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那普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张姝,崔荣

依那普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张姝,崔荣

张姝 崔荣

(黑龙江省医院南岗院区心内一科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依那普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我院2016年6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心衰发生率、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依那普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满意,有效减少心衰的发生,减少病死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依那普利;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0-0059-01

心肌梗死是指心肌缺血性坏死,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状动脉阻塞导致该冠状动脉供血区域的心肌细胞坏死。临床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和长期使用中发现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ACEI)可以降低死亡率,在高危患者(前壁心肌梗死或有心肌梗死史、心力衰竭和心动过速)受益更大[1]。依那普利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可缩小梗死范围,改善心肌重构和左心功能,减少病死和心力衰竭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52~79岁,平均年龄61.5±2.5岁;心功能分级为II级至IV级。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53~76岁,平均年龄62.6±3.5岁;心功能分级为II级至IV级。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滴注24~48h,然后改用口服硝酸酯制剂。抗心律失常药物、口服水溶性阿司匹林或嚼服肠溶阿司匹林150~300mg。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溶栓前肝素5000U静脉注射,继以肝素每小时1000U持续静脉滴注共48h,根据ARTT调整肝素剂量以后改为皮下注射7500U每12小时1次,连用2~3天。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那普利治疗,依那普利,开始剂量2.5mg/次,2次/d,以后逐渐增加至5~10mg/次,2次/d,口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患者的耐受情况,心率、血压及血脂、hs-CRP及BNP的测定。疗效判定标准,显效为患者经治疗心功能改善II级,有效为患者经治疗心功能改善I级;无效为患者经临床治疗心功能无改善或更为严重[2]。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患者总有效率进行对比分析,其中观察组30例,显效10例(33.33%),有效18例(60.0%),无效2例(6.67%),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30例,显效8例(26.67%),有效14例(46.67%),无效8例(2.67%),总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4周死亡1例,对照组死亡2例。观察组发生心衰4例,心衰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发生心衰6例,心衰发生率为20.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通常应在前24小时内开始使用ACEI,理想的是在溶栓治疗完成后且血压稳定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4~6周时无并发症和左室功能障碍的证据时,可停用ACEI。对于CHF和轻、中度左室功能不全的患者应长期使用ACEI。治疗CHF应从小剂量口服开始,并在24~48小时内逐渐增加至患者能耐受的剂量,避免发生低血压不良反应,同时应注意避免静脉应用。ACEI的最佳剂量,即产生最大效应的最小的剂量目前尚无肯定结论。种类很多,对心室重塑的影响有无不同,哪种最佳,目前尚无大规模的对比研究。ACEI化学专一性差,由于ACEI不仅使血管紧张素Ⅰ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还可使阿片受体和激肽类降解。因此,寻找专一的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药是以后的研究方向[3]。现有药物不能通过血-脑屏障,对脑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无作用。组织选择性差,由于心、肾等不同器官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作用不同,因此目前尚无器官选择性的ACEI。ACEI应尽量达到临床试验中有效的靶剂量,如应用依那普利10mg/次,2次/d;依那普利的活性形式,均衡的动静脉扩张剂,降低左右心脏充盈压。起效快(数分钟),作用时间长(数小时)。主要副作用为低血压,尤其在血容量不足的病人。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时有一定的价值[4]。

本研究中临床治疗效果满意,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死亡率和心衰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总之,急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依那普利治疗,减少心衰发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心博量,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段班燕,党书毅,周明,等.厄贝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比较[J].疑难病杂志,2013,12(11):832-834.

[2]刘朝阳,荣燕燕.依那普利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5(19):34-34.

[3]唐玉立,张红艳,宿润霞.依那普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4):75-76.

[4]岳惠秀.依那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二级预防的作用[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23(9):3200-3200.

论文作者:张姝,崔荣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7月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7

标签:;  ;  ;  ;  ;  ;  ;  ;  

依那普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张姝,崔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