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空间信息化进程与全球转型与发展的新形势_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论文

网络空间信息化进程与全球转型与发展的新形势_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论文

网络空间的信息化进程与全球转型发展新态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态势论文,进程论文,全球论文,网络论文,空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代科技的发展呈现出多领域交叉、多学科融合、多技术集成、多空间渗透的发展趋势和特点。伴随着全球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和持续推进,网络空间的信息化成为其中的一大特点,这一发展趋势正在重塑世界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军事发展新态势并形成全球创新转型发展的新格局,需要人们加以研究并积极应对。

      1 网络空间的信息化进程催生五大空间竞争博弈新态势

      如果说陆海空三大空间是人类活动相对传统的三大疆域、太空(外空)成为继之而起的第四疆域的话,那么网络空间正在成为人类活动的第五疆域。随着陆海空天(太空)网五大空间竞争博弈新态势的形成,不仅为陆海空天四大领域的竞争博弈注入了新的内涵,而且网络空间信息化的竞争博弈已迅速成为全球聚焦的重点,正在成为世界各国抢占全球信息化发展战略制高点的机遇,也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着力点,其中军事领域的多维一体化发展趋势尤为明显。2015年以来,以上发展新态势正在得到进一步强化。

      1.1 美国在五大空间竞争中的新布局

      1.1.1 发展战略

      在五大空间竞争的发展战略上,美国不断推出新举措并抢先占领制高点,其在网络空间信息化进程中向军事领域的渗透十分迅速。2011年,美国政府先后发布了《网络空间可信身份国家战略》、《网络空间国际战略》、《网络空间行动战略》,明确将网络空间与陆、海、空、天并列为五大发展和行动空间。2015年4月,美国防部发布了最新升级版的《网络空间安全战略》,要求提高美军的进攻性网络作战能力,并将网络战作为军事对抗的选项,成为网络空间战略的升级版。

      1.1.2 空域

      美国积极顺应网络空间信息化的进程,先后布局无人飞行器和高超音速间谋机等军事设施。美国X-37B空天无人飞行器已展示出无人机在空天技术领域的优势,可用于侦察、控制、捕获、摧毁他国的航天器并可重复使用,以积极抢占空天作战的平台、武器和自主技术的先机。正在研制的SR-72高超音速间谍飞机,一小时可抵达全球各地,成为情报、监视、侦察和技术的空中新载体。

      1.1.3 海军发展

      美国海军在网络空间信息化方面进行了多维度的布局。(1)在发展理念上,提出了“全域进入”的新战略。2015年3月13日,美国海军联合发布了《前沿、接触、准备:21世纪海上力量合作战略》新版海上战略。首次提出了“全域进入”新理念,这一新理念的提出就是要确保美军在海、陆、空、天、网五大空间和电磁频谱6个领域空间的行动自由[1]。(2)在军事装备创新上,美海军正着手研发潜艇的新攻击能力,其中一项能力是部署和同步控制多种无人水下机器人。美军于2016年4月7日在俄勒冈州波特兰市为处于测试阶段的“无人驾驶”军舰“海上猎手”号(Sea Hunter)举行洗礼命名仪式,该舰可用以追踪敌军潜艇。同时,美国海军还宣布,在未来5年内计划建造38艘船舰,包括一艘新一代核动力航空母舰[2]。(3)在军事建制的创新上,美军于2015年6月宣布已任命首任无人武器系统负责人,这一职位的设立被认为是使涉及空中、海面、水下以及海基对地作战武器等所有领域的无人武器的所有方面都能得到协调和支持。

