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变电站状态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案论文_王建树1,康园园2,张贤3,周玲4

智能变电站状态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案论文_王建树1,康园园2,张贤3,周玲4

王建树1 康园园2 张贤3 周玲4

(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检修分公司 050000)

摘要:在传统电网升级为智能电网的过程中,变电站状态监测系统也必须向着智能化改造和建设的方向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智能变电站状态监测系统结构,其次重点分析了智能变电站状态监测系统设计方案中的关键因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设计方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状态监测系统;设计方案

1 智能变电站状态监测系统结构分析

一般来讲,智能变电站状态监测系统的组成主要包括主站系统、站端检测单元、设备综合监测单元以及传统的监测装置—状态监测主智能电子设备(IED)这四大部分。其功能主要用于采集、传输、存储、转发数据,同时在后台对这些数据加以处理,并且对数据的高级应用进行分析。此外,智能变电站状态监测系统采用的架构形式为主站/子站,通常情况下,在状态监测中心或者网省公司的数据中心这两个地点设置主站,主站由后台数据库、变电设备状态信息接入网关机(CAG)这两部分组成;在各个变电站的站内设置子站,子站的结构为三层两网,其中,三层指站控层、间隔层以及过程层。此外,主站通信传输系统有后台高级诊断分析系统、通信集成平台系统,作为接口平台,能够与外部数据进行交换,同时具有智能诊断、设备及变电站的图形化展示等高级功能。

通常情况,变电设备CAG都具有DL/T860标准客户端所要求的相应功能,比如对子站传来的DL/T860标准服务方面的有关数据进行接收,同时在各个站端将状态数据上传完毕后,对该类数据进行实时获取,从而实现主站控制以及DL/T860标准服务等功能。而位于站控层的状态接入控制器(CAC),[1]通常称之为站端检测单元,它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信息处理以及DL/T860标准服务器端这两个方面,其中在信息处理方面,它能够对装置以及IED运行状态进行监视,同时对变电站运行情况的监测数据进行实时集中的展示,从而初步实现分析、计算、统计数据以及显示图表等功能,此外,通过CAG以及CAC,智能变电站状态监测系统能够在主站系统的历史数据库中接入各个子站的运行监测数据;在DL/T860标准服务器端这一方面,能够接收由智能监测单元IED提供并传输过来的监测数据,同时对各个监测单元所提供的变电站不同运行状态下的数据进行汇集,接着向监测单元的IED进行数据召唤以及采样周期等相关指令的下发,最后将监测参量以及数据分析结论上传至状态监测的主站。

综合监测单元的具体位置在间隔层中,用于转换通信协议,其主要功能是处理一些简单信息、对控制指令进行及时的下达以及上传数据等。而状态监测IED安装的具体位置在过程层中,与被监测设备的主体相邻近,相比传统的状态监测装置,它能够对DL/T860标准通信协议起到有效的支持作用,这是传统状态监测装置所不具备的,而且当现场的高压设备状态为在线运行时,状态监测IED能够对该状态下的参数进行快速采集。

2 智能变电站状态监测系统设计的关键因素

2.1 各系统间数据的交互

一般来讲,在运行方面,变电站的状态监测系统与其自动化运行系统是相互独立的,而且状态监测系统主要在电力系统网的三区运行,在物理层面上,同变电站监视控制与数据采集系统(SCADA)、自动化系统之间是隔离开的。通常情况下,采用可扩展标记语言技术(XML)、Web Service以及数据中心这三种手段对主站系统与状态检修系统、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间的数据进行交互,从而实现DL/T860与IEC61970这两个模型之间的转换,因而,变电站其他系统就能够调用状态监测系统传输来的主站监控装置的告警信息、测量值数据以及设备运行状态信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各个系统间数据交互的具体过程为:首先,对各个监测设备向CAC提供的符合DL/T860协议加工的那些熟数据,CAC要进行实时接收,然后,再将这些数据推送至位于网省监控中心的变电CAG。一般而言,跨区域发送、获取信息,需要符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相关要求,[2]基于这一点,在CAC接收由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传输过来的电流、电压、功率等数据这一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些隔离装置,如单向硬件的物理隔离。

