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城市管理模式研究_北京城管论文

徐州市城市管理模式研究_北京城管论文

研究徐州城市管理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徐州论文,管理模式论文,城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徐州,这座具有几千年历史的名城曾在中华文明史上写下辉煌的篇章,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这座古城正沐浴着春风春雨,涤荡着千年的尘垢,以崭新的形象向世人展示着日益生长的现代文明,在淮海经济区闪现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火车停在徐州车站,宽敞明亮的候车大厅,和蔼可亲的服务人员,崭新幽雅的迎客广场,给到徐州的记者留下了第一个美好“窗口”的印象,沿着有徐州第一景观路之誉的淮海路向西前行,顿觉耳目一新、天阔地宽;彭城广场那片绿丝绒般的草坪,富有现代气息的购物商场,连同葱葱郁郁的树木,使古城显得愈发诱人。特别是每当夜幕降临,人们登上徐州电视塔鸟瞰,10万多盏五光十色的夜灯勾勒出的街道、建筑物,犹如金鳞闪闪的飞龙……尽管徐州古城改造建设和管理的任务还很重,也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凡是住在徐州或来到徐州的人都会说,徐州变化很大,徐州的确变净了,变绿了,变亮了,变美了!

但变化更大的还是徐州人。

“在国内客人面前,我代表徐州;在海外宾客面前,我代表中国。”一位出租车司机的话道出了徐州人的共同心声。记者在采访中获知,一位清洁工,在路上捡到了一个钱包,他放弃了回家休息,一直守在马路上等候二三个小时,直到把东西交给回来寻找的外国游客……

春风何以拂古城?徐州的精神文明的画卷是怎么绘制的?徐州市民大都会说,这要归功于徐州市这几年实施的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两大工程。

抓城市管理就是抓生产力

短短几年,徐州市以令人信服的事实洗掉了过去留给人的“脏、乱、差”的记忆,外国客商随身携带的《中国投资指南》所描写的今日徐州是一个“天变蓝、地变绿、水变清、人变好”的城市。

变因何在?建设部一位负责人在考察徐州时指出,徐州巨变“一靠高标准规划,二靠高质量建设,三靠高效能管理,三者缺一不可”。的的确确,在徐州市的采访调查中,不论是书记、市长,还是一般的政府职能部门的负责人谈论最多的字眼就是建设和管理。市委书记王希龙认为,“搞好城市建设和管理是城市发展的永恒主题。建设重要,管理更重要,建好一个城市不容易,管理好一个城市更不容易。修一条马路,建一座大楼,架一座桥梁,几个月或一至二年就可以完成,但管理要管100年,一会儿不管就不行,因此要一手抓城市建设, 一手抓城市管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只有城市建设好了,管理有序了,国内外的游客才会高高兴兴地来游玩,来消费,来投资,这个城市才能有活力。”市长于广洲多次在会议上强调:“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如同人的左膀和右臂,缺一不可,现代化的城市不仅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整洁有序的市容。实践表明,抓城市管理就是抓经济,就是抓发展,就是抓开放,就是抓稳定,管理生效益,管理生财富,城市管理得好,你可以少花钱,甚至不花钱多办事。相反,只抓建设,不顾管理,城市基础设施不能发挥出它应有的服务功能,往往事倍功半。搞好城市管理不仅能使建设的效益充分发挥,而且本身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城市有序高效运转,会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促进经济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这个角度讲,抓城市管理就是抓生产力。”

思路决定出路。徐州市在城市管理上连挥“大手笔”。

1995年,徐州市颁布实施的18个地方性法规规章,有14个涉及城管工作。

1996年7 月江苏省第一部关于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徐州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同年8月, 徐州市报请省委、省政府批准,将徐州市城管办更名为徐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列入市政府序列……

法规制度的出台,组织机构的建立和健全,全民广泛参与,使徐州市城市管理工作从过去部门管理、单一管理的“小城管”,步入系统管理、科学管理、长效管理、共同管理的“大城管”新格局。

擦亮城管形象

工程的蓝图绘好,关键要组织好施工,就像盖一座新颖别致的高楼一样。“城市管理工程”也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确切地说,这比盖一座高楼复杂得多,难得多。

