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例慢性咳嗽的临床分析论文_游昕

游 昕

芦淞区龙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湖南株洲 412002

摘要: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2年1月~2014年1月来院治疗的慢性咳嗽患者28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取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1剂/d,分早、中、晚3次服用,治疗1~2个月后观察其疗效。结果:本组病例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171例、92例、23例,总有效率为91.96%。结论:慢性咳嗽采取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咳嗽;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

慢性咳嗽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十字花咳嗽时间超过8周以上,临床表现以咳嗽为主要症状,且无明显的肺部病理变化的一种呼吸道疾病。慢性咳嗽的诱发因素较多,常见的有咳嗽变异性哮喘、慢性咽喉炎、胃食道反流、鼻后滴漏综合征等。目前临床上该病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牵延难以完全治愈。慢性咳嗽在中医属“风咳”、“痉咳”、“久咳”范畴,主要病理机制是由风邪犯肺所致。麻杏石甘汤出自仲景《伤寒论》,主治肺气上逆、风寒郁肺化热、肺受热熏之咳喘。由此,笔者对2012年1月~2014年1月来院治疗的慢性咳嗽患者采取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效果满意,现将结果进行如下报告: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来院治疗的慢性咳嗽患者286例,入选标准:诊断标准参照《慢性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1]拟定;X线片检查无明显异常;咳嗽时间持续8周以上;以咳嗽为唯一临床症状。排除标准:合并有肺部器质性病变者;有呼吸道感染及慢性心肺疾病者;既往有脑血管疾病者。其中男167例,女119例,病程3~24个月,平均病程(8.6±2.3)个月;鼻后滴流综合征(UACS)92例,血管紧张素转换抑制剂诱发的咳嗽(ACEI)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CVA)112例,胃食道反流性咳嗽(GERC)39例,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EB)23例,复合病因5例,特发性咳嗽4例,原因不明3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采取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方剂中:杏仁12g,麻黄6 g,石膏10g,炙甘草6 g,蝉蜕10 g,紫菀12 g,诃子6 g,僵蚕10 g,桔梗10 g,百部12 g,鱼腥草20 g,丹参12 g,旋覆花12 g,玄参10 g,浙贝母10 g,枇杷叶12g。随症加减治疗:发热者加半夏10g,防风6g;发热有汗,咳吐黄稠痰、咽红肿者加全瓜萎6g,紫苏子10g;发热恶风,气喘鼻煽者加金银花10g,黄芩10g,鱼腥草10g。水煎服,1 剂/d,分早、中、晚3次服用,150 mg/次,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其临床效果。

1.3 评价标准

疗效判定标准[2]:显效;咳嗽症状完全缓解;有效:咳嗽症状基本缓解:无效:咳嗽症状无变化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2 结果

本组病例中显效171例,占59.79%,有效92例,占32.17%,无效23例,占8.04%,总有效率为91.96%,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所有患者临床效果分析(n.%)

3 讨论

慢性咳嗽是临床上常见疾病,是指咳嗽时间超过2个月以上,临床症状主要以咳嗽为主,且无明显肺部的病理变化的一种呼吸道疾病。该病发病率较高,尤其是老年人,一遇到气温变化或寒冷季节时,就容易出现咳嗽。现阶段,慢性咳嗽一般难以完全治愈,迂延日久,也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

慢性咳嗽在中医属于“风咳”、“痉咳”、“久咳”范畴,中医理论认为慢性咳嗽的病理机制主要由风邪犯肺、肝火犯肺、邪热结咽、胃气上逆所致[3]。因此,中医治疗慢性咳嗽的关键在于缓解其临床症状。在临床治疗中,对慢性咳嗽疾病采取中医治疗,不仅能缓解其主要症状,还能兼顾其他症状,有助于提高患者机体的抵邪能力和免疫功能。

麻杏石甘汤主要由生石膏、麻黄、杏仁、炙甘草4种药剂组成,出自于仲景《伤寒论》,具有清肺平喘、宣泄郁热之功效,主要针对邪热郁肺而出现的咳嗽、发热、喘息、痰鸣等症状。方中麻黄为肺经之专药,通过散肺经火郁,有利水、平喘、发汗之功效,常用于发汗解表、平喘等,但麻黄辛温,肺热壅盛,应配寒凉以泄其热[4]。石膏为治气分热盛之代表,味辛甘,性平,有清肺中壅热、润肺止咳、补脾益气、调和之功效,且石膏用量大,可约束麻黄之温。杏仁味甘,性平,有润肠通便及止咳定喘之功效,主要用于上气、喘促等证;炙甘草缓急和中,既有助平喘,又可防石膏寒凉伤胃[5]。在配伍剂量上,要求石膏的剂量高于麻黄5倍,借石膏甘寒之性,使麻黄发散之受限,又能充分发挥其宣肺平喘的功效,使麻黄辛温变为辛凉重剂。杏仁与麻黄相配,具有协同作用,可充分发挥其宣肺平喘的功效;甘草调和诸药,可起到止咳的作用。四药合用,可起到宣泄肺热之功效[6]。若发展到病变后期,邪去正衰,出现肺阴亏虚,可配诃子、玄参、麦冬,以达到养阴生津敛肺的目的。根据不同症状加减药物治疗,加入百部、紫菀、桔梗、浙贝母,可理气化痰,具有清肺止咳的作用;枇杷叶、旋复花可逆肺降逆;鱼腥草可清化痰热。对久咳不愈的患者,可加入蝉蜕、丹参、僵蚕等。全方共奏,具有清热、祛痰、平喘之功效[7~8]。经本组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本组的总有效率为91.96%,由此说明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效果显著,与文献报道一致[9~10]。

综上所述,慢性咳嗽采取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具有止咳平喘、宣肺化痰之功效。麻杏石甘汤出自仲景《伤寒论》,在临床治疗方面主治肺受热重、风寒郁肺化热、肺气上逆之咳喘。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可作为慢性咳嗽的理想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马晓勇,陈丽君.麻杏石甘汤加减配合西药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31例[J].陕西中医,2011,32(4):395-397.

[2]张奡.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175例慢性咳嗽的临床分析[J].中医药导报,2013,(8):122-122,123.

[3]都姣娇.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观察[J].中医药学报,2013,41(6):121-123.

[4]孙雪松,许国磊.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临床观察[J].世界中医药,2015,(2):199-201,205.

[5]王力宁,刘利明,陈金月等.麻杏石甘汤加减方煮散治疗小儿肺系疾病风热证的临床研究[J].中医儿科杂志,2013,9(4):5-10.

[6]佟波.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8):966.

[7]詹艳辉.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小儿肺炎喘嗽[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31):3975-3975.

[8]俞美谷.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咳嗽临床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9):6-6.

[9]翟妙琴.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小儿肺炎64例[J].河南中医,2013,33(6):843-844.

[10]王保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小儿哮喘[J].河南中医,20014,24(5):11-12.

论文作者:游昕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8

标签:;  ;  ;  ;  ;  ;  ;  ;  

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例慢性咳嗽的临床分析论文_游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