      美国海军以上多维度的布局都是试图通过网络空间信息化来保持并引领美国在海域的军事优势形态和主导格局。

      1.1.4 网军发展

      美军从2013年初开始组建网络部队,至2016年4月,已形成了123支、总人数为4990人规模的网络部队,其中27支拥有全面作战能力,68支拥有初步作战能力。美军至2018年的未来目标是建成133支具有全面作战能力的网络部队,总人数为6187人。美国网军由3个分支组成,一类是执行进攻任务的作战部队,一类是保护国防部内部网络的网络保护部队,还有一类是国家任务部队,主要保护美国国内电网、核电站等重要基础设施。随着网络部队的建成和发展,美军正在探索提高军方协调和整合网络作战能力的途径,包括考虑网络作战在联合作战司令部的框架下应扮演的角色[3]。

      1.1.5 太空领域

      美军还通过信息技术积极向太空领域发展。2015年7月,美国防部透露,五角大楼将与情报界合作,在6个月内设立太空联合作战中心,该中心主要肩负两大职能:一是整合所有美国卫星收集的数据,强化太空侦察能力,提高对军事行动的太空支援效率;二是监控所有美国卫星的行踪,防范潜在对手攻击美国太空资产。随着美军重点向打赢“高端战争”转变,美军在备战太空方面动作频频,从更新政策条令到增设太空战机构,从强化太空态势感知能力到研发太空战武器,美军依托网络空间信息化的技术支撑,正在构建一个庞大的太空作战体系[4]。

      1.1.6 极地

      美国还通过网络空间信息化向极地进行渗透。2015年8月底,美国总统奥巴马首访北极地区,提出将加大对这一地区的安全投入。美国在冷战后首次开始构建北极地区的情报网络,在网络空间加强了北极方向的情报搜集和分析研究工作。美国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花两年时间绘制了北极地区新的航道和陆地、海域地图,2016年将完成阿拉斯加全境3D地图,2017年完成北极全境3D地图的制作[5]。

      1.2 其他国家在五大空间竞争中的新布局

      1.2.1 俄罗斯

      俄罗斯在网络空间信息化的布局中也不甘落后。2015年8月3日,俄国防部长绍伊古宣布俄武装力量新军种空天部队组建完毕,从8月1日起开始战斗值班。俄罗斯制定了“太空军事复兴计划”,2014年发射了3颗被誉为航天杀手的卫星和航天器,将在2016年前后建成现代太空作战系统[6]。

      2015年11月,媒体披露了俄航天署决定将在太空中开展无线能量传输试验的有关信息和构想,该技术如研发成功将用于在太空向高成本卫星和军用航天器传输电力[7]。

      1.2.2 日本

      2015年以来,日本加强了在太空、网络空间、极地和空域等领域的竞争。2015年1月,日本确定了至2024年度国家宇宙政策的指导方针——《宇宙基本计划》,这一政策透露出日本逐步实现太空军事强国的野心,而这种太空军事强国的计划与网络空间的信息化紧密相关。2015年8月,日本政府公布了新“网络安全战略”,提出将致力于培养应对网络攻击的人才、将处理重要信息的政府机构的系统与网络分离开来、将积极参与网络空间相关国际准则的制定工作等新举措[8]。

      2015年底,日本公布了《南极地域观测第9期6年计划》,立足于全球视野,注重推动南极观测的新发展。2016年2月,日本自行研制的“心神”隐形战斗机样机进行首次滑行试验,预示着日本即将加入以美、俄、中为主的隐形战斗机研制生产“俱乐部”[9]。

      此外,英国和印度等国也注重用五大空间理念谋划外交战略和进行军事装备改革。英国于2015年7月冻结了“今日俄罗斯”国际新闻通讯社在英国巴克莱银行的账户,折射出网络空间信息化的博弈日趋激烈[10]。印度首艘国产核潜艇“歼敌者”号于2016年2月完成了所有测试,即将入列服役,标志着印度可以从陆地、海上和空中发射核武器,将使印度形成三大空间一体化的核威慑力量[11]。

      1.3 中国在五大空间竞争中的新布局

      针对世界各国在五大空间的竞争博弈,中国也积极谋划布局,在各大空间抢占网络空间信息化的战略制高点。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前半期,中国在五大空间布局方面已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1.3.1 陆域

