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影响下的菲律宾经济_金融风暴论文

金融危机影响下的菲律宾经济_金融风暴论文

金融危机影响下的菲律宾经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菲律宾论文,金融危机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3(341)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099(1999)06—0027—05

1997年7月开始爆发于泰国、尔后迅速蔓延到东南亚、 东亚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亚洲金融危机,其来势之猛、持续时间之长,波及范围之广、危害程度之大,都是相当罕见的。“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在这场举世瞩目的金融危机中,菲律宾同样遭受到了危机波及与打击的厄运。本文主要将对菲律宾受到这场危机打击的情况作一综述,此外,也将对今年菲律宾的经济前景作一简要分析评估。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很快波及到菲律宾并给经济、社会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主要表现在:

1.货币大幅贬值。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前,菲律宾比索与美元的兑换率约为26.5∶1, 而危机爆发之后比索兑换率便呈动荡、滑落之势,去年1月初曾一度贬至46.5比索兑1美元的破纪录低水平,比危机前的汇率大跌了75.7%。由于危机爆发后比索币值下贬,1997年全年比索对美元的平均汇率跌至 29.47∶1,比1996年的平均汇率26.22∶1 贬值了12.4%。1998年的平均汇率又贬至40.89∶1,比1996年的平均汇率贬值了55.9%,比1997年的平均汇率贬值了38.8%。

2.股市下跌。在1997年2月间即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数月, 菲律宾股票交易综合指数曾一度达到3447点的最高纪录。但危机爆发之后,菲股市便出现剧烈动荡,股价下挫。到去年7 月菲新总统埃斯特拉达上台执政时,菲股票交易综合指数已降至1608点,到9 月间更一度跌至仅1092点,为1991年以来的最低点,股价平均下跌了61.8%。

3.通胀压力增大。在1992至1997年前,菲律宾通货膨胀率除1994年达到9%以外,其它年份大体保持在8%左右,1997年通胀率最低, 为5.1%。然而,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及其影响的加深,加上去年菲律宾受厄尔尼诺气候影响,农作物严重歉收,去年菲律宾通胀率平均达到9.7%,比1997年剧升了4.6个百分点。为1991年以来的最高通胀率。 今年1月通胀率更突破了两位数,达到了11.6%。

4.利率扬升。金融危机爆发之后,菲律宾央行为扶持菲币、打击投机和抑制通胀压力,曾多次调高隔夜借贷利率和作为商业银行利率基准的政府91天期国库利率。在银根紧缩情况下,菲律宾商业银行借贷利率曾上升到接近25%的水平,最高时一度达到32%,远高于金融危机爆发前的约13%的利率水平。

5.财政状况显著恶化。在金融危机的打击下,菲律宾各行业经济活动明显减缓,一批公司企业关闭或缩减生产,另一批公司收益下降或增长减缓。这使得政府的财税收入没能达到原定的目标,如去年菲厘务局原订定税收目标是3550亿比索,但估计实际只实现3370亿比索的税收收入,比原目标少收180亿比索或5.1%。同样,菲海关局的关税收入也低于原定目标。而另一方面,为避免经济陷入严重衰退,菲政府不得不采取了扩大预算赤字开支、刺激经济复苏的策略。在这种情况下,菲政府的财政状况显著恶化了,去年财政赤字额高达499.8亿比索。 这一巨额赤字的出现,不仅使菲政府原计划去年要实现50亿比索财政盈余的目标落空,而且也是过去四年来菲政府财政年年实现盈余的逆转。1994年菲政府财政盈余162.9亿比索,1995年110.7亿比索,1996年62.6亿比索,1997年15.6亿比索。

6.债务负担加重。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前,菲律宾公私营部门(包括银行系统、公共部门、 私营部门)债务已达到一定的规模, 如到1996年底菲律宾外债已达418.8亿美元。而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 由于政府为刺激经济复苏而加大赤字开支,加上私营部门的举借,菲律宾的外债进一步扩大了,到1997年底外债余额为454.3亿美元,比1996 年增长了8.5%;到1998年底又增至47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5.2%, 该外债额占了菲律宾国内生产总值的73.4%。

