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湿性敷料在重度压疮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论文_吴佩雯,尹蓓莲(通讯作者)

(上海市杨浦区控江医院外科 上海 200093)

【摘要】 目的:探讨自制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湿性敷料疗法在Ⅲ期~Ⅳ期压疮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2015年5月—2017年4月院外带入Ⅲ期、Ⅳ期压疮3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湿性愈合敷料换药,观察组运用自制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湿性敷料换药,对比两组患者创面面积愈合率及伤口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创面面积愈合率和伤口愈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自制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湿性敷料有利于加速伤口床肉芽组织的生长,促进伤口愈合。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湿性敷料;压疮

【中图分类号】R75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6-0160-02

随着社会经济、工业的迅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压疮已经成为越来越普遍的临床护理问题,而基层医院中也存在着大量的压疮患者,无疑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损失。根据最新美国国家压疮咨询委员会(National Pressure Ulcer Advisory Panel,NPUAP)定义[1]:将压疮更名为压力性损伤,压力性损伤是位于骨隆突处、医疗或其它器械下的皮肤或软组织的局部损伤,是由于强烈或长期存在的压力或压力联合剪切力导致的。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是处理各种复杂创面以及用于深部创面引流的一项技术[2]。本研究采用自制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结合湿性敷料的方法作用于临床中Ⅲ期~Ⅳ期压疮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4月院外带入Ⅲ期、Ⅳ期的压疮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分别各15例,对照组男8例,女7例;平均年龄(63.70±11.28)岁;创面面积(长×宽),最大为10cm×8cm,最小为2.5cm×3cm;伤口深度:0.5cm~2cm;创面分布:骶尾部8例,背部2例,左髋部2例,右髋部3例。观察组男6例;女9例;平均年龄(67.15±12.65)岁;创面面积(长×宽),最大为11cm×7.5cm,最小为2.5cm×3.5cm,伤口深度:1cm~2cm,创面分布:骶尾部9例,背部1例,肩部2例,臀部3例。均为大量渗液,每日换药1~3次。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伤口大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纳入伤口深大、有潜行、窦道引流不畅、迁延不愈的压疮伤口;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8mmol/L以下,餐后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患者及家属均愿意接受自制负压治疗伤口。

排除标准:排除癌症伤口、与体腔相通的伤口,出凝血功能异常、近期服用抗凝血药物、湿性坏疽、干性焦痂伤口、有血管和器官暴露、特殊部位无法达到封闭形成负压环境的,血糖无法控制的患者和治疗途中死亡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充分评估患者伤口及全身情况后予清创,使用湿性敷料给予常规换药处理[3],换药频率视伤口渗液量制定。

观察组 采用自制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进行换药,待肉芽组织大部分增生后停止负压吸引,运用湿性敷料继续予以换药直至伤口痊愈。操作步骤:将生理盐水纱布松散平整地填塞在伤口基底,数块纱布层层铺平整,保证伤口的基底和潜行都完全被填充,纱布的填塞量应略低于伤口边缘的皮肤与伤口边缘平齐为宜,在填塞最后一层纱布时,将吸痰管(上海新亚医用橡胶厂,16F)包裹掩埋于此层纱布中。在吸痰管上每间隔约1cm处左右交叉裁剪成多个侧孔,避免同一个方向的侧孔容易被堵塞。在吸痰管出口处将超薄水胶体敷料垫于吸痰管之下,粘贴固定吸痰管最后使用面积超过伤口边缘3cm的透明膜敷料粘贴,封闭伤口,这样可以保护局部皮肤,同时也防止引流管压迫皮肤发生压疮。引流管另一端与负压装置连接,调节负压值至-70mmHg~-125mmHg(1mmHg=0.133KPa),形成密闭的真空状态,外观可见明膜敷料紧贴皮肤上,呈塌陷状态。根据患者伤口渗液情况进行换药,一般3~7d更换1次,伤口负压管道堵塞、负压失效或有积液等应及时换药。在负压吸引的过程中注意观察伤口状态,如有异常,需及时进行处理[4-5]。在肉芽组织大部分增生后停止负压吸引,然后使用藻酸盐类和泡沫类敷料继续换药直至伤口创面痊愈。负压引流治疗压疮时,应加强巡视,避免因为患者体位变动等原因出现伤口密闭处漏气、导管脱落、导管扭曲受压及引流装置漏气等情况而影响压疮的愈合。指导两组进食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及新鲜水果和蔬菜;督促戒烟,控制血糖,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提醒患者注意保暖,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1.4 观察项目

