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货不是机构做空的工具_股指期货论文

股指期货不是机构做空的工具_股指期货论文

股指期货并非机构做空的工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股指论文,做空论文,期货论文,机构论文,工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作为国内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旗帜性产品,沪深300指数期货上市即将满四年。在这四年时间里,股指期货为市场提供了全新的风险对冲工具,期现货市场的投资策略也更趋多元化。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有序提高跨境资本和金融交易可兑换程度,上海自贸区双向投资试点即将推行,包括股指期货市场在内的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面临新的历史发展机遇。今天,国金期货副总裁江明德做客本期“专家访谈”栏目,阐述在股市低迷的环境下,如何正确理解股指期货的作用。他认为,四年来的市场运行情况证明,股指期货可能成为做空工具的担心是没有必要的。首先股指期货市场在制度上对机构投资者参与股指期货交易有明确的规定,包括证券投资基金、保险机构和QFII都只能参与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的交易,并且对买入和卖出股指期货合约价值有数量上的规定。其次从市场交易行为分析,套期保值是以期货作为现货市场的替代,进行和现货市场方向相反的交易,实质是风险对冲,并不是单纯在期货市场做多或做空。再次,股指期货上市后,分流了股市拋压,使得股市稳定性显著提高。

      记者:四年来股指期货市场运行如何?

      江明德:沪深300股指期货上市以来,打通了股市期现货两个市场,受到了广大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的关注,股指期货成交量和成交金额持续保持快速增长,2013年总成交量较2012年扩大了83.9%,累计成交金额高达1407亿元,较2012年同比大幅增长85.5%。持仓量从上市初期不足一万手,到2013年最高突破十三万手,市场容量不断扩大。

      世界交易所联合会WFE最新报告显示,2013年全球主要衍生品交易所股指期货类产品总交易量达到22.54亿手,其中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沪深300股指期货以1.93亿手的成交量在众多交易所中排名第五位,较2012年上升一位,在亚洲主要市场中仅次于大阪证券交易所排名第二。占全球主要交易所股指期货成交量的比重由2011年的2%大幅升至8.6%。

      与股指期货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相伴,股指期货市场四年来的运行也展现出稳定、理性的态势。以衡量、判断期现货市场走势是否合理的重要标准基差为例,数据统计表明,上市四年来,股指期货和沪深300指数走势保持高度相关,2013年沪深300指数和主力合约的相关度高达99.67%,两者的收益率相关度也达到了95.83%,期货价格在大部分时间里高于现货价格,基差为负。

      记者:股指期货上市初期,我国股市经历了较长时期的下跌趋势,部分投资者担忧股指期货可能成为机构做空市场的工具。对此,您怎么看?

      江明德:四年来的市场运行情况证明,这种担忧是没有必要的。

      首先,股指期货市场在制度上对机构投资者参与股指期货交易有明确的规定,包括证券投资基金、保险机构和QFII都只能参与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的交易,并且对买入和卖出股指期货合约价值有数量上的规定。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例,证监会规定基金在任何交易日日终,持有买入股指期货合约价值不得超过基金资产净值的10%,持有卖出期货合约价值不得超过基金持有的股票总市值的20%。同样QFII参与股指期货也仅限于套保,根据中金所数据统计,截至2013年12月31日,仅18家QFII开户,日均成交量和持仓量占全市场的比例仅为0.01%和3.4%,外资对股指期货市场没有定价权。

      其次,从市场交易行为分析,我认为,套期保值是以期货作为现货市场的替代,进行和现货市场方向相反的交易,实质是风险对冲,并不是单纯在期货市场做多或做空。机构参与套保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机构持仓量大、交易量小,套保持仓约占30%,但日均成交仅约6000手,仅不到交易量的0.5%,无法左右期货价格。二是机构套保做空,其他主体等量做多。机构持有的套保空仓,必然对应着等量的多仓,多空力量均衡,不会产生做空压力。三是机构期指套保做空多,现货市场做多更多。多数机构期货空头持仓只是股票现货资产规模的10%-20%,期货持仓规模最大的5家机构最多也不超过60%。

      再次,股指期货上市后,分流了股市抛压,使得股市稳定性显著提高。一方面,大幅涨跌天数明显减少。从上市前后各两年多比较来看,沪深300指数涨幅超过2%的天数从上市前的92天降低到上市后的42天,跌幅超过2%的天数从上市前的112天降低到上市后的42天,降幅均超过50%。另一方面,股市波动明显降低。沪深300指数日收益率标准差从上市前的0.025降到上市后的0.014,降幅达43%。有关学者的实证分析表明,排除其他因素影响,股指期货促进股市波动降低25%左右。

      记者:都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期市是否也有相同的作用?从目前的情况看,期市对市场信息反应的速度如何?

