区域贫富差距,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1人才安全屋及指标评价体系构建

“人才安全屋”的理论构想来源于QFD的核心工具HOQ质量屋(House of Quality),它是由日本学者赤尾洋二为研究顾客需求转化时在1966年首次提出的。HOQ的基本应用是倾听顾客的意见,理解顾客的需求,并将此设计到产品中去,以期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16-17]。然而人才作为每个国家和地区的特殊“顾客”,为了能让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顾客”更好地流入进来,本文在主成分分析方法上架构了“人才安全屋”,从四个维度上来捕捉人才的需求和愿望。“人才安全屋”可以形象的展现出人才的工作和生活的环境,它是由地板、房顶、墙壁和门窗构成,其中地板代表政策体制,房顶代表经济增长,墙壁代表人文环境,门窗代表发展潜力。以下对“人才安全屋”各个部分进行了确定。

(1)确定地板,以政策体制为落脚点。政策体制建立的是否科学,合理的政策体制是否贯彻执行对人才的流动意向起到决定性作用。科学的政策体制结合市场配置资源理论能有效促进人才区域流动平衡。根据人才满意度指数和政策落实程度指数的数据不可得性,本文根据司江伟等[18]构建的人才流动指标中的社会保障和就业部分选取了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X1)、参加失业保险人数(X2)、参加工伤保险人数(X3)来代表政策体制的落实程度。

(2)确定房顶,以经济发展为出发点。人才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流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房顶的结实度即经济发展的雄厚程度,没有经济发展的支撑,即使短期引入了人才,但从长期来看也留不住人才。陆晓芳等[19]学者选取经济发展实力、城市平均工资水平等作为人才要素区域流动的评价指标,基于此,本文选取人均GDP(X6)、人均可支配收入(X7)、居民消费水平(X8)、在职职工平均工资(X10)来代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3)确定墙壁,以人文环境为支撑点。虽然全国各地给人才开出了史上最贵的“价码”,但是人才的区域间的流动更倾向于人文环境的好坏。人文环境是人才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支撑,没有舒适的人文环境,人才难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同时也会推动人才向人文环境更适宜的区域流动。陶锦莉等[20]认为人才流动会受到城市文化水平、保健指标等宏观和微观因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选取建成区绿化覆盖率(X11)、每十万人高等教育在校人数(X12)、每千人拥有病床数(X14)、互联网普及率(X15)代表该地区的人文环境。

(4)确定门窗,以发展潜力为着眼点。门窗是区域间来往沟通的直接桥梁。只有打开门窗,才能获取最新的信息,学习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本地的现有优势释放出最大的发展潜力。因此中、西部地区可依据战略优势,资源优势,借鉴东部地区的发展经验、资金和技术努力发展自身经济,为人才区域间流动奠定基础。陈秋玲等[21]学者选取专利数、教育投入和固定资产本投入等作为人力资本流动的因素,因此,本文选取经济增长率(X16)、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X17)、外商投资企业数(X18)、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X19)、有效发明专利数(X20)来代表地区的发展潜力大小。具体见表1

作为一名加入《葡萄酒》杂志才一年的新成员,去年曾作为参赛酒商参与金樽奖的评选,今年以组办方的身份去了解我所认知的金樽奖,对于David所提到的评价感受颇深。对于进口酒商,如何接地气地去挑选,推广符合消费者需求的葡萄酒,金樽奖给出了很好的指导。而且今年由5位MW/MS以及中国葡萄酒研究专家组成的评审主席团,也给予了酒商及消费者信心,得奖的酒都是优质且符合中国人口味的。

本文构建了一个以政策体制为落脚点,经济发展为出发点,人文环境为支撑点,发展潜力为着眼点的四维度“人才安全屋”理论模型,通过R软件编程对全国31个省市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和比较,得到如下结论:

表 1四维度人才安全屋指标评价体系

注:1)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根据数据可得性和线性相关性把带*的数据剔除

基于此,本文构建了人才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四维度的“人才安全屋”模型,如图1所示。

图 1四维度“人才安全屋”模型

2人才安全屋实证分析

通过上面四维度的“人才安全屋”构建,本文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使用R语言编程工具,测算全国31省份的人才安全屋指数,然后通过十年前(2007年)和十年后(2017年)的人才安全屋指数对比,分析我国人才流动情况,以及是否存在人才由东部向中、西部逆流的可能。

2.1 基于R语言的主成分分析

首先运用R语言编程对数据进行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以确定是否进行主成分分析,限于篇幅,下面除东、西部人才“逆流”比较分析外,其他只列示2017年的分析结果,见表2。