“打一仗很少有一交火就指挥陆海空三军齐头并进;下盘棋,也不可能一开局就让车、马、炮同时过河。必须找准易攻、易胜的突破口,下一步牵动全局的高棋。”城管委主任庄玉斌认为,“城管的蓝图绘制关键看绘画的人——城管队伍是不是一支素质高、纪律严明的队伍。”

过去,少数城管执法人员的“吃、拿、卡、要”的不廉洁行为,影响着城管干部的形象,也成为群众最关心、最聚焦的热点问题。在擦亮城管形象工程建设中,市城管委庄玉斌主任和党委一班人向全体职工提出:城管部门是联系政府和市民的桥梁,不应是敲诈经营户的“竹杠”;城管干部应是人民的公仆,不应是欺诈群众的霸主;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不能欺民扰民、主仆颠倒。要管好自己的“手”、管住自己的“嘴”。在抓本育人、努力提高城管干部素质的同时,他们建章立制,先后制定了《城管工作人员“十要十不”守则》、《城管工作人员违纪处罚若干规定》及《辞退规定》、《禁酒令》等10多项规章制度,努力擦亮城管形象。

记者穿行于徐州街头,来到彭城广场,突然见到一位中年大汉不小心将一片面巾纸丢在地上,只见一名城管人员走上前,先恭恭敬敬地敬个礼,然后将纸片捡起来,丢到路边的垃圾筒中。陪同采访的市委宣传部负责人介绍说,徐州城管执法人员在徐州城市形象构建中起到了排头兵作用。“为民重于一切,爱民大于一切,帮民舍得一切,救民豁出一切”成了他们行动的准则。在城管委下属的户外广告管理处,工程渣土管理处,夜景灯饰管理处等部门,记者看到,所有的办事程序、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等均告示上墙,实行服务承诺制,增强了执法管理透明度,提高了办事效率。群众普遍反映“到城管委办事,话好听了,事好办了。”

擦亮城管形象工程,使城管这扇“窗口”亮了起来,据调查,过去群众对城管执法人员的满意率最高不到60%,而如今提高到了95%以上。前不久全国城市管理工作现场会专门在徐州召开,会上徐州城管委做了经验介绍,与会70多个城市的代表在考察了徐州城管的执法管理情况后,一致认为:“徐州城市管理工作在目前国家,省城管体制不健全的情况下能够积极争取领导支持,不断加强法规和制度建设,在全国城管战线带了头,其经验值得学习和推广。”

市民第一 第一市民

徐州市领导者深深地懂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和人民政府的宗旨,城市最佳形象的构建和管理要依靠百万市民,市民的文明与道德,团结与力量,又是城市形象广泛的动态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力量源泉。为了凝聚人心,提升民气,徐州市城管委会同有关部门先后组织了“百万市民看徐州”、“万人告别陋习签名”、“城市管理成果巡回展览”等活动,其成效之显著出人意料。一位姓杨的七旬老教师在参加“看徐州”活动后感慨万千,来到城管委办公室,送去一面写着“管理徐州,功德无量”的锦旗。

过去有人说:“徐州是穷山恶水,泼妇刁民。”如今变了,民心思治,邻里言和,为建立和谐的社区人际关系,开展了“相认、相知、相帮”的三相活动。不仅街道楼道绿了、美了、净了、亮了;人与人也和了、亲了。过去的顺口溜是“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与己无关事,红灯高高挂,楼上与楼下,不知谁姓啥,手拿大哥大,见面不说话”。现在是:“室内现代化,室外也不差,楼上和楼下,相处如一家,人人都相识,见面都说话,谁家有困难,大家帮一把……”这种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在经济、政治、文化诸领域催生了良好和谐的民际公共关系。

