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健美操教育理论体系构建的思考论文

对健美操教育理论体系构建的思考论文

对健美操教育理论体系构建的思考

金玉 东北大学体育部

摘要: 健美操教育理论体系的构建,本质是研究健美操教育的人文原理和科学原理。但是国内健美操的教学与训练十分注重物化层面,而不重视人文素质的提高。多年以来,我们在这种重物轻人的健美操教学思想的影响下,实践中更偏重于健美操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了人文素质的培养。所以,要深入研究健美操教育理论体系,首先要研究健美操思想文化,其次要研究健美操的人文原理和科学原理,本文对其内容进行了思考与分析。

关键词: 健美操;人文原理;科学原理

一、对健美操思想文化的认识

国内研究健美操运动的学者普遍认为,健美操是将音乐、舞蹈、体操融为一体的有氧体育运动;还有学者认为,健美操是在音乐伴奏下运用各种不同类型的操化动作,融体操、舞蹈、音乐为一体的身体练习。可见我国对健美操的理解还是停留在重视技术、技能和体能等“物化”的研究,而通过健美操运动同步育人的深层次研究还远远不够,这是一种“重物轻人”的体育倾向。因此我们要研究由“物”到“人”的更深层次的健美操思想文化。

二、健美操人文教育原理

(一)健美操人文教育原理的机制

在健美操的教育过程中,培养情感和责任感尤其重要。因为健美操运动需要我们有丰富的情感和责任感来凸显外在美,渗透的越丰富、越深刻,其育人的效果就越真实、越充分。其实,在健美操的教学与训练中,情感和责任感的培养是有规律可循的。因为情感与责任感是相辅相成的。情感的培养能使人对他人、社会、事业产生关心、理解、创新的心理,从而激发出更多的激情和动力。但是若没有责任感的制约则会失去正义、失去诚信、失去方向。责任感的培养会让使命感、压力感应运而生,并能提升知识、技术和能力。但是责任感若没有情感做支撑,就会使人对事业、生活失去激情和动力,最终责任感也日渐减弱,甚至消失。

(二)健美操人文教育原理的原则

健美操人文教育具有普世性、非功利性和底线性,这是它与高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区别,但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健美操人文教育有三大原则:尽力性原则、协作性原则、尊重性原则。指在健美操的教学、训练和比赛中即使不能做到最优或取胜,也应尽全力去做。虽然练习者个性不同,但在发生矛盾时,大家必须相互协作、配合。练习者不能强迫他人和环境,而要尊重他人和环境,这就是三大原则。

(三)健美操人文教育的内容

情感是人对事物的体验到反映。情感包含积极性与消极性,它会产生增力效应与减力效应,也是引发激情、形成人文智慧的“原动力”,它有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拼搏精神。因此在训练中重视培养练习者的情感会有助于人文精神的构建,这也是健美操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耳为听觉器官,有司听觉、主平衡的功能。耳的主要功能为主司听觉,另外,耳也是人体的平衡器官。耳的功能靠精、髓、气、血的充养,尤其与肾的关系较为密切。肾精充盈,髓海得养,则听觉灵敏,分辨力高;反之,肾精虚衰,髓海失养,则听力减退,耳鸣耳聋。

三、健美操科学教育原理

(一)健美操科学教育原理的内涵

(2)炼心的内容

(二)健美操科学教育原理的内容

(3)健美操教育提升境界

健美操运动的主体是人,人体的物质代谢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过去人们认为身体调节是健身者唯一的动力来源和目的所在,这是不科学的。目前,大众健身者多以减肥为目的,进行单纯的体能锻炼或形体训练。然而,人体通过单纯的身体技能训练而表现出形体动作,大多缺少思想、艺术、情感的拙力,表现不出健美操原有人体美的丰富思想和令人羡慕的外在形体美,成为一种“见身不见心”的机械唯物主义。

健美操教育的科学原理是通过健美操运动提高练习者身心素质与思想境界。人们过去认为健美操就是“音乐+体操”外加有氧运动的形式。其实健美操是在此基础上,依靠人的内心来调节人体的内外环境来增进健康,提升境界的综合性体育运动。因此,我们要研究身、心、境三合一的健美操运动,从而促使健美操运动向科学与人文融合的方向发展。

阿东看着他,呆了几秒,仿佛想了想,又将母亲的棉衣拿了出来。阿东说:“好,我们让姆妈穿暖和一点。你拿到外面,找个太阳大的地方晒一下。”

(1)炼身的内容

坚定的信念及更高的境界往往能创造奇迹。健美操动作的表现不仅局限于肢体语言,还要用艺术的“心灵”去感受,达到身、心、境完美结合。健美操教育的境界,就是通过对练习者“身”、“心”的培养,提高练习者文化素养与境界,从而在健美操运动中创造奇迹。

健美操教育“炼心”要从“知、情、意”三方位提升人的心力,从而增进人的心理健康。目前心理健康往往是反映人的品位高低及运动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作为健美操的练习者更应具备这种素质。过去健美操运动“重技术轻育人”,所以人们偏重于研究健美操的训练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人的体能、技能和心理素质有所提高,但忽略了内在素质的提升,这种长期“重物轻人”的落后观念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健美操是一项表演技能非常高的运动,运动员要兼备文化素养与高超的表演技能才能把健美操的思想演绎的淋漓尽致。

四、总结与建议

(一)结论

健美操教育是研究深层次的思想文化和器物文化相结合的完整文化,即“硬文化”与“软文化”的结合文化。通过对健美操文化的传承、培养优质的人才,长期以来,国内健美操教学偏重于提高技能、体能和锻炼规律,即“物道”。忽略了同步培养人的情感和责任感,即“人道”。未来健美操教育理论就是要“人道”与“物道”融合和人文与科学融合。其本质是通过健美操文化的传承,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变健美操“项目教学”为“项目教育”,即健美操教育。把单纯的健美操“知识技能传习”变为“文化传承”。

2.家庭环境方面。学生的课余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家庭环境对学生诵读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作用。经调查发现,家长陪同下的学生,其诵读能力更强。因而,教师可定期推荐一些诵读的古诗文,要求家长陪同学生一起接受古典文化的熏陶,也便于家长为学生做一些讲解。《三字经》中的“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些篇章侧重于家庭与教师,值得广大家长进行深入学习,与学生共同成长。另外,教师可为家长推荐一些专题网站,引导家长运用这些学习资源,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增强家庭的凝聚力。

(二)建议

建立人文与科学相融合的健美操教育理论体系是一个全新的探索,需要在健美操教育实践中一步步研究和探讨。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是紧密融合的教育手段,在教学中这两种手段不能区分得过于明显,要相互交叉、相互促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它们发挥应有的作用。组织开展健美操教师的培训工作,使教师全面了解健美操教育的内容和体系,并进一步探讨研究健美操文化的建设问题。

Yaks and sheep are busy grazing, rain or snow is coming then.

参考文献:

[1]赵红.吉林省体育学院健美操教育课程新体系的研究 与实践[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 (03).

[2]李凡凡.高校健美操教学现状及改进思路探讨[J].大众科技,2010 (01).

[3]张利丽.高校健美操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华章,2013 (31).

通讯作者: 侴丽萍

标签:;  ;  ;  ;  

对健美操教育理论体系构建的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