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全身麻醉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POCD发生率及早期认知功能的作用分析论文_袁霞

袁霞

雅安市天全县人民医院 四川省雅安市 625500

【摘 要】目的:分析不同全身麻醉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POCD发生率及早期认知功能的作用。方法:本研究选择的研究人员总计11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方案选择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的麻醉方式为静息复合麻醉。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48h、72h患者的认知功能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是术前以及术后24h的分值差异较小,p>0.05,同时观察组术后认知功能发生率为1.81%明显低于对照组14.55%,p<0.05。结论: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麻醉方案选择全凭静脉麻醉较为理想,降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保证患者健康。

【关键词】不同全身麻醉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POCD发生率;早期认知功能

Effect of different General Anesthesia on incidence of POCD and early Cognitive function after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Yuan Xia

Ya'an Tianquan County people's Hospital,625500 Ya'an City,Sichuan Province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general anesthesia methods on the incidence of POCD and early cognitive function after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Methods:a total of 110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nesthetized entirely by intravenous anesthesia,while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anesthetized by resting compound anesthesia.Results:the scores of cognitive fun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t 48 hours and 72 hours postoperatively(p < 0.05),but the difference was smaller before operation and 24 hours after operation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 > 0.05).Meanwhile,the incidence of cognitive fun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81%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14.55%,p < 0.05).Conclusion:for patients undergoing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 is an ideal method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gnitive dysfunction and ensure the health of patients.

Key words:different general anesthesia methods;incidence of POCD in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early cognitive function

现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胆囊类疾病的发生率也逐年增长,大部分疾病均为慢性起病,但也有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导致,而对于该类疾病的治疗,临床主要以手术为主,并且现如今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腹腔镜手术的广泛应用[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也逐渐应用在疾病的治疗中,但是实施该手术需要全麻,因此在术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也是常见的并发症,这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恢复,同时还会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2],因此本次研究主要分析不同全身麻醉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POCD发生率及早期认知功能的作用,特选择110例患者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案

1.1患者资料

本研究选择的研究人员总计110例,其入院治疗时间在2017年8月~2018年8月,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的例数为55例,男性患者为30例,女性为25例,年龄最大为62岁,最小为23岁,平均年龄为(45.18±2.31)岁,而对照组患者例数为55例,男性为29例,女性为26例,年龄范围在63~2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39±2.72)岁,在统计学分析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极小,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上述患者均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2)无手术禁忌症。(3)以上患者均同意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4)本次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1)药物过敏者。(2)合并其他心、肝、肾功能障碍者。(3)患有精神疾病或者精神疾病史者。(4)不配合治疗者。

1.2麻醉方案

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方案选择全凭静脉麻醉,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并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采用双通道TCI泵,并根据Marsh模型及Minto模型设定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的靶控浓度[3]。麻醉诱导选择为咪唑安定、丙泊酚、舒芬太尼以及顺式阿曲库铵,均为静脉注射,其中咪唑安定的剂量为0.05mg/kg,丙泊酚剂量为1.0mg/kg,舒芬太尼剂量为0.5μg/kg,顺式阿曲库铵剂量为0.15mg/kg,随后实施气管插管,呼吸频率的设定为12次/min左右,潮气量设定在9ml/kg左右,在手术过程中的维持麻醉选择为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其剂量分别为4~8mg/kg以及5~10μg/kg,同时应根据患者手术过程中的情况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对照组患者采用的麻醉方式为静息复合麻醉,麻醉诱导的药物选择为咪唑安定、丙泊酚、舒芬太尼以及顺式阿曲库铵,均为静脉注射,其剂量和观察组相同,在手术中予以患者七氟醚吸入,剂量为1~2%,随后泵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进行维持麻醉,在手术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药量。

上述所有患者应根据患者的手术情况间断实施顺式阿曲库铵进行肌肉松弛,并在手术结束后,患者肌力以及呼吸恢复后,去除气管导管。

1.3观察范围

分析上述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的认知功能情况,并对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进行对比。

认知功能判定主要利用MMSE评分表进行分析,主要分为术后24h、术后48h以及术后72h,评分表一共为30题,总分为30分,分数越高,患者的认知能力越好。

1.4统计学方案

本次研究选择的统计学版本为spss20.0,涉及的计量资料表达方式为(x±s),检验方式为t,而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率(%),检验方式为x2,当p值<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不同时间段患者认知功能情况

