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6W”方法在高考人文地理复习中的应用_人文地理论文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6W”法在高考人文地理复习中的应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文地理论文,素养论文,地理论文,核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提出

      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研究制定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推动了地理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新修订中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地理核心素养应当包括如下几个部分:可持续发展;地理区域认知;地理综合思维;地理实践能力;地理学业评价。当今,地理核心素养必将成为高考的一大重点,故在高中地理复习中,需要渗透地理核心素养,提高复习效率。

      人文地理是历年来高考的重点,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来看,它往往结合区域地理和自然地理进行综合考查,相对于自然地理和区域地理,人文地理概念多,知识点分散,不容易抓住重点,综合复习有难度。阅卷中也能反映出,学生的人文地理考题基本都能得分,但满分率偏低。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结合地理教学实践,提出“6W”法复习高考人文地理。

      二、“6W”复习法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笔者提出“6W”法,是指6要素复习法,要素分别包括有:Where(地点),When(时间),What(事件),Why(原因),Way(方法),Who(人物),这六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都是“W”,故将其总结为“6W”法。通过Where(地点),When(时间),What(事件),重点落实地理区域认知;通过Why(原因),重点落实地理综合思维;通过Way(方法),重点落实地理实践能力;通过Who(人物),重点落实可持续发展内容和地理学业评价。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一个“W”对应地理核心素养的一条内容,而是有重点地把握其中的一个或者是几个内容。在人文地理复习当中,抓住“6W”中的6个复习要素,找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将分散的知识点构建成为一个整体,力求达到高效性、综合性和应用性,落实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目标。

      三、“6W”复习法的应用

      本文以“美国东北工业区人口迁移”为例,利用“6W”法对人口迁移有关知识点进行综合复习。

      1.明确人文主题的地域空间位置—Where(地点)

      Where(地点)本意是在哪里。地理学科中的是指区域空间位置。地理事物所在的空间地理位置决定了其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在实际做题中,界定空间位置是分析题目中人文地理信息的基础,许多学生通常是由于定位错误而误用知识链接,进而导致失分。因此,区域空间定位容易成为学生高考解题的瓶颈。这就要求复习人文地理知识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定位,培养读图、析图的能力,重点落实地理区域认知这一地理核心素养。例如,分析“美国东北工业区的人口迁移”,首先要明确美国东北工业区位于美国的东北部、中央大平原东北部、五大湖周边,再调取人文地理知识储备:东北工业区是英国殖民者在北美洲最早开发的区域,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城市密集、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2.明晰人文发展演化的阶段—When(时间)

      When(时间)原意是什么时间、日期。在地理学科中是指人文演化的阶段。任何地理事物都是演化发展的结果,分析人文地理知识,就需要关注其不同地理现象出现的时期,找到时间演化规律,才能预测发展方向,把握发展趋势,为接下来的人文分析提供依据。

      3.分析呈现人文地理特征—What(事件)

      What(事件)的原意是什么事情。人文地理特征指人文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形成地理现象的综合表现。人文地理特征可以从人口、经济、城市、文化的角度去描述。分析区位是人文考查的一大重点,可以从国家政策、劳动力状况、市场条件、交通通达度、科学技术水平、历史基础等方面展开,进而总结最突出的地理特征。在高考中人文地理知识点比较注重考查知识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同时又兼顾细节性,既要抓住重点又要把握细节。故在人文地理特征总结时,重点落实地理区域认知这一核心素养。要把握美国东北工业区近现代城市化人口迁移,才能展开进一步的分析(见表1)。

      4.分析人文地理现象的原因—Why(原因)

      Why(原因)的原意是为什么。在地理学科中是指地理现象的成因,在人文地理的复习当中,往往要从地理事物演变的原因入手,深入分析人文地理特征,抓住重点,把握细节,突出地理实践能力。例如,分析美国东北工业区的人口迁移,就必须总结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自然因素涉及地形、气候、水源、土壤和矿产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文化、教育、经济、交通和婚姻;政治因素涉及战争、政策和政治变革。而在这些因素当中,早期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欠发达地区的人口为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成功机遇,前往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而在后期由于经济条件恶化和环境问题突出而选择进一步迁移。在分析人口迁移时可利用“推拉理论”(见表2),在不同时期,美国东北工业区的人口迁移方向不同,造成的原因不同,这就要求对比不同阶段的人口迁移特征,找到人口迁移的规律。总体上,美国东北工业区的人口迁移主要因素为经济因素和自然因素,政治因素影响较小。在20世纪70年代前,美国东北工业区经济高速发展,处于高速城市化阶段,巨大的经济吸引力拉动人口向美国东北工业区迁移。20世纪70~80年代出现了严重的城市问题,而此时美国的西部和南部经济蓬勃发展,环境优良;农村和小城镇的经济状况和基础设施改善,导致了东北工业区人口的外迁。80年代,美国对东北工业区进行改革,优化经济结构,治理城市问题,生存和生活环境改善,导致人口的回流(见下页表3)。

      

      

      5.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Way(方法)

      Way(方法)的原意是途径、方法。在地理学科中是指地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学习人文地理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其最终目的是要解决地理问题。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分析资源、环境与经济之间的联系,解决三者之间的矛盾。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而且有助于增强地理实践能力。人口的迁移会对迁入地和迁出地带来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见表4)。例如,在美国东北工业区的城市化过程中,早期的人口迁移能够给城市的发展注入动力,提供丰富的劳动力,扩大消费市场。但同时,也会导致就业机会减少,社会负担加重,医疗、教育资源短缺,住房、交通压力增大,而迁出地则面临劳动力流失,人口老龄化等一系列问题。当出现了积极影响时,需要继续引导让其良性发展;当出现不利结果时,应当适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美国东北工业区采取了一系列的综合治理措施(见表5),在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美国东北工业区处于转型阶段,人地矛盾最为突出,面临诸多问题:矿产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突出、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提高、经济增长缓慢、许多工厂倒闭、失业率增高、人口大量外迁。美国及时采取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科技、治理污染、美化环境从而促进了人口的回流。

      6.阐述人文地理思想—Who(人物)

      Who(人物)原意是谁。在这里是指学习的主体,即我们,主要是人文地理思想。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科的核心思想,从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来把握复习的内容。学习地理,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尊重自然和遵循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改善人地关系,合理安排人类活动,实现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教师组织的复习活动能否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在于是否落实“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地理复习需要让学生体验地理在生活中的价值,引导学生提高地理核心素养来强化解题能力。美国东北工业区的人口迁移,反映了人地关系的演变历史。在这个过程中,美国东北工业区经历了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跌宕兴衰,面临各种机遇和挑战,又采取各种措施来应对这些挑战。其中利弊得失值得我们借鉴:我国正处于高速工业化的进程中,面临当年美国东北工业区类似发展的问题,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地理核心素养是高中地理学科考察的重点,高考中人文地理知识点纷繁复杂,不易总结归纳。本文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利用“6W”法以“在何处,什么时候,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发生,造成了什么结果,怎么去解决”为主线,帮助学生回顾地理知识,理清地理思路,总结地理解题方法,构建人文地理知识体系,从而提高高考复习效率。

      

      

      

标签:;  ;  ;  ;  ;  ;  ;  ;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6W”方法在高考人文地理复习中的应用_人文地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