中小型民营企业一般由自然人独资或多个合伙人出资成立,其家族式、股份制的特点比较突出。一旦经营效益不良,特别是出现一定亏损后,各股东没有其他资金注入,企业就可能面临破产风险,甚至出现折价转卖、破产倒闭等情况。

表 2 KMO和巴特利特检验

检验表明:KMO值为0.734大于0.65,Bartlett球形检验P =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1,可以判断相关系数矩阵R不是单位矩阵,原始变量存在相关关系,极其适合进行主成分分析。

城市Wi-Fi热点和校园网Wi-Fi热点已经普及,方便师生高速接入智慧校园平台。由于六类线受到传输距离的限制,再加上光纤价格低于六类线的价格,网线将被光纤取代,光纤进宿舍是大势所趋,光网校园为期不远。我国经过这几年的高速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带宽不再是信息高速公路的瓶颈。依托高速网络的各种应用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智慧校园依托立体交织的、高速的泛在网络,为全校师生和社会提供各种各样的应用服务。

为精确地描述液固两相流的流动特征,适应较高浓度泥浆流的模拟,并且在准确性和计算量之间达到平衡,采用基于颗粒流动力学理论的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进行研究。

表 3因子解释原始变量总方差

(1)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居于世界前列,但是我国31省市之间的“人才安全屋”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这也说明了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存在着很大差异。

所以由表4可以得出人才安全屋体现在四个因素:第一个为政策体制因素,它主要包括参加养老保险(0.943)、失业保险(0.938)和工伤保险人数(0.938)等反映社会保障情况的因子以及企业投资数(0.834)、有效发明数(0.938)因子。政策体制是一切发展的落脚点,根据现实情况分析政策体制因素也是众多企业投资方向的风向标。第二个是经济发展因素,主要包括人均可支配收入(0.916)、人均GDP(0.885)、在职职工平均工资(0.858)和居民消费(0.909)。经济发展的好坏反映的是人才基本生活的物质基础。第三个为人文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0.529)、每十万人口高等教育在校人数(0.552)等文化环境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0.684)等生活环境。随着人们生活的水平的提高,为了家人同时也为了自己,越来越多的人追求高质量的养生生活,所以文化素养、蓝天白云等人文环境对人才的引进具有强劲的推动作用。第四个是发展潜力因素,主要包括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0.461)和经济增长率(0.919)。教育的投入和经济的增长率决定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走向,毕竟一个发展潜力好的城市比一个发展到了瓶颈期且未来发展空间小的城市更具有吸引力。一个地区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能让人才发挥聪明才智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表 4因子载荷矩阵

注:剔除了因子载荷低于0.3的矩阵

通过因子载荷矩阵(表4)和标准化的数据计算出各主成分的得分系数,提取前四个成分作为其他指标的线性组合,即:

然后对全国31省市人才竞争力指标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按照特征根大于1的提取原则,得到特征根、贡献率、累积贡献率和因子载荷矩阵,见表3。

由主成分载荷矩阵可以得到各主成分的得分系数,以各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占累积贡献率的比重作为各主成分得分系数的权重,可计算出全国31省市人才安全屋综合指数以及升降趋势变化,限于篇幅,只列示2007年和2017年跨度十年的变化,具体见表5。

表 5全国 31省市人才逆流指数排名趋势

注:人才逆流指数越大,表明该地区人才吸引力越大,反之,人才吸引力越小

2.2 人才安全屋逆流分析

结合表5分析,人才流动有一个过渡阶段,先从东部向中部流动,再从东、中部地区向西部地区流动。广东人才逆流指数已经跃居为第一,河南、安徽和江西等中部地区省份的人才逆流指数排名与十年前相比都有明显的提高,分别上升了4、8和1个名次,而山西地区由于前期过度依赖于煤矿等资源发展经济,伴随着资源的减少,后期经济发展乏力,所以山西地区下降了5个名次。随着国家经济战略的部署,“一带一路”经济战略区和“长江经济带”地区的人才逆流指数展现出了追赶趋势,在人才竞争力上并不输“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等经济发达的地区。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浙江和江苏等地区依托长江黄金水道人才逆流排名都展现出上升的势头,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安徽、四川、云南和贵州排名指数分别上升了8、8、5和12个名次。新疆、西藏等西部地区已上升到中等位置,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稍有下滑的趋势。

