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择业心理障碍分析_心理障碍论文

当代大学生择业心理障碍分析_心理障碍论文

当代大学生择业的心理障碍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心理障碍论文,当代大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代大学生在择业心理方面,常常会产生一些障碍,如果不及时克服和解除,就会影响毕业生的择业过程和结果。下面就当代大学生择业的心理障碍作一剖析。

一、当代大学生择业心理障碍的表现

心理障碍是指影响个体正常行为和活动效能的心理因素或心理状态。当代大学生择业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恐慌心理 恐慌心理的特征是既关心毕业分配,又害怕毕业分配,对“铁饭碗”又恨又爱,若即若离。一方面希望自己尽快走上社会,谋求到适合自己的理想职业;另一方面又像一个总是长不大的孩子似的对学校过于留恋,不愿走出校门,对即将离开学校,走上社会感到心中无数,有一种就业恐惧感。于是,说到分配,选择职业,这部分学生就惴惴不安,焦虑烦躁,忧心忡忡。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精神不振,情绪低沉,茶饭不思,彻夜难眠;择业准备则无所适从,无所事事。

2.急躁心理 患有这种心理障碍的毕业生,表现有两种:性格外向者在择业期始终处于情绪亢奋状态,难以自制;终日心神不宁,心急如焚,做事心不在焉,学习无心思;整日无目标地东奔西跑,盲目追求职业,一有道听途说便牢骚满腹,不能冷静、客观地分析。性格内向者,则是整天唉声叹气,闷闷不乐。这些表现,都是择业者内心急躁,为前途担忧之故。

3.依赖心理 其症状是大学毕业生面临择业竞争、择业考查、择业目标确定等方面问题暴露出极大的依赖心理,带有明显的择业回避责任倾向。即希望别人为自己择业,或为自己承担部分择业的责任,以减轻心理压力。这部分毕业生消极地等待“理想单位”相中自己,消极地期盼国家、学校乃至教师能给自己选择一个理想的工作岗位。具有这种“等、靠、要”就业心态的毕业生,缺乏果断的分析判断能力,缺乏自信心。机遇未到来之前高枕无忧,得过且过,无动于衷,或自感心有余而力不足;机遇到来之时又瞻前顾后,优柔寡断,犹豫不决,患得患失,以致丧失良机。

4.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个人对自己评估偏低的一种心理倾向。这是一种轻视自己、过低估自己的自我否定倾向。其特点,胆小怕事,行为退缩,面对挑战多采取无能力应付或逃避态度。患有这种消极心态的毕业生主要是那些性格内向、勤于反思而又敏感多疑的同学,他们的自尊心很强,为了追求一种不使自尊心受到伤害的安全感,为了不在别人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不敢坦率地介绍自己,不敢大胆地推销自己。总是怀疑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这方面不如人,那方面也不如人,所以只要置身于陌生人面前,便会产生不知所措的惊慌,有的人立即会出现脸红,低头,出冷汗,干笑等拙笨的动作,有的人还会出现喉头颤抖,吐字不清,甚至全身发软等现象。这种缺乏自信的自卑心理,往往给对方缺乏生气,能力低下,适应性差的感觉,从而减少成功的机会。

5.自大心理 有自大心理的毕业生总是自我感觉良好,自我估计偏高,自以为高人一等。其主要表现为职业取向太高,严重脱离现实。反映在行为上往往是固执己见或自命不凡,自高,自傲,自满,盛气凌人。对用人单位这也看不上那也瞧不起,挑三挑四,提出许多不切实际的过分要求。这种过高的自我肯定,好高鹜远,缺乏自知之明的心理,对自己顺利地择业和取得择业成功影响很大。

6.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是指在社会群体的压力下,个人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顺从行为的心理倾向。这是一种没有主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傻子过年看邻居”的心理。其特点是缺乏自主性和竞争意识,不顾主观条件和客观现实,跟着感觉走,盲目从众。往往赶时髦,喜欢围着别人转,别人说什么工作好,他就把别人的选择作为自己的最佳选择。实际上是在择业时寻找安全保险的途径,为传统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理所左右。如有些毕业生受“从政”、“下海”风潮的影响,宁愿放弃三、四年寒窗学来的专业,千方百计地“改行”,拼命地要“留城”,这无疑与从众心理有关。

以上列举的几种心理现象都是当代大学生在择业中常见的心理障碍,对大学生的择业影响很大,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也有一定的危害性。

