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学Python论文_叶光源

快乐学Python论文_叶光源

广东省鹤山市纪元中学 广东 江山 529700

摘 要:程序设计已经成为中小学生一门必修的课程,但程序设计语言抽象、繁杂,很多学生有厌学情绪,学习效率低。笔者避开枯燥的语法,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找出学生的需求:我用Python能做什么有趣的事情?通过计算、玩游戏、游戏实例、网页爬虫等例子去体验Python,让学生从实例中快乐地学习语法规则,从模仿到逐渐掌握运用Python语言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利用小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最后引导学生反思总结,培养计算思维。

关键词:需求 视角 体验 快乐 小组学习 计算思维

随着信息技术的课程改革,中小学生普及程序设计课程已成为时代的需求,但程序设计语言的语法、功能等知识抽象、繁杂,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习效率较低。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以下的思路和方法,收到比较好的学习效果。

一、需求,让学生与Python两者关联起来

介绍Python的书籍多数是Python语法和功能的说明书,并不能作为教材。当前的程序设计教学存在一个问题:没有将学生的需求与设计语言的本身关联起来,只是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介绍语言的结构或功能上,而忽视了学生对语言的认识与关注度,从而割裂了学生的认知与被认识的事物。例如,产品说明书就是站在产品的角度,陈述产品的各项结构功能,无论产品的功能有多强大,都与使用者是相互独立的,只有使用者在需要的时候,才会学习和使用其中的功能,对用不到的功能使用者是不关心的。同样,当老师在学生没有需求的时候就直接将Python语言的概念、语法、函数、功能等像说明书一样逐一介绍给学生,课堂效率必然很糟糕。那该怎样找出学生的需求呢?

二、视角,找出学生的需求

统一建模语言(UML)中的用例,它是从使用者或参与者的观点出发,期望系统能帮他做些什么,在各类角色使用者的期望驱动下,最后实现系统。由此得到启发,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找到学生的兴趣:我用Python能做什么有趣的事情,让学生感觉到用Python能完成很多事情,只要有兴趣,就会有需求,这样就把学生的需求与Python关联起来了。

三、体验,是连接兴趣与需求的桥梁

通过以下的教学活动,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快乐地学习Python语言,从模仿到逐渐掌握运用Python语言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体验2D小游戏:外星人入侵。首先将游戏的源代码发给学生,先让学生运行游戏玩一下,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提出一些修改意见。例如有部分学生提出:发射子弹的数量不够多、子弹的宽度能否加宽、飞船移动的速度要加快等等,对这些问题需求,老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解析实现这些功能的代码,巩固学生对Python语言语法结构知识的掌握程度,并要求学生模仿程序,自行修改实现新的功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学生熟悉游戏后,让每个学生写一份总结,内容如下:这个游戏有哪些元素,每个元素怎么设计的,包括属性、动作,以及所有元素混合起来怎么控制等。

四、小组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1.分层小组教学。由于学生的Python语言基础差不多,可根据学生平时的作业、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各学科的成绩等将学生分组,每组要力求均衡,即每个小组都包括“好”、“比较好”和“需努力”三层的学生。当然,学生的认知是动态变化的,必要时要调整小组的成员。

2.建立课堂奖励机制。制定奖惩措施,以小组为单位,小组的成员一荣俱荣,一辱俱辱,形成组内互相帮助,组间相互竞争的局面。例如完成任务时,又好又快的小组加分,有开小差不合作的小组扣分,小组成员参与度高的加分等等,定期给分数较高的小组适当的物质奖励。

五、总结提升,是培养计算思维的一种途径

Python只是一门语言工具,随着时代的变迁,新的语言与工具会不断更替,因此,我们要学的不是Python语言的本身,而是支配语言背后的思维,即计算思维。

还是以“外星人入侵”这个游戏为例,学生体验之后,老师引导学生学习类和对象的知识,提出第一步反思(从表面上认识游戏):1.这个游戏有哪些元素;2.每种元素的特征;3.每种元素的数量;4.每种元素有哪些动作;5.每种元素是怎么控制的;第二步反思(将学生带进类与对象的认识上,开始思考计算机是如何做事的):1.哪些代码是生成外星人和子弹的;2.哪些代码是控制外星人和子弹的;2.为什么这样生成外星人和子弹;第三步反思(如何让计算机做事):假如你来开发这个游戏,开始时你需要规划什么元素,然后怎么定义和控制它们。让学生通过:表面操作→计算机如何做事→如何让计算机做事这三步的反思,训练他们自底向上、归纳总结的思维方式,当熟悉到一定程度后,把方向反过来,自顶向下,规划开发系统,这个过程就是:模仿→熟悉→自主开发。

程序设计语言是一门抽象的课程,笔者通过众多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快乐学习,自主掌握重要而又零散的语法知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效率,最后总结提升,培养计算思维,为提高学生运用Python语言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美 Eric Matthes 著 袁国忠 译 Python编程 从入门到实践.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

[2]谭云杰 著 大象:Thinking in UML.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60-61。

[3]秦昳 史晓楠 《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Python语言为教学语言.软件导刊,2018,(2),71-72。

论文作者:叶光源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7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1

标签:;  ;  ;  ;  ;  ;  ;  ;  

快乐学Python论文_叶光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