图 2我国 2007年东、中、西部地区人才安全屋热力

图 3我国 2017年东、中、西部地区人才安全屋热力图

(1)纵向分析:通过2007和2017十年的跨度,结合表5分析,从图2、图3可以看出,虽然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人才安全屋仍存在差距,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以及各项中部、西部地区的优惠政策,人才已经开始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流动,较为突出的是东部地区向中部地区流动,部分西部地区人才吸引力加大。

为了进一步比较全国31省市人才逆流变化情况和更清晰看出我国东、中、西部人才流动现状,本文根据表5用ARCGIS画出我国2007年和2017年跨度十年的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人才安全屋热力图(见图2、图3)。

(2)横向分析:从图3可以看出,我国人才竞争力很明显集中在“京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传统的一线省市比如北京、上海和广州相较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仍然有较大的优势,但新兴发展的一线省市四川成都、重庆、江苏苏州和浙江杭州等等在综合发展情况下已经缩小与传统一线省市的差距,甚至有反超的迹象。然而中、西部地区仍具有较大的劣势,应依靠“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以及“一带一路”经济战略,结合四维度“人才安全屋”指标引入人才,加快促进人才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逆流”,努力发展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增长极。

3结论

在MTM模式下,医师为患者做出诊断和最初的治疗决策后,药师为患者提供用药教育、咨询指导等一系列的药学专业服务,与其他医疗服务者合作,共同管理患者的药物治疗问题。该模式需要药师具备一定的临床专业技能,才能达到“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调整药物治疗方案”的要求。

根据表3可以看出,前四个主成分的特征根都大于1,且累积贡献率达到86.981%,说明这四个主成分保留了86.981%的原始信息,足以代表原来的所有指标所承载的信息。

由于树莓中树莓酮含量较低,其检测既要求灵敏度高,还要求样品提取率高。树莓酮不溶于水和石油英,溶于甲醇、乙醚和挥发性油等有机溶液,其中甲醇具有沸点低、对植物细胞穿透能力强和价格低的优点,为实验室常用试剂,它能够溶出树莓果实中除蛋白质果胶淀粉部分多糖外的大部分亲水性物质,而且一些难溶于水的亲脂性成分在甲醇中溶解度也比较大,可以被浸提出来,可以保证树莓果实中的甲基酮成分尽可能全部浸提出来[15]。因此在选择样品的提取溶剂时,考虑到实验的安全性、成本和提取效率,本实验选择甲醇作为提取溶剂。

(2)通过十年前和十年后人才安全屋综合指数对比发现,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人才已经开始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流动,较为突出的是东部地区向中部地区流动,人才逆流有了可能,人才流动有一个过渡阶段,先从东部向中部流动,再从东、中部地区向西部地区逆向流动。

(4)提出中、西部构建“人才安全屋”的建议,利用自身地域优势,依靠国家“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借助东、中、西部地区人才逆流的契机,努力发展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增长极。

(3)中、西部地区人才竞争力虽然落后于东部地区,但在国家“一带一路”前瞻性经济战略形式下,广东居于第一,重庆、四川等省市已居于中上位置,新疆、云南等省份已有明显的进步,进入中等位置。中、西部地区要兼顾“造血”“输血”两个方面,在引入人才的同时,依据自身地域优势、政策优惠等培养本土人才,做到引得来人才,留得住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缩小区域贫富差距,实现经济稳步增长。

4筑牢中、西部地区“人才安全屋”建议

如何在当前“抢人大战”中使得中、西部地区脱颖而出,促成人才逆流呢,本文提出构建四维体系的“人才安全屋”,为人才建立一个舒适的安全屋才能引入和留住所需人才,加快人才逆流的发生。

完善的培训与开发体系应该从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培训实施、培训效果转化和培训效果评估的各个阶段考虑员工的需求,提供符合员工岗位需求、符合员工发展需求的培训内容,强化与员工的沟通,尽可能的通过培训达到促成员工成长和发展的目标。提供符合员工需求的多元化的培训方式,并通过制度化的形式推动培训效果的转化。高成就动机的员工最关注的就是自身的发展问题,培训与开发是实现员工发展的主要手段,是提高员工的满意度,获得员工认可和信任的推动性的环节。

4.1 政策体制维度

让政策体制安全着陆。依靠单一的市场配置资源理论很难完全达到资源最优化配置即很难达到区域间的人才流动平衡,因此人才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流动必须依托于政策体制的安全着陆。中、西部地区提高政策体制的舒适度能使人才对该地区产生向往感,增强政策体制的满意度能使人才对该地区产生归属感,使人才留在该地区带动科技和经济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也能吸引东部地区的人才向该地区流动,从而增加该地区的人才质量和数量,降低人才的流失率。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要充分注重方法的科学应用,而生活化的教学方法的应用就显得比较重要,这是将学生生活中比较熟悉的情景内容在生物课堂中呈现的教学方法,能促使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生活化教学方式的应用过程中要注重从多方面加强重视,将教学方法的应用要点进行把握,这样才能有效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应用过程中,就要充分注重师生间的沟通交流,教师对学生要能够有所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相应教学活动。生物课堂的生活化教学不能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要注重学生课堂学习表现以及学习的过程表现。

