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在虚假时期建立一个“小保险库”的十次伏击_期间费用论文

揭露在虚假时期建立一个“小保险库”的十次伏击_期间费用论文

揭穿虚列期间费用设立“小金库”的十面埋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金库论文,埋伏论文,费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所谓“小金库”,是指违反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应列入而未列入符合规定的单位账簿的各项资金(含有价证券)及其形成的资产。当前,部分企业设立“小金库”和使用“小金库”款项的违纪行为,成为铺张浪费的重要渠道和减收增支的暗流,影响了企业收入分配的公平,扰乱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秩序。归纳起来,企业设立“小金库”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隐匿收入、虚列支出和转移资产等,其中,虚列支出设立“小金库”的行为,多以虚列研究与开发费、业务招待费、会议费、销售手续费、销售服务费等期间费用的方式,从企业套取资金形成账外资产。虚列期间费用的手法是以不真实的发票作挡箭牌,通过虚构业务内容,把设立“小金库”的资金埋伏在企业正常的经济业务事项之中。

埋伏之一:阴阳批单

企业内设机构在费用报销时,经办人故意将金额大小写与币种符号之间预留空白,甚至根本不填大写金额,或者企业自制原始凭证本身存在缺陷,费用报销凭证没有大写金额一栏,在审批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填报与实际开支金额相当的发票,取得审批人签字后,再补填大额发票,以套取资金供本部门内部使用。这种“批零头报大头”的阴阳批单,遮挡了审批人和财务人员的视线,设立“小金库”的资金是在企业内设机构层面,具有较强的隐蔽性。

参考控制手段:提倡先审后批,即财务预先审核,审批人在财务人员审核之后签批;完善内部凭证的控制要素,财务人员审核中既要提高鉴别发票真伪的能力,又要注重控制大小写金额填写的规范性,切实堵住阴阳批单潜伏的路径;审批人应当定期了解费用开支情况,财务人员要及时向费用审批人员反馈费用开支进度,打消个别人通过阴阳批单设立“小金库”的侥幸心理。

埋伏之二:自批自报

企业在审批人的参与下设立“小金库”的行为,不能摆到桌面上,通常将知情人缩减到尽可能小的范围内。探究舞弊者的心理,他们认为参与者越少,被发现的可能性越小。事实上,大额费用报销的参与人越少,往往疑点越多,也为追查“小金库”留下更为清晰的线索。如果企业费用报销中,经常出现某一特定经手人在审批人的批准下,报销大额期间费用发票,且没有验收人、证明人等参与的自批自报行为,就可以初步判断为该企业“疑似”设立“小金库”,应当“隔离”观察,以检查其是否存在虚列期间费用设立“小金库”的行为。

参考控制手段:提高费用报销参与人的思想认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落实实物验收、领用的登记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费用报销的审批程序,杜绝例外事项的发生。坚持谁经办谁负责的原则,非经办人员不得代经手人办理报销手续。

埋伏之三:超期发票

外部审计抽查某企业会计凭证时发现,企业列支的部分发票开具时间和报销时间相差一年以上,虽然该企业相关制度中没有关于报销发票的时限性规定,但超期列支非当期票据的非正常行为,敦促审计人员加大了抽查凭证的样本量,进而发现被审计单位当年列支了100余万元的超期发票,企业无法解释问题原委,最终承认用以前年度已报销过的费用发票在本期重复报销,以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

参考控制手段:不规范的会计基础工作,只是冰山的一角。超期发票报销行为,本身就带有不可忽视的疑点,发现这样的行为,就应当追查到底。

埋伏之四:大额发票无明细,大额开支无用途

发票是记录企业交易内容的载体,票据要素中涉及的开支内容、接受服务的项目、数量应当明确,并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工作相符,与交易双方订立的合同相符。有的企业以大额发票报销的形式,“掩耳盗铃”骗取企业资金,认为报销的钱没有装进自己的腰包,算不上是问题。

参考控制手段: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中最重要的是真实性原则,如果发现企业存在大额发票无明细,大额开支无用途的问题,应当对企业相关业务的真实性划个问号,进而追查报销资金的真实去向,以便有效封堵“小金库”的暗流。

埋伏之五:大额发票连号

某企业从其他企业购买多份连号手写发票用以虚列期间费用,为掩人耳目,分批在不同月份列报以套取资金。因发票填制字迹和开具单位相同,让检查人员产生了似曾相识的感觉。虽然费用列报的科目不尽相同、费用报销的时间也有跨度,但检查人员详细追查发现了其中的奥秘——这些发票的号码却是相连的。检查人员联系了提供发票的单位,顺藤摸瓜揪出了深藏在企业内部的“小金库”。

