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学校转型中的语言教育--美国语言教学的早期衔接策略及其启示_幼儿园论文

花园学校转型中的语言教育--美国语言教学的早期衔接策略及其启示_幼儿园论文

园校过渡中的语言教育——美国语言教学的幼小衔接策略及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语言论文,美国论文,幼小论文,启示论文,策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育部于2011年12月发布《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遏制幼儿园开设小学课程内容。幼儿园是否需要教学一些小学即将出现的知识?幼小衔接应如何进行过渡?这些都已成为当前我国幼儿教育亟须解决的问题。美国2011年6月颁布的共同核心州立标准,严格规定学前一年到12年级的课程设置,在内容及要求上实现各阶段内容难度、知识呈现顺序的衔接。该标准可以为我国幼儿园课程标准设置提供参考。现以语言教学为例,探讨美国幼儿园学前一年和小学的衔接过渡。

一、文学阅读

(一)内容细节方面

学前一年幼儿要求:

1.复述熟悉的故事;

2.识别人物、场景及故事中的主要事件;

3.在启发帮助下,就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提问,并做回答。

小学一年级要求:

1.识别人物、场景及故事中的主要事件,主要事实清楚;

2.要求学生能够就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提问,并做回答;

3.复述熟悉的故事,并阐述对主要信息的理解情况。

(二)结构方面

学前一年要求:

1.识别一般类型的文体;

2.学生能够就文章中不认识的词汇进行提问、回答;

3.在启发帮助下,说出作者的名字及故事的讲述者。

小学一年级要求:

1.能够识别故事及诗歌中表示感情的词汇、短语;

2.通过广泛接触各种类型的文章,说出故事书及说明性书籍的区别;

3.在文章的不同位置能够识别出故事的讲述者。

(三)知识观点的整合方面

学前一年要求:

1.在启发帮助下,描述插图故事之间的关系;

2.比较、对比人物在熟悉的故事中的历险、经历。

小学一年要求:

1.比较、对比故事中人物的经历;

2.能够利用故事中的插图及细节描述故事的特点、情景及事件。

(四)阅读广度及难度方面

学前一年要求:

主动参与有目的性的、易理解的小组阅读活动。

小学一年级则要求:

在启发帮助下,能够阅读适合一年级难度的诗歌、散文。

(五)评析

学前一年主要强调成人的帮助、新词汇的学习、小组阅读活动,利用学生之间的知识差异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而小学一年则更注重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词的情感意义的挖掘,并开始接触诗歌、散文等不同文体。

学前一年在词汇的积累、阅读方式上为小学一年打下了基础,使小学一年级的教师能够帮助学生体会词汇的感情色彩,从而理解阅读的真谛。

二、信息类文章阅读标准

(一)内容及细节方面

学前一年和小学一年级都有如下要求:

1.能针对文章的主要细节进行提问回答;

2.辨别出文章的主要话题并复述主要细节;

3.描述出两个人物、事件、观点、及信息片段之间的联系。

不同之处:

学前一年强调外界的启发帮助。

(二)结构方面

学前一年要求:

1.辨别出封面、封底及书中的标题页;

2.在启发帮助下,能就文章中不认识的词汇进行提问并回答;

3.说出文章的作者及阐述者,并指出二者在文中的作用。

小学一年级要求:

1.会使用文章各种特征进行信息搜索;

2.针对文中词汇及短语的意思提问并回答;

3.辨别插图信息与语句所提供的信息的差别。

(三)阅读广度及难度方面

学前一年能主动参与有目的地、易于理解的小组阅读活动。

小学一年级能做到在启发帮助下,阅读适合一年级水平的信息类文章。

(四)评析

学前阶段主要强调成人的指导帮助、小组阅读活动,学生应该掌握并辨别出封面、封底及书中的标题页;

小学一年级在此基础上,加大了各种文章特征的介绍,如标题、目录、索引、电子菜单、图标等,同时加强阅读策略的渗透,这些是信息类文章阅读的关键。

三、基本技能标准

(一)印刷体概念方面

学前一年要求:

1.能够识别并说出字母表中所有大写字母和小写字母;

2.知道印刷时词汇和词汇之间是有空格分开的;

3.能够意识到口头词汇是书面词汇的一种表征;并按一定的顺序排列;

4.指出对结构的理解及印刷体的基本特征,如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一页一页地注视文字。

小学一年级要求:

1.指出对结构的理解及印刷体的基本特征;

2.认出句子的区别性特征,如第一个词、大写、句点结束。

(二)语音意识方面

学前一年要求:

1.能够辨别并发出词汇节奏;

2.能够数出、发出、组合、切分口语词汇的音节;

3.能够组合、切分口语词汇的节首及单音节词的节奏;

4.分辩并发出三音位中的首音、中间的元音及尾音;

5.在单音节词汇中增加或代替其中的一个音以构成一个新的词汇。

小学一年级要求:

1.在口语单音节词汇中区分出长元音及短元音;

2.通过组合音位,包括辅音组合,口头发出单音节词汇;

3.口头区别并发出单音节词汇中的首音、中间元音及尾音;