      中国加强了陆域、海域、空域和太空的观测,而这些观测正是通过网络空间信息化来实现的。2015年4月,位于中国海南省地球观测重点实验室在三亚揭牌,从而为提升中国对地观测卫星地面系统的能力、解决遥感数据实时获取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撑,使中国陆地观测卫星数据直接获取能力首次伸展到南部海疆,实现了该区域的完全覆盖[12]。

      中国借助网络空间信息化的发展,对极地的科考正在不断演进。自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已开展南极科考32次、北极科考6次,通过高强度基地能力建设投入,已经形成以五站(南极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北极黄河站)一船(“雪龙船”)为平台,海上、冰上、内陆、固定翼飞机、卫星和空间观测有机结合的立体观探系统,从而形成了综合性空间的发展新理念和新战略,为极地科考和科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13]。

      1.3.2 海域

      中国自主研发设计的7000米级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已转入试验性应用,至2015年2月,在西南印度洋实现了第100次下潜。2015年2月,中国“科学号”科考船在西太平洋雅浦海沟附近海域投放热流探针,以获取海底热流信息,这支“巨型体温计”可以竖直插入洋壳表层的亿万年来形成的海底沉积层中[14]。2016年3月,中国自主研发的水下机器人“潜龙二号”成功地对西南印度洋脊上的热液活动区开展了试验性应用探测,取得大洋热液探测的突破[15]。2015年9月,“6000米水下无人无缆潜器(AUV)(‘潜龙一号’)实用化改造”研发成功。至此,中国已经建立了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海龙”号无人有缆潜水器和“潜龙一号”无人无缆潜水器为代表的大洋勘探“龙家族”,其中“潜龙一号”可以真正实现自主导航、自主作业以及自我保护,成为最智能的一个[16]。

      1.3.3 空域

      建设中的中国“战略空军”,正在进一步提高和加强网络空间的信息化的水平,包括预警和控制能力、隐形飞机、无人机和无人战斗机信息战和电子战、太空和反太空能力、整合空中防御系统和导弹防御系统等,不断向“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目标迈进[17]。2015年4月,中国首个海空重力仪研制取得突破性进展,可对沙漠、山川、原始森林、海洋等人员难以到达的地区进行快速、高效测量,填补了中国在空域和海域获取测量信息的尖端前沿技术的空白[18]。

      1.3.4 太空领域

      2015年以来,中国在太空领域的网络空间信息化中开创了一些新路径。2015年3月,北京师范大学程晓教授带领的极地遥感科研团队发布了他们的研究成果:首次精确测量了环绕整个南极海岸线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冰山及所有冰架的“健康”状况,并揭示冰架的消退机制。该研究团队依托卫星遥感观测,对南极进行研究,共计收集了2005~2011年南极洲外围地区逾万幅雷达卫星的影像资料[19]。

      2015年8月,在中国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大窝凼洼地,依托喀斯特地区“天坑”而建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成功拼装出首个反射单元,而全部安装及测试工作将于2016年9月前完成,是目前世界上正在建造的口径最大、最具威力的单天线射电望远镜,开创了建造巨型射电望远镜的新模式,被认为将在未来20~30年内保持世界一流地位[20]。

      2015年10月,中国“天拓三号”微纳卫星的主星“吕梁一号”星载ADS-B(航空目标自动识别信号)接收系统成功实现对全球范围航空目标的准实时目标监控、空中流量测量,接收的报文数据可为航空安全、航线优化、航空管制和提升航空效率提供信息服务。这标志着中国已成功实现对全球航空目标准实时监控,从而能有效避免“马航”和“亚航”失联这样的事件,还能从海量数据中分析提取对航空管制、物流监控、经济运行监测有潜在价值的信息[21]。

      2015年12月,中国“高分四号”高轨遥感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处于地球同步轨道,可对多个区域进行高频次不间断的监测,成为目前全世界最高时间分辨率的遥感卫星,改变了中国太空观测数据长期依赖它国的局面[22]。

