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站出入口设计问题典型案例与总结论文_高焰平

高焰平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隧道设计分公司 天津红桥 300133

摘要:地铁车站的设计内容涵盖主体和附属,附属设计又包括出入口和风亭。大部分设计人员对于主体和风亭的设计相对谨慎,但对于出入口的设计往往都是“一笔带过”,并不会花太多时间。这就导致出入口的标高、与周边建构筑物的关系有时候不会被关注,这些看似小的问题,如果没有处理好,往往带来大麻烦。比如下文将要描述的两个典型设计问题,都是施工后才发现不妥,此时再来想办法解决已经非常困难,如果在设计之初就考虑清楚,多花点时间来核实计算,就不可能出现这些问题。希望文中提及的设计案例,能够让后期设计人员提高警觉,避免再次出现类似的设计问题。

关键词:出入口;标高;周边建构筑物;设计问题

1典型案例一:出入口设计标高与现状地面标高不符

某地铁车站出入口,在设计图纸中的出入口平台标高仅比地形图上的地面标高高0.45m,满足出入口对于乘客进出设置三级台阶的总体设计要求及防洪涝要求。现场施工单位按照设计图纸中的标高完成结构施工后,发现出入口平台高出现场实际地面约2m。出入口整个外立面度类似一堵墙,对景观和人行道外侧的商铺造成极其大的影响,如图1所示。

后经过设计自查,发现原来设计图上的地形标高未按照现场实测标高提资更新,设计人员忽视了这一点。由于出入口的结构已经完成,为了降低对景观和商铺影响,业主绝对凿除已施工结构,要求设计元调整图纸重新出图,由此导致的一切变更费用均由设计院承担,对设计院提出更换设计人员的要求,并对此事进行大范围的专项通报。此事引起的后果,值得设计人员深思。

2 典型案例二:出入口设计位置正前方被地块围墙遮挡

某地铁车站出入口,在设计图纸中的地形图上未显示出入口正前方有周边地块新建的围墙。设计人员也未进行现场踏勘,仅通过“纸上谈兵”完成设计施工图纸。施工单位按照设计图纸完成施工后发现该围墙迟迟未拆除,于是上报设计院及业主。业主组织设计院到现场踏勘,此时设计人员才发现有地块围墙正处于出入口正前方,严重影响地铁乘客的进出,如图2所示。

由于出入口的结构已经完成,为了减少工程废弃,业主与地块进行了充分协商,并答应了地块的高额赔偿协议。此事解决后,业主对设计院进行大范围的处罚通报,要求以后所有设计人员在设计之初、设计时及设计出图后均需到现场探勘,并配合施工。

3 总结

地铁设计不同于民建,民建的用地红线、场地条件非常明确,基本不会与周边的建构筑物发现关系,地铁则很有可能会把周边建构筑物划进建设用地红线,设计人员应在保证地铁基本使用功能最大化的前提下,统筹考虑好地形地貌、地下管线、地面建筑与地铁出入口的空间关系,避免出现文中所描述的设计问题。

参考文献:

[1] 施仲衡、杨秀仁、周庆瑞等.GB 50157-2013 地铁设计规范.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2013

[2] 秦国栋、沈景炎、申大川等.GB 50490-2009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2009

[3] 杜兰萍、马恒、倪照鹏等.GB 50016-201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2014

[4] 俞加康、倪照鹏、郑晋丽等.GB 51298-2018 地铁设计防火标准.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2018

作者简介:高焰平,出生年月:1986年3月,籍贯:江西南昌,毕业学校:西南交通大学,毕业年月:2009年7月,所学专业:土木工程,学历:大学本科,单位: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隧道设计分公司,职称:工程师,从事工作:轨道交通、地下建筑设计

论文作者:高焰平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模拟》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3

标签:;  ;  ;  ;  ;  ;  ;  ;  

地铁车站出入口设计问题典型案例与总结论文_高焰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