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混沌理论看管理_自组织理论论文

从混沌理论看管理_自组织理论论文

从混沌论看管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混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作为当代管理者特别是高层管理者掌握一些混沌论的思想和方法,对于管理者的决策科学化、系统化、理论化有着重大意义。什么是混沌论?

从现代混沌学的观点来看,混沌并不是杂乱无章,全盘大乱,而是远比混乱深刻、复杂得多的行为。概括地说,对其涵义可以理解为,混沌是一种决定性随机的,既有决定性又有随机性的绞合状态,是一种不可预测的随机性行为。

在我们的生活中,“从江河到大气层,从流体到固体,从机械的、声学的系统到光学的、电磁的系统,从地质运动到天体运动,从物理过程到化学过程,从无生命现象到生命现象,从生物个体到生态群体,从生理到心理,从自然界到社会,从经济到政治,从实体到思维,从理论模型到工程技术,理性的触角伸向哪里,哪里就发现有混沌。”(注:苗东升、刘华杰《混沌学纵模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6月第1版第168页。)

一、从混沌论看预测与决策:从理性到直觉

混沌系统有一个特点: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比喻的说法就是蝴蝶效应:输入的一个四舍五入的微小误差,可被系统指数发散串级向上,湍流式放大,对输出值产生巨大影响,使结果变得与预料的面目全非。在管理中,这种“蝴蝶效应”是屡见不鲜的。如企业高层管理者一个决策的失误可使企业破产倒闭、满盘皆输;而一项激励措施的正确实施可使全体员工积极性大增,产品产量成倍增长,产品质量迅速提高。

混沌系统对于初值的敏感依赖性对传统的管理预测与决策过分依赖理性的模式提出了严重的挑战。传统模式在进行预测与决策时总是先根据过去的经验、情况总结出一些规律,然后提炼出模型,或者再编成程序输入计算机,然后就企图一劳永逸地向其输入数据来预测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市场走向并据此进行决策。或者再对模型进行修改,致使模型越来越复杂。即使是当今最时髦的权变管理学派,也是企图对市场和企业发展的可能性进行长期预测,时间越长越好,尽管其出发点是好的,是想让预测尽可能的精确,结果造成了一些管理人员过分地依赖模型企图来精确地分析形势进行决策的情况,结果在预测与决策中抛弃了凭直觉进行决策的艺术而走纯理性的极端化。就连管理科学相当发达的美国,许多大公司的高级主管原来也热衷于找来许多掌握大量数学分析方法的工商管理硕士,请他们用计算机,以洋洋洒洒上百页的篇幅来分析企业环境,从而制定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作出计划,预估效益。但现在他们已开始改变过分依赖数量分析的理性决策方式,致使MBA 教育的课程设置也面临不断革新的趋势,转向到重视教会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决策经验的锻炼和决策技艺的培养。因此,由于社会经济系统的强混沌本性,只有依靠数量分析的理性与重视直觉相结合的决策模式才是最佳模式。在这一点上,我国亟待改变一些不正确的偏颇的观点。我国的科学技术落后,但管理更落后。因此在大力引进国外先进科技的今天,同时也要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但我们在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时也存在着把管理预测决策方法等同于数学方法和繁锁的技术方法的倾向,似乎越理性越先进,越多数学分析越高级,而一提到直觉式的决策就往往斥之为“狭隘的经验主义”。甚至连正式的教科书中也这么认为,只教学生理性,强调理性的面,而忽略了直觉的一面。事实上,从混沌学观点来看,只要进行决策时的条件与建立模型时设定的时空条件相一致或基本相符合,则理性的决策模式在较短时间是正确的、可预测的,但在长时期内则完全近乎随机性。至于这个时间的长短与预测正确与否之间的关系要视被预测对象涉及的因子的多少来定,涉及因素少的,则可预测的时间就长,反之则短。

所谓直觉式的决策思维实际上是一种混沌思维。它是在管理系统内部环境以及系统周围环境的大量信息包围中,在决策者与信息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及信息本身非线性相互作用的缠绕中,凭着一种顿悟式的感觉进行预测与决策。这时的直觉是一种动态的直觉,是掌握充分信息基础上的直觉,而不仅仅是最初进行预测与决策基础上的那个直感,是随着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和深化着的,这正是混沌中的有序,体现了混沌思维的特点。实践证明,一些美国、日本大公司的高级主管在面对复杂国际环境的决策时采用的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直觉式决策方式往往是非常有效的。这对我国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颇多启示。

二、从混沌论看组织设计:从欧氏几何到分形几何

混沌学的研究表明,混沌与分形不可避免地联系在了一起,混沌是分形的表现,分形是描述混沌的语言。混沌呈吸引子的状态,吸引子是一种分形结构。事实上,管理组织即是一种混沌吸引子,外界的物质、能量、信息等原材料在进入混沌吸引子之后便会发生信息的重组,从而产生出新的产品、新的服务、新的信息来。所以,成功的最能适应环境的企业组织必定采取分形的形式。

分形的重要特征就是自相似。所谓自相似即局部与整体相似,无论从大尺度还是小尺度来看都不断地产生新花样,是一种标度变换下的不变性,真实世界中的分形都是统计意义下的自相似,而不是绝对的一模一样。当然,管理组织的标度区间不能超过整个组织系统大小的范围,越出了这个范围去谈论组织的分形就毫无意义。

分形是相对于整形而言的。整形是传统的欧几里德几何描述的对象。欧氏几何的整形观念也深深地渗透到了人类创造的人工客体中。传统的管理组织设计总是将组织设计得轮廓分明、线条清晰,上自最高管理者到基层职工统一直线控制,甚至直接控制的现象相当普遍。这种整形设计导致组织内部包括人事、生产、销售等各种制度僵化,整个结构缺乏弹性,不能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表现出灵活性。这一点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表现得特别明显,以至在市场经济的初创阶段,这种组织设计的思路仍然是具有相当的惯性,至今仍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一个关节点。