7.私人投资下降。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由于商业经营环境恶化,加上经济复苏前景不明朗,因此,国内外私人投资者对到菲律宾投资的意愿或热情大为下降。这表现在国内外私营界的承诺投资与实际投资出现双双减少上。以私营界的承诺投资来说,去年菲律宾政府的四个负责吸引私人投资的机构即投资署、经济特区署、苏比克经济区和克拉克经济区原确定合计将吸引私人投资7000亿比索,但因私营界投资意愿衰退,政府不得不多次调低上述四个机构的引资目标,最后把引资目标降至仅5000亿比索。但是,即便如此,去年上述四个政府引资机构也只实现了批准私营界3751亿比索的承诺投资。该批准额比1997年这些机构批准的私营界7431亿比索承诺投资大幅度地减少了49.5%,只完成了原确定引资目标的53.6%和最终调低的引资目标的75%。在去年上述机构批准的私人承诺投资或协议投资中,菲律宾国内私人资本承诺投资下降了57.7%,从1997年的4809亿比索降为2033亿比索; 而外国资本承诺投资则下降了34.5%,从2622亿比索降为1718亿比索。而另一方面,从外资在菲律宾的实际投资看,据菲央行的统计数字,去年外资在菲的直接投资额为8.85亿美元,比1997年的10.53亿美元减少了16%,比1996 年的12.81亿美元减少了30.9%。

8.企业经营困难。金融危机爆发后菲币的贬值和利率的上升,使得菲律宾公司企业经营成本大为加重,加上市场需求疲软,更使企业界雪上加霜,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企业不得不紧缩生产或削减生产能力,如水泥企业因建筑业不景气,水泥价格暴跌,只好削减生产能力,全菲水泥业界原有年产2300万吨水泥的生产能力已削减至2000万吨,削减了13%;另一些企业则关厂停产。据统计,去年全菲总计有3072家企业关厂停产或紧缩生产,该数字比1997年总计的1155家剧增了166%。 这些企业主要分布于服务业部门如批发、零售、金融、保险、房地产等以及制造业部门。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企业经营的困难,已影响到一部分公司的偿债能力。据统计,去年全菲有34家公司申请减轻或延付债务(其中制造业公司12家,房地产公司10家),涉及债务总额963.4亿比索。 这些被要求延付或减轻的债务额比1997年的127.7亿比索增加了6.5倍;而若与1996年的11.35亿比索相比则猛增了近84倍。 一些公司在无力偿债的情况下,只好采取了以债务转换股份的作法,以缓解偿债的压力。因此,在1997年至1998年间,涉及债务转换股份的商业交易额大为增加,平均每年约为160亿比索,比1990年至1995年间平均每年只约40 亿比索增加了3倍。

9.失业问题加重。由于受危机影响私人投资减少,加上一批现行企业关厂压产,因此,菲律宾的失业、半失业率均告上升。去年全年平均失业率高达10.1%(其中4月份失业率最高,达13.3%), 分别比1996年和1997年全国平均失业率7.4%和7.9%增加了2.7和2.2个百分点,总计有314.4万人失业。此外,去年首10月半失业率也达到了23.7%, 比1997年同期的20.8%上升了2.9个百分点。

10.出口增长减缓。自90年代初开始, 菲律宾出口业即以较强劲的速度增长,1995年的出口增长率曾高达29.4%。然而,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菲币贬值,进口成本上升,原先一批依靠进口原材料、中间产品等从事加工、装配出口产品的企业大幅度地削减了进口,这反过来制约了出口增长。因此,过去几年菲律宾出口快速增长的锐势已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减弱。去年菲律宾出口增长率已降至16.9%,比1997年的22.8%的出口增长率下降了5.9个百分点。由于出口增长减缓, 去年菲律宾出口总额只达到295亿美元,比原定出口目标300亿美元少了近2%。

