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鉴赏与能力培养--浅谈高中文学鉴赏课的几种有效途径_文学论文

引导鉴赏与能力培养--浅谈高中文学鉴赏课的几种有效途径_文学论文

引导鉴赏,培养能力——试论高中文学鉴赏课的几种有效方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种论文,试论论文,高中论文,能力论文,方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通常认为,阅读能力由认读能力、理解能力、评判能力、鉴赏能力组成。鉴赏能力为阅读能力的最高层级。随着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学教育的重视,对学生“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要求的明确提出,高中教学中的文学鉴赏内容越来越重要。

不管鉴赏哪一类文学作品,鉴赏的内容通常是语言、形象、意义、技巧、构思、作家等几个方面。具体来说包括:文学语言的鉴赏,文学形象的鉴赏,文学作品主题意义的鉴赏,文学技巧的鉴赏,作家叙事角度的鉴赏,作家风格的鉴赏等。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要想调动学生在鉴赏中的主体参与性,使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感到自己是自由的、主动的、积极的、有所收获的,就要发挥教师在组织鉴赏活动中的引导作用,尝试文学鉴赏课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实现高中文学鉴赏课的教学功效。

笼统地说,要想上好一节文学鉴赏课,教师应该做到:(1)给学生确立阅读目标,即会读——读懂——理解——共鸣——评价;(2)给学生确立训练目标,即初读——精读——在引导下领会形象、提炼主题——在引导下鉴赏形象、意义、技巧、语言——在引导下评价借鉴;(3)设想不能明确的预期目标,即每一节鉴赏课,学生在情感、审美、道德等素质方面的积累是多少,听、说、读、写、提炼、分析、概括、归纳、创造等语文能力将得到怎样的训练,整体语文素质、文学修养将得到哪些提高等。

要想达到这些目标,使学生在文学鉴赏方面有所得,教师就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体现教学效果。

一、通过鉴赏语言,引导学生品味感受语言文字的意蕴

这种方式是文学鉴赏课最基本、最常用的授课形式。语文课上鉴赏文学作品,学生首先要过的就是语言关。因为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文学作品中的语言不再是单纯的言语符号,他有形象,有情感,有意蕴,有象征。因此,文学作品中的文字是最客观、原始的鉴赏对象,要想准确地进入文学作品,准确地理解语言的内涵,首先要准确品读文字。

“汉语学习的特殊之处主要不是‘知’的积累,而是‘感’的积淀。它不可能突飞猛进,而只能潜移默化。”(谢象贤:《语文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37页)这个积淀和潜移默化过程的开端,应该是感受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首先要强化学生对作品语言的体验。体验语言最好的途径是读书。学生“读进去”,渐渐从有我之境进入无我之境;学生“读出来”,渐渐学会分析与鉴赏,这是文学鉴赏课上不可或缺的过程。在课上,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裕的时间和充分的自由,让学生诵读、吟咏、品味、探究、想象文学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创设教学情境,运用多种方法,借助有效媒介开展教学。

这种课型,可以从品味词语入手,进而感受语言的丰富意蕴。如《再别康桥》开头的“轻轻”和结尾的“悄悄”有什么区别?《想北平》中为什么作者写北京的水果蔬菜用“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项链》开头“她也是个美丽的姑娘”中的“也”字与理解马蒂尔德的性格有什么关系?“春风又绿江南岸”、“隔夜黄鹂空好音”中的“绿”“空”对传达作品的形象有什么作用?通过词语的鉴赏唤醒学生对文本整体意境的理解。时间长了,学生就会养成探究语言文字的良好习惯,语感也会越来越好。可以从抓关键语句入手,带动学生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如《荷塘月色》中“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的文眼作用;《故都的秋》中“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全文是怎样围绕作者对北国之秋的独到感受来写景的?可以从品味环境描写入手,让学生体会写景语言在小说中的重要作用。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寥寥两句“那雪下得正紧”、“看那雪,到晚越发紧了”,却对全文的情节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荷花淀》开头三段形象地描写了水生嫂编席时所处的纯爽、宁静、优美的农家小院,对人物性格和心灵的塑造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祝福》的开头和结尾,都写了鲁镇祝福的情景:“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反复描写祝福时的景象是交待小说背景,揭示人物命运,展示和深化小说主题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这些都可以设计成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品味。还可以从抓细节语言、心理语言、情节过渡语言等方面入手。不管从什么角度,学生体验、品味、感受的过程是必须保证的,教师的引导作用是激发兴趣,引领学生深入,在学生思维迷茫时加以点拨。

二、立足文本,引导学生运用原始资料解读文本,鉴赏文学形象

这种方式就像是在课堂上“做学问”。师生在对原始资料的探究之中,逐渐加深对文学形象的把握,让课堂氛围充满了“雅趣”。

例如鉴赏《离骚(节选)》,教师提前布置学生搜集与屈原和《离骚》有关的资料,并准备在课上畅谈“你心目中的屈原是什么样子”。上课时,让学生把自己查到的资料筛选整合。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用资料佐证文本,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纠正自己原先对课文认识的不足。例如,一名学生说:“我心中的屈原是个小个子,穿黑衣,不修边幅,愁眉苦脸。”另一名学生就用“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否定他的说法,教师再引“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支持后一位学生的说法。一名学生说:“屈原是充满激情的,忧国忧民的。”他用书上的“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一句作证,其他学生又补充“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来印证他的看法。有的学生在资料中了解到屈原是博学多才的,教师就把《屈原列传》中写屈原“博闻强识,明于治乱”的那段话写在黑板上,丰富学生的资料。每一节课学生在整合资料中有所积累,在探究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既扩充了知识面,又学会了研究的方法。

