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法学教育的挑战与机遇论文_何焱

新时代中国法学教育的挑战与机遇论文_何焱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军队司法工作系 陕西 西安 710068

摘 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需要法学教育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法治人才,要求我国法学教育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从优化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构建立体化教学评价体系、改善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加强法学教育内涵建设,有利于社会主义法治强国建设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法学教育 内涵建设 发展路径

当代中国快速发展,逐步向法治社会迈进,我国的法制建设初步发展,这就要求更多的法律人员参与到我国的法制建设中去,运用所学的知识建设一个安全的法制社会,使得每个人的安全问题得到保障,从而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体现了法学教育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法学教育应当与时俱进,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法律教育体系,建立完备的法律教育政策。

一、法学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依法治国下中国法学教育的机遇与挑战。国家新型政策对于法学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国若要建立一个符合法治社会,就需要更多的法律人才。在国家经济建设方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动下,许多企业相继出现,企业越多利益冲突也就会越大,每个企业都有自己所涉猎的方面,都有自己的擅长和不足,每个企业都想要取得利益最大化,这就会使得许多企业产生不可避免的矛盾问题,其中一些企业自然想要取得收益而触及法律的底线。这无疑是当代中国面临的法学教育所存在的挑战,而面对这样的问题,法律人才应该如何应对成了我们教育的关键所在,因此,在进行法律教育时要充分地考虑实际问题,让学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我国的法律虽然已经十分完整,但是也存在着一些缺陷,有的一些企业或是个人对于法律的漏洞却是十分关注,经常行走在法律的边缘,做着一些看似不违反法律但实际却侵害了国家利益的事,此类现象在当代中国也是十分普遍,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法律教育时要洞察法律存在的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质疑要给予正确答案,对于真实存在的法律漏洞要及时进行更正,让那些心怀不端的人逐渐减少,也让我国社会变得更加安定,更好地实现依法治国。

2.依据可持续发展当代中国法制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现在已经渗透到许多行业之中,在可持续发展下,法制建设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可持续发展要求以人为本,从“人”的角度出发,这就使得当代中国为法律教育的建设配备了许多优秀的法律教师,雄厚的师资力量也是我国法学教育面临的机遇,在法学教育方面应当顺应这样的趋势,加强法学教育建设,从而培养出符合国家要求的专业性法律人才,在学习法律知识的同时,学生还应当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当中,真正做到熟练掌握法学知识指导社会实践。我国法学教育一定会培养更多的人才,这些人才在现实生活中面临实际问题的时候,应当做到公平公正,这也正是法学教育的一个方面,要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作为一个法律的拥护者,教师更应当引导学生树立思想道德品格。

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法学教育遇到的机遇与挑战。每个国家的科学技术都在快速发展,而在法学教育的问题上结合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当代中国在教育上也面临着许多挑战,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水平,同时有许多不法分子便利用互联网进行犯罪,互联网诈骗的事件频繁发生,甚至还有利用互联网进行非法赌博非法交易,这些问题也成为了法学教育的重中之重。在当代中国关于电商平台犯罪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尽管法律建设也在进步,但还是不能做到根除这一问题,这就要求在当代法学教育中着重教授这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意识到法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也使得更多的法学人才可以提出更多更好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加强依法治国建设。

二、我国法学教育的改革之路

我国法学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基本完成了规模构建和数量积累,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应集中在提高教学质量和优化教学内容方面。为此,我们应重新定位教育目标,改革落后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1.应确立多层次的教学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与西方国家不同,其法律职业的优越性特征使其能够动用更多的社会资源为其法学职业教育提供支撑,而我国当前对于法学教育职业化的需求是单方面的,除作为被教育的主体(即学生)之外,无论是政府、高校,还是法律职业机构,都缺乏推动法学教育职业化的动力。对于法学教育的目标,无论是“精英教育”,还是“通才教育”的提法,都反映了我们对于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不甚明确。事实上,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不是一句话或者一个名词就可以概括的。不但本科阶段与研究生阶段的培养目标有所区别,即使在本科阶段,法学专业学生和非法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也不可能一致。对非法学本科学生而言,其法学教育应当被定位为“认知型教育”,即通过直观的教育方式认识、了解和学习法律,其实践教学应以参观性实践为主;对于法学专业学生而言,其本科教育应当被定位为“专才型教育”,通过该阶段学习,学生应当具备非法学专业学生所不具有的专业知识、法律思维和法律职业能力,其实践教学方式应以参与性实践为主;研究生阶段的法学教育应被定位为“精英型教育”,其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法律职业者和理论研究型人才,其实践教学方式则应以自主性实践为主。明确法学教育多层次的培养目标,是法学教学模式改革和教学方法改革的基础。

2.应走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兼顾之路。法学专业的社会性特征,要求法科毕业生除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理论能力之外,还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当前法科毕业生质量普遍下降,面临巨大就业压力却缺乏专业优势,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造成的。一方面,我们不能因短期的市场功利性需求,放弃对学生法学理论素养和法律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忽视传统专业型法学教育模式的弊端,继续忽视学生和社会对实践性和职业性教学的需求。只有在不削弱法学理论教育的基础上,兼顾法律职业培养的需求,才能培养出具有专业素质、职业素养、具备市场竞争力的高素质法律专业人才。我国法学教育应走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兼顾之路,在当前我国尚未设立专门的社会性法律职业技能训练机构的前提下,在高等院校教育阶段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和训练机制是十分必要的,比如,开设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基础知识的课程,增加法律职业能力的训练、重视学生法律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的培养等,通过这些改革措施,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3.应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西方法学教育质量相对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教学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无论是“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还是“诊所教学法”,其目的都在于让学生身处特定的法律环境,培养学生“像法律职业者一样”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以教材和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相比,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的优点在于,它一方面可以增强师生互动和思想交流,提高课堂氛围;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为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法学思维能力和法律实务能力的提高,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法律实践环境。将以前的封闭式教学,转变为以提高学生主动性与创造性为目的的开放式教学。如,提倡“专题式”授课法,这种授课方式是将一门课程分割为不同的专题,在每个专题中与学生探讨最重要的法律问题,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其既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也能脱离教材的束缚,解放课堂;提倡“案例教学”法,在课程中增加实践性和应用性的教学环节,如,带领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举办模拟法庭、组织案件观摩等,使学生跳出书本,融入法律的运行之中,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研究问题,由法律的“观察者”变为法律的“参与者”。

总之,在我国社会发展的现阶段,人才培养是社会发展的主要需求,而高效的教育工作开展也需要符合社会的要求,不断地对教育方式和内容进行改革,以此才能够培养出综合型人才,保证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法学教育工作需要发挥出自身的先导性与基础性作用,要按照符合社会和人才发展的基本形式要求进行法学教育工作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法学教育吸取精华,不断创新,推动和促进我国向法治大国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张佐国 试论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的建设质量[J].法学教育研究,2017,(02)。

[2]黄泽群 沈家本法学教育思想与应用型法学人才培养[J].江西社会科学,2016,(11)。

论文作者:何焱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1月总第3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7

标签:;  ;  ;  ;  ;  ;  ;  ;  

新时代中国法学教育的挑战与机遇论文_何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