混沌学与分形学的研究表明,欧氏几何是对现实世界的高度抽象,是过分简化了的自然,真实世界中的整形是凤毛麟角的特例,而分形倒是无处不在。

分形是自然界中竞争的一条真实而普遍的原则。同样,企业组织要能适应市场环境的复杂化和生产经营的国际化,在激烈的竞争当中生存下来,也要按分形的原则设计、改革组织结构。分形式的组织结构要求组织能根据环境的变化包括外部环境的变化比如销售市场的变化,流行、时尚的转变,技术的变化,政治、社会事件的影响等以及自身内部环境的变化比如人事调整包括领导层人事的调整、资金调整、产品转向等不断地调整自身以适应其变化,向着最有利于组织本身的方向发展,有内部结构自组织的能力。这一点是组织设计中最重要的方面。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做到把权力真正下放到中、基层管理者中。最高层领导只履行最高层领导的职责,进行宏观决策,实行分级管理、分层调控,按照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八字方法“大权独揽、小权分散”。特别是对于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大型公司制企业组织尤其如此。同时要求组织与环境要有双向互相渗透的能力,组织边界设计则不必线条清晰、轮廓分明,而要有一定的模糊性。最近有人提出泥巴式组织,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近年来兴起的适应性特别强的所谓自由式组织即是典型的分形式组织形式。它的主要特点是不受部门划分及职位层级的束缚,在经营上给各方面主持人以充分的自由,各层级各部门的经理人可放手做其所当做的工作,高层决策者只在稀有资源分配、利润上缴这两点上对经理人进行控制,经理对其部属也采取同样的“双控制”策略,实行“集中控制与分权营运”,各部门的经理人均可自行营运,自冒风险,强调产品、服务对市场的高度适应性,及对组织总体获利力的贡献。这便是适应复杂环境的分形式组织发展的趋势,整个组织结构具有相当的弹性,能保证组织与环境的双向渗透能力,缩短信道、灵活管理,同时能调动中基层管理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三、从混沌论看领导:从他组织到自组织

混沌学的研究表明,混沌吸引子结构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宏观控制,微观搞活”。即整个吸引子在宏观整体上是稳定有序的,但在微观上吸引子内的轨道可无限地相互接近,但又是呈指数分离的状态,存在着无穷的随机性,具有相当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这鲜明地表明了混沌在系统层次过渡中的中介作用。宏观上的有序和稳定正是来自微观上的无序和不稳定,反之亦然。这期间充满着深刻的辩证法。

管理系统正是这样一个混沌吸引子,对企业组织特别是创造性要求高的高新技术企业来说这一特征特别明显。整个企业系统在宏观上是一个整体,要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稳定发展,就必须把作为微观的职工个人“搞活”,这就显示出了领导的作用。成功领导者对其下属采用的是自组织的管理,而蹩脚领导者采用的是他组织的管理。而自组织的管理正是符合系统自组织地至高级有序态的混沌吸引子本性的。采用自组织的管理方法的领导者只给整个组织系统提供一个到达混沌状态的条件,而不是将自己的意志作为一个外部指令强加到系统内部。

作为混沌吸引子的企业组织在宏观上是稳定的,对市场经济环境下的风浪有较强的抗扰能力,但从组织微观即从组织个人上看,他们都是具有相当自由度的,充满朝气、活力和创造欲望。充满自由的个人为什么不致使整个组织一片混乱呢?原因在于有整个组织的目标作为他们行动的指南。采用自组织的管理方式的领导致力于组织文化、组织环境的建设,使员工感受到组织内部相当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和文化氛围,能把整个企业的价值观溶合到自己的价值观当中;同时在工作任务的分配上领导只给员工一个最低的工作量限额和完成的大致时间,并尽可能从物力、财力、信息等方面支持员工的工作,而对工作方式、方法、手段、程序等不作具体硬性的规定,尽可能地给职工以自主性,这样才能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使他们有满意感,能最大限度地为组织创造价值。此时领导的作用除了进行宏观决策以外还在于沟通协调。采用这种自组织的领导方法的一个引人注目之处是日益将组织的最大财富——人作为管理的重点,扭转了传统他组织管理下见物不见人的倾向,使整个组织更有生命力。

事实上,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正好体现了管理方法由他组织走向自组织从而使管理系统到达混沌这种高级有序态的方向。从X理论到Y理论到Z理论;从泰勒的科学管理,到行为科学、 管理科学再到当今的系统学派、权变学派以及“精英团队”,以及企业文化的兴起,莫不如此。现在西方企业界又出现了给员工更大自由度的岗位分担制、部分工作制、弹性工作制、非连续工作制等使职工有更多时间自行处理个人事务、发展个人兴趣爱好以及进修学习等自组织性越来越强的管理方式,事实证明,这些方法比想象的更有效。可见,符合管理系统混沌本性的自组织管理方向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遗憾的是我国相当部分的领导者没有自组织管理的意识,仍然不着要领地滥用着自己的权力,结果束缚了职工的手脚。从微观上看,这是有序,但从宏观上看,整个组织缺乏创新机制,从而使整个企业组织竞争力不大或丧失。

由此可见,混沌论作为一种新兴的科学方法论,能提供给管理人员对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更多的观察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角度,采取更有效的措施,从而使被管理的客体充满生机和活力,最终使管理行为纳入科学的有序状态。

标签:;  ;  ;  ;  

从混沌理论看管理_自组织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