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术后眼内炎30例的回顾性临床分析论文_白静, 郭斌

白内障术后眼内炎30例的回顾性临床分析论文_白静, 郭斌

 (康桥眼科医院 ;四川成都 610000 )

【摘要】目的:分析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其感染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30例患者,经前房液或玻璃体液病原学检查,阳性检出率为33.33%(10/30),经细菌与真菌检查,表皮葡萄球菌5株、头状葡萄球菌及腐生葡萄球菌各2株、乙酸钙不动杆菌1株,检出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物敏感。治疗前后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术后眼内炎患者经针对性治疗,改善了其视功能,提高了其生存质量。

【关键词】白内障;眼内炎;视力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se cataract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of postoperative endophthalmitis. Methods: select in April 2015 to April 2016, 30 patients of our hospital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he clinical data, the infection status and the treatment effect was observed. Results: 30 cases of patients after anterior chamber fluid or glass humoral etiology examination,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was 33.33% (10/30), by bacteria and fungus examination, 5 strains of epidermis staphylococcus,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 each 2 heads, 1 strain, calcium acetate acinetobacter strains pathogenic bacteria sensitive to many kinds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Visual comparison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cataract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endophthalmitis after targeted therapy, to improve the visual functio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Keywords:Cataract; Endophthalmitis. Vision

白内障作为临床常见与多发疾病,具有高发病率及与高致盲率,在先进医学技术与设备支持下,此疾病的治愈率明显提高,但部分患者术后会出现眼内炎,虽然其发生率相对较低,但直接影响着患者预后,严重情况下甚至会使患者丧失视力。本文以我院收治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感染情况与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了30例患者,男17例,女13例,最小45岁、最大87岁,平均(68.3±2.3)岁,病程:最短2d、最长20d,平均(4.6±1.5)d。纳入标准:①均符合白内障术后眼内炎诊断标准;②临床资料完整者;③均无严重器质性疾病或意识、语言及肢体障碍等;④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眼红、眼痛、畏光流泪及异物感等。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同时,利用一次性注射器穿刺,经前房取房水,开展细菌与真菌培养,同时实施药敏试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待确诊后,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给予针对性治疗,具体疗法为常规滴眼液治疗,典必舒滴眼液,6次/d,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频繁滴眼,1%阿托品滴眼液,2次/d,同时联合万古霉素、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等,4mg,术后在结膜下注射,1次/d,疗程3d,头孢他啶,2.0g,静脉滴注,2次/d,疗程2d;如果患者前房积脓,并伴有玻璃体浑浊,则给予手术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病原菌检出率、药敏结果及临床治疗效果。

1.4疗效判定

1.5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以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与(%)表示,组间采用 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病原菌检出率与药敏结果

本组30例患者,经前房液或玻璃体液病原学检查,阳性检出率为33.33%(10/30),经细菌与真菌检查,表皮葡萄球菌5株、头状葡萄球菌及腐生葡萄球菌各2株、乙酸钙不动杆菌1株,检出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物敏感,如:万古霉素、庆大霉素及头孢他啶等。

2.2 临床疗效

治疗前视力≥0.05占10.0%(3/30),治疗后为53.33%(16/30),二者比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经治疗后,病情稳定,未出现1例眼球摘除。

3讨论

3.1 白内障术后眼内炎发病成因

白内障作为眼科常见疾病,多发于老年群体,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此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临床上主要以白内障手术治疗为主,在先进技术与设备支持下,手术治疗成效愈加显著。但术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增加了眼内炎发生几率,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还可能使患者丧失视力。

经国内外学者研究指出,术后眼内炎发生与患者自身、手术操作及术后感染等有关。(1)在患者方面,术眼睑缘炎、结膜炎及泪道阻塞等均可能诱发眼内炎,同时,由于患者机体素质较差,其免疫力、抵抗力水平偏低,并且可能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呼吸道感染等疾病,进而增加了眼内炎发生几率。国内学者经研究证实,眼内炎发生与患者年龄呈正相关,80岁以上患者的发病率高于80岁以下,差异显著。(2)在手术方面,白内障术前使用抗菌药物的使用,主要是为了控制因结膜囊与眼附属器引起的感染问题,抗菌药物使用是否合理与有效,直接关系着眼内炎的出现;同时手术切口大小也与眼内炎有一定联系,国内学者以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了囊外白内障摘除术与超声乳化术治疗,二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不显著,但后者眼内炎发生率低于前者,差异显著,此结果表明手术切口大小与眼内炎发生呈负相关,切口越小,其发生率越低;再者,手术时间长短也关系着眼内炎是否出现,相关学者经调查研究证实,手术时间≥1h者的眼内炎发生率高于手术时间<1h者,差异显著。因此,临床实践中医护人员注重自身的操作水平,经不断学习与锻炼,以此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改进手术操作技巧。(3)在感染方面,在围手术期间未能严格落实无菌操作,因人为因素也可能增加眼内炎发生几率;同时术后切口愈合欠佳、渗漏等,也会诱发眼内炎。

3.2 眼内炎致病菌与临床治疗

本文以我院收治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经回顾分析显示,经病原学检查,阳性检出率为33.33%(10/30),其中菌株分别为表皮葡萄球菌、头状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及乙酸钙不动杆菌;经药敏试验可知,检出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物敏感;同时,治疗后视力提高患者所占比重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

在治疗眼内炎患者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便是明确其病原菌,以此为依据,方可选取适合的抗菌药物及治疗方式,因此,开展房水或玻璃体液细菌培养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但治疗过程中也应关注患者的具体状况,如:体征及病状等。经本研究可知,眼内炎患者的致病菌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治疗时应选用万古霉素,而其他菌株则可选择头孢他啶。如果患者致病菌尚不明确,则可给予联合用药;如果患者病情严重,需要手术治疗,应对前房进行及时与全面的冲洗,以此抑制致病菌影响,降低眼内炎发生率。

临床实践中为了预防眼内炎出现,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术前预防,全面评估患者的身心状况,特别要关注其眼睑、结膜等感染高危部位,如果患者伴有合并症,则应及时对症治疗;同时,术前3d叮嘱患者服用抗菌药物滴眼液,术前冲洗泪道与结膜囊;再者,医护人员应准确把握手术适应证与禁忌证。二是术中预防,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对手术器械、手术区域等展开全方位消毒,尽量控制室内人员流动,并加强室内空气净化;术者应主动学习,提高自身的操作技能,缩短人工晶体暴露时间及手术时间。三是术后预防,医护人员应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给予密切关注,特别是高龄、合并症患者,通过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等,以此构建和谐的医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与配合度,并使其明确保持术眼卫生与安全的重要性。

论文作者:白静, 郭斌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7月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1

标签:;  ;  ;  ;  ;  ;  ;  ;  

白内障术后眼内炎30例的回顾性临床分析论文_白静, 郭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