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鼠式护理对缓解新生儿足跟血采集所致疼痛的效果观察论文_马珠虹

江苏省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 江苏太仓 215400

摘要:目的 探讨袋鼠式护理对缓减新生儿采集足跟血所致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18年12月对194例足月新生儿进行足跟血采集作为研究资料,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新生儿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案,干预组新生儿采用袋鼠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新生儿的疼痛程度及多项生理指标。结果:干预组新生儿的心率和啼哭时间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袋鼠式护理与常规护理方式相比,利于稳定新生儿足跟采血过程中心率,缓解血氧饱和度的下降,缩短啼哭时间,减缓新生儿疼痛。

关键词:新生儿;袋鼠式护理;足跟血采集;疼痛

新生儿从出生时便具有感受疼痛的能力,但由于他们没有表达能力,往往会忽略对新生儿疼痛的干预。但疼痛会给新生儿带来大量的远期及近期的危害[1],这需要护理人员对新生儿进行人性化护理,缓解新生儿疼痛[2-3]。我国相应母婴保健法规定,新生儿母乳喂养 72h 之后,要在新生儿足跟的外侧采血,进行“两病筛查”,要求收集三个直径在8mm 以上的血斑标本。因为新生儿血容量集中在躯干,四肢末梢血液循环相对较差,具有较高的血粘稠度,因此该项侵入性操作会对新生儿造成疼痛。袋鼠式护理(Kangaroo Mother Care,KMC)具体是指新生儿置于母(父)亲的胸前,让新生儿的皮肤与父母亲接触,以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4]。此方案可以有效改善母婴关系,并且可以有效维持新生儿的各项生命指标的稳定,为新生儿提供所需温暖及安全感的一种护理方式[5]。本研究中,我们对194例新生儿采用两种不同模式对其采集足跟血,采用袋鼠式护理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方法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足月新生儿 194 例,其均为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分娩的新生儿,按照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采取袋鼠式护理(kangaroo care group,KC)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Routinecare group,RC),均97 例,纳入标准:新生儿孕周≥37周,出生体重≥2500g,生命体征平稳,出生后1 min、5min时Apgar评分≥7分者,母乳喂养72小时后;排除标准:排除先天性畸形、遗传病、产妇妊娠期高血压、足月小样儿、胎龄不足37周、Apgar评分小于7分者。其中 RC组97例新生儿胎龄 37 ~ 40+5(39.24±1.67)周;出生时体重2.5~ 3.9(3.17±0.62)kg;出生1min 后 Apgar 评分 7~ 10(8.73±1.52)分。KC组97例新生儿胎37~40(38.83 ± 1.52)周;出生时体重2.5~4.0(3.26± 0.49)kg;出生1min后Apgar评分7~10(8.42±1.15)分。两组新生儿胎龄、体重及 Apgar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新生儿进行襁褓包裹,并检查是否有大小便,处置妥当后将新生儿置于操作台上,无特殊护理措施干预,护士用左手食指、拇指绷紧新生儿足跟部皮肤,另外3根手指轻轻握住新生儿的小腿,常规消毒后,右手持针,垂直于皮肤进行足跟血采集。

1.2.2干预组新生儿采取袋鼠式护理模式,具体为:实行侵入性操作前30分钟,由经专业培训的护士协助新生儿的母亲做好袋鼠式护理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环境的准备,维持室内温度的恒定,避免新生儿体温流失[6],帮助母亲穿上宽松舒适的衣服,将新生儿裹被打开使其露出较多皮肤,为新生儿更换纸尿裤,将新生儿俯卧于母亲完全裸露的胸前,头部位于母亲乳房之间,脸部偏向一侧,身体与母亲胸前肌肤紧贴,尽可能保持母婴最大的肌肤接触。在新生儿背部加盖被子保暖,母亲一只手托住新生儿的臀部,另一只手放在新生儿背部给以保护,母亲可对婴儿辅以触摸、亲吻、眼神和语言交流。如果是父亲代替,新生儿父亲坐靠于50°床上[7],必要时背部垫靠枕,使其舒适为宜。之后安排护理人员对新生儿足跟血采集,完成后,继续对新生儿开展袋鼠式护理工作[8-10]。

