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有效策略论文_江帮均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有效策略论文_江帮均

成都高新清风乡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四川 成都 610000

摘 要:文本细读方法增强了学生对语言的兴趣,提高了中学生的语言审美能力,对文章的深刻理解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研究现阶段文本教学现状,对初中阅读教学中有效的文本细读策略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初中语文 细读 策略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对文本细读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教师对文本内容的狭隘处理,为阅读教学提供了绝佳的教学环境。细致地说,某些教师教学只是从几个方面来简单地处理文本内容,文本失去了丰富的情感,成为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工具。初中语文文本细读教学的方法可以避免教师忽视文本内容的情况,改变了过去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一、初中语文阅读中的文本细读教学现状

首先,文章主旨把握不明确。文章细读的过程实际上是人和文章之间沟通的过程,无论是教学还是学习,都难以离开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分析。然而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只重视学生的创造力,忽视了把握文章的主旨,与课堂教学任务和目的渐行渐远。

其次,实际效果不理想。文本教学的实质是让学生把握整篇文章的内容,使学生掌握文章的精髓。然而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度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进行分析。这种方法虽然满足了新课标下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但是并没有帮助学生掌握整篇文章的内容。

最后,教师太注重扩展迁移。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不断为学生扩展校外阅读材料,提高阅读能力。但是扩展迁移作为语文教学方式缺少实际效果,许多扩展迁移对理解文章没有实质的用处。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有效策略

1.阅读文本并关注学生的阅读情感。阅读教学是以“阅读”作为教学活动的前提,反复阅读是细读文本的前提。读书的时候,学生不仅要多次阅读文本,还要使用朗读方法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作者的情感中。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述的深层含义,体会到作者的思想和观点。

一篇优秀的文章含有丰富的情感因素,可以有效地展现世界美好的情感和感受。当学生感知到这些情感内容时,不能被动地接受文章中的信息,而是能与文字进行更好的沟通,使它们能够更好地回应学生的情感。通过适当的指导,教师可以使学生更快地进入角色,真正进入到作者的心灵,实现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

例如在《背影》这堂课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细读文本,以便学生更好地感悟亲情。然后让学生自由阅读,配合着舒缓的音乐,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这配乐中积极地朗读拼写,在整个过程中更好地品读文章的句子。当学生完成阅读,采用群组互动的方式,通过讨论的方式去理解文章语言里包含的作者情感。

2.聚焦文眼,合理切入文本的深处。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认真阅读课文,犹如品尝美味佳肴,需要仔细感受和回味。首先要找到文眼,然后反复品读、仔细推敲,发掘文章的核心价值,感受语言魅力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文本细读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正确的使用规范和操作技巧。当学生在细读文本时,找到正确的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找到正确的文眼后,要对其进行细致的推敲,探索文本的深层内涵,全面捕捉文章的思想和艺术特征。

例如,鲁迅先生写的《孔乙己》中第四段的描述:“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句话包含很多深层次的东西。“站着喝酒”,可看出孔乙己的贫困潦倒;“穿长衫”,可看出孔乙己不同于一般食客;“唯一的人”,可看出孔乙己既不同于坐着喝酒的富人,也不同于站着喝酒的穷人。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促成孔乙己悲惨命运的原因。孔乙己陷入贫困,无能为力,从表面上看,他是如此懒惰,没有上进心,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封建学者的腐蚀和毒害。教师应该多引导学生细读文章,了解历史背景和在时代背景下对文本中人物命运的影响。

3.收集同类型文本做比较。文本比较是指在教学阅读的过程中,教师收集学生可以阅读的和学习文章具有共性却不相同的作品。这些作品可以是不同时期同一作者的作品,也可以是不同作者所写题材相同的作品。对比文本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以及分析阅读能力和自身思考能力。

例如欧?亨利的小说《贤人的礼物》和《二十年后》,它们都具有作者独特的思想和艺术特征。欧?亨利将幽默、夸张和嘲笑等写作手法融为一体,读者在开怀大笑的同时能领悟到作者的思想情感。教师可以从作品的语言、文章结构和细节描述做分析理解,但是仅靠两部作品去理解欧?亨利作品更多的思想和内涵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教师可以在教科书的基础上推荐欧?亨利的其他经典著作,如《警察和赞美诗》《最后的藤叶》等,以指导学生通过同类细读的帮助,对教学内容温习巩固,更深层次地发现欧?亨利作品的魅力。

4.在细读文本时做假设、想象。语文阅读要能够释放学生的想象力,学生不应该保持在作者所定义的范围内,在阅读文本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从文章的细节开始,想象一下故事和结局。

例如在《散步》一文中,想象并做出以下假设:在第二段中提到:“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走远一点都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了点头……”假设“我”听从了“母亲”的话会发生什么?想象一下,在“母亲”“点点头”后她的心理活动。在这一系列的想象和假设之后,学生们会明白作者想要表达的享受幸福和构建幸福家庭的关键因素,关心关爱家人的意义,深度理解《散步》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总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受益,是教师和家长的殷切期望。细读文本与语言分析密不可分,语言是构成篇章的细胞,每篇文章都必须用文字和语句来表达作者自身的感受。新的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需要深入地把握教育趋势,为学生提供有效的细读文本策略。

参考文献

[1]陶立秋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有效策略[J].新课标(上),2016。

[2]任晓冰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策略探索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15。

[3]寇成兴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有效策略[J].理论与实践,2016。

论文作者:江帮均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10月总第3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0

标签:;  ;  ;  ;  ;  ;  ;  ;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有效策略论文_江帮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