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科技创新环境下专利权质押分配差异研究_科技论文

区域科技创新环境下专利权质押分布差异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专利权论文,科技创新论文,差异论文,区域论文,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0 引言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与科技实力正日益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专利权正是企业最具活力的知识产权形式。专利权作为企业受到法律保护的发明创造,可通过质押、转让、出售、商业化、许可等多种方式带来收益[1]。2006年10月30日,全国首例专利权质押贷款在北京诞生,随后广州、上海、浙江等沿海地区企业相继开始利用专利权质押获得贷款,并且迅速向我国中西部地区扩展[2]。目前,对于专利权质押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专利权质押发展现状[3]、融资贷款和相关法律制度等方面[4-7]。从区域层面分析我国专利权质押发展现状的研究,尤其是对我国专利权质押区域分布差异原因的探究较少。专利权作为知识产权的一种代表形式,离不开科技这个核心推动力。因此,本文将基于区域科技创新环境探讨我国专利权质押区域分布差异,分析推动我国不同区域专利权质押迅速发展的科技创新因素,为推动我国专利权质押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1 我国专利权质押区域发展现状

       从2006年北京市第一例专利权质押贷款融资的实现到2012年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实现3365例专利权质押融资,我国专利权质押实现了飞速发展。但从区域层面来看,我国专利权质押存在区域分布不均衡的问题。根据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权质押合同2008-2012年的统计数据,对我国专利权质押区域分布现状作出如下分析[8-12]:

       (1)专利权质押区域分布数量比较。从图1可以看出,2008-2012年我国专利权质押数量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东部地区表现最为明显,从2008年的139件增加到2012年的2377件。但在不断上升的过程中,东中西部地区专利权质押数量差异日趋明显。在这5年间,东部专利权质押的数量一直遥遥领先,2012年东部地区专利权质押数量是中部的3.8倍,西部的6.55倍。同时,中西部专利权质押数量差异也在不断扩大,2009年以前西部地区专利权质押数量高于中部地区,但从2010开始,中部地区专利权质押数量开始超越西部地区,到2012年,两者数量比为1.72∶1。

      

       图1 2008-2012年专利权质押区域分布

       (2)专利权质押数量增长率区域比较。从图2可以看到,2008-2009年东部地区专利权质押数量增长最快,增长率达2.74%。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最高增长率分别出现在2010年和2011年。由此可以看出,随着东部地区专利权质押数量的快速增长,企业利用专利权质押进行融资的方法开始向中西部地区扩展。此外,从不同时间段来看,东中西部地区专利权质押数量增长率差异也较大。尤其是在2010年以前,东部和中部地区起伏较大;西部地区专利权质押数量增长率在2008-2011年持续上升。与2011年相比,2012年专利权质押数量增长率东中西部都有所下降。

      

       图2 2008-2009年专利权质押数量增长率

       (3)专利权质押区域分布比较。从图3可以看出,2008-2012年专利权质押省域分布数量在东部地区变化不大,而中西部地区省域分布数量在不断增加,其中,西部地区增长幅度最大。我国东部地区专利权质押主要集中在北京、广东、河北、江苏、辽宁、山东、上海、天津、浙江和福建。其中,广西和海南部分年份出现过专利权质押;中部地区专利权质押主要集中在安徽、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和吉林,随着时间推移,黑龙江和山西也开始相继出现企业专利权质押融资贷款;西部地区企业专利权质押主要集中在贵州、四川、重庆、云南、内蒙古、新疆和甘肃。2011年后陕西、西藏和青海开始逐渐出现专利权质押,但质押数量相对较少。

      

       图3 2008-2012年专利权质押省域分布数量

       我国专利权质押数量存在区域分布不均衡的现象,在专利权质押过程中,企业发挥着主导作用,区域科技发展、经济水平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13-14]。因此,本文将基于区域科技创新环境,探讨影响我国专利权质押分布差异的因素,运用分层多元回归法探究我国专利权质押数量地区分布差异的原因。

       2 基于区域科技创新环境的专利权质押差异实证研究

       企业专利权质押的实现,既需要企业拥有已获得专利的知识产权和通过质押获得贷款的动机,也需要区域科技创新环境的支撑。因此,本文主要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情况、政府科技政策落实情况、企业技术活动情况以及企业科技投入与产出5个方面分析区域科技创新环境对专利权质押区域分布的影响[15-17],如表1所示。

      

       本文主要通过GDP判断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专利权质押的影响;通过企业专利申请数(Patent)衡量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情况;通过企业来自政府部门的科技活动资金(

)和政府对企业技术开发的减免税(

)分析政府科技政策对不同专利质押的影响;企业技术活动情况主要通过企业技术引进经费(

)、企业技术消化吸收费用(

)和企业技术改造经费(

)衡量;企业科技投入与产出指标包含企业内部研发经费支出(

)、企业研发人员折合当时全量(

)、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

)和企业新产品开发费用(

)。

       2.1 变量选取与数据处理

       为了更好地分析影响专利权质押区域分布差异的原因,本文以东中西部专利权质押数量作为因变量,Patent作为自变量、GDP作为控制变量,GT、CT和CIO作为调节变量、Patent×CT和Patent×CIO作为交互项,运用多元层次回归法分别将变量引入回归模型,分析区域科技创新环境对专利权质押的影响。