三、在课上适应学生的需求,体现鉴赏的差异与个性化

语文教学应适应学生的需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学生根据课文特点,自己学习,独立感受、品味、鉴赏,通过体验,自觉内化知识,提出质疑,独立评价,提升精神境界。这种教学不求统一目标,却能使学生人人获得发表见解的机会,使人人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种教学强调学生的体验过程,而这一过程,教师是不能替代的。因而,适应学生需求,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对语文教学来说特别重要。

例如鉴赏《长亭送别》,先让学生预习阅读《西厢记》节选《长亭送别》,也可读《西厢记》全本。鉴赏课的第一个环节是学生提出读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是字面上的,可以是理解上的,也可以是鉴赏方面的。对简单的问题,教师可以自己回答或发动学生回答;对一些需要探究的问题,可留待鉴赏完课文之后,让学生自行感悟或集体探讨。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把自己在阅读时感觉好的文字段落朗读并鉴赏给大家听。教师只是纠正学生鉴赏过程中的知识性错误,对学生的个性化理解,要尽量肯定。有些学生的鉴赏非常独到、深刻,教师要赞扬、鼓励。教师要在品评学生发言的同时,把该强化的知识重点教给学生。如这篇课文情景交融手法的运用是教学重点,教师在学生谈到运用了这种手法的地方时,就要进一步追问,这种手法在文中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起什么作用。这样既补充了学生鉴赏中的漏洞,又强化了知识训练。第三个环节,教师把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鉴赏给学生听。教师的鉴赏,层次要清楚,语言要优美,理解要深入,最好能旁征博引。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给学生提供学习的范本,另一方面也为了体现教学的平等,让学生在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受到美的熏陶。这一环节是鉴赏引导的主体环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一起探究、比较,最终理解文本。

适应学生需求的鉴赏引导,要尊重学生的鉴赏差异,要体现学生的鉴赏个性。例如,有的学生提出:“崔莺莺是不是太没有个性了,他对张生的爱情是不是俗的只想长相厮守?”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分析文字,分析人物形象:莺莺天天盼着与张生长相厮守是很俗的爱情,但这种“俗”是在蔑视功名、大胆追求爱情自由的前提之下表现的,所以,崔莺莺的爱情虽然有些“小气”,即所说的“俗”,但不是世俗,她的行为中有着对封建等级功名思想强烈地反抗,是一个极有个性的形象。还有的学生提出:“崔莺莺与林黛玉的爱情有什么不同?”教师先要肯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大胆质疑和丰富联想,然后引导学生扩展阅读,比较理解,通过与《林黛玉进贾府》中的宝黛相见场面的描写进行对比,让学生辨识“心有灵犀一点通”是超凡脱俗的爱情,“长相厮守、摒弃功名”是虽俗但又超越世俗的爱情。作品不同,人物不同,思想内容也不同,鉴赏的结果当然不同。所以,适应学生需求的文学鉴赏课,教师要允许学生提出有个性并合理的见解。如有的学生认为,《窦娥冤》中窦娥“大旱三年”誓愿实现的结果是百姓遭殃,认为窦娥并不善良;有的学生认为,《雷雨》中的周朴园虽然冷酷虚伪,但并不是无情,他对侍萍的感情确实是真的,他对待侍萍的行为也是可以理解的;有的同学认为,李白也有精神胜利法,他那飘逸的诗篇就是精神胜利法的结果,这种精神胜利法是积极的、有用的,是能让人摆脱痛苦,积极生活的,等等。这些看法都体现了学生在阅读鉴赏文学作品时的深入思考和个性见解。阅读鉴赏中,学生的这些灵感火花,真实情感的表达,不仅不会妨碍教学效果,还会带给教师惊喜和启迪,也能够启发其他学生思考,必须得到肯定。当然,尊重学生的个性,不是说他们的所有观点都是合理的。尊重学生的个性观点,必须在尊重作品,尊重作品的时代背景的基础之上来实施。对学生那些刻意求新的不合理的观点也要坚决否定。比如,认为窦娥的三桩誓愿是宣传封建迷信思想,认为林黛玉不符合健康标准,认为《武松打虎》违反动物保护法等见解,都是不合乎文学鉴赏基本原则的,教师要予以坚决否定,让学生清楚,这决不是文学鉴赏应该有的思维方式。

语文教学重在人文素质教育,其中文学鉴赏又是重要的人文素质教育内容。要创造性地进行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文学鉴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可以使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并对改变语文教学现状和提高学生实际水平有很大的作用。

标签:;  ;  ;  ;  ;  ;  

引导鉴赏与能力培养--浅谈高中文学鉴赏课的几种有效途径_文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