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哥拉山羊与本地山羊的染色体研究

安哥拉山羊与本地山羊的染色体研究

袁建霞[1]2001年在《安哥拉山羊与本地山羊的染色体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以染色体核型,G-和C-分带技术,对安哥拉山羊(公10只,母10只)和山西本地山羊(公8只,母7只)两品种共计35只的染色体核型,G-带和C-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山羊品种的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60,公山羊核型为60,XY;母山羊核型为60,XX。29对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均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Y染色体在安哥拉山羊为亚中着丝粒染色体,在本地山羊为中着丝粒染色体。在染色体组中X染色体最长,而Y染色体最短。 对染色体长度的测量表明,安哥拉山羊和本地山羊间常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基本接近,而性染色体之间不但存在形态差异,且在相对长度上差异极显着(P<0.01),这与品种的起源和形成过程有关。 G-带分析表明,安哥拉山羊与本地山羊除Y染色体以外的所有染色体对的带型基本一致。每对染色体都有其独特的带纹特征,借助带纹可较为准确地识别山羊的每一条染色体。本文根据这两个山羊品种G-带带型的共同特点,对山羊的染色体带型特征进行了简略的描述。 C-带分析表明,安哥拉山羊与本地山羊的C-带带型基本相似。C-分带的阳性带分布于所有常染色体的着丝粒部位,而X和Y染色体的C-带均呈阴性。C-带分布的部位虽然相似,但其形状和大小具有多态性。 另外,本研究还观察到叁倍体、四倍体、罗伯逊易位、染色单体裂隙及环状染色体等正常山羊体细胞染色体畸变类型,这些畸变类型的频率极低。

佘陆均, 覃志红, 王同军, 欧其拉一, 马海妈麻[2]2000年在《美姑县安哥拉山羊改良本地山羊现状及发展潜力与对策》文中研究表明美姑县安哥拉山羊改良本地山羊工作已初见成效 ,生产的马海毛价格高于绵羊毛 3倍 ,是制作彝族服装擦尔瓦最好的原料。市场需求量大 ,发展前景可观。如进一步推广人工种草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加强养羊科技推广力度 ,建立安哥拉山羊纯种繁殖场 ,扩大人工授精配种规模 ,对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 ,促进农牧民脱贫致富将起到积极作用。

权富生, 李艳芳, 杨蔼云, 庞卫军, 蔺文琪[3]1999年在《安哥拉山羊级进杂交后代被毛纤维类型及细度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随机采集安哥拉山羊及级进杂交后代(F2 、F3 、F4) 周岁母羊肩、侧、股叁个部位的春毛毛样,进行纤维分类及细度测定分析,并绘制各类羊主要毛纤维( 马海型毛纤维) 的细度分布曲线。纤维分类结果,F2 、F3 、F4 羊无髓毛含量分别为(90 .16 ±3 .48) % 、(96 .96 ±1.14) % 、(96 .66 ±2.30) % ,有髓毛+ 死毛含量分别为(8.42 ±3.81) % 、(2 .64±1 .17) % 、(2 .12 ±1 .31)% ,体躯肩、侧、股各部位的纤维类型到F3 后趋于一致。纤维细度变化与纤维分类基本一致,即级进到F3 后,被毛的同质性变好,体躯各部位的细度变匀,所产毛纤维可与安哥拉山羊所产马海毛一样用于纺织业

参考文献:

[1]. 安哥拉山羊与本地山羊的染色体研究[D]. 袁建霞. 山西农业大学. 2001

[2]. 美姑县安哥拉山羊改良本地山羊现状及发展潜力与对策[J]. 佘陆均, 覃志红, 王同军, 欧其拉一, 马海妈麻. 四川草原. 2000

[3]. 安哥拉山羊级进杂交后代被毛纤维类型及细度分析[J]. 权富生, 李艳芳, 杨蔼云, 庞卫军, 蔺文琪. 西北农业学报. 1999

标签:;  ;  ;  ;  

安哥拉山羊与本地山羊的染色体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