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貌原则下的外交语言模糊现象研究论文_吴天琪

礼貌原则下的外交语言模糊现象研究论文_吴天琪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市 100000)

摘要:外交辞令是指外交场合用于表达本国政府态度立场的一种措辞方法,而作为一种言语交际策略,语用模糊经常在外交语言中被采用。本论文从礼貌原则的角度探讨了外交辞令中的模糊语言现象,通过列举并分析典型例子,分析外交人员怎样运用模糊策略从而达到礼貌效果。本文首先大致概括了外交辞令中模糊语的表现形式,主要分为词汇层面和句法层面;然后选用了外交部网站的五篇讲话稿和例行记者会的文字实录,对其进行语用分析,以探讨模糊语在外交辞令中的作用。

关键词:外交辞令;模糊语;礼貌原则

An Analysis of Vagueness in Diplomatic Language Under Politeness Principle

Abstract:Diplomatic language refers to an approach used by diplomacy to express the attitude of the government of the country.As a communication strategy of language use,pragmatic vagueness always is used in diplomatic language.This paper discusses "vagueness in diplomatic language" with reference to the Politeness Principle,and illustrates through typical examples to analyze diplomatic language strategy:how a diplomatic spokesperson achieves politeness effect.This paper first summaries the expressions of the vagueness in diplomatic language,which are mainly divided into lexical level and syntactic level;then selects five speeches and the text of regular press conferences from the website of Foreign Ministry,and makes a pragmatic analysis of them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role of vagueness in diplomatic language.

Key words:diplomatic language;vagueness;Politeness Principle

1 外交辞令中模糊语的表现形式

外交工作中所用的语言,通常称为外交辞令。它广泛应用于涉外人员的各种交际应酬、答记者问、对外宣传、演讲辩论等活动中。在许多情况下,外交辞令要求隐喻性地、含蓄地运用模糊语言。恰当运用模糊外交语言不但可以达到沟通交流的目的,而且可以无损于任何一个国家的利益。

1.1.1 词汇层面

词汇层面的模糊是指外交语言故意采用语义模糊的词语来回避问题达到语用模糊的效果。外交人员往往通过“可能,也许”等词模糊自己的立场。如说会谈是“建设性的”,其含义是双方通过会谈取得某些进展,但离解决争端仍还有些距离,说会谈是“有益的”,是指双方未能取得具体成果,说会谈是“坦率的”,并用“欣赏”、“理解”等词,则说明双方分歧严重,但也各自增加了对对方立场的了解。模糊词语具体可概括为以下几类:

(1)名词:和平,稳定,明确,理解,欣赏...

(2)数词:“一些...”、“数十个”、“约”、“大约……”等。

(3)形容词:友好的,诚挚的,富有建设性的,有成效的…

(4)副词:更,进一步,彻底的,可能,也许…

(5)动词:承认,支持,尊重,反对…

1.1.2 句法层面

句法层面上也就是语法上的模糊,表示一个句子可能有几种解释。

(1)概括化

如果说话人不想特指某人或某事,可以用复数来使内容概括化。如“很多领导人”、“某国政府”、“有关方面”、“有关国家”等

(2)否定句式

使用否定句式会使句子带来一些额外的隐含之意。“不支持”不代表“反对”,“不能无动于衷”表示如果事态继续恶化,干预是不可避免的;说“将不得不仔细地重新考虑本国的立场”,就表示关系即将转为对立状态的含义。

2 理论基础

2.1 礼貌原则

合作原则是言语交际的一条重要指导原则,但并不是唯一的原则。Grice本人也提到了人际交往中还应涉及礼貌、社会等原则(Grice,2002),利奇的礼貌原则是合作原则的补充。本文将详细讨论在外交这一语境下礼貌原则的运用。

利奇通过不断地推断和验证,在吸收格赖斯的“会话含意”以及“合作原则”的基础上,于1983年在他的《语用学原则》(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里系统地提出了“礼貌原则”理论,丰富和发展了格赖斯的“会话含意”理论。

利奇的礼貌原则如下:

得体准则 用于指令和承诺 (a)使他人受损最小;(b)使他人受惠最大

慷慨准则 用于指令和承诺 (a)使自身受惠最小;(b)使自身受损最大

赞誉准则 用于表情和表述 (a)尽量缩小对他人的贬损;(b)尽量夸大对他人的赞扬

谦虚准则 用于表情和表述 (a)尽量缩小对自身的赞扬;(b)尽量夸大对自身的贬损

赞同准则 用于表述 (a)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b)尽量增加双方的一致

同情准则 用于表述 (a)尽量减少双方的反感;(b)尽量增加双方的同情

其中“得体准则”与“慷慨准则”、“赞誉准则”与“谦虚准则”、“赞同准则”与“同情准则”各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他们也是外交辞令中常用到的准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外交辞令中模糊语言的语用意义分析

3.1 语料来源

我国外交部每周五次的例行记者会在外交部网站上都有文字实录,(即将例行记者会的音频材料转写成的文字材料),以及领导人的重要讲话。本文摘录了的外交部网站的五篇讲话稿和例行记者会的文字实录: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戴秉国在2018年中日韩合作国际论坛上的讲话以及外交言人华春莹主持例行记者会。这些都主要集中为2018年4月到5月近一月以内的语料,旨在能够提供最新的材料与新闻,使本文能够更加具有即时性。