构建城市的最佳形象,强化城管委的管理职能,最主要的还是增强国家机关与公务员的公仆意识,密切与市民的联系,强化与优化市民与领导管理部门的信息沟通与交流,使市民们对城市管理的各种意见、愿望、要求能迅速准确地传递到城管部门并能得到及时反馈。在这方面,徐州城管委推出了一条主要举措,设立市容热线,24小时都有专人值班。据介绍,5年来,市容热线一共受理各类咨询和投诉电话53000多次,办复率在95%以上,满意率在90%以上,群众提出的各种困难、意见、要求,基本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声”。“市容热线”被老百姓誉为“市民之家”,成了市民检验党和政府工作的一块试金石。城市管理部门把“市民第一”的真诚落到实处,也换来了社会的稳定,维护了城市的美好形象。正如徐州市委书记王希龙所说:“‘市容热线’是市委、市政府联系市民的一根纽带,对于改进机关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凝聚人心是有十分重大意义的。”

找准主要矛盾

城市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不仅是公众关注的热点,焦点,也是各种矛盾的汇合点。套用徐州当地的一句土话:“干城管是个得罪人的差事。”如何化解城市管理中的诸多矛盾,探寻一条高效能的城市管理方法,成为徐州城管委领导者孜孜探求的目标。

庄玉斌认为:“城市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短期内都见成效,在工作上既要全面规划,整体安排,又必须重点推进,日积月累,积小胜为大胜。”市城管委研究认为,城市管理选择“突破口”应把握以下几点:广大群众最关心,党和政府最关注,短期内能取得看得见的阶段性成效,对全局有推动作用的事情。据此,徐州市城管委把马路市场整治、小区容貌治理作为突破口,以城带乡,城乡联动。

流动摊点占道经营,马路市场随处可见,这几乎成为中国城市的一个通病,也是城市管理者最棘手的一个难题。说它难是因为市民对马路市场“既爱又恨”,爱它的买菜方便,恨的是马路市场污水横流,阻滞交通。市民的需求与市容管理如何有效嫁接?徐州城管委坚持“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的原则,采取“堵疏结合”的管理方法,一方面在一些有条件的居民区、闹市区兴办一些早市、临时摊点群,把主次干道上的流动摊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到居民小区,实行规范化管理。和平桥早市、王场临时市场等40多个市场应运而生,不仅方便了市民生活,而且安排下岗职工1万多人,活跃了地方经济,为政府分了忧解了愁。 另一方面城管执法队伍在市区30多条主次干道实行全天候巡查,对占道经营者进行劝导、查处。

居民小区是市民生活的载体,也是城管工作的重中之重。几年前,徐州市一家中学曾出了一道《我的家》的命题作文,许多孩子写到自家的周围环境时,常用“污水横溢、臭气熏天,违章建筑比比皆是”等语言描述。居民小区何日能变得干净漂亮成为群众强烈的呼声!“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在小区综合治理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王希龙、市长于广洲一再强调:“小区综合治理联系千家万户,要下大力气整治好。整治好,老百姓受益,老百姓呼唤绿地、好的环境、好的社会服务,这就是我们要做的工作。”徐州市城管委会同有关部门启动了让市民“精神为之一振,眼睛为之一亮”的小区出新工程。治理小区连砍“四斧”。一是创造性地开展了“十佳十差”小区的评比活动,不仅让十差小区的居民感到无地自容,痛下决心,改掉陋习,自爱家园,而且使小区主管部门的负责人在新闻媒体高密度报道下扬蹄自奋,痛找差距,向好小区迈进;二是对小区的违章建筑一律拆除,空出的地方依照居民小区规划,因地制宜,宜树则树,宜花则花,宜草则草,引大树进入住宅区,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景观;三是推行物业化管理,垃圾实施袋装化;四是设立统一的广告发布栏、文明招贴栏,将小区的野广告纳入城市统一的管理体系。

执着的努力终获回报,徐州市民小区绿化覆盖率迅速跃升,目前已达30%以上。一年四季,满城绿意融融。著名演员沈丹萍来徐州后,感慨地说:“我原以为徐州是黑乎乎的煤城,是一个个居民小区的绿地让我眼见为实,徐州市容很美,人的气象也不一样,事实否定了我原先想象中的以为。”

钱,在创新的思维中

城市建设需要钱,同样城市管理也离不开钱,公厕改造与建设需要钱,垃圾清运、处置及综合运用也需要大笔资金。每当有人为钱发愁时,城管委主任庄玉斌就会开导说:“只要动脑筋,钱就会从头脑里‘生’出来。”

