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_科技论文

日本的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与走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本论文,发展现状论文,高技术产业论文,走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当前日本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动向

(一)在微电子领域试图垄断世界市场

微电子是日本的主导性产业。因此,日本非常关心微电子技术的国际竞争能力的提高,正全力以赴,力图占有世界微电子市场的份额达到65%以上。〔1〕目前,在微电子产业的代表性产品ORAM (随机读写存储器)方面,日本的国际竞争能力已取得压倒优势,其世界市场的占有率达80%。

(二)计算机领域要与美国争高低

日本在通用大型电子计算机的演算处理速度和记忆量方面,已超过了美国IBM公司;在更高速的大容量电子技术上,也达到IBM公司水平。1992年日本已完成了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第五代电子计算机的10年计划,并在通产省的大力推动下,成立了“新一代电子计算机开发机构”。目前,日本十分强调电子计算机在微细加工、生产程序自动化、质量管理、生产技术方面的应用,其应用水平已超过美国;但在程序设计、软件开发方面落后于美国,日本正在急起直追。

(三)航空航天领域将大力开展国际合作

日本于1989年修订了宇宙开发政策大纲,确定了至本世纪末前10年的空间开发计划,其重点是推进H—2火箭的开发,加强宇宙环境研究和载人航天活动的基础研究。日本与美、德及欧共体在航天领域的合作越来越多,参加了德国的D[,2]发射计划,特别是对德国的微重力的工业应用研究成果表示了极大兴趣。

在航空方面,日本正在同美国合作开发波音777客机,之后, 它还将与波音公司合作开发“第二代大型客机”、与欧洲空中客车公司合作开发第二代超音速客机SST。日本目前正在大力推进计算机数值仿真、 复合材料、试验设备、大型风洞实验等研究活动,以确立其自身在航空技术上的主导地位。

(四)为高温超导的商品化全力以赴

在超导实用化方面,住友公司研制出的1296型芯电线、昭和电线公司和东芝公司制出的BI系统圈均是可喜成果。更有发展前途的是超导微磁传感器sauId,它可测出相当于地球磁力亿分之一的磁力, 用这种传感器可制成脑磁计、心磁计等适用于人体器官的磁测计,因而它可望给医学带来一场革命。

(五)把新材料开发作为技术立国的基础

日本已成立由22家大企业组成的“新材料研究会”。各大学和企业的研究机构也积极开展新材料的研究工作。日本的目标是:到2000年,新材料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1/10。

(六)在生物技术领域争夺开发优势

近年来,政府制定了相应的研究课题和措施。据预测,2000年日本的生物技术市场可达15万亿日元。〔2〕目前,遗传因子重组技术、 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生物反应器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日本的工农业生产中。

二、日本的高技术发展战略

(一)科技融合战略

当前科技发展有两种趋势,一是“突破”趋势,即靠纵向的研究开发取代旧科技;二是“融合”趋势,即靠横向组合现成的科技成为新科技。日本的高科技发展同时具有这两种趋势,且“科技融合”的趋势越来越强。“科技融合”是非线性的、互补的、合作的,它综合许多不同领域的科技,逐步改进而发展出新一代科技,开发新的产品和市场。

到1986年,日本最大的50家生产厂商在研究开发经费的运用上,非本行业科技开发已占有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其中纺织业的非本行业研究所占比重高达70%,其次是金属、钢铁业为50%,通信、电子和精密仪器为35%。科技融合也反映在非同行企业间进行的密切合作研究上。

(二)高竞争力战略

在日本的高技术研究与开发方面,极重视与市场的密切联系,并以商业化为手段,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目的,努力促进科研成果普及到整个工业界,从而大大增强了研究开发计划的实用性、高效性和竞争力。例如,拟开发的痴呆症治疗药物在人口日趋老化的西方发达国家中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垃圾发电、低公害车、环境测试装置等有利于环保的高技术开发项目,都具有极大的商业价值。

(三)“官产学一体化”研究开发战略

日本的科技体制中发挥作用最大的是官产学一体化机制。日本研究单位共10758所,其中政府845所,大学678所,产业界9466所; 研究费用方面,政府占10.3%,大学占15.8%,产业界占73.9%;研究人员中,政府占8.6%,大学占30.9%,产业界占60.5%。

官产学一体化研究体制包括以下形式:

(1)新技术的委托研究开发制度。 即政府把有很大困难并伴有失败风险的研究项目委托给民间或大学研究机构进行研究开发,委托的成功率一般在80%以上。

(2)“新技术开发事业团”组织的流动研究体制。 这种形式就是以定期合同制方式,以开发新技术的项目或课题为中心,把政府、学校和企业的一些研究单位的优秀研究人员临时组织起来,进行创造性科学技术的专题探索研究。科技厅的所谓“流动人员制度”就是为此而专门建立的。

(3)政府通过经济立法等手段,把科研纳入政府的计划中。

(四)重视科学研究的国际化

一是重视世界科技情报的搜集工作,有效利用各国的新成果;二是加强国际合作,主要是参加联合国的有关科研机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有关科研机构以及亚洲科学合作协会等组织的科研合作机构,还同一系列国家开展双边合作科研活动。

三、日本高技术发展的作用

高技术在日本的迅猛发展已对日本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国际地位产生了巨大影响。

(1)高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日本经济大国的地位。

(2)高技术发展所具有的一些重要特点, 同时也是武器装备革新的主要特点,如信息化、精确化、轻型化等。发展高技术,可以提高传统工业的生产、改型能力,这意味着高技术可以作为高性能武器装备的技术储备,从而做到使日本一方面充当经济“优等生”,一方面充当军事技术革新方面的“跳级生”。