1.3观察指标

将血氧饱和度检测仪探头置于新生儿右脚脚背,确定监护仪各项参数稳定后开始记录。内容包括:①新生儿采血前1min、采血时、采血后1min的血氧饱和度和心率的变化。②啼哭时间:是指从进针开始至新生儿自然停止哭声的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新生儿心率变化的临床比较

足跟血采集前,在心率方面,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足跟血采集过程中以及采集后,干预组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1)。

表1:两组新生儿心率的变化

3.讨论

3.1 KMC可以减缓新生儿的疼痛感 新生儿足跟血采集是常用的疼痛操作方式,新生儿在遭受外界疼痛刺激时,体内会迅速分泌出皮质醇和儿茶酚胺类物质,从而引起心率增加、血氧饱和度下降等生理反应。心率越快,血氧饱和度越低啼哭时间长,则表示疼痛反应程度越重,反之,心率越慢,血氧饱和度越高,啼哭时间短,则表示疼痛反应程度越轻。因此本文对KMC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足跟血采集前后,对照组新生儿的心率高于干预组,血氧饱和度低于干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新生儿啼哭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干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石春霞等[11]将KMC应用于早产新生儿足跟采血中,发现可有效保持新生儿的心率与血氧饱和度平稳,减少新生儿的疼痛不适,与本研究结论一致。究其原因,KMC可通过加强新生儿与其母亲的皮肤接触,使其纤维兴奋大脑边缘系统受到有利刺激,产生愉悦,进而抑制疼痛传导,降低疼痛反应。

3.2 KMC可以增进母婴感情 KMC在实施过程中新生儿与母亲要亲密接触,这样大大增进了母婴之间的感情,促进母亲角色的发展,让母亲更具备责任感,发挥强大的母爱作用。

4.小结

综上所述,KMC能够有效缓解疼痛,又不会额外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操作方便,能够得到母亲及护理人员的支持和配合,可以用低廉的费用得到高质量的护理,KMC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于临床应用范围逐渐广泛[12-13]。

参考文献:

[1]Franck LS,Oulton K,Bruce E.Parental involvement in neonatal pain management:an empirical and conceptual update[ J].J Nurs Scholarsh,2012,44(1):45 - 54.

[2] 姜敏,张静,杨三花,等.袋鼠式护理在早产儿疼痛干预中的应用 [J].护理研究,2010,24(12):3250 - 3251.

[3] 高海霞,陈京立,高洪,等.袋鼠式护理对足月新生儿疼痛干预的效果研究 [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8):47 -49

[4] 袁柳柳.袋鼠式护理模式对新生儿肌肉注射疫苗疼痛护理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7,15(5):556-557.[5]肖娜,石绍南,何诗雯,等.袋鼠式护理在早产儿中的研究进展 [ 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7,25(5):15-18.

[6]包蓓蕾,陈云.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生理指标稳定性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3):39-40.

[7]田莉,丁晓华,武玉蓉,等.袋鼠式护理在早产儿护理中的研究进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8):1126-1128.

[8]陈仙来.“袋鼠式护理”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及体格发育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7(24):30-31.

[9]林春秋,宁雪梅,刘学春.袋鼠式护理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神经发育的疗效[J].西南国防医药,2016,26(6):666-667.

[10]牛军莉.袋鼠式护理对新生儿神经和体格发育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9):35-39.

[11]石春霞,朱玉权.袋鼠式护理对减轻早产新生儿足跟采血疼痛的临 床效果m.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0):212·213

[12]袁洁雅.袋鼠式护理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及体格发育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22(24):3872-3874.

[13]谢冬明,金丹,黎欣,等.讨论袋鼠式护理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及体格发育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7):3710.

论文作者:马珠虹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8

标签:;  ;  ;  ;  ;  ;  ;  ;  

袋鼠式护理对缓解新生儿足跟血采集所致疼痛的效果观察论文_马珠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