11.贸易自由化进程受挫。今年1月中旬,菲总统埃斯特拉达签署了第63号行政令,宣布调高钢铁产品、服装和纺织品、纸和纸制品、石化产品等7类产品的进口关税, 以保护这些受到金融危机打击较重的行业。菲政府此举虽说是事出有因,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却是菲政府对贸易自由化可作的承诺的一种倒退。作为世贸组织和东盟的成员国之一,菲律宾为履行其对贸易自由化的承诺尚面临许多工作要做。除了世贸组织要求的到2004年菲的关税率要降到最低水平外,菲也向东盟自由贸易区承诺到今年底85%的产品的关税率要降到0—5%;2001年90%的产品的关税率降到0—5%;2002年100%的产品的关税率降到0—5%。然而, 到目前为止菲产品已降至0—5%关税率的比重只有76%左右。这意味着仅今年菲律宾就必须再把数十甚至数百种产品的关税率削减至0—5%,才能在今年底实现85%的产品的关税率降至0—5%的承诺目标。不仅如此,据测算,在今后二、三年内,菲为实现其对东盟加速关税削减的承诺,还必须再把近1500种产品项目的关税率降至0—5%。然而,在金融危机打击下,企业界要求提高产品关税保护、减缓推进贸易自由化的呼声甚嚣尘上,为此,菲政府作出了让步,不仅没能加速增加降税产品项目,而且还调高了部分产品的关税。可见,在金融危机影响下菲政府承诺的贸易自由化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倒退。

12.银行业经营风险增大。金融危机爆发之后, 菲律宾一批公司企业营运困难,偿还贷款能力降低,一些公司甚至无力还贷,这使得菲律宾银行业的经营风险大为增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银行呆账额增加,呆账比率上升。以菲律宾商业银行系统来说,到去年11月为止,该系统的呆账额已增至1786亿比索,比1997年同期的约714 亿比索大幅度地增加了149%。由于呆账额急剧增加, 呆账在商业银行系统的贷款总额中的比率也迅速上升,从危机爆发之前的4%上升到1997年底的4.7%,又上升到去年12月的10.37%。到今年3月,该比率已又升至13.18%。二是银行从借贷者手中收购的不动产或其它财产如房产、 汽车等增加了。由于一些公司因受危机影响不能还贷(如有些房地产公司因地产泡沫售房困难,缺资金还贷),只好以房地产或其它有形资产抵债。因此,菲律宾银行收购或获得的此类资产也呈现增加,去年银行收购的此类资产总额为474.5亿比索,比1997年的197.2亿比索增长了141%。 这种以有形资产抵债的方式,对于菲银行界来说并非就没有风险了。因为在长时间受金融危机打击和经济仍呈低迷情况下,这些收购到的有形资产还要等多长时间才能脱手售出,价位变动如何等因素,都仍存在不少难把握和预料的问题。由于金融危机爆发后经营风险增大了,菲律宾银行界也出现了一些倒闭事件,如据报道,去年菲央行货币局关闭了23家银行,包括1家商业银行、6家节俭银行和16家农村银行。

13.国民生活水平下降。 在亚洲金融危机和厄尔尼诺气候的双重影响下,过去一、二年菲律宾大多数人民的生活水平下降了。据菲国家统计局在去年4月至9月间进行的调查:全菲约有1350万个家庭(约占全国人口的90%)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另一方面,约63%的家庭受到了厄尔尼诺气候的影响。据菲IBON机构的初步估计,目前全菲45%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下,贫困家庭估计超过400万户。世界银行也估计, 去年菲律宾新增加了66.5万个穷人,全菲贫困家庭比率从1997年的32.5%上升到去年的33.5%。另据菲社会气象站在去年9月进行的调查,65 %的受调查者认为他们生活在贫困线之下,该比率比埃斯特拉达政府上台执政前调查时61%的受调查者自认为生活在贫困线之下的比率上升了4 个百分点,更比1997年调查所得的58%的比率上升了7个百分点。 显示了有越来越多的菲人认为他们的生活比一年前更为贫困了。菲律宾大多数人生活状况退化甚至恶化的现象也从购买力衰退上反映了出来。去年菲律宾个人消费开支增长率只达到3.5 %(个人消费开支总额从1997 年的6843.2亿比索增至去年的7083.2亿比索),低于过去5年每年介于3.8%至5%的增长率。