      1.3.5 网域

      2015年12月16日在中国浙江乌镇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提出了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四项原则和五点主张[23]。中国积极助推发展中国家的网络空间的信息化。中国公司帮助更多非洲人用上了互联网,中国公司已经在非洲地区发挥着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作用,1998年进入非洲后的华为公司,其最初的发展路线图就是将修建的通信网络通往非洲国家的偏远地区[24]。

      1.3.6 军兵种改革

      2015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成立,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致训词中提出的全域慑战、新型作战能力,体现了网络空间信息化条件下中国军队的创新发展,折射出以五大空间一体化的新理念和提升信息化条件下作战能力的新思想,也折射出中国军队走向积极防御的新战略。

      2015年9月,纪念抗战70周年阅兵也充分展示了中国军队在网络空间信息化方面深化改革的步伐。检阅方阵中的信息支援模块包括预警雷达、无人机和指挥信息系统3个方队,展示了中国军队信息化作战指挥中枢武器装备的最新发展,被誉为国防中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将成为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有力支撑;而高空远程战略侦察无人机、高空远程战役侦察攻击无人机和低空近程战术侦察无人机,均具有情报时效性强的网络空间信息化作战的独特优势,已成为信息化条件下提高作战效能的倍增器[25]。

      2 网络空间的信息化呈现跨域渗透融合的发展趋势

      2.1 “网络空间+”的发展趋势

      网络空间的信息化已超越了其单一空间的边界,正在以“网络空间+”的全覆盖路径向多领域、多空间、多范围渗透拓展,全球正在形成网域与陆海空天域渗透融合发展的新形态,正在形成网络空间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军事、外交以及非传统安全的反恐等领域渗透融合发展的新形态。

      “网络空间+”也正在融入政治和外交领域。外空中的卫星、陆域和海域中的雷达和传感器以及信息节点正在成为世界各国国家信息数据安全的重点。网络空间的信息化与地缘政治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有学者认为世界正在进入天缘政治,从网络空间的角度分析就是网缘政治[26]。2015年,中美之间曾围绕黑客攻击事件展开了一系列政治外交活动,中方强调反对一切形式的网络攻击和网络恐怖行为,反对任何国家或个人利用他国境内设施对第三国发动网络攻击,而美国则欲就数百万名美国人个人信息被盗一事对中国进行报复,充分折射出网络空间信息化进程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竞争博弈无法回避的重要平台,并正在与政治、军事和外交产生深度的融合[27]。

      随着网络空间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有学者提出了“领网”和“第四国土空间”的新概念。2015年7月,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国土经济学会承办的第100期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国土信息安全与异地容灾备份”在北京举行,本次沙龙围绕主题,讨论了“大国土”理念,深入讨论了“第四国土空间”新概念,将国家领土从传统的海陆空延伸到网络文化信息空间;基于领陆、领水、领空的传统概念,结合2015年新近颁布的《国家安全法》,富有新意地提出了“领网”新概念,并作为国家领土的有机组成部分,提议将网络空间安全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探讨了“第四国土空间”的作用范围,认为其疆域远远大于领土范围,可动态延伸到涉及国家利益的任何物理空间,这就提出了跨境数据信息流动中的管理问题。实际上,随着网络空间信息化的进程的加速,世界一些国家已提出并实施了数据存储和处理本地化的法律与政策,正形成网络空间数据安全监管的域外长臂管理新模式。

      2.2 网络空间信息化的渗透融合正在重塑全球经济格局

      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网络空间的线上发展已与物理空间的线下发展融为一体。不断增加的数以百亿乃至千亿巨量的智能设备正在融入网络空间,工业互联网、能源互联网、车联网、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旅游互联网,这些正在形成全球的全链接世界。