3.2 遵守礼貌原则

3.2.1 得体准则与慷慨准则的运用

得体准则要求说话人使他人受损最小,使他人受惠最大,慷慨准则需要说话人使自身受惠最小,使自身受损最大。

(例1)40年来,中国人民始终敞开胸襟、拥抱世界,积极作出了中国贡献。改革开放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中国人民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作出重大贡献,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促进了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2018年4月10日)

在上述例子中,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指出中国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为应对金融危机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讲话中,习近平主席用了“超过30%”,“稳定器”,“动力源”等词表明了中国对世界做出了非常大的努力,同时,这也同样表示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

3.2.2 赞誉准则与谦逊准则的运用

利奇的赞扬准则用于尽量缩小对他人的贬损,夸大对他人的赞扬;谦虚准则用于尽量缩小对自身的赞扬,夸大对自身的贬损。

(例2)不错,自1949年新中国诞生以来,靠我们自己的努力,加上广泛的国际合作,我们取得了......但是,我们深知,中国各方面的发展水平特别是发展的质量同发达国家相比在不少方面还存在不小差距。比如,就人均GDP而言,我们比日本在数量和质量上还差很多。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任务艰巨。诚然,我们的沿海地区比较发达了,中国并非什么都落后了,但依我看,中国在许多方面都还呈现出她的发展中国家的特征。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是一个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

(《戴秉国在2018年中日韩合作国际论坛上的讲话》,2018年4月18日)

在上述例子中,戴秉国用了多个模糊表达如:“不少方面”,“不小差距”,“任务艰巨”,“是一个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等表达出了中国的谦逊态度。中国的发展速度较快,其战略意图往往容易被人误解误判,面对这样的质疑,中国政府坚定自己是发展中国家的地位,也希望各方理性认识中国。所以,以上言辞遵循了谦逊准则。

3.2.3 赞同准则的运用

赞同准则用于表述,要求尽量减少双方分歧,增加一致;在外交语言中,运用赞同准则是减少两国之间分歧,寻求一致的有效方法。

(例3)问:4月19日,古巴新一届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正式选举产生新一届国家领导人,劳尔•卡斯特罗卸任国家元首,原国务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兼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米格尔•迪亚斯—卡内尔当选新任国务委员会主席兼部长会议主席。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中方热烈祝贺古巴选举产生新一届国家领导人,尊重和支持古巴人民的选择。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已分别致电劳尔•卡斯特罗同志和迪亚斯—卡内尔同志表示祝贺,李克强总理也已向迪亚斯—卡内尔同志致贺。中方领导人高度评价中古政治互信,表示愿同古方领导人一道努力,不断拓展两国合作广度和深度,努力创造属于新时代的中古友谊光辉业绩。中古友谊深厚,合作基础坚实。我们衷心祝愿......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主持例行记者会,2018年4月20日)

在上述例子中,当谈到中方对古巴新当选的领导人有何看法时,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的回答中很多模糊语都表明了中国对与古巴外交的立场,如“尊重”、“支持”、“一道努力”、“拓展”等都表达了中方将坚定支持和拓展双方的外交关系,体现了赞同准则。

3.2.4 同情准则的运用

同情准则旨在尽量减少双方的反感,尽量增加双方的同情。外交语言中同情准则大都用于表示祝贺,表达同情来增加与别国之间的共同利益。

(例4)问:韩国总统文在寅与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今天举行历史性会晤。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我们都从电视上看到了今天上午朝韩领导人跨越板门店军事分界线握手会晤的历史性时刻。我们为朝韩领导人跨出这历史性的一步鼓掌,对他们展现的政治决断和勇气表示赞赏,衷心祝愿此次会晤取得积极成果。“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我们期待以此次板门店历史性会晤为契机,进一步开启半岛长治久安的新征程。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主持例行记者会》,2018年4月27日)

当被问到中方对朝韩会晤有何评论时,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首先向这一幕表示了祝贺,虽然这三国之间可能偶有分歧,但发言人仍然祝愿此次会晤能够取得积极成果,为半岛的长治久安做出贡献。这一回答礼貌的营造出了和谐的气氛,遵从了同情准则。

结语

总结地说,本文研究的主要发现有:(1)模糊语在外交语言中被频繁使用;(2)礼貌原则在外交模糊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3)模糊语言在外交辞令中的作用有:为礼貌原则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助于顾全大局,维护和谐,并以一种幽默,委婉含蓄的语气达到了求同存异,追求合作的目的,在陷入两难时,也可以掩盖不足,摆脱困境。

参考文献

[1]郭鸿,彭晓东.《外交英语》[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9.

[2]何自然.《语用学讲稿》[M].江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胡庚申,王静.中外记者招待会用语特征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83-87.

[5]金桂华.杂谈外交语言[J].外交学院学报.2003,(1):78-82.

[6]零宏惠.外交模糊辞令的语用分析[J].高教论坛.2004,(5):137-142.

[7]李佐文.模糊限制语的人际功能[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3):1-3.

[8]魏在江.从外交语言看语用含糊[J].外语学刊.2006,(2):45-51.

[9]万田华,杨燕,王磊.外交辞令模糊性的语用分析[J].职业时空.2008,(11):126-127.

[10]袁长普,邱天河.外交语言模糊性的语用分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88-90.

作者简介:吴天琪(1995.09-),女,安徽省安庆市人。

论文作者:吴天琪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1

标签:;  ;  ;  ;  ;  ;  ;  ;  

礼貌原则下的外交语言模糊现象研究论文_吴天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