2.2 纵、横向信息的共享

一般而言,传统的状态监测系统在进行系统划分时,通常以业务类型为依据。这种划分方式不利于信息的共享。而智能变电站状态监测系统则突破了这一禁锢,该系统有效利用了DL/T860的应用优势,融合离散信息,从而实现纵、横向信息的共享。

信息融合得以实现的前提是子站采用的信息模型必须符合DL/T860的统一标准,而且保证应用规范化的基础在于标准化数据。对从子站CAC传输过来的DL/T860标准熟数据,主站CAG要进行接收,之后,根据相关数据接入规范,将这些数据插至位于历史数据库的数据表中。对于制造厂家而言,数据接入规范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共享性,因此,在具体实践中,厂家必须共同遵循该规范。此外,我国电网公司的管理需求是统一信息平台、两级数据中心,具体来讲,即信息管理的发展方向从目前采集单一信息参量演变为融合诊断分析、综合监测多特征量,而信息融合恰恰能够满足这一需求。统一分析模型能够实现参数、接口的统一,具有一定的可扩展性以及二次开发功能,统一分析模型能够良好的适应智能变电站状态监测系统运行管理方法以及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

2.3系统组网方式

传统状态监测系统的主通信模式依赖于CAN总线,具有一定的可扩展性、较高的稳定性以及较快的速度,但是在电磁兼容以及互操作方面却存在一些问题。众所周知,光纤明显的两个优点就是能够免受电磁的干扰以及带宽高。首先,将通信网络光纤化,即在状态监测系统的站控层、间隔层、过程层这三者两两之间安装100M的光纤以太网,[3]以此作为主通信的基础,同时,站控层的上位机会通过光纤以太网同监测装置IED进行连接,而且不同间隔IED之间的通信也是利用光纤以太网来完成的。其次,对通信协议进行统一。智能变电站状态监测系统的通信方式取代了传统监测系统中所应用的通信方式,如现场总线RS485以及CAN等。该系统中,站控层、间隔层以及过程层都依靠TCP/IP以太网来实现相互间的通信,具有良好的通信效果。

3现阶段智能变电站状态监测系统的设计

3.1新建智能变电站状态监测系统的设计

在新建的智能变电站状态监测系统中,站控层、间隔层、过程层两两之间应采用具有DL/T860标准协议的光纤以太网,此外,子站与主站之间也需采用DL/T860标准协议,在此基础上,将数据信息输送至电力数据网。

3.2传统状态监测系统改造设计方案

改造非智能变电站状态监测系统时,要充分考虑现有技术以及更换代价等因素。基于这一要求,改造过程中应该继续使用传统状态监测设备,但是这样一来,会导致大量改造需求的产生。将适量的综合监测单元加至间隔层中,对私有通信协议以及Modbus、RS232、RS485、CAN进行转换,对于间隔层以上,是不需要进行改造的,这样一来,整体设计方案就不会受到过程层监测设备智能化水平的影响,从而完成了传统状态监测系统的改造,促使其成功过渡为智能变电站状态监测系统。

4总结

总而言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变电站必然会成为变电站整体发展的趋势。在设计智能变电站状态监测系统方案时,要结合变电站发展现状,同时充分考虑影响其运行的关键因素。现阶段状态监测IED的设计中,其功能、布置仍旧是独立和分散的,但是相信随着技术的进步,状态监测功能与保护、测控功能的一体化最终会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王德文,王艳,邸剑.智能变电站状态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案[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18(15):127-128.

[2]刘娟,鞠登峰,王勇.变电站设备智能状态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电力建设.2012.06(15):15-16.

[3]胡晨刚.智能变电站在线监测系统的优化设计分析[J].城市建设.2009.04(15):40-41.

论文作者:王建树1,康园园2,张贤3,周玲4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5年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3

标签:;  ;  ;  ;  ;  ;  ;  ;  

智能变电站状态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案论文_王建树1,康园园2,张贤3,周玲4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