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内涵、意义:裴斯泰洛齐教育思想中的教育心理学化论文_王雨露

背景、内涵、意义:裴斯泰洛齐教育思想中的教育心理学化论文_王雨露

(临沂大学,276000)

摘要:裴斯泰洛齐作为西方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心理学”口号的教育家,其思想的提出产生于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裴斯泰洛齐在前人的教育思想上总结升华,从而创造出具有丰富而又深刻的思想内涵的教育心理学化口号,对推动教育心理学化运动以及当时的欧洲教育产生重大影响,同时对于今天我们思考教育改革和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裴斯泰洛齐;教育心理学化;意义

教育心理学化作为西方教育史上一个重要的教育运动和教育思潮,具有深远的思想渊源。 虽然早期卢梭、洛克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中已包含了心理学的萌芽和因素,但在西方教育史上,是裴斯泰洛齐第一次明确提出了 教育心理学化 的主张。其思想的提出经历了三个阶段。1800年发表的《方法》中,首次明确的提出教育心理学化;1801年在《葛笃德如何教育她的子女》中再次强调了这一口号;19世纪初他初次明确强调指出,教育作为一种科学必须以心理学为基础。裴斯泰洛齐本人并未对这一思想给出明确的定义和概念,但是总结他的著作不难发现裴斯泰洛齐提倡的“教育心理学化”要求一切教育活动,包括教学理论的提出、教学内容的编制、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原则的使用等等都要遵循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规律。

一、时代背景

教育心理学化思想的提出受当时背景下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首先19世纪西方经历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在科学上取得巨大成果,因此19世纪也被称为“科学的世纪”。科学发展日益繁荣使得人对于自我的科学研究更加深入,像心理学和生理学等科学的理论不断丰富、具体。裴氏这一教育思想的提出与当时科学的发展密不可分。在西方教育史上,对教育与人性、人的认识之间的探讨由来已久。亚里士多德在《论灵魂》中提出教育必须与自然相适应的思想;教育家夸美纽斯则首次明确论述了教育适应自然的理念和主张,他所说的人的自然本性是指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卢梭进一步论述了教育要适应自然这一主张。从这些发展历程中可以窥见教育心理学化的前身。事实上,裴氏的教育心理学化正是在自然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下逐渐发展起来的。

二、思想内涵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心理学化思想主要有四点内涵。一、要求将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理论指导置于儿童本性发展的自然法则基础上(理论心理学化)。裴斯泰洛齐认为儿童的自然天性遵循固有的方式发展,人的教育就是为了促进这个过程。只有认真探索和遵循儿童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规律性,才能实现应有的教育目的。因此书写有关教学理论所依照的依据必然是符合客观规律和儿童心理的。二、教育心理学化就是必须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适合儿童的心理学习规律(教育内容心理学化)。今天的小学课本的编制对这一点体现的非常明显。如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在每一册的开始都设置了学习伙伴,这些学习伙伴有和学生同龄的的男孩、女孩,也有可爱的动物和和蔼的老师,这样一来既拉近了教材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学习伊始就有代入感,又能激发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除此之外,小学教材内容色彩鲜亮、充满活力朝气,配图富有童趣,字体大小适中也能吸引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在此观点基础上裴斯泰洛齐主张学生应努力实现道德、体育、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他具体论述了初等教育的教学内容的编制,为近代欧美初等教育奠定了基础。三、教育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化。在裴斯泰洛齐看来,身为一名教师,你既要熟悉教材能够将教材内容准确的教授给学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你也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很难集中,这时候你的课堂应该着重于吸引孩子注意力,让他们跟着你走。与此同时,教师还应根据个别特殊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不同的教法。因为学生的心理发展速度存在着差异,从而造成了个体与个体的心理发展差异,在同一种教学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学生的情况下教师就要“具体学生具体分析”。四、要让儿童成为他自己的教育者。也就是教育者要适应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让儿童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总结、自我教育,由“他律”走向“自律”。小学是学生漫长学习生涯的第一步,和教授知识同等重要的的是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儿童成为自己的教育者,关键在于其自主意识的强化,这需要家长和教师的配合。首先在学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从而让学生自主探讨、自主学习、自主实践。其次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不应过多干涉孩子行为,鼓励孩子大胆放手去做。由此看到,裴斯泰洛齐的这四点内涵贯穿起整个教育过程,从教育理论到教育实践,从教师到学生再到家长,从教材到课堂再到家,涉及的范围十分全面。

三、意义

裴氏的教育心理学化思想开启了欧洲的教育心理学化运动,直接为赫尔巴特的理论创造做了准备,使教育学进一步走向科学化。同时进一步发展了“自然主义”,补充完善了早期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不足。它也为后世的儿童研究和儿童心理学的发展奠定基础,促进了幼儿教育的发展。这一思想对于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我们今天再回头去看,仍然能够挖掘出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从而给予我们当下的教育改革一定启示。裴斯泰洛齐教育心理学化思想中的一些观点和我们今天的教育理论存在相似之处。一、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裴斯泰洛齐提倡学生实现道德、体育、劳动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我们今天提倡智力、道德、体育、美术、劳动技术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各方面基本素质以达到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根本目的。另外从五个角度对学生学习目标做出明确要求能够改善当前一味强调知识至上的局面,二、直观性教学原则和循序渐进性教学原则的应用。这一教学方法在我们今天的小学教学中广泛应用。如学习图形、计算面积时,学生会对长、宽、半径、边等概念和公式产生疑惑。这时候教师可以借助直观演示法为学生展示这些图形模具或借助生活实物帮助学生加深这一概念的理解。关于循序渐进性,裴斯泰洛齐说:“正如智慧和才能的发展一样,教学‘要有一个适合人类本性的、心理学的、循序渐近性的方法。’”我们今天对于循序渐进性方法的应用也是基于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儿童心理发展有阶段性和连续性以及方向性和顺序等特点。因此对学生的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揠苗助长的,而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根据学生的水平提供同等水平的教育,也就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教育要走在心理发展的前面”。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裴斯泰洛齐提倡儿童成为自己的教育者和今天的发挥学生主体性教学理论是相似的。发挥学生主体性意味着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身为小学教师,必须清楚的知道,引导学生探讨“为什么”远比直接告知他们“是什么”更重要。当前我国正处于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时期,结合我国教育实践思考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为我们深入思考和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

[2]余中根:《裴斯泰洛齐教育思想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

[3]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北京编译社

[4]李明德:《裴斯泰洛齐与教育心理学化 》

论文作者:王雨露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7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  ;  ;  ;  ;  ;  ;  ;  

背景、内涵、意义:裴斯泰洛齐教育思想中的教育心理学化论文_王雨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