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的协调发展_市场经济论文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的协调发展_市场经济论文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的协同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民主政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指出:“我们搞现代化建设,中心任务是发展经济,但是必须有政治保证,不讲政治,不讲政治纪律不行。”党的十四大已经确定: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其相适应的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这就明确告诉我们: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讲政治。众所周知,我们是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不变的前提下搞市场经济的,因而市场经济必然关联着民主政治。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推动着民主政治的发展;市场经济的消极作用需要民主政治制约与消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在活动内容和运行机制上都存在着联系与互动的关系。因此,我们必须善于从政治与经济结合的角度认识问题,处理问题,认清并强化二者积极的联结点,引导二者的冲撞点,调节二者的平衡点。这对于推动二者协同发展,对于保证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都是至关重要的。

(一)强化联结点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积极的本质的联结点。强化其积极的本质的联结点,可以抵制消极因素的破坏,推进积极因素的发展。

1.经济民主与政治民主的联结。民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共有的本质含义,因此,最易形成自然的本质联结。市场在资源配制上的基础作用不仅适用于经济资源,也适用于思想资源、政治资源以及其他人文社会资源的配置,表现为对权力与义务的设定和分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

国家通过间接的民主政治干预(主要是法律的干预)和直接的民主干预(即以国有经济所有者的身份的干预),以保证与体现由经济民主转为政治民主,同时,把政治民主深化为经济民主。在两个民主建设中,人民可以更自觉、更直接地运用自身的条件参与市场经济的运营,参与民主管理。这就等于从政治上提供给人们自身劳动能力与生产资源结合的平等权利——择业权利。这是优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重要方面。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保证不了人民的劳动权,所以,人民纵然有择业权也很难享受。计划经济虽然保证了人民的劳动权,却又极大地限制了人民的择业权,也就等于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个性才能的充分发挥。显然,这也是对正当民主的一种限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以从经济领域启动民主政治机制,使劳动者有更多的条件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劳动方式,因而它是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种推动。

2.经济平等与政治平等的联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每个法人和自然人都有平等参与市场交易的权利,也就是平等参与社会资源配置的权利。地位平等、机会平等、主体平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本质的平等,是市场赖以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当然,竞争结果是不平等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竞争导致的经济不平等,又必然导致政治的不平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治上的平等可以保护因竞争造成的经济不平等者,有继续平等竞争的权利。而且,不管法人或自然人的经济属性如何,都给予平等竞争的权利。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公利和私利放在同一天平上,受同等法律保护。经济平等是政治平等的基础,政治平等是经济平等的保障。加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二者的联结,可以推动两个平等的发展。

3.经济上科学配置资源与政治上科学配置权力的联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是依据市场需求,科学地合理地配置资源,从而使人、财、物都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改革的主要目的也是根据社会需要,特别是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实现权力的科学分配,以充分发挥权力推动生产发展的作用。政府职能的转换,机构的精简与调整,各级部门权力的调整,无一不是为这一目的进行的。关键是,只要资源配置和权力配置都立足于科学,政治能实实在在地去为经济服务,二者就会紧密联结起来。

(二)导引冲撞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但有本质的联结,也有内在的冲撞。我们要把握住二者的冲撞集结点,给以法律的、思想的、经济的有力导引,使其减弱以致消除冲撞,进入协调发展的轨道。

1.公平竞争与以权谋私的冲撞。这种冲撞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有的经济实体与政权相结合,从而破坏经济实体间的公平竞争。市场经济要求政企分开,以创造企业平等竞争的条件。如果有的经济实体和权力机关或掌权人搞权钱交易结合起来与其他企业竞争,当然就是对公平竞争的冲撞与破坏。想搞权钱交易,总是有空子可钻的;杜绝权钱交易,是长期的斗争任务。

2.政治平等与经济差距的冲撞。在我国,政治平等是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而确定的,而经济平等却不可能随着政治平等的确立而同时全部确立。斯大林称此种经济现象为社会主义时期存在的事实上的不平等。这种事实上的不平等有待于经济的发展而逐步消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搞市场经济较之搞计划经济,不同地区、不同企业、不同个人的差距要拉大,也就是事实上不平等的现象要加剧,从而形成经济不平等与政治平等的更大冲撞。但是短期拉大差距是为了永远消灭差距。市场经济有利用人们的自私心理激发人的创造与竞争的直接目的,有以“私”反“私”的长远目标。所以,要采取措施,一方面鼓励一部分人通过正当劳动手段先富起来,另一方面又力争让落后地区、企业、个人尽快脱贫,最后实现共同富裕。否则,经济差距不断拉大,势必导致政治上平等关系的破裂。