在表1中看出,观察组患者术后48h、72h患者的认知功能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是术前以及术后24h的分值差异较小,p>0.05。

3讨论

术后认知障碍(POCD)已经成为目前手术麻醉后重要的并发症之一,受到的关注也越来越多。但是目前对于术后认知障碍(POCD)的发病机制、影响因素尚不清晰或具有争议。为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全身麻醉对其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采用MMSE的评分标准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比较,其认知功能检测的指标较为简便,可在很大程度上对患者的大脑功能变化进行直观的反应。全麻是导致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而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过程中,导致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和麻醉程度、患者年龄以及血氧浓度有一定联系[4],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其肝脏等对药物的代谢能力较低,因此会出现药物半衰期延长的现象,造成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同时血氧浓度较低会降低患者的脑部含氧量,引发认知功能障碍,但是腹腔镜手术自身就会降低对患者的影响[5],因此安全性较高,对患者术后恢复也有推进作用,但是为了降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也应寻求更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案[6]。

现如今,临床常用的麻醉方式为全凭静脉麻醉以及静息复合麻醉,其中全凭静脉麻醉能快速的达到麻醉深度,并能稳定维持患者手术所需的麻醉药物浓度,还可以选择血浆浓度为目标进行调控,能将相应麻醉药物的动力学进行结合,体现了个体化药物和静脉麻醉的可控性,并能有效的进行调节,能达到给药精细的优特点。与此同时,利用靶控输注的方式,需要明确使用药物以及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体重后,由人工来完成,然后在手术过程中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浓度调控即可。而静息复合麻醉属于临床常用的麻醉方式,是指同时或者先后将两种以上的麻醉药物以及辅助药物,通过呼吸道吸入的方式,对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抑制作用,让患者失去意识,确保手术的顺利,并且静息复合麻醉能有效缩短诱导期,并且其镇痛或肌肉松弛较为完全,能有效减少麻醉药的使用量[7]。

吕梦新[8]在不同全身麻醉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一文中,选择52例患者进行研究,分为两组进行比较,对照组实施吸入式麻醉,观察组利用全凭静脉麻醉,得出其结果为,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术前的认知功能分值分别为(29.32±1.85)分、(29.17±1.40)分,而对照组患者术后6h、12h、24h以及48h的数据分别为(21.59±1.45)分、(25.45±1.52)分、(28.03±1.74)分、(28.86±1.78)分,观察组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则为(25.34±1.73)分、(27.59±1.83)分、(28.87±1.82)分、(29.01±1.80)分,观察组患者术后的相关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本次研究中得出其结果为,观察组患者术后48h、72h患者的认知功能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是术前以及术后24h的分值差异较小,p>0.05,同时观察组术后认知功能发生率为1.81%明显低于对照组14.55%,p<0.05,和上述文章的结果相似,证明,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能有效降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麻醉方案选择全凭静脉麻醉较为理想,麻醉起效较快,深度较高,可以保证患者麻醉后仍有较强的定向力以及自控能力,加速患者术后恢复,降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保证患者健康,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 孙友谦,张童,张凤全,等.不同全身麻醉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7,30(18):80-81.

[2]贺学红,蒋月.全凭静脉麻醉与全凭吸入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3):81-82.

[3]薛志强,王舒,宋美娟.不同全身麻醉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影响[J].临床军医杂志,2016,44(12):1279-1281.

[4]刘涛.探讨不同全身麻醉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9):121-121.

[5]余定华.不同全身麻醉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探讨[J].北方药学,2016,13(8):194-195.

[6]闫飞,王晓霞.三种全身麻醉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19):2919-2921.

[7]张云龙.用不同的麻醉方案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术后早期认知 功能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8):76-77.

[8] 吕梦新.不同全身麻醉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22):4236-4237.

作者简介:袁霞,1981.12.6,汉族,女,籍贯四川成都市双流县,工作单位:雅安市天全县人民医院,本科,职称:主治,研究方向:麻醉

论文作者:袁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7月下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7

标签:;  ;  ;  ;  ;  ;  ;  ;  

不同全身麻醉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POCD发生率及早期认知功能的作用分析论文_袁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