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的市场战略_市场战略论文

中国对外贸易的市场战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战略论文,中国对外贸易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90年代初,中国把市场多元化作为对外贸易的一项战略提出。回顾一下历史,可以更加深入认识这一决策的背景和意义。剖析一下当前世界贸易大格局和国际贸易效益与风险并存共生的特点,可以对中国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前景作若干展望和估计。

一、市场格局的几次大变化

50年代初,美国和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中国对外贸易的市场格局急剧变化。西方国家(包括日本,下同)占中国对外贸易的市场比重从1950年的39.0%降为1952年的3.7%,其中美国从21.0%降为零;原苏联、东欧国家则从1950年的31.9%升为1952年的70.7%,其中原苏联从29.8%升为54.8%。中国对外贸易高度集中于少数几个国家的市场格局首次出现。

60年代初,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对外贸易的市场格局再次急剧变化。原苏联、东欧国家占中国对外贸易的市场比重从1955年的71.9%降为1970年的8.5%,其中原苏联从56.9%降为1.0%;西方国家则从1952年的3.7%升为1970年的55.3%,其中美国仍为零,继续中断同中国的贸易,主要是西欧国家从1952年的3.5%升为1970年的30.5%,日本从1952年的0.2%升为1970年的17.6%,加拿大和大洋洲从1952年的零分别升为1970年的3.4%和3.8%。

进入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中美恢复直接贸易,尤其是70年代末以后,中国实行改革和对外开放,对外贸易在快速增长的同时,市场格局进一步变化。到1989年,发展中国家和原苏联、东欧国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仅占21.9%;西方国家占52.3%。一般估计经港澳地区的贸易十之七八是同西方国家的转口贸易,因此,西方国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实际上占70%以上,与50年代原苏联、东欧国家所占比重相类似。

80年代末,美国和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制裁”。正是这样的背景下,促使中国联系自身历史经验和国际经验,分析已经形成的对外贸易市场格局,深感对外贸易,首先是出口,过于集中于少数西方国家的诸多不利,决定把市场多元化提到战略高度,作为宏观指导和调控对外贸易的一项重要原则,在巩固已有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新市场,以增强抗风险的能力,确保对外贸易的持续、快速、稳定发展。

事态的发展也许多少有些出乎人们的预料。中国对外贸易的市场格局没有在“制裁”的冲击下急剧变化,对外贸易额从1989年的1116亿美元增加到1994年的2367亿美元。“制裁”几年,翻了一番。这一颇具讽刺意味的事实说明,今日的世界已非过去的世界,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改革开放的大国,“制裁”不那么灵了。动不动就对别人实行“制裁”的人也许能从中吸取点什么。对于被“制裁”者来说,可以由此增强抗“制裁”的信心,更加从容应对。

二、大格局的启示

考察一下世界进出口贸易的大格局,对进一步落实市场多元化战略可能有所启示。

启示之一是当今世界进出口贸易的百分之六七十集中于为数不多的发达国家,广大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进出口贸易中的比重近年来虽有增长,但迄今仍不到30%(见表1)。这主要是经济实力决定的,是国力的反映。

表1.世界进出口市场格局(单位:%)

资料来源:根据1993年联合国统计月报计算。

启示之二是周边和附近国家在一国进出口贸易中一般均占相当大的比重。在美洲,加拿大和拉美占美国进出口贸易的34.6%;在亚洲,亚洲国家占日本进出口贸易的39.4%;在欧洲,欧盟国家分别占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进出口贸易的53.3%、54.2%、61.2%、58.2%,明显高于上述美洲和亚洲的情况,说明当今世界经济贸易区域集团化的潮流可能导致周边和附近国家在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占更大比重。(见表2)

表2.有关国家和(地区)外贸市场格局(单位:100%)

资料来源:根据1990、1991、1992、1993年联合国《国际贸易与发展统计手册》计算。

启示之三是非洲、拉丁美洲虽然国家不少,资源丰富,潜力很大,但是在世界进出口贸易中目前仍只占很小的比重。即使是经济实力居世界前列、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对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贸易也未能做大。非洲国家在美国、日本、德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只占百分之一二,在意大利和法国略高一些,占百分之四五。拉美国家在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的进出口贸易中只占2%左右,在日本略高,占4%左右。至于在美国占14.8%,则属于周边和附近国家范畴。