二、当代大学生择业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大学生择业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择业思想准备不足 面对当今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求职择业竞争的加剧,社会对大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诸方面提出的更高要求,部分大学生由于择业思想准备不足,导致缺乏同传统思想和观念作斗争的精神,缺乏自主择业的意识和勇气,在择业中,只看到困难和风险,过多地怀疑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担心自己适应不了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于是或徘徊彷徨,不知所措;或悲观失望,消极等待;或惶恐不安,束手无策;或得过且过,盲目从众等等,对大学生的求职择业自然会显得十分地消极被动,对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显得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2.对毕业分配的误解 一些学生把毕业分配看作是终身大事,把人生、命运都维系在分配这一关上。似乎不找个理想的职业,体面的工作,尤其是进不了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有较高福利待遇的工作单位,便觉得对不起数年寒窗,辜负了亲人的期望,在机会上矮人一等,站不住脚。于是,错误地认为找一个好的工作就前途光明,一生幸福;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就前景暗淡,一生无望。从而显得对毕业分配极为关注,又极为恐慌和不安。一旦分配形势严峻,选择职业不顺,就恐惧、焦躁、忧虑,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3.自我评价不当 大学后期,多数大学生都已意识到“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之间的差距。于是,出现了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的内心矛盾冲突。在严峻的改革现实面前,大学生们产生危机感与紧迫感的同时,这种矛盾冲突中导致了不少大学生自我评价的不正确。对自己的人生理想、气质、性格、兴趣爱好、能力特长、心理特征等关于自我问题的认识不清,就往往会形成择业中的心理障碍。

4.职业期望值过高 职业期望值是指求职者在择业时,对理想职业的期盼程度。一般来说,每个人都希望获得一份能更多、更好地满足自己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的工作。但是,必须看到,要使这种需要变为可能,要受到自身条件和客观因素的制约,如果不能把握好这种“度”,就难免会走入择业的误区。由于部分大学生职业期望值过高,在择业前不顾主客观条件,有的同学一心只想找一份“让人羡慕的工作”,其结果大多因超越现实而败北。有的同学只重金钱、实惠、挣大钱,干什么都行,这不仅是不可取的,也是不现实的,难免会碰壁。这种盲目追求,成功率很低,势必会使择业者心理压力加大,注意力难以集中,造成内心焦虑不安,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5.独立生活的能力不强 一些大学生,一般平时缺乏锻炼,长时期处于优越生活环境之中,受到家长、教师的爱护。虽然数年寒窗,从书本上学得了许多知识,但是还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于是,面对择业机遇,往往会疑虑重重,始终为他人左右,为舆论左右,人云亦云,毫无主见,随波逐流,从而导致依赖心理和从众心理。遇到择业问题就变得束手无策,无法应付而产生恐惧心态,出现自卑的心理,软弱的性格。

当然,导致当代大学生择业心理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上述其主要方面以外,还有社会、家庭、周围环境的诸多压力,还有自身的心理素质、生理因素和社会心理的影响。凡此种种因素的合力,在部分大学生身上就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不同类型的择业心理障碍,从而严重影响了大学毕业生求职择业的正常进行。

三、当代大学生择业心理障碍的防治

要使大学毕业生在择业竞争中得到良好的“竞技状态”,要想充分发挥大学毕业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自如地应付择业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寻找到职业社会中应该属于自己的位置,以期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必须积极采取防范措施,克服和排除择业中的种种心理障碍。

1.增强自主的择业意识 当前,我国处在加速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新时期,科技的进步,经济的繁荣,社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国内外市场的接轨,各类职业为人们提供了众多的选择机会,也对劳动者提出了身体心理和知识技能方面的素质要求,双向选择的机制带来了择业的新态势,毕业生的统一计划分配的就业制度也将为社会选择的就业制度所代替。也就是说,毕业生按照国家规定的方针、政策,经过学校推荐,由学生自己选择职业,用人单位择优录用,学生有自己选择职业的自由,用人单位有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聘用人员的权利,双方中的任何一位的相互选择来达到自主择业的目的。为此,就要求大学毕业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增强自主的择业意识,认真考虑自己愿意干什么?自己适合干什么?自己所学专业的使用方向是什么?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形势如何?国家有哪些政策规定?收集需求信息有哪些渠道?等等,这些问题在择业前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而且要根据社会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及时修正自己的择业意向,以使自己的思想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缺乏这方面的足够准备,势必要在择业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产生种种的择业心理障碍。因此,当代大学毕业生应及早做好思想准备,要将过去那种等待分配的就业意识转化到主动选择的就业意识上来,树立起现代人的择业竞争意识,迎接时代的挑战。