3.民主权力与经济垄断的冲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过程。从宏观看,这对推动社会进步、生产力发展、社会财富积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都是大有好处的。但是,法人或自然人,他们的经济实力和民主权力往往是有很大关系的,起码是不可能完全分开的。不论是非法的以钱买权,还是公开的以钱定权,都是对民主权力的某种挑战。正因为这样,采取正当手段而取得经济垄断地位的(相对而言),会产生极大的社会主义政治与经济的正效应,采取不正当手段而取得经济垄断地位的(相对而言),会产生极大的社会主义政治与经济的负效应。所以,在这种冲撞中,必须注意发展正效应,而克服负效应。

(三)调节平衡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某些积极因素,也不是自然而然地达到相互促进、平衡发展的,需要党和国家注意调节它们之间的平衡,协调他们的作用,以免造成积极力量的相互抵消。

1.市场调节与计划调节平衡发展。搞市场是不是不要计划了?不是,中国、外国都不是,市场调节和计划调节作为两种经济调控手段各有各的用处,所以两者都要用。这是因为:第一,我国经济还比较落后,自然启动市场的经济力量不足,需要计划手段的推动。第二,历史原因造成了很多不合理现象,致使调整任务非常重,不运用指令性计划,很难短期完成;长期拖延,会影响市场机制的尽速完善和国家经济的增长。第三,我国的市场发育程度较低,不能不借用计划手段,以求相辅相成。第四,现正处在新旧经济体制交替时期,完全取消计划手段,会引起混乱。这就告诉我们,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计划调节手段是不可缺少的,关键是要寻求市场与计划调节的平衡度而已。

2.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改革平衡发展。历史反复证明:任何社会里,只有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相适应时,才会推动社会高速发展。适应的越好,推动作用就越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也不能例外,必须配套改革,平衡发展。两种体制的失衡势必加大矛盾,矛盾长期不能消除,就会影响经济建设与政局安定。调节二者的平衡,主要应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治体制。 特别是政府的职能与机构,一定要快转,快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小政府,大服务,少揽权,揽大权,做到宏观管好,微观放开。

(2)做好政治机构人员与经济机构人员的利益平衡工作, 以稳定两个队伍,调动双方的积极性。

(3)在各级人大、 政府都要建立与加强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的协调平衡机制。加强在共产党领导下,充分听取各民主党派关于这方面意见的工作。

3.经济与思想、文化、道德平衡发展。经济有其历史发展的阶段性。思想、文化、道德既有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又有对时代的跨越性;既有经济属性,又有政治属性,还有社会的公共属性;既有普遍性,又有层次性。经济的繁荣并不必然带来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道德水平的提高,而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道德的惰落,却必然搞不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上富了也可以复辟资本主义,这些结论都是不需论证的事实。总之一句话,搞市场经济更要强调两个文明一起抓,让两个文明平衡发展。

4.市场科学与其他科学平衡发展。在西方一些国家,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不同地带来了市场经济科学综合症,主要表现为科学发育畸型、科教营养不良、科学作假、高科技犯罪、科技封锁等。这种市场经济科学综合症的病根主要是急功近利思想和极端利己主义作崇。

值得我们深思的是,上述市场经济科学综合症,在我国刚刚发展市场经济的时候就基本上都出现了。究其原因,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某些人,特别是某些领导干部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思想作怪。另一方面是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产生的狭隘自私与资本主义的唯利是图的媾合,表现出从不同角度为个人私利与权益的贪婪攫取。近几年来,我们很多党员与领导干部,淡化了政治,弱化了党性,忘掉了根本,这就十分严肃地提醒各级领导,必须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采取强力的政治与经济措施,防止市场经济综合症蔓延。

标签:;  ;  ;  ;  ;  ;  ;  ;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的协调发展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