      在网络空间信息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国正在寻找破解能源危机的出路,能源互联网就是这样的创新理念和实践,并正在重塑全球能源新格局。2016年4月,在中国北京召开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大会提出全球能源互联网预计2050年建成,这一基于互联网的能源创新被认为是“智能电网+特高压电网+清洁能源”。

      通过物联网的全链接世界,跨境电商正在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新动能。以阿里巴巴集团为例,2015年10月13日,来自美国、英国、日本、比利时、哥伦比亚等39个国家的驻华使节代表与阿里巴巴集团在杭州共同启动2015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双11”全球狂欢节吸引了全球4万多个商家、3万多个品牌参与,其中包括来自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25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个海外品牌,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28]。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也正在注入网络空间信息化的发展驱动力。2015年9月,2015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网上丝绸之路论坛在中国宁夏银川举行,“一带一路”重在互联互通,互联互通重在网络先行,网上丝绸之路旨在充分发挥互联网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巨大作用,为古老的丝绸之路注入新的时代内涵,让中阿成为网络空间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以上部分案例所呈现出的经济全球化的新形态不仅折射出网络空间信息化条件下的跨域渗透融合的发展趋势,而且正在借以改变全球经济发展的固有格局。不仅如此,网络空间的信息化进程正在超乎人们的想象,网络空间正在融入外空。2015年6月,美国媒体报道了从太空提供互联网服务的相关报道,一项包括发射4000颗低成本的小型卫星在内的相应的具体计划已经提出,尽管在太空空间需要破解信息传播点之间超长距离的网络信息延时的难题,但这一创意的本身,已体现出网络空间信息化向全域空间拓展融合的发展趋势[29]。

      2.3 全球恐怖主义的新一轮回潮呼唤网络空间与其他空间的交叉融合

      2015年11月发生的巴黎系列恐怖袭击事件和2016年3月发生的布鲁塞尔连环恐怖袭击事件均表明,国际恐怖主义正在形成新一轮回潮和蔓延,反恐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全球性挑战和加强非传统安全合作的重要内容。联合国于2015年6月发布报告,呼吁世界各国加强旅客信息管理的电子通信系统,加强各国在遵守国际法基础上的信息共享、边界管控和法律体系等方面的合作,以阻止外国恐怖主义参事战人员从事“旅行”犯罪活动,这是运用网络空间保障陆海空域安全的例子[30]。

      网络空间的信息化为建立全球合作反恐和信息安全新机制提供了平台和通道。无论是反恐情报共享还是信息安全的保障,可通过网络空间大数据的广覆盖、深挖掘、细分析和可视化来予以即时的发现和预测,也可通过建立起全球信息安全数据的互联和分享机制来预警预测。

      2.4 中国政策维度的网络空间跨域渗透融合

      在中国,网络空间信息化进程正在加速,网络空间与其他领域的深度交叉融合正在形成,这些在2015年以来的各类国家政策文件中都有所体现。2015年5月,中国政府首次发表了专门阐述军事战略《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6月,发布了《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年)》;7月1日开始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国家发改委、民航局公布了《关于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8月,国务院印发《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发[2015]42号);国家海洋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期间海底光缆保护的通知》(国海发[2015]9号);2016年3月公布的中国“十三五规划”的第二篇第六章第一节中,提出了要加强深海、深地、深空、深蓝等领域的战略高技术部署。

      以上这些法律条文、政策文件和发展战略,正是针对网络空间与陆域、海域、空域、太空等渗透融合的发展态势而制定的对策举措,充分体现了网络空间与陆海空天四大空间的交叉融合的发展格局。2015年5月,美国国防部发表了2015年度《中国军事与安全发展报告》指责中国军事现代化计划发展的军力包括能够远距离攻击在西太平洋空、海、太空、电磁和信息领域的对手的能力[31],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国军事现代化进程中在网络空间信息化方面所呈现交叉融合的发展态势。