14.经济增长明显减缓。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 加上去年气候不佳农业严重衰退(负增长6.6%),因此, 去年菲律宾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只实现了微不足道的0.1%的增长,而国内生产总值则为负0.5%的增长。同过去6年相比,上述两项指标的增长率均属最低,1992 年菲国民生产总值实际增长率为1.4%,1993年为1.3%,1994年5.3 %, 1995年5%,1996年6.9%,1997年5.8%。 而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实际增长率则分别为0.3%、2.1%、4.4%、4.8%、5.7%和5.1%。有必要指出的是,去年菲国民生产总值之所以尚能实现0.1%的增长, 主要应归功于海外菲工的约60亿美元的汇款流入。如果没有该巨额汇款,去年菲国民生产总值同样难逃负增长的厄运。

从上面的综述中可以看出,亚洲金融危机对菲律宾经济、社会的影响和冲击还是很大的,也是多方面的。当然,如果把菲律宾与泰国、印尼和马来西亚对比看,菲律宾受到金融危机冲击的程度则相对显得轻一些。这可从银行呆账比率、经济衰退状况等方面的对比中清楚地看出来,如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方面,去年印尼负增长13.7%,泰国负增长8%,而马来西亚负增长6.7%。显然三个国家经济衰退的程度都比菲律宾严重。菲律宾之所以在此次亚洲金融危机中受损害程度比上述东盟三个国家要轻些,原因虽有多方面,但主要的主客观原因可能是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过去37年来,菲律宾为获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援助,长期接受了该组织的严格监管;二是过去几十年来菲曾发生过多次危机(如60年代初的外汇危机、80年代初的银行信任危机、80年代中期的政治经济危机和债务危机等),这些危机或动荡都给了菲律宾一些经验教训并促使菲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三是由于国内政治经济原因,长期以来菲律宾经济基本上都停留在中低速增长上,经济过热现象尚未完全形成,泡沫经济成分尚未达到严重的程度;四是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菲政府和货币当局及时地采取了各种应急措施并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在上面就亚洲金融危机对菲律宾经济、社会带来的不利影响进行了考察和综述之后,以下我们将就今年菲律宾经济增长前景问题作个简要的评估。

对于今年菲律宾经济的增长前景,菲政府是比较乐观的。这可从官方对原已订得不低的增长率目标再次调高上看出来。根据原定目标,今年菲GNP的增长率将达到2.5%—3.5%,而GDP则增长1%—3%。后来,又把GNP增长率目标调高为3%—3.7%,而GDP则调高为2.6%—3.2%。

菲政府对今年菲律宾经济前景持乐观看法是有其道理的。一方面,因为菲政府已采取和计划采取多项措施以促进经济复苏,其中包括:增加对农业和基础设施的公共投资,以期扩大内需,带动经济复苏;执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扩大财政赤字(全年财政赤字预计为684 亿比索),以刺激经济增长;继续调降银行借贷利率,以期促进银行放贷、企业借贷,推动生产发展,等等。而另一方面,今年初以来菲律宾也出现了一些有利于经济复苏的迹象,如股市逐步回升、货币汇率趋于稳定、外汇储备增加、外国资金流入增加等等。根据菲官方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今年首季由于农业从去年的严重衰退中复苏(从去年首季的-5.11%的增长扭转为2.69%的增长),加上服务业部门继续达到了3 %的增长,因此GDP实现了1.2%的增长,GNP则实现了2%的增长。菲政府官员对今年首季的经济表现甚感满意,并对今年GDP和GNP实现上限增长率目标充满了信心。

我们认为,有着今年首季较好的经济复苏基础,加上菲政府采取了多项促进复苏的政策措施等,今年菲律宾经济摆脱停滞、衰退的局面转而走向复苏基本上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我们也认为,由于仍存在着不少制约复苏进程的问题或障碍,同时也存在着某些尚难确定的因素,因此,今年菲律宾经济的复苏仍将是缓慢的,菲政府要在今年实现上述经调高的增长率目标特别是上限增长率目标预期仍有难度。

