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烧伤病人的全程心理护理论文_郭艳慧

面部烧伤病人的全程心理护理论文_郭艳慧

郭艳慧

(山西省阳泉煤业集团总医院烧伤外科 045000)

【摘要】目的 总结面部烧伤病人的全程心理护理措施。方法 对2011年1月~2013年9月我科收治的98例面部烧伤的病人进行心理调查、分析,研究心理变化的特点和原因,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护理。结果 全部病人均痊愈出院,未出现严重心理后遗症。结论 良好地治疗环境和护患关系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前提;全面准确的护理计划和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有助于面部烧伤患者尽快的身心康复。

【关键词】面部烧伤 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3-0275-01

烧伤是一种常见的意外伤害,不仅导致病人身体、情绪的变化,还明显增大了个体、家庭所承受的来自生活、工作、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有些还导致了生活方式的极大变化。其中尤其是面部烧伤后毁容,常导致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自我贬低、自我形象扭曲等,对治疗极为不利[1]。本文通过对98例面部烧伤病人的观察和护理,分析心理变化规律,较全面的总结出了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以2011年1月~2013年9月我科98例面部烧伤病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7例,女31例,年龄14岁~60岁。少年组15例,青壮年组53例,老年组30例。致伤原因:热液烫伤70例,火焰电灼伤24例,硫酸烧伤4例。其中伴其他部位烧伤76例,气管切开12例。烧伤面积:3%~40%;烧伤深度Ⅱ°、Ⅲ°。98例病人除常规护理外,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护理。

2 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

2.1引起患者思想演变过程的原因

2.1.1疼痛、紧张、恐惧心理 伤后疼痛刺激,入院后陌生感,环境及生活习惯都须重新适应,因此容易产生痛苦、紧张、恐惧心理。

2.1.2悲观绝望心理 患者对疾病发展过程不了解,对治疗及愈后不了解,对自己的病情估计过于严重(特别是年轻及女性患者),易导致悲观绝望心理。

2.1.3焦虑抑郁心理 青少年怕耽误学习;中年人是家庭的支柱,怕影响工作、经济收入,或担心失去恋人、配偶等;老人则担心给子女增加负担,成为累赘。

2.1.4敏感多疑心理 患者对病情的现状、发展和愈后十分关心,异常敏感,极力想从医护人员及家属的谈话、表情等细微变化中窥测到有关情况。听说医生找家属谈话后,别人避开自己就以为病情恶化,担心医生治疗不及时,怕护士打错针影响疗效等

2.1.5期待心理 因是意外又是面部关键部位,患者往往缺乏心理准备,常把希望都寄托于高明的医术、良好的护理上,往往会表现经常询问医生护士有关病情,对治疗方法不断提问,甚至让家人偷看病历,期望自己病情有更多了解。

2.2心理护理措施

2.2.1刚入院时的心理护理

2.2.1.1迅速了解新入院病人情况 面部烧伤病人多为急诊,入院后应迅速热情接待伤员,尽早了解受伤经过,细致地去观察病人的心态,专心倾听他们说话,耐心回答提出的问题,用亲切的语言安慰患者以放松紧张心情。

2.2.1.2建立优良的医疗环境 尽量安排患者在单人病房,减少人员流动,减少不必要的探视。做好基础护理及消毒隔离,给病人以安全、舒适感,消除紧张情绪,安心接受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2治疗期间的心理护理

2.2.2.1运用文明礼貌用语与病人进行心理沟通 在护患沟通中,医护人员的语言沟通技能起着非常微妙的作用[2]。接触病人时要亲切大方、态度诚恳、有问必答。称呼病人的名字或职称以示尊重,选择恰当的谈话方式与语调。

2.2.2.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患沟通是连接护士与患者之间的纽带,护患之间的沟通对于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服务质量,促进患者康复起着重要作用[3]。就要求我们时刻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处处关心体贴病人,耐心听取病人诉说心理痛苦,恰当解释治疗过程中病人遇到的问题。多鼓励患者表达情感,对不良的心理反应及时疏导,引导病人多谈自己各方面的成功经验,使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虚心听取对医院及科室的看法、希望和要求,缩短医护人员与病人距离。

2.2.2.3增强病人的信任感 护理人员要尽量满足病人各方面需求,使其感受到护理人员的体贴和重视,建立信任关系。在治疗护理过程中技术娴熟、沉稳镇静,尽可能减轻病人痛苦,发现异常情况也不能流露出惊慌失措的神情,一举一动都要给病人安全的暗示和保证。

2.2.2.4根据烧伤的严重程度及患者年龄、文化层次和个性特征进行心理疏导对于烧伤程度较重或有极大可能出现功能丧失残废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有意识的给他们介绍类似病人成功经验,并结合病情将治疗计划和方案告诉患者,让患者心中有数配合治疗。

2.2.3康复阶段的心理护理

2.2.3.1鼓励患者面对现实 此阶段患者创面基本愈合,瘢痕逐步增生,面部毁容者,很容易出现无脸见人,日后无法生活的恐惧心理。要向病人介绍类似的成功治愈案例,讲解处于该阶段的注意事项和目前整形美容的新进展,增强其自信心,主动配合治疗,已达到最佳的恢复效果。

2.2.3.2取得家庭成员的配合 有研究[4]发现患者与家属实施同步心理干预对患者的康复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家属的参与更有利于患者和家人的沟通及家属于医护的沟通[5]。

3 结果

98例面部烧伤患者中有76例患者在入院后7~10天能正确对待烧伤后所带来的生理、心理反应,基本消除了思想顾虑,对治疗采取积极态度;17例患者有较强抵抗消极情绪,经过个别交流,与家属沟通,了解病人各方面情况,给予心理疏导和帮助,于入院后15~20天逐渐适应环境,正确面对现实,配合治疗;面部遗留瘢痕及视器功能丧失的5例患者通过接受心理护理,重新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勇敢面对生活。最后全部患者在我们精心治疗并施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之后均顺利出院,患者中未出现严重心理后遗症患者。

4 结论

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整体护理理念也渐入人心,护士需从生理、心理及社会学角度给予患者关心和帮助[6]。在护理过程中,要围绕人体健康的诸方面,特别是心理方面进行护理,从而达到促进康复,提高服务质量的目标。

烧伤不仅是对病人躯体的严重创伤,同时也是对精神的严重创伤,常常导致精神心理后遗症。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创造舒适的治疗环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前提。只有取得病人的信任,才能更深入细致的了解病人心理状态,然后安慰疏导病人。针对病人烧伤的严重程度、年龄、文化层次个性特征及经济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各阶段的心理护理计划,给予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最终解除病人思想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以尽快恢复身心健康。因此,护士掌握和运用心理护理知识和技巧,对病人进行及早的评估与心理干预,在烧伤病人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建芳,Acharas.烧伤病人的身体形象与自尊初步测评[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1):50.

[2] 户丽艳,梁丽霞,周艳.规范护理语言在构建和谐护患关系中的作用[J].医学与社会,2010,23(10):31-33.

[3] 韩志东,吕俊荣.护患沟通在护患实践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4,10(10):781-783.

[4] 彭莉,陈淑珍,陈建丽,等.PICC危重患儿家属心理反应及需求的调查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3):1163-1135.

[5] 徐靖,梅卓君,毛吉.强化家庭护理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观察[J].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6):1499.

[6] 段莉,王艳梅.对社区老年拒绝敏感性问卷信度及效度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4):46-47

论文作者:郭艳慧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3年11月第3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13

标签:;  ;  ;  ;  ;  ;  ;  ;  

面部烧伤病人的全程心理护理论文_郭艳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