2.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大学生趋于成才的重要心理因素,也是一个大学生个性发展和心理成熟程度的体现。要想获得择业的成功,必须寻找到主体内在因素与客体外在因素这两大分力的均衡点。这首先得以良好的自我意识为基础,即对自己的能力、个性、兴趣爱好、价值取向等有一个清楚、稳定而正确的认识和判断。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关系有一个稳定而准确的估价,使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取得一致,达到自我意识的同一。因此,应该消除自我意识中的消极因素,乐观地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决择,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具体要正确对待以下三个方面:自我认识,如自我观察、自我审视等;自我体验,如自我评价、自我分析等;自我控制,如自我鼓励、自我誓约、自我锻炼、自我约束、自我督促等。只有具备了良好自我意识的人,才能够在生活实践中客观地认识自己,以积极地态度对待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很显然,培养这种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毕业生克服择业心理障碍是极为有效的。

3.树立应有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个健全人格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它意味着一个人对待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意味着一种事业心和成就感。自信心是大学生择业的动力,成功的保证。为此,大学生必须树立应有的自信心,做到以下四点:一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作为一名数年潜心探索,几载苦苦拼搏,学有所成,即将踏上人生旅途的大学毕业生,没有理由低估自己的能力。二要积蓄自信的资本。自信不是盲目的自负、自傲。自信要以坚实的基础、良好的素质作资本,以雄厚的实力作后盾。所以,就要明确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和要求,并且按照社会的需要去充实、完善及提高自己。只有具有了足以使你自己稳操胜券的真才实学,自然会对自己的选择充满信心。三要发展自己的优势,发展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才能在择业竞争中占居主动。四要正确对待择业挫折。生活中的挫折是成为强者的必经之路,应把择业挫折看作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遇到挫折后要放下思想包袱,尽快摆脱不良情绪,仔细寻找失败的原因,调整好目标,重新树立起信心,脚踏实地走路,争取新的机会。总之,既要勇于取胜,又要善待挫折和失败。

4.正确把握好职业期望值 能够把握好职业期望值,是关系到择业目标是否实现的关键性问题。要使大学生的择业目标得以实现,成为可能,必须正确把握好职业期望值。为此,一要从自身的特点和社会的需要去确定自己的择业期望值,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专业特长和实际能力去选择职业;二要防止职业期望值定得过高。过高的职业期望值是无法实现的。在择业过程中,一旦发现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应及时采取“分步达标”和自我调整的方法,调整好职业期望值,达到个人意愿与社会需求两者相吻合,以此减少不必要的心理压力,避免择业心理障碍的出现。

5.努力提高心理承受的能力 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经受意想不到的考验,甚至会产生一些思想上的压力、情绪上的被动和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使自己处于被动,产生一些心理障碍。为此,就要求大学生平时多注意培养坚强的性格,坚韧的毅力,加强心理素质的锻炼。努力做到遇事不慌,自有主张,豁达开朗,乐对人生。一旦出现择业心理障碍,便要想方设法加以解脱。减轻自身心理压力,从恐慌、烦闷中走出来。不妨向亲朋师友倾诉心事,让埋藏在心中的烦闷得以发泄,广泛地听取亲友师长的建议,随时调整择业角度,适应环境,适应现实,以免自寻苦恼。更可以在娱乐、社交活动中松驰一下紧张的情绪,让自己在群体之中得到解脱。另外,可以“静心”为疗法,自我控制为“良药”,把自己从非理智状态下解除脱出来。让焦急的心情平静下来,克服感情用事,正确估价自己,重新制定行动方案。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择业心理承受能力,才能沉着果断地应付和处理择业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在择业中处于主动地位,适应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

6.不断增强独立生活的能力 双向选择是大学生能否自主自立自强、能否独立走上社会的一次检验。为此,大学生必须学会独立生活,增强独立生活的能力。在平时要注意培养自己的果断、坚决的处事能力。注意从小事着手,循序渐进,养成独立生活的良好习惯,做到凡事不依赖他人。只有努力提高自己独立获取知识、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善于处理各种人际关系,随机应变各种环境的变化,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择业。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择业心理障碍的防治除了大学生们引起重视、自身努力外,还有待于学校领导把它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抓。通过学校有的放矢地开展毕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对于当代大学生作好充分的择业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增强择业意识,掌握择业的一般技巧和方法,提高择业能力等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当代大学生克服和防治择业的心理障碍也是十分有效果。

标签:;  ;  ;  ;  

当代大学生择业心理障碍分析_心理障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