      江明德:期货市场是个高效率的市场,衡量市场有效性的关键指标是市场对于信息的反应速度。从四年来的市场运行情况看,期货市场对各种信息的汇总和解读往往决于现货市场同时给现货市场以“天气预报”。以在盘中公布的作为经济先行指标的汇丰制造业PMI初值为例,在2013年发布的12次初值中,有5次高于上月终值,7次低于上月终值,分别对市场形成偏多和偏空的影响。观察数据公布后期货和现货市场在5、10和30分钟内的走势情况可以发现,股指期货在5分钟和10分钟内均有11次的走势和PMI的方向一致,30分钟两者的趋势完全一致。而沪深300指数在5分钟内有9次和PMI方向一致,10分钟和30分钟方向一致的次数为10次。对比显示,股指期货市场对于消息面的反应速度更快,市场的有效性相对更强。

      市场的有效性还通过交易行为的进展得到展现,其中期货持仓量不仅是一个反映市场容量的指标,在很多情况下还是一个能透露出市场主要参与者在对各种信息分析、研判后对市场未来走势预期的一种效率指标。沪深300指数期货上市以来,持仓量从初期不足1万手,2011年上升到5万手,2012年年末首次突破了10万手大关,2013年最高达到13万手,市场容量不断扩大。2013年持仓量增速虽然较前几年有所放缓,但对于市场趋势的参考作用显著增强。期指总持仓在去年2月首次突破了13万手,而后分别在6月和12月再度达到这一高位,三次大幅增仓都伴随着市场的快速调整。持仓的大幅增加通常意味着市场参与者对于后市的分歧加大,市场风险管理需求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这三次持仓量大幅增长都出现在市场不确定性上升的背景之下,2月国务院房地产调控“国五条”出台,6月美联储主席伯南克首次表示QE缩减的可能性,同时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国内资金面紧张程度超预期。12月主要是对于地方债务问题的担忧以及年末资金面趋紧的影响。可以看出当市场不确定性增大时,机构投资者运用期货进行对冲的意愿显著增强,总持仓和主力机构持仓会大幅上扬。在市场不确定性因素较少的情况下,总持仓和主力机构持仓则保持平稳。持仓指标能够较快地反映出机构投资者对于后市观点的转变,可以作为投资者判断市场趋势的参考指标之一。

      记者:您刚刚提到了持仓量,现在有一种观点称“股市下跌是机构持空仓量引导的”,对此您怎么看?

      江明德:其实这是对期货市场持仓量的一种误解。从期货市场来说,持仓量包括三层含义,第一是总持仓量,反映的是市场参与的广度,在期货市场,总持仓量多空是对等的;第二是主力机构持仓,反映的是主力参与的深度,由于在股票现货市场机构是持股的主力,作为风险管理市场,股指期货市场机构同样也是持仓主力,而且因为在现货市场是股票多头持仓,在股指期货市场主力持仓必然表现为以空头持仓为主;第三就是净持仓,反映的是某段时期市场主要参与者对后市行情的预判而对持仓结构进行的调整。如前所述,机构在股指期货空头持仓主要为了对现货市场持有股票多头的风险管理,因此这部分空头持仓基本保持不变,客观上表现为机构空仓要大于多仓,同时在主力持仓中,主要机构是券商系的期货公司,这些公司中有众多的股民在利用股指期货进行套利或投机交易,当市场行情出现趋势性变化的时候,净空仓出现变化也就容易解释了。其实机构的净空仓变化一般是比较小的。也因为机构在股指期货市场持有空仓,稳定了其在现货市场的持股,分散了现货市场股票下跌的风险,对股市下跌起到了“稳定器”的作用。把股市下跌原因归结于机构持有空仓的理由显然是不充分的。

      记者: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有序提高跨境资本和金融交易可兑换程度,上海自贸区双向投资试点即将推行,包括股指期货市场在内的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将会如何发展?您有何建议?

      江明德:金融衍生品市场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沪深300指数期货在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为证券市场投资者提供了有效对冲市场风险的工具。随着金融市场改革全面推进,直接融资比例进一步提高,资本市场逐步放开,金融衍生品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和CME和Eurex这样成熟的交易所,以及莫斯科、韩国等快速发展的新兴衍生品交易所不同的是,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目前仍是以国内投资者为主导,仅允许合格境外投资机构参与以套保为目的的对冲交易。随着资本市场的放开,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的资本市场以及相应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必然会吸引来大量的国际资本,市场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但同时由于市场的放开,海外衍生品市场种类繁多的产品以及一些制度上的优势也将给国内市场带来竞争压力。一些市场已经先行一步开发出针对国内市场的衍生产品,比如新交所的A50指数期货还有港交所的中华120指数指期货。国内市场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各大交易所创新型产品不断涌现,交易所指数和个股类期权产品也即将推出。

      沪深300指数期货在合约设计上更多是考虑维护市场平稳运行和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和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导的成熟市场存在较大的差异。为适应市场发展和提升竞争能力,我们建议:

      一是适时根据市场发展需要推出新的股指期货产品,丰富产品体系,包括配合投资者分级制度,推出小规模、多样化的指数期货产品,以满足现货、期权市场不同投资者群体的对冲需要。使沪深300指数期货系列拥有更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为资本市场发展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二是研究进一步推动机构投资者队伍发展壮大的政策措施,对高频交易、开仓量、持仓量等制度上的限制逐步放开。三是通过建立并完善做市商机制,鼓励和推动更多的大型机构参与做市交易。

       嘉宾简介:江明德,国金期货有限责任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副总经理兼研究所所长,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股指期货讲师,金融期货研究会成员,中国期货业协会、上海期货交易所黄金期货专家讲师团讲师,上海期货同业公会讲师等。 

标签:;  ;  ;  ;  ;  ;  ;  ;  ;  ;  ;  ;  ;  

股指期货不是机构做空的工具_股指期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