那么,制约今年菲律宾经济复苏进程的问题有哪些呢?因限于篇幅,我们仅列举几方面的问题加以说明。比如,在资本形成方面:去年菲律宾资本形成总额曾大幅度地下降了17 %, 使得其在GNP 中的比率从1997年的25.3%下降为20.9%。今年首季资本形成总额在GNP 中的比率继续下降,从去年首季的25.17%下降为20.77%。资本形成是制约经济增长、扩充未来生产能力的重要因素。自去年以来直至今年首季菲律宾资本形成总额及其在经济中的比率持续下降,必将影响到菲生产能力的扩充和经济增长;在吸引私人投资方面:继去年吸引私人直接投资出现大幅度下降之后,今年这种状况继续恶化。以投资署批准的私人协投资额为例,首5月批准投资额只有约400亿比索,比去年同期的1336.5亿比索剧降70.1%。此外,到4月为止已有8家跨国公司宣布将关闭其在菲的制造经营活动。国内外私人资本对菲律宾投资的一再衰退,将影响到菲的生产制造能力和经济复苏进程;在扩大消费需求方面:由于失业问题严重,国民收入水平下降,因此今年首季个人消费开支进一步减缓至只增长2.5%,为1993年以来最低增长率。 以汽车和主要家电销售情况为例,今年首5月汽车总销量为10918辆,比去年同期减少了36%;今年首季主要家电总销量139.18万件,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4.3%。在没有强劲的消费需求的情况下,依靠内需以支持经济增长的作用将是有限的;在工业特别是制造业振兴方面: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国内市场对工业品消费需求的低落,使得菲律宾工业特别是制造业部门迄今仍未摆脱困境。继去年出现-1.1%增长之后,今年首季制造业产量指数、 产值指数和总增加值都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了4.5%、5.8%和1%。 工业的继续不振也表现在工业用电减少上,今年首季工业用电只有27.75亿千瓦小时, 比去年同期下降近6%。工业特别是制造业是菲经济的重要产业部门, 该业生产的持续不振对菲经济复苏进展将带来不利的影响;在银行呆账与信贷方面:到今年3月,菲商业银行呆账额已增至1956.35亿比索,比去年11月止的1786亿比索增加了9.5%,同期呆账比率则从11.82%上升到13.2%。由于呆账增加,银行对放贷变得日益谨慎,今年首季全菲52家商业银行中只有17家发放贷款总量出现了增长。菲金融银行体系不能尽快恢复健康运行和扩大对生产部门的放贷,将制约经济的较快复苏;在促进出口增长方面:今年首4月,菲律宾出口总额为101.97亿美元, 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2.06%,但该增长率比去年同期实现的19.93%的增长率下降了7.87个百分点。这种出口增长减缓的状况在今年4 月更显突出,该月出口增长率只达到2.67%,为过去四年半以来单月出口增长率最低的。菲经济要实现加快复苏,如果没有强劲的出口支持,就将失去一个有力的支撑点;在加大赤字开支、刺激增长方面:为刺激经济复苏,今年菲政府采取了加大赤字开支的策略。然而,由于受到金融危机以及其它因素的影响,菲政府的财政收入很不理想,如今年首季菲厘务局与海关局的税收与关税收入就比原预定收入目标短少148 亿比索的收入。因此,在政府加大赤字开支后,参算赤字出现了急剧膨胀。今年首季政府预算赤字已高达334.6亿比索。为弥补赤字和加大赤字开支, 政府大量举债,仅首季政府就对外借债713亿比索。对于菲政府来说, 今年面临的难题是没有充实的或强有力的财源基础来支持加大赤字开支的力度。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加大赤字开支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也将是有限的。

除了上述几方面的制约因素外,菲国内政治派系矛盾问题、宗教矛盾问题、社会治安不佳问题、贪污严重问题、基础设施不敷需求问题等也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的快速复苏。另外,今年农业发展前景如何也是个尚难确定的问题,因为菲农业受气候制约很大。而从外部环境或国际环境看,既有制约因素又有不确定因素存在。比如在外贸方面,由于目前全球、特别是亚洲国家的通货紧缩问题日益严重,国际和地区市场的消费需求将进一步减弱,因此今年的出口形势可以比去年更为严峻。这是制约因素之一。而不确定的因素包括日本经济能否在今年内摆脱衰退、美国经济持续多年增长之后是否今年会减缓等,这些因素都将影响到包括菲律宾在内的东南亚国家的复苏前景。

综合考虑上述诸因素,我们对今年菲经济增长的初步预测是GNP 增长2—2.5%,GDP增长1.5—2%。

[收稿日期]1999—08—30

标签:;  ;  ;  ;  ;  ;  ;  

金融危机影响下的菲律宾经济_金融风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