      3 网络空间的信息化进程呼唤综合性战略和命运共同体

      笔者认为,从全球网络空间信息化竞争博弈发展的新态势以及网络空间信息化所呈现的跨域渗透融合的发展趋势,中国需要在未来的发展中登高望远,顺势而为,穿越陆海空天网五大空间,由单域、双域和多域空间走向全域空间,由单极、双极和多极走向综合统筹,以综合性全域空间战略来谋篇布局,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3.1 加强综合性空间战略的顶层设计

      在万物互联时代,应确立陆海空天网五大空间整体协同的综合空间发展观和安全观,并融入大陆文明、海洋文明、太空文明和网络空间文明,体现中国的综合实力和软实力,不断向五大空间拓展延伸两个百年中国梦的发展视野和发展空间。要将“一带一路”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将建设网络强国、建设航天强国等发展目标予以综合统筹,以综合性五大空间战略打通单域、双域和多域发展空间,加强并推进五大空间的整合协同,拓展延伸,渗透融合。

      3.2 加强综合性空间战略的前沿性整合性研究

      笔者认为,综合性空间战略是一个全新的命题,其中网络空间信息化具有前沿性、复杂性、交互性、融合性强的特点,协同性要求高,诸多情况难以预测,这就需要加强前沿性整合性的研究,为多维空间和层次分析提供新方案和路线图。这种研究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如五大空间之间的文化联系,无论是大陆文明还是海洋文明,无论是太空文明还是网络空间文明,都可以探索其内在的联系。

      网络空间的信息化进程不仅受到陆海空天等空间因素的相互影响,也受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外交、军事等非空间因素的影响。因此,这种整合性研究不能局限于单一的网络空间的多点研究,而应注重多维空间链的相互作用的研究,注重问题意识和破解难点。在网络空间信息化的前沿性和整合性研究中,应改变单一空间发展的视野和分析问题的角度,积极谋划在交叉空间和边界领域创新发展思路和拓展发展空间。网络安全与信息化专业智库应对网络空间的安全问题进行定期和跟踪的专题研判,对涉及五大空间的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的潜在信息数据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并提出预告预警和主动防范的政策建议,加大网络空间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权重,建立起五大空间互联互通信息网络和信息库。

      2016年3月,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在京举行成立大会,成为中国首个网络安全领域的全国性社会团体,这对加强包括网络空间安全在内前沿性综合性研究、维护中国网络安全、推动国际交流合作将发挥积极作用[32]。

      3.3 构建全球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治理新模式

      3.3.1 尊重网络主权

      2014年7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西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和在巴西国会发表演讲时提出了国家“信息主权”的新观点和建立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的新倡议。阐明了中国对全球网络安全治理的原则立场和积极姿态,体现了作为一个大国努力完善全球治理的自觉担当,体现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原则和国际法治精神,体现构建民主平等的网络安全全球治理新格局的创新思想。

      3.3.2 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

      2015年8月,来自中国、俄罗斯、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巴西、韩国等20个网络大国专家经过三轮磋商,最终就各国应遵守的网络空间初步行为准则达成一致,将相关报告提交给了联合国秘书长,这是网络空间全球治理迈出的可喜一步。参与此次报告制定的俄罗斯部统信息安全领域国际合作问题特别代表克鲁茨基赫表示,以联合国的名义通过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公约是最理想的[33]。

      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强调了构建互联网治理体系,促进公平正义,指出:“国际网络空间治理,应该坚持多边参与、多方参与,由大家商量着办,发挥政府、国际组织、互联网企业、技术社群、民间机构、公民个人等各个主体作用,不搞单边主义,不搞一方主导或由几方凑在一起说了算。各国应该加强沟通交流,完善网络空间对话协商机制,研究制定全球互联网治理规则,使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更加公正合理,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意愿和利益。”

      3.3.3 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

      在网络空间领域的合作中,中国加强了双边和多边合作,积极在各个领域致力于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