参考控制手段:设立“小金库”的行为,即使再隐秘,也只能算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小儿科”。由于税务部门逐步加强发票管理,发票填制日期得到有效规范,因此,当企业存在经常过月报销大额发票的情形时,检查人员就应当关注此种特殊情况,认真收集信息,坚持普遍联系的原则,在提高鉴别力和职业谨慎的同时,去伪存真,揭穿设立“小金库”的埋伏。

埋伏之六:大额异地发票

企业费用开支本没有地域限制,但是,如果企业异地开支内容明显与实际不符,就应当查明事实真伪。比如,本地可以采购到的办公用品,却舍近求远取得外地的大额发票;在没有业务往来的区域取得的仓储费、装卸费等服务业发票,等等。

参考控制手段:利用各地区地方税务局提供的网上发票信息查询系统,在查明票据真伪的基础上,审验采购或服务合同,追查物流和资金流,达到规范企业财务支出的目的。

埋伏之七:不属于企业承担的费用

企业作为会计主体,只应当承担属于企业自身的费用,其他单位和个人的费用,不得在企业报销。有的企业将不属于企业承担的费用,列报后转入“小金库”,常见的行为有:大量报销飞机票,但飞机票记载乘客姓名不属于企业人员;车辆维修费用明细显示维修车辆不属于企业自用车辆,等等。

参考控制手段:倡导财务收支透明,认真执行期间费用预算,坚持大额资金使用集体审批的原则;发挥群众监督的积极作用,有条件的,实行财务收支公示制度,企业设置“小金库”举报电话、举报信箱,让“小金库”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无处藏身。

埋伏之八:采购物品用量和需求异常

某企业接受外部审计的检查,根据审计人员的初步统计,企业全年购买的计算器人均接近3个,购买领用的硒鼓数量与在用激光打印机数量比较,平均每台打印机40天更换硒鼓1个。审计人员观察企业办公的实际情况,认为企业采购办公用品的实物量远远超过实际需用量。

参考控制手段:认真检查企业低值易耗品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单位价值低的用品,如果数量积累到一定程度,也会发生质的变化。

埋伏之九:费用报销前紧后松

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引入的预算管理工具,能够约束企业控制费用开支进度,促进与任务完成进度合理匹配。有的企业在费用预算的执行上,表现出前三季度费用控制紧,第四季度开口子突击花钱的现象。这种现象的背后映射出企业为了保下年的费用预算不降低,用不实发票套取资金以占足费用额度的实质。这种为满足局部利益套取资金的行为,实际上已经陷入企业自己设计的埋伏,进入了设立“小金库”的怪圈之中。

参考控制手段:严格控制费用开支,强调有多少钱办多少事;费用预算宽松时,强调有多少事花多少钱。企业要加强预算管理,不能以预算宽松为借口降低预算管理效率,更不能套取企业资金形成“小金库”款项来源。

埋伏之十:结算方式异常

几乎所有设立“小金库”的行为,涉及的金额都不能称之为“小”,企业失血流入“小金库”的资金,因其性质严重,通常也不能用多和少来衡量。某企业报销期间费用多使用现金结算,有时单笔报销金额达到数十万,费用发生前,报销经办人也没有借备用金的记录。检查人员找到经办人员了解情况,经办人声称使用信用卡消费,报销后归还银行借款。检查人员没有轻易放过经办人员提供的线索,要求当事人提供银行交易记录被拒绝,在上级纪检部门的配合下,报销人提供了消费明细。交易记录显示,与报销发票提供人的交易只有几千元,只是报销金额的零头。在检查人员和上级纪检人员的强大压力下,报销人最终交代了购买发票虚列费用转入企业“小金库”的行为。

参考控制手段:设立“小金库”不是小事,关注异常的结算方式,是缩小“包围圈”让“小金库”无处遁形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报销费用形成“小金库”的暗流,如果以现金方式结算,单笔现金支出较大时,检查人员就应当对于超过现金结算起点的异常费用列报,引起足够的重视。

虚列期间费用套取企业资金设立“小金库”的行为,即使埋藏得再深、埋伏得再久,也必然留下伪装的痕迹。企业虚列不实发票,假的做不成真的,只要沿着业务脉络,理清业务内容和票据要素之间的差异,深入探究业务实质,就能彻底排查企业资金转化为“小金库”的各种管理隐患,及时堵塞资金和资产管理漏洞。

标签:;  ;  ;  ;  

揭露在虚假时期建立一个“小保险库”的十次伏击_期间费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