首先,政策的制定要结合人才自身的实际需求,科学合理的引进人才,而不是盲目引进,造成人职不匹的现象。政策的服务要以人才的感受为基础,让引进的人才快速适应工作环境,愉快的投入到工作当中。政策支撑上要注重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确保人才用得好、留得住,让人才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其次政策的实施要贯彻彻底,做到政策制定准,落地快,不能空头支票满天飞,否则会降低人才对人才引进政策的信任度,打击东、中、西部人才“逆流”的积极性。在政策制定的同时建立相应的政策实施监督体制,真正做到让政策安全着陆,为“人才安全屋”的构建打牢地基。

4.2 经济发展维度

确保中、西部区域经济稳定增长。人才区域间的流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人才的自我价值实现不仅体现在在工作中卓有成就,还体现在为家人提供的生活环境、生活质量以及生活舒适度,而这些就依靠于该地区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同时,人才的收益(入)因素,对东、中、西部人才“逆流”也有着重要意义。

根据“马太效应”,人才的流入会使该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而经济快速发展又会促使人才集聚规模扩大。中、西部地区可以依托自身物产资源优势,建立区域优势产业来吸引人才。西部地区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因此中、西部地区应该向东部地区学习,建立激活人才的用人机制、分配机制,让中、西部地区经济健康平稳的增长。只有经济稳速增长,才能吸引人才的注意力,进而达到人才逆向集聚。

4.3 人文环境维度

让人文环境焕然一新。随着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同时,人才区域间“流动”选择也适当的从经济因素向城市人文环境转变。

3.1 实用性强 该多角度伸缩型辐射探测仪支架设计具有多角度随意调节、长短伸缩自如的功能,应用中可以有效地对探测范围的盲区进行监测,缩短大面积范围探测的时间及对工作人员的辐射,符合快速、高效的使用要求。

首先要加大居住环境的保护力度。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良好的人文环境不仅是留住本土人才必然要求,还是外地人才聚集于此的前提条件。人文环境不仅包括居住环境还有工作环境以及员工之间的关系。在保护我们居住环境的过程中,应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尽量减轻对我们现有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创造一个使人才能产生强烈的向往感和归属感的人文环境,使中、西部地区的人才愿意留在此地发展,同时使东部地区的人才向往此地的居住环境,进而到该地区工作;

其次,科学改善人才的工作环境。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工作环境不仅仅是一个工作场所,它也是仅次于家庭的第二生活场所,舒适的工作环境能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提高经济效益。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世界上1/3的员工长期工作在会使他们生病的工作场所,并且员工一生中有超过7万小时在办公室度过,所以如何科学改善人才的工作环境是迫在眉睫的问题。合理绿化办公环境,加大办公场所的绿化面积,比如屋顶绿化不仅有美观的效果,还能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在管理方面应更具人性化,不仅要改善员工的薪酬待遇,还应多关注员工的成长,给他们创造一个能尽情发挥自己才能的平台。

最后,妥善处理员工之间的关系。员工之间的关系好坏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工作效率和经济收益,那么如何处理好员工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引入员工的待遇,应尽量透明化,让内部员工树立全局观念,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环境。科学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从而确保内部员工的主动性和创新性,营造一个健康的工作环境。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用文化去协调、激励、凝聚员工,让引入的员工与内部的员工共同协作,共同引领企业的发展。

4.4 发展潜力维度

充分释放发展潜力。在这个理念多元化的世界,我国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经济社会就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一直以开放的姿态去拥抱世界。只有敞开门窗,才能改变高新技术和设备落后的局面,彻底做到从“带来产品”到“带来技术”的转变。对于中、西部地区只有敞开门窗,才能充分发挥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的优势,让中、西部发展潜力充分释放。我们要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扩大服务经济发展领域,创造有利投资环境,建立有效开放机制,同时,结合“一带一路”的建设,有部署、有步骤地稳步推进西部地区经济健康发展。未来中、西部地区不仅只受惠于政策红利、资源红利,还必须依靠于技术红利和创新红利,让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从“粗放式”走向“精细化”。

只有让中、西部地区以外的人才看到该地区的发展前景、发展潜力以及发展希望,那么该地区自然而然的会成为人才的集聚地。人才的聪明才智与当地经济发展的活力相结合,才会产生1+1>2的效应,这样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实现他们的自我价值,这样才能彻底的拴住人才的心。

参考文献:

[1]孙敬水,许利利.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8(9):777-784.

