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在绿色生态城区规划设计中的探讨论文_张小平

海绵城市在绿色生态城区规划设计中的探讨论文_张小平

四川省平昌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四川平昌 635000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绿色建筑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城市建设规划设计中,从原来的单项应用逐渐演变为综合集成应用。因此,海绵城市在绿色生态城区规划设计中的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绿色生态城区与海绵城市进行了概述,详细探讨了海绵城市在绿色生态城区规划设计中的策略,旨在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规划设计

目前在我国城市建设规划过程中,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绿色生态城区,协调经济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海绵城市能够有效的整合水资源,提高城市对水资源的利用,因此本文对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进行深入探讨,以此提高城市规划社会水平。

1 绿色生态城区与海绵城市概述

当前,城市建设规划中注重绿色生态环保,绿色建筑也成为地区代表,绿色建筑技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逐步形成创新环保的新型城区建设模式。以绿色生态城区建设作为标准进行房屋的建设、空间的设计、交通以及产业等规划,在新建城市中,要充分发挥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理念和原则,科学的规划城市中的不同区域。将绿色生态环保的理念融入到不同环节中,建设绿色生态城区。当前城市经济以及现代化水平逐步提高,城市人口数量也逐渐增多,但是资源数量不断减少,工业发展使得生态环境污染严重,所以必须要科学的对绿色生态城区进行规划设计。

海绵城市的主要目的是吸水、渗水、蓄水以及净水,有效利用水资源,使其作用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为使水生态环境的安全得到保护,在建设海绵城市时需要认真、全面、严谨。结合生态原则建立健康、生态的环境,引入更多满足海绵城市建设所需要的基础设施,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维护海绵城市的安全,并保证排水防涝工作的有序推进。近些年来,全球气候回暖,暴雨、冰雹以及洪水等自然灾害不断出现,使得城市内涝极为严重。并且随着城市的开发建设,地面下沉,地表径流数量增加。一般城市的排水系统不能对大量的降水径流进行应对,如果情况严重甚至会出现城市内涝,所以必须要积极建设海绵城市,从而使这种情况得到缓解和改善。

2 海绵城市建设规划所用的主要技术工艺

2.1生物滞留技术

生物滞留技术是指利用基质将雨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过滤、吸附,以此实现对雨水的净化,生物滞留技术能够段短暂储存径流域水,然后使得流域水逐渐渗透土壤中,减少地面径流量,进而降低雨水污染。生物滞留技术具有很多种作用方式,在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过程中,采用的技术种类主要有三种,即雨水花园、下凹式绿色以及生物滞留池等等。另外生物滞留技术不仅可以起到水体调蓄作用,还可以起到改进土壤的作用。

2.2透水性铺装

透水性铺装有许多种类,具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缝隙透水铺装。采用细砂石子等物质,将其填入到路面砖之间缝隙,进而形成缝隙透水铺装。这样即使路面砖不具备透水性,但是可以通过路面砖之间的缝隙渗透地表水。(2)自透水铺装。它是通过下垫面块的构建,一方面避免出现材料衔接以及铺设之间的缝隙,另一方面通过下垫面块渗透雨水。遇到干旱季节,可以利用自透水铺装,帮助土壤进行换气。(3)缝隙透水与自透水铺装结合使用。缝隙透水与自透水铺装结合使用,可以形成一个完善的渗水体系,一共分为四层,即透水垫层、透水基层、找平层以及透水面层,可以提升渗透效率,达到良好的渗水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海绵城市在绿色生态城区规划设计中的策略

3.1绿色生态城区中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策略

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规划建设中,需要做好总体规划,并对不同区域的规划点进行合理分析。海绵城市建设规划中,水生态敏感的区域建设是最为关键的,工作人员不能在河流、湿地等位置进行建设,并且需要兼顾城市建设蓝线,进而进行保护,在城市建设中,将重点放在城市水体间的衔接、雨水系统的开发以及径流排放系统等方面,使水体的纯度得到维护,避免水体受到二次污染。城市集约节约开发建设中,工作人员要科学的规划开发城市生态空间,保证其合理、完整性,从而使生态环境得以保护;同时结合地面硬化情况对透水铺装面积、绿地面积进行合理规划,使城市雨水渗透有序推进;并有效控制地表径流,科学规划雨水排水区域,科学设置渗水径流通道,有效收集地表径流。

3.2确定海绵城市建设方向

在对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时,需要对城市中雨水排水等进行分析,注重资源的节约以及水环境的保护。当前相关部门对于海绵城市的建设规划已经出台了技术标准,并且遵循良好的原则对海绵城市进行建设,并从生态、安全等方面进行考虑分析。在海绵城市开发建设中引入低影响开发的思路,并且积极强化低影响开发中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当前的城镇化发展建设中,注重将自然力量引入到排水中,优化海绵城市的建设,从而使相关建设对城市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利用自然水循环等使城市生态获得更好的发展。

3.3有效规划绿色生态城区中海绵城市建设程序

在对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规划建设中,应该科学规划建设程序,因此需要从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入手,并分解细化城市规划的程序。也就是要对城区场地建设的位置、地理条件、植被环境等进行分析,并且依据严格的要求开展相关操作,从而使评估效果能够更加真实、全面准确。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在绿色生态城区规划设计中的探讨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要进一步加强海绵城市在绿色生态城区规划设计中的策略,这样才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阳.海绵城市在绿色生态城区规划设计中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8(26):121.

[2]丁海涛,刘健鑫.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探讨[J].居业,2017(09):65+67.

[3]任继哲. 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济南市既有住区低影响开发策略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7.

[4]郑翔云,付士磊.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探讨[J].考试周刊,2017(41):193-195.

[5]吴琼.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3):236-237.

[6]宋晗. 生态住区理论及天津绿色生态住区的发展[D].天津大学,2017.

[7]农佳莹,李毅明,尹锦艳,陈真钰.南宁五象新区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规划[J].规划师,2016,32(11):51-54.

[8]陈蓉娜. 海绵城市技术在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中的应用[D].湖南农业大学,2016.

[9]束方勇. 基于水文视角的重庆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研究[D].重庆大学,2016.

[10]彭乐乐. 海绵城市目标下的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6.

论文作者:张小平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模拟》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1

标签:;  ;  ;  ;  ;  ;  ;  ;  

海绵城市在绿色生态城区规划设计中的探讨论文_张小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