(3)从日本方面来说, 其高技术实力日益成为维系日美同盟并在同盟关系中提高自身地位的一种资本。

(4)作为一个经济大国, 面对美苏称霸体制解体这一“黄金机会”,日本必须由“中小国”跃升为“世界大国”,其中包括经济和政治都要能影响世界,而高技术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导性因素。

四、日本推进高技术发展的重要举措

“技术立国”是日本的基本国策,它既意味着技术发展方面的战略性转折,也意味着技术作用方面的战略性转折。在技术发展方面,日本已成为欧美发达国家的主要竞争对手。而在技术作用方面,日本将致力于从过去主要注意发挥科技在经济方面的影响力,转向注意发挥科技在超越经济的、其它方面的影响力,从而把科技直接作为实现政治、军事、综合安全保障及外交等方面的目标和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手段。

为达到上述目标,日本政府为发展高技术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制定计划,加强基础研究,明确发展高技术的重点课题

日本认识到,下个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科技的发展,高技术的基础研究将是下世纪各经济强国争雄的基础。为此,日本在各年度的《科学技术白皮书》中都把振兴基础研究作为重点,反复强调基础性研究是开发高新技术产业的源泉。

1990年日本通产省提出了有关促进21世纪初的主导高技术产业的基础研究计划方案,从其主要内容(见表1)来看, 它所涉及的基础研究并不是单纯的理论研究,而是着大力于产业发展方面的前沿科学研究。

日本科技厅为充实和加强创造性的基础研究,1992年度的基础科研预算达266.95亿日元,比上一年增加11.3%。日本其它促进基础研究发展的做法还有:实行基础性研究推进制度;加强特别研究员制度;完善基础科研设施等等措施。

(二)高技术资源投入的优化

高技术投入指标不仅表现出一个国家的潜在科技能力,也反映出一个国家对科技的重视程度。投入的特征及数量变化还能反映出该国的科技重点及其转移变动。

(1)经费投入增长率高。 日本在研究与开发方面的投入无论是绝对量还是在GNP中所占的比重,都在逐年上升, 而且其增长率大大高于GNP的增长率。1991年日本的研究开发经费已占GNP的3%。

(2)资金主要来自民间。日本研究开发经费的81 %来自民间企业,政府投入仅为19%。

(3)资金使用情况日趋合理。长期以来日本过分偏重应用研究, 其经费占研究开发经费的90%。近年来,基础研究经费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目前已达20%左右。

(4)资金倾斜政策。日本在不断增加科研经费的同时, 还通过发给补助金、提供贷款、减税等措施,促进高技术的发展。

(5)科技人才资源结构。日本科技人员相对值为3127/万人;技术人员是科研人员的4倍;研究开发人员63.2%属于民间企业; 高中级科研人员与初级科研人员为1:3。〔3〕

综上所述,日本的科技资源投入比较合理,因而投入产出比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三)建立与高技术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制

长期以来,日本采用大学搞基础研究、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科研机构抓应用研究的“官产学一体化”研究开发体制。这种体制属民间主导型管理体制,有利于推动近期经济发展,而对于下个世纪经济腾飞的高技术研究而言,则不利于进行风险较大的基础研究的发展。近年来,日本政府强调科技发展管理体制中政府的干预和引导作用。通产省新成立了科学技术局,下设5000个地方科研中心,从事高技术研究工作。科技厅采用“伯乐——天马体制”,即政府挑选杰出科技专家组成精英小组进行专题项目研究。

(四)运用法律手段促进高技术发展

运用法律手段对科学技术进行宏观管理,以促使科学技术按照国家的意向发展,是日本促进科学技术和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式。日本与科技有关的立法有近200个,上至《科学技术会议设置法》, 下至每一个国立研究机构的编制都有相应的法律规章予以明确规定。另外,日本还与科技政策相配合,制定了一些政策上需要的科技法规,以法律的形式明确政府倡导和鼓励什么。

(五)建立科学工业园区,大力发展本国高技术研究基地

日本高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使全国范围内形成了若干各具特色、新兴产业相对集中的高技术工业园区,给日本的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表1:1990年日本通产省的基础研究计划方案

东京及其周围地区是日本高技术工业最集中、知识密集度最高的地区,这里拥有全国39%的科研人员;九州半导体工业基地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集成电路生产基地;1984年开始,日本建设大分、松滨、长冈、熊本等14个地区为“高技术密集区”,〔4〕必将对日本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六)改革教育体制,加强高技术专家的培养

其主要改革方案是在中学和大学设立“开发才能的特殊学科”,对于有才能的学生,从中学到大学重点地进行连续的新知识教育,以培养科研精尖人才。

(七)加强科技情报交流和国际科技合作

日本官方设有多个国立科技情报机构,如“日本科技情报中心”、“专利情报中心”等,并在国外建有科技经济情报网,广泛利用各种渠道收集情报,促进科技情报的流通与传播。

为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日本通产省新近成立了“国际合作推进委员会”,与国外开展技术合作,并聘请国外专家到日本工作。

注释:

〔1〕台湾:《世界日报》1993年4月23日。

〔2〕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经济专论》1992年6期:高承恕《总体环境与日本新产业》。

〔3〕香港贸发局《日本民营企业科学技术引进与技术普及及管道之探讨》1993年5月。

〔4〕台湾:《中国财报》1993年8月18日。

标签:;  ;  ;  ;  

日本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