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使用不良反应与对策分析论文_王胜麟

(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 药学部 430000)

【摘要】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使用不良反应与对策。方法:研究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4月期间随机抽取的我院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使用不良反应患者250例,分析其不良反应具体情况。结果:变态反应为53.2%,胃肠道反应为29.6%,血液系统反应为7.2%,肾毒性反应为5.2%,肝毒性反应为4.8%;不良反应原因中,用药前后饮酒为45.2%,饮食习惯所致为16.4%,个体差异者为11.2%,环境因素者6.0%,情绪因素为14.4%,药物因素为6.8%。结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使用中不良反应存在一定发生率,对患者带来一定用药危险,需要做好对应的用药规范,做好患者行为规范与过敏史情况的了解。

【关键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对策

Cephalosporin antibiotic adverse reac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use of cephalosporin antibiotics, adverse reac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Methods: Cephalosporins 250 patients adverse reactions. Results: allergy 53.2%, 29.6% gastrointestinal reactions, blood system response 7.2%, 5.2% renal toxicity, liver toxicity 4.8%; causes adverse reactions, drinking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45.2%, 16.4% due to eating habits, individual differences were 11.2%, 6.0%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emotional factors of 14.4%, 6.8% drug factors. Conclusion: The use of cephalosporins need to make the corresponding medication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Key words:cephalosporins; adverse reactions; countermeasure

在机体组织受到细菌感染后运用抗生素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相关症状,改善机体状态。本文通过研究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4月期间随机抽取的我院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使用不良反应患者250例,分析其不良反应具体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4月期间随机抽取的我院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使用不良反应患者250例,男性146例,女性104例;年龄范围为8岁至71岁,平均年龄为(37.5±12.1)岁;疾病范围中,呼吸系统86例,泌尿系统74例,外伤性41例,肠道系统19例,其他20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使用药物为头孢呋辛钠、头孢他啶、头孢噻啶、头孢曲松等。

1.2 方法

分析头孢菌素类使用后不良反应具体分类与所占比例,其中包括变态反应、胃肠道反应、血液系统反应、肾毒性反应、肝毒性反应;同时分析不良反应发生原因,用药后24h饮酒、饮食习惯、个体差异、环境因素、情绪因素、药物剂量不合理。

2 结果

2.1 250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使用不良反应类型

如表1所示,变态反应为53.2%,胃肠道反应为29.6%,血液系统反应为7.2%,肾毒性反应为5.2%,肝毒性反应为4.8%;

表1 250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使用不良反应类型

3 讨论

3.1 不良反应原因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使用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与患者饮食情况、机体差异、疾病、心理情绪状态与药物品质与使用都有密切联系。药物自身就会由于药物成分的不纯,药物剂量过大或者联合用药所导致[1]。患者自身疾病,导致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患者体内生物利用率情况不一,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状况。患者体质差异,部分患者属于相关药物的过敏体质者,同时年龄、身体素质状况都是导致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季节气候状况,例如严寒酷暑等极端天气下,温度的变化导致药物在机体内的代谢产生异常状况。患者个人饮食状况,例如饮酒以及其他食材与药物产生的化学反应[2],进而引发不良反应。从本研究中可以发现,用药前后饮酒情况是导致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需要做好相关问题的确定与嘱咐。

3.2 不良反应表现

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变态反应、胃肠道反应、血液系统反应、肾毒性反应、肝毒性反应等[3]。其中变态反应主要集中心慌、胸闷、荨麻疹与呼吸困难等,甚至情况严重会引发休克。而变态反应也会产生有时间上的差异,会存在快速发生与迟发状况,通常情况下会在用药后的半小时内发生,因此一般情况需要在用药前做好过敏试验,同时用药过程中需要做好用药反应的观察,从而有效的做好急救处理。胃肠道反应主要集中在恶心、呕吐、腹痛等不良反应,主要是因为头孢菌素通过胆汁排泄后进入胃肠道,进而导致相关反应,主要集中在头孢曲松等药物上。血液系统反应主要集中在造血功能障碍,引发血小板与白细胞指数下降,进而引发凝血功能障碍。肾毒性反应主要是因为药物剂量过大导致的药物浓度水平较高引发的肾损害,其中与氨基糖苷类药物做联合用药是会导致肾损害的严重化,一般集中在第一代与第二代头孢菌素,第三代头孢菌素的毒性相对减弱,因此如果属于肾功能障碍者需要严格做好该药使用。肝肾毒性反应主要是头孢类药物导致肝损伤,促使碱性磷酸酶指数提升,其中头孢曲松情况较为突出,但是一般在停药后可以自然恢复。

除了相关问题外,还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反应、药物热与局部刺激性的反应,因此要充分的做好不良反应情况的掌握,做好合理用药。

3.3 不良反应应对措施

在不良反应问题上,需要做好患者用药前的情况了解,包括患者饮食、过敏史、疾病史等情况,同时做好药物过敏的预防性措施,如过敏试验等,可以对应做好用药宣传手册的发放阅读,提升患者对抗生素用药注意事项的了解,用药上要做好对应生活管理的说明,避免患者饮酒或者使用具有不良反应性的饮食。同时要做好不良反应观察,及时发现并给予有效救治。同时要做好药物使用规范管理,注重联合用药与大剂量用药的监管,避免头孢菌素类药物与抗拮抗药物的联合使用,确保药物质量,避免药物质量不纯等问题的发生,选择药物品质好的药品供应商。用药期间需要做好温度调控,避免严寒酷暑对药物代谢产生的影响。如果患者在医院用药,需要做好治疗室温度控制。如果属于门诊用药,需要做好药物使用注意事项口头或者书面说明提醒。

总而言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使用中不良反应存在一定发生率,对患者带来一定用药危险,需要做好对应的用药规范,做好患者行为规范与过敏史情况的了解,有效的做好紧急预案处理,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导致的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

[1] 吴楣,陈媛.合理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1):47-48,49.

[2] 崔冬梅,牛娜.402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2):61-63.

[3] 唐永.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及相关应对措施的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3):89-90.

论文作者:王胜麟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杂志》2016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

标签:;  ;  ;  ;  ;  ;  ;  ;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使用不良反应与对策分析论文_王胜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