      针对全球在太空领域军事化的趋势和网络空间的安全所面临的挑战,2015年7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在乌法举行会议并发表声明,声明指出,防止外空武器化对确保平等和共同安全、维护全球稳定十分重要,支持采取切实措施防止外空军备竞赛,制定禁止在外空放置武器的国际协议是主要措施;声明支持在信息领域制定全面的国家行为规则、原则和准则,认为以上合组织成员国名义于2015年1月将《信息安全国际行为准则》修订稿作为联合国正式文件散发是朝此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

      3.4 发挥网络空间信息化的牵引、辐射和溢出作用

      网络空间信息化的牵引、辐射和溢出作用有难以预测的巨大发展空间。

      3.4.1 对经济的牵引、辐射和溢出作用

      马云在2015年6月俄罗斯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表示:“一带一路”还要打造“网上丝绸之路”,如果有“一带一路一网”的思想,我们就能够创造一种新的世界游戏规则。显然,这是通过“一带一路”战略的牵引,由陆海空间拓展辐射至网络空间的综合空间效应。同样,网络空间技术及其相关技术可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造福于那些最贫困、最弱势的群体,这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特别有意义[34]。

      3.4.2 对各领域的牵引、辐射和溢出作用

      以绿色化的发展新战略为例,大气环境的绿色化可应用网络空间信息化的综合性发展战略,充分运用网络空间信息化的科技手段和网络空间信息化的载体平台,形成陆域、水域、空域、太空和网域环境统筹治理的新格局,充分发挥网络空间信息化的互联协同的效能和规模效益。

      3.4.3 对非传统安全的挑战

      网络空间的信息化也带来了非传统安全的各种挑战。如太空交通管理与控制、空间目标监视、空间安全控制和航空安全监管等理论和技术问题已摆上议事日程,而恐怖袭击等非传统的安全威胁的不断外溢并形成了全球的流动性,使国家安全的非对称性、泛在性、连环性、难以预测性的特征愈益明显,2015年至2016年欧洲多个城市的连环恐怖袭击事件都证明了这一点。

      3.4.4 拓展全球国家与地区的合作

      “一带一路”正在成为全球国家与地区合作的重要载体。2015年10月,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发展战略高层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通过了《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发展战略高层论坛北京宣言》,提出了亚太地区空间能力发展与合作的新愿景。中国在论坛上表示愿与其他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成员国一起,共同构建“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提升亚太空间能力建设[35],体现出网络空间信息化进程中全球区域空间合作的发展特点。

      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非洲在互联网普及方面依然相对落后,但网络空间信息化进程正在助推非洲大陆的转型发展,非洲已经连续多年成为全球手机用户增长最快的地区。中国正在帮助更多非洲人用上互联网,最初修建的很多通信网络都在偏远地区,与此前西方诸多企业大都围绕着人口更为密集的大城市开展业务不同,中国企业修建和维护的通信网络现已遍布非洲绝大多数国家[36]。

      网络空间信息化所带来的牵引、辐射和溢出作用,正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中所体现的网络空间信息化的发展新特点。

      4 结语

      网络空间的信息化进程及其对全空间的渗透融合,开创了未来无限想象力的可能世界,为当代世界的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创新平台。网络空间的信息化与引发的五大空间的综合性布局,也在推进中国与世界从大陆文明走向海洋文明、空天文明和网络文明。中国正在形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成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要实现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并非网络空间信息化的单一空间改革可以破解的,也并不是单域或多域空间能够实现的,需要积极面对网络空间信息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以网络空间信息化的综合性空间战略为“十三五”时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的发展目标谋篇布局,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步推进,形成人类社会万物互联的新形态和新模式,为各个领域和各个行业的发展带去无限的想象力和发展潜力,为中国梦的各类可能的未来发展创造了互联交融的大空间,抢占新一轮国际竞争合作的战略制高点,以赢得未来发展的主动。

标签:;  ;  ;  ;  ;  ;  ;  ;  ;  ;  ;  ;  ;  ;  ;  ;  ;  

网络空间信息化进程与全球转型与发展的新形势_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