       本文所使用的专利权质押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对专利权质押合同2008-2012年的相关数据,区域科技创新环境相关数据主要来源于2008-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工业企业统计年鉴》,将中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分为东中西3个区域进行统计分析。

       为了科学、合理和全面地反映不同区域科技创新环境因素对区域专利权质押数量分布的影响,均使用多个评价指标衡量政府对企业相关政策落实情况、企业技术活动情况和企业科技投入和产出。为了消除评价指标的共线性问题,也为了使下文进行多元回归各变量取值,在分析前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3个评价指标进行压缩,得到一个综合性指标。为了避免量纲和数量级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本文对评价指标的相关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转化成无量纲数据。公式如下:

      

       2.2 实证结果分析

       表2表示东部地区科技创新环境对专利权质押数量分布的影响。可以看出,东部地区企业专利申请数与专利权质押数量显著正相关。同时,引入GDP这一控制变量后发现,其与专利权质押数量呈正相关且影响显著,表明区域经济发展在推动地区科技发展的同时,促进了专利权质押的实现。模型3、模型4和模型5分别引入了政府科技政策落实、企业技术活动情况以及企业科技投入和产出3个调节变量,从调整后的

来看,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但可以看出,企业科技投入与产出因素对东部地区专利权质押数量影响并不显著,且两者呈负相关关系。政府科技政策落实情况和企业技术活动情况对专利权质押数量调节效应显著,调节系数分别为0.320和-0.203,表明政府对企业科技活动的资金支持以及相关技术开发免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企业科技的发展,但仍然不能解决企业融资问题,需要通过专利权质押获得贷款。企业技术活动情况与专利权质押调节效应负相关,说明企业在通过自身实力对技术进行引进、消化和改造后能更好地推动企业发展,不必再依靠专利质押活动进行融资贷款。模型6中加入了调节变量及其交互项,回归模型拟合度较好,但是企业技术活动以及企业科技投入和产出与企业专利申请数量对专利权质押数量调节效应并不明显。

      

       东部地区包括: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

       表3表示中部地区科技创新环境因素对专利权质押数量分布的影响。可以看出,中部地区企业专利申请数与专利权质押数量显著正相关。但根据模型2的回归结果,在引入GDP这一控制变量时,企业专利申请数量对专利权质押数量的影响不再显著。模型3-5分别在模型2的基础上引入调节变量,模型拟合度较好,说明政府科技政策落实、企业技术活动情况以及企业相关科技投入与产出对企业专利权质押均呈正相关关系,但在模型3中引入调节变量GT后,企业专利申请数量对专利权质押数量的影响不再显著。从模型6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到,企业科技活动投入与产出对企业专利申请数量交互项的调节效应也不显著。

      

       表4表示西部地区科技创新环境因素对专利权质押数量分布的影响。从模型1、模型2可以看出,影响西部地区专利权质押数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企业专利申请数量。由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因此科技创新环境对专利权质押数量的影响并不显著。模型3中,政府科技政策落实对专利权质押数量的调节效应较显著,调节系数为0.732。模型4中,企业技术活动情况与企业专利权质押呈负相关关系,表明在西部地区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和改造后能很好地推动企业发展,不必再运用专利权质押获得贷款融资。模型5和模型6在引入调节变量和交互项后结果并不显著,模型拟合度不是很好。

      

       3 结语

       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专利权质押分布现状,并从区域科技创新环境的角度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导致企业专利权质押区域分布不均衡的原因,经过实证分析发现:

       (1)区域企业专利申请数量与专利权质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专利权质押具有促进作用,而在西部地区这一作用并不显著。

       (2)政府科技政策落实情况对企业专利权质押有一定影响,但影响并不显著。表明政府对企业科技活动的资金投入和免税等相关政策并不能很好地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3)企业技术活动以及企业科技投入与产出同专利权质押负相关,在中西部地区这一影响更为显著。表明如果企业有能力进行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开发,有资金维持企业的科技活动就不会再通过专利权质押进行融资。也说明在中西部地区很多企业并未意识到运用知识产权和无形资产进行融资可以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而是会选择采用较为传统的贷款方式。

       因此,要想改善我国企业专利权质押地区分布差距较大的现状,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运用专利权进行融资[18-19]:一方面,政府应意识到中小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密切,大力提倡和鼓励中小企业进行专利权质押,尤其是在西部地区,应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加以支持。如贵州省专门出台了《贵州省专利权质押贷款贴息补助管理办法》,并取得显著效果,专利权质押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同时,对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应给予重视,提高企业专利申请数量,为企业进行专利权质押提供基础。此外,政府应提高金融机构对专利权质押的参与热情,让企业相信通过专利权这一无形资产可以获得贷款。另一方面,专利权质押融资作为一个新兴事物,近几年才逐渐发展起来,但确实是企业融资的一个有效途径。企业应积极通过相关政策法规以及市场情况,将有价值的专利进行质押获得贷款,促进企业进一步的技术开发和商品推广,而不是将其束之高阁。

标签:;  ;  ;  ;  ;  ;  ;  ;  

区域科技创新环境下专利权质押分配差异研究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