[2]裴玲玲.科技人才集聚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互动关系[J].科学学研究,2018(5):813-824.

[3]曹威麟,姚静静,余玲玲,等.我国人才集聚与三次产业集聚关系研究[J].科研管理,2018(12):173-179.

[4]罗素梅,刘健.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视角[J].经济纵横,2007(23):117-119.

[5]顾承卫.新时期我国地方引进海外科技人才政策分析[J].科研管理,2015(1):272-278.

[6]黄苏萍,彭希哲,朱咏.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人才集聚竞争力效果评估:以上海为例[J].人口与经济,2011(2):57-63.

[7]廖诺,张紫君,李建清,等.基于C-C-E链的人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测度[J].人口与经济,2016(5):74-83.

[8]林龙斌,郁佳敏.基于Logistic回归的Cobb-Douglas模型的人才资本贡献率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1(1):110-114.

[9]郑玉.人力资本集聚、空间益出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基于空间过滤模型的区域对比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7(12):148-155.

[10]时玉宝,关忠良,余吉安.人才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以北京市怀柔区为例[J].经济问题探索,2014(6):44-47.

[11]MEHDI A, HAKKON K. The effect of agglomeration on the productivity of urban manufacturing section in a leading emerging economy [J].Economic Systems,2015, 8:1-11.

[12]BARTOLOME M L, ENRIQUE C, MERCEDES U G. A dynamic analysis of the agglomeration and performance relationship [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6,69:1874-1879.

[13]倪海东,杨晓波.我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与服务政策协调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4(6):110-113.

[14]倪进峰,李华.产业集聚、人力资本与区域创新:基于异质产业集聚与协同集聚视角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7(12):156-162.

[15]钱晓烨,迟巍,黎波.人力资本对我国区域创新及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空间计量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4):107-121.

[16]AKOAO Y.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integrating customer requirements into product design [M]. Cambridge, Massachusetts:Productivity Press,1990.

[17]THEODORE R B. Human capital and growth in Japan: converging to the steady state in a 1% world [J].Journal of the Japanese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es,2015,36:73-89.

[18]司江伟,韩晓静,沈克正.山东省人才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例测算[J].统计观察,2017(2):100-103.

[19]陆晓芳,王川,赵树宽.人才要素区域竞争力评价模型[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3(7):82-85.

[20]陶锦莉,郑洁.长三角地区人才竞争力的比较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07(9):21-25.

[21]陈秋玲,黄天河,武凯文.人力资本流动性与创新:基于我国人才引进政策的比较研究 [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7):124-140.

Research on the Countercurrent of Talents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afe House of Talents ”

Ma Xiaoyu1, Liu Yongwang1, Li Zhiyuan2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Xinjiang University, Urumqi 830000, China;2.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four-dimension theoretical model of “safe house of talents” with policy system as the foothold,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the starting point, humanistic environment as the supporting point and development potential as the focus. An index system of “safe house of talents” is designed, and the data of 31 provinces, cities and autonomous regions in China are empirically analyzed and compared by R language programm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although there are obvious gradient differences in the talent countercurrent index in the eastern,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of China, with the steady progress of the national economic strategies such as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and “Belt and Road”, the talent countercurrent index slightly declines in the eastern region; while at the same time, index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shows a rising trend, which is beneficial to narrow the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in China, enhance the coordination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the economic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Key words :four dimensions; safe house of talents; talent countercurrent;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Belt and Road

中图分类号: F061. 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7695( 2019) 18-0141-08

doi: 10.3969/j.issn.1000-7695.2019.18.018

收稿日期: 2018-11-14,修回日期: 2019-01-07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疆生育水平变动下的人口效应分析及后计划生育时代人口政策实施效果预判” (71663050);新疆普通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重点项目“新疆生育水平变动下人口效应分析”(XJEDU010116B01)、“基于‘人才安全屋’模型我国人才逆流研究”(JGSL18014)

作者简介: 马晓钰(1978—),女,新疆巴州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刘永旺(1991—),通信作者,男,山东聊城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李志远(1993—),男,山东聊城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房地产经济与管理。

标签:;  ;  ;  ;  ;  ;  ;  

基于“人才安全屋”视角我国人才逆流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