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多媒体,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论文_张鹏

巧用多媒体,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论文_张鹏

张鹏(四川省苍溪县龙山镇柏杨小学校 四川 苍溪 628428)

摘要: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新的教育体制,教育方式的变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手段进入课堂教学已成为一种趋势。近年来,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多次有效地运用多媒体,则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注入了活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文、图、声并茂的特点,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课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多媒体 直观感受 吸引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8.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691(2019)02-0124-01

近些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使教师的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更具体直观地讲解,能够让学生较为容易地理解晦涩隐含的文学知识。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资源,不但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审美能力。因此,本文重点在于阐释如何巧用多媒体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决定了其思维仍处在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阶段,而抽象思维的发展,离不开生动的形象思维训练。因此,小学生对色彩鲜明、直观形象的外在事物会充满了兴趣。多媒体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图文声像上的优势,通过向学生提供各种感性材料、背景音乐和动感画面,使学生进入到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从而为学生创造出一个非常良好的学习环境。例如,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草原》这一课,我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营造出一碧千里的草原、悠闲的牛羊和美丽的风景,将草原的特色徐徐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们在不知不觉间,就会进入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中,就好像已经置身在优美广阔的草原环境中。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充分的调动并激发出来。又比如,在《观潮》这一课中,我将海潮、钱塘江大潮等通过视频的方式在课堂上进行播放。很多学生就会立马被壮观的景象所吸引,对神秘的自然魅力就会迅速产生极大的兴趣,其学习探究的兴趣也会被迅速的激发。通过这种方式,无声的教材会变得有色有声,将枯燥的文章变成了生动的视频影像,学生对于学习就会产生非常大的兴趣,学习效果在不经意间就会获得非常好的效果。

二、创设多媒体情景,示范讲解

针对小学生处于一个成长阶段,注意力不集中,活泼好动等特点,决定了小学生对于具象化直观化的事物更加敏感。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形式创设多媒体情景,提供“浸入式”学习氛围,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材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首先,在课前几分钟可以通过播放音乐或朗读等音频为正式的课堂讲解创造出一个预热氛围;其次,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与课本教材相结合,展示图片、视频等相关材料,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将教材中的文本转化为更直观的形象,让学生去感知;教师也可通过让学生朗读课文,“大声读出来”同样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例如,在对《大海的歌》进行讲解时,如何让没见过海的学生感受到“海”是什么?可以通过大海的视频和海浪的声音让课文变得具象化,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或听到“海”。对于“潮声”“渔帆”“波浪滔天”这些词语的学习,同样可采用声音和图像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并加深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样,在《我们家的猫》一文中,如何让学生理解老舍对猫的描写,可以通过《加菲猫》这类受到学生们喜爱的动画片导入课程,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观看的过程中直观地感受猫的性格。再与老舍的文章相比较,让学生总结出猫的个性。又比如在讲解《黄继光》一文时,由于现在的学生距离那个战火滔天的年代较远,无法感受英雄人物的精神对于我们现在具有的深刻意义,我在教学过程中可节选《上甘岭》电影的片段进行播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战争的惨烈,明白如今和平环境的来之不易以及黄继光精神对于今天的我们仍有着激励作用。

三、分组合作,展示交流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教材课文中以文字描述这种抽象的方式不能尽快理解和掌握,长期下去学生会出现越难懂越不感兴趣的状况。所以,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加入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交流学习,参与课堂,以尽快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首先,教师要对全班的学生进行分组,每组的人数尽可能相同,以便公平地进行小组活动;其次,教师提出活动任务,为了节省课堂上的宝贵时间,让学生们提前准备好相应的活动材料,课外进行活动,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学习,最后在正式的课堂中集中展示活动成果,既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又加深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最后一个环节:对小组活动的成果进行展示。教师要要求各小组注意仔细观察其他小组的活动成果,在全部的展示完成后,相互交流自己小组和其他小组成果的优缺点,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盲点,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肥皂泡》疑问的教学中,冰心是这样描述的:“这肥皂泡吹起来很美丽,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这脆薄的球,会扯成长圆的形状,颤巍巍的,光影零乱”,如何让学生切实领略阳光下肥皂泡的美丽?这就需要学生亲身体验“扇肥皂泡”这一项活动。我组织学生按照冰心在文章中描述的那样,准备肥皂水和空笔管,自己吹出肥皂泡,用扇子扇,模仿冰心文中的方法。小组中每个人的分工要明确,再找出一个人用照片记录下自己组制作肥皂泡的过程,在上课时每组派出一个代表进行展示。在这样的活动下,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用词的理解,从而更好地使用新学到的语句,达到学以致用的地步。

四、多元化考察,加深印象

语文是一门语言类学科,最重要的就是表达和使用。但以往对于小学语文的考查就是单一的试卷考试,考察内容有限。在多媒体技术的参与下,教师可以采用多元的方式进行考察,对于教材中的字、词、句和文章,分别以字组词,词连句,文章朗诵和仿写等方式进行。老师可选择使用图片、视频、音乐等多元化途径,让学生展开联想,使用新学的语言知识进行写作。更加全面地考查了学生的说、写、诵、想等各方面的素质,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于语言的运用。

例如,在考察学生对于生词的认知时,如《芦叶船》中的“喇叭”“蜘蛛”等词,我通过出示形象化的图片让学生在纸上写下,紧接着用该词语造句。又比如,在考察《桂林山水》这一文时,我通过选取其中某段,让学生以同样的句式仿写来介绍教师出示的风景图片,并进行口头表达。让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地使用新学的句式,同时锻炼了其表达能力。

总之,多媒体教学具有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直观的特点,它可以化静为动,对学生视觉、听觉、触觉有很大影响,在教学中达到激发兴趣、激活情感等作用。因此作为教师要积极深入研究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意义,在教学中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为语文教学插上金色的翅膀,在素质教育的百花园里展翅腾飞!

参考文献

[1]宋怀伟.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学周刊,2017(23):146-147.

[2]王燕,方龙.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及对教师的要求[J].中小学电教,2013(09):36-37.

[3]刘亚萍.浅谈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小学语文教学[J].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学报,2007,(02).

论文作者:张鹏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9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  ;  ;  ;  ;  ;  ;  ;  

巧用多媒体,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论文_张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