长期以来,一方面环卫等城市基础设施被视为“非生产性建设”,在投资中将其置于次要地位;另一方面低价甚至无偿提供基础设施服务,又使城市建设因为“只出不进”,不仅无法进行再生产,就连消极维护都做不到,其结果是城市基础设施日益落后和萎缩。

拿公厕来说,依照城市规划,徐州市区应有500 座公厕才能满足市民及外来人口的需要。然而,到1996年底, 徐州市区只有公厕250座, 缺口达250座。

垃圾清运也是这样,徐州日产生活垃圾1000吨—1200吨,过去因没有垃圾焚烧厂,从居民小区运出的垃圾胡乱地倒在城外,日长天久,一座座高大的垃圾山几乎将徐州城包围起来……

紧迫的现实,逼使城管人在思考:怎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探索一条环卫事业投入与产出有机结合的良性循环机制呢?徐州城管委开始了通过建立市场化运行机制,推进环卫产业化进程的探索。

首先,他们不再将环卫事业作为单纯的公益性事业,而将它作为一个主要产业来经营。观念一变,机制凸现。投资主体由过去以政府为主转变为以企业、个人等多元社会投资自然人为主,环卫建设资源的主要投资者由政府充当变为市场充当,城管部门对投资的调控手段也由单纯的行政命令改为同时运用经济杠杆。1998年徐州市城管委在全省首开先河,对市区黄金地段的9座公厕使用管理权进行公开拍卖, 总成交额达79680元,超出底价84.3%。

实施联合开发,将垃圾处理及综合利用基础设施由公益型转化为经营开发型,将其经营权作为商品推向市场,推动环卫事业滚雪球发展。在市委、市政府的鼎力支持下,徐州城管委等部门采用荒废地作价入股等灵活手段,同美国国际资源控股有限公司合作。根据协定,美方将投资8000万美元在徐州东郊上山厂址建设一座省内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绿色环保垃圾发电厂,既解决了徐州市垃圾出路,又可每年节约垃圾掩埋用地110亩,节约能源8.9万吨标准煤。

思路洞开,天地宽。徐州城管委主任庄玉斌向记者展示了徐州城管委下属机构进一步走向市场的新思路:将利用环卫自身优势,拓宽服务领域,如组成清洁公司,建筑物清洗公司,垃圾收集公司,粪便清掏公司,家政服务公司等,把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商场、宾馆、服务等行业,让环卫事业在产业化的浪潮中发展壮大,让徐州城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海洋中保持着冲劲,抒发着活力。

后记

当笔者写完这篇文章时,从上海又传来一则消息,让人振奋:9 月10日,来自北京、广州、哈尔滨、大连、徐州等城市的市长和同济大学、广东社科院等院校的专家学者计50余人汇集松江,就如何加强城市管理的横向交流、徐州城管模式的内涵等课题进行了研讨。在开幕式上,全国市长培训中心主任方兆瑞对徐州城市管理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近年来,徐州市在城市管理工作中注重理论研究,大胆改革、实践,探索了一条有特色的大中城市管理路子,在全国城市管理行业带了个好头。与会代表认为,徐州城管模式主要内涵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城市管理走法制化、市场化道路,做到管理与服务并重、动态管理与静态管理相结合。

(二)把城市管理纳入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综合体系中,将抓城市管理与抓经济建设的重要性等同看待,城市管理成为徐州市委、市政府抓现代文明城市构建的核心工程。

(三)徐州城管委是一个团结的且充满战斗力的班子,敢于碰硬,敢于难中求进、难中求胜,始终高扬着一种积极向上,奋发求进的精神,用自己的行动架起了市民与政府一座连心桥。

(四)徐州市城市管理工作勇于创新、善于创新,不论是在小区出新、户外广告管理、环卫产业化方面;还是在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城管监察队伍的自律管理等领域,徐州市都有独到的见解和成功的实践。

本版摄影:刘枫梧 孟庆辉

标签:;  ;  ;  ;  ;  

徐州市城市管理模式研究_北京城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