4.能够口头切分出单音节词汇的音位并排序。

(三)语音及词汇识别方面

学前一年:

能够在词汇解码时知道并应用符合年级水平的语音及词汇分析技巧。

具有指出字母与发音相对应的基本知识,能够发出主要的或每个辅音最常用的发音,将五个主要元音的长元音、短元音与常用的拼写连接起来,阅读常用的视觉高频词,通过识别不同字母的发音指出相近拼写词汇的不同。

小学一年级:

在词汇解码时知道并能够应用符合年级水平的语音及词汇分析技巧。

知道常用的辅音拼写与语音之间的对应关系,解码常用的单音节词的拼写,知道以e结尾的,常用元音组合所代表的长元音发音;会使用诸如每个音节必须拥有一个元音来决定它的音节数量这些知识;通过将词拆分为音节这一基本规则来解码双音节词汇;阅读具有屈折变化结尾的词汇;能够识别并阅读与年级水平相符的不规则拼写词汇。

(四)流畅性方面

学前一年能够有目的地、理解性地阅读启蒙文章。

小学一年级要能流利、准确地一边阅读一边理解文章。

(五)评析

基本技能方面的过渡衔接主要从书写和阅读两个方面进行规定。

1.书写方面:

主要培养他们对印刷体字母的识读能力。

2.阅读方面:

主要强调语音的区分、词汇的识别、语音及词汇的对应;

注重阅读文章时流利度的提高。

在学前一年主要强调:

对印刷体概念的了解;

对语音节奏的把握,提高语音意识;

强调字母的教学及字母与语音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一年级则强调:

加强音节及其构成部分的训练;

关注元音、辅音及词汇的屈折变化;

为扩大词汇量及提高语言的精准性打好基础。

四、写作标准

(一)文章类型及目的方面

学前一年要求:

1.使用图画、以大声说或写的方式将自己的观点组织起来;

2.告诉读者他们写书的主题、名称,阐述自己对书的喜爱程度;

3.能使用图画、大声说或写的方式将信息类或说明性文章的观点组织起来;

4.能说出所写的内容,提供更多的信息或陈述一个或几个简单事件;

5.能够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将事件讲述出来,并对其进行反馈。

小学一年级要求:

1.写出自己所写的书的题目和主题的部分观点;

2.提供持有该观点的原因,并有收尾的意识;

3.能够就主题写出信息性或说明性的文章;

4.针对主题提出一些事实,并有收尾的意识;

5.能够就两个或更多的事件进行合理的排序并以陈述的方式写出来。

(二)表述及写作方面

学前一年和小学一年级要求:

能够在成人的指导帮助下,就某些问题及同伴提供的建议给予答复;

必要时能提供细节;

使用数码工具进行创作,包括同伴合作成果。

(三)构建及呈现知识的方法方面

学前一年和小学一年级都要求能够:

参与共享的研究及写作项目;

根据自己的经历回忆信息或收集信息并回答问题。

(四)评析

小学一年则注重:

1.故事的整体性表达;

2.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能力;

3.强调学生表达中的收尾意识。

同时学前和小学一年阶段都很重视:

1.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共同合作精神,项目意识;

2.团队意识的培养及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

学前一年注重:

1.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培养及故事阐述的顺序性;

2.学生能够利用自己手中的画笔将自己的想法画出来;

3.并用简单的词汇加以注释,用语言表述出来。

五、说听标准

(一)理解与合作方面

学前一年要求:

1.在讨论中能倾听他人讲话,将会话进行下去;

2.能够大声朗读并理解,并能针对主要细节提问回答;

3.能参与并与各种合作性谈话,讨论有关幼儿园的话题及文章。

小学一年级要求:

1.能够根据需要对转化话题进行评论;

2.能大声朗读并对信息进行提问回答;

3.在讨论中能够认真倾听他人讲话,一次只有一个人讲话;

4.能够以提问的方式以加强对信息的理解;

5.能够与各类合作者进行谈话,讨论有关一年级的话题及文章。

(二)知识观点呈现方面

学前一年要求:

1.能够描述出熟悉的人、地点、事物、事件;

2.能够通过画画或其他视觉展示提供额外的细节;

3.说话清晰,表达清楚。

小学一年级要求:

1.描述出熟悉的人、地点、事物、事件及相关细节,观点、情感表述清晰;

2.能够通过画画等阐述相关细节,清晰表达自己观点、感觉;

3.说话清晰,表达清楚;能够根据任务及情境造出完整的句子。

(三)评析

标准中的听说主要指自我观点的阐述和对他人观点的理解,无论是学前或是一年级阶段,都强调交流的合作性,有关文章的问题的回答,同时强调一些细节的提供,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评论能力,锻炼学生的提问能力,对问题的思考能力以及表达的完整性。

美国共同核心州立标准总的目标将于2014年全面实施。本文通过对共同核心州立标准中学前一年以及小学一年级的语言标准的对比分析发现,该标准有效解决了幼小衔接的园校过渡问题,符合儿童认知和心理发展水平,循序渐进,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过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参考。

标签:;  ;  

花园学校转型中的语言教育--美国语言教学的早期衔接策略及其启示_幼儿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