三、以发展谋提高效益,降低风险

(一)效益和风险并存共生是对外贸易的特点之一。效益大,往往风险也不小,只有效益而无风险的情况较少。因此,在发展中、在增长中争取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同时提高整体抗风险、抗摩擦的能力,以利对外贸易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快速、稳定、持续发展,可以作为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进行宏观指导和调控的一项可供选择的原则。

(二)进入90年代以后,亚洲国家和地区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明显提高,从1986年至1990年(“七五”计划时期)的10.8%提高到1991年到1994年(“八五”计划前四年)的19.2%,增长8.4个百分点(不包括港澳地区和日本)。

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没有出现急剧变化,而是基本持平、略有增长,从47.1%增为48.4%,增加1.3个百分点(见表3)。

表3 中国对外贸易市场格局(单位:100%)

1986-1990 1991-1994

进出口总额(其中:出口) 100.0 (100.0) 100.00 (100.0)

发达国家 47.1 (36.4)48.4 (44.8)

日本 18.1 (15.7)18.1 (16.0)

美国 10.1 (8.0) 12.9 (14.4)

欧盟(欧共体)13.1 (10.0)12.3 (11.0)

欧洲自由贸易联盟

1.5 (0.8) 1.1 (0.7)

加拿大 1.8 (0.8) 1.4 (1.0)

澳大利亚

1.7 (0.8) 1.6 (1.0)

发展中国家(地区)14.8 (17.0)22.1 (17.8)

亚洲 10.8 (13.2)19.2 (14.8)

东盟 5.5

(5.9) 5.5 (5.3)

韩国

- -3.8 (3.2)

非洲 1.6

(2.6) 1.2 (1.5)

拉丁美洲 2.4

(1.1) 1.9 (1.7)

原苏联、东欧 6.3 (5.9)

4.3 (3.2)

港澳地区 30.0 (39.8) 25.2 (34.2)

资料来源:根据1986-1994年中国《海关统计》计算。

可以认为,从整体上讲,贯彻执行市场多元化战略已经取得符合决策意图的初步成效,这一战略是可行的。

(三)亚洲地区由于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距离近,与中国经济互补性强等因素,至少在近期仍将是发展贸易有利条件较多的地区。非洲和拉丁美洲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距离远等因素,尽管贸易额将会有所增加,但在对外贸易市场中所占比重短期内难有大的增长。参照国际经验,制定政策措施,包括给予信贷、保险、担保等金融支持,鼓励有实力的企业采取贸易和投资开发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开拓非洲和拉丁美洲市场,长期经营,经过若干年努力,非洲和拉丁美洲在对外贸易市场中的比重比现在有所提高是有可能的。对于同海湾、西亚、北非阿拉伯国家的贸易值得专门研究。

(四)西方发达国家是中国现代化建设所需先进技术、资金、重要原料物资和市场的主要来源,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对外贸易中相当大、相当重要的部分仍将集中于这些国家。效益和风险并存共生的特点在这个地区表现得较为突出。因此,不是缩减贸易,而是采取探索在发展中提高效益,减少风险的路子可能较为现实可取。目前,在中国同西方发达国家的贸易中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1991年到1994年期间,中国对外贸易的市场格局中,日本一家占18.1%,美国一家占12.9%,西欧那么多家仅占13.4%。70年代和80年代,西欧国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曾经长期占20%以上。进入90年代,中国与西欧经济上的互补性并没有大的变化。因此,在同西方发达国家的贸易中,适当提高西欧国家的比重,不失为改善过分集中于少数国家格局的一项措施,是符合市场多元化战略要求的,也是有可能的。同时,保持同日本和美国贸易的正常发展,在发展中逐步改善“风险不均衡”。

(五)俄罗斯目前虽然只占中国对外贸易的2.1%,但是俄罗斯终究是资源丰富的发达国家,又是邻国、大国,中俄两国经济上互补性强。中国需要的一些物资和技术设备可以从俄罗斯取得,俄罗斯需要的一些日用工业品中国可以提供。随着俄罗斯经济走出低谷,中俄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必将出现广阔的前景。中俄可以成为良好的贸易伙伴,中俄建立和发展直接、稳定、长期的经济贸易关系对双方都有利,提高俄罗斯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有利于改善过于集中于少数国家的市场格局,是符合市场多元化战略要求的。

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市场战略,是该国对外战略的组成部分,涉及政治、经济等领域许多重要问题,本文不能一一论及。例如港澳地区问题本文没有讨论,并不意味着这个问题不重要,而是需要另作专论。

标签:;  ;  

中国对外贸易的市场战略_市场战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