比较两组创面的愈合率、伤口愈合时间;计算伤口面积愈合率=愈合伤口面积/伤口原面积×100%:愈合指标为伤口闭合和上皮覆盖。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见表,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伤口面积愈合率、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基层医院的伤口治疗多是以清创后结合纱块或棉垫进行换药及红外线理疗为主要治疗模式,治疗时间长、费用较高、效果不明显[6],很多患者由于条件受限导致伤口预后不良,造成肢体挛缩、关节僵硬,进而出现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导致患者的病死率显著增高[7]。负压吸引技术是指在伤口创面的局部采用薄膜敷料等提供一个密闭的环境,外接持续的或间断的负压源,使其局部形成一个负压的环境,可以改善伤口微环境,提高局部血供,减少细菌繁殖概率,刺激肉芽组织的生长伤口愈合[8-9];伤口局部承受负压后有利于去除组织间隙多余的渗液,降低组织间隙的压力,促使毛细血管开放,提高伤口处血流速度,加快愈合的速度,降低感染发生率。其实在我国传统医学中的拔罐疗法也是一种负压吸引技术,用来治疗多种疾病[10]。认为此法可开泄腠理,扶正驱邪,有温经通络、祛寒逐湿、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的作用[11]。

湿性愈合的特点是减少脱水和细胞死亡,增加血管新生,增强自溶性清创,加速上皮化,屏蔽细菌,降低感染率,减少疼痛。将两者结合起来共同作用于伤口创面,可以更好的发挥其作用,促使患者创面更早的愈合。但市面上的负压吸引装置由特殊的材料制作而成,价格昂贵,在临床运用中具有一定局限性。我们通过自制负压封闭引流先行治疗创面,等肉芽组织大部分增生后停止负压吸引,转而配合湿性敷料进行换药,由表1所示干预组分别从伤口愈合率、愈合时间都明显优于观察组。

本研究结果显示,负压伤口治疗是安全、有效的缩短了愈合时间,持续负压吸引可以对创面进行机械性的牵拉从而刺激肉芽组织生长[12];提供一个洁净的伤口床,减少细菌定植防止感染,通过增强慢性伤口表皮基底细胞的活性,促进慢性伤口附近修复细胞的有丝分裂和细胞增殖,从而促进伤口愈合[13]。由于缩短了愈合时间,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大大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减轻患者及家属的精神痛苦和经济负担。

此项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取材方便、疗效肯定、患者经济负担小,便于在医院和社区开展的优点,受到患者及家属的好评。

【参考文献】

[1] Alvarez O M,Brindle C T,Langemo D,et al.TheSearchFor a Clearer Understanding and More Precise Clinical Definition of the Unavoidable Pressure Injury[J].J Wound Ostomy Continence Nurs,2016,43(5):1-9.

[2]裘华德.负压封闭引流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2-82.

[3]李海珍,吴雅秋,孙淮庆,等.高渗盐敷料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慢性伤口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48(36):4531-4533.

[4]楚伟英,欧阳素琴,叶小玉,等.银离子敷料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慢性创面换药中的对比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4):27-28.

[5]武慧英.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美皮康系列敷料在治疗慢性伤口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2):277-280.

[6]王灿,果磊,李晶,等.不同方法治疗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对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8):891-894.

[7]黄正桃.长期卧床患者坠积性肺炎的护理干预及其效果研究[J].医药前沿,2012,12(2):15-16.

[8] Rahmanian-Schwarz A, Willkomm L M,GonserP,et,al.A novel Option in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NPWT) ForChronic and Acute Wound Care[J].Burns,2012, 38(4):573-577.

[9] Anagnostakos K, Mosser P. Bacteria Identification on NPWTFoams: Clinical Relevance or Contamination[J]. WoundCare,2012,21(7):333-339.

[10]李振忠.拔罐疗法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7):3923-3925.

[11]李红.浅析拔罐疗法研究进展[J].医学美学美容,2015,24(6):1011-1012.

[12]朱丽萍,胡银华,钱丹.20例伴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断臂再植术后创面行负压封闭引流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2):154-156.

[13]蒋琪霞,胡素琴,彭青,等.负压封闭辅助闭合技术用于伤口治疗的流程设计[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9B):1-3.

通讯作者:尹蓓莲(1984.7-),本科,初级职称。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双阳路480号控江医院外科。

课题资助:上海市杨浦区控江医院科研课题(编号:KJ2015-3-08)

论文作者:吴佩雯,尹蓓莲(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2月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4

标签:;  ;  ;  ;  ;  ;  ;  ;  

自制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湿性敷料在重度压疮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论文_吴佩雯,尹蓓莲(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