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项目管理论文_田芳

新时期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项目管理论文_田芳

山东齐泰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 淄博 256408

摘要:新时期以来,我国的建筑事业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对一个现代化的建筑企业来说,必须深入思考如何保证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提高企业的项目管理水平。建筑企业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就必须对这两方面高度重视,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阐述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意义,然后分析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工程项目管理。

关键词:新时期;施工技术;项目管理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的过程当中,建筑行业的整体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随着建筑行业整体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运用的重要性也开始被人们逐步的意识到。在此状况之下,施工单位本身要对于工程的施工技术进行全方位而且系统化的管理,力求能够更好的进行新技术的应用,力求能够为施工管理水平的总体提升提供必要的保障。

一、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意义

1、进一步提升工程的施工质量。作为施工过程当中的管理人员,必须要对建筑工程进行必要管理,其具体的工作主要包括: 第一,考察并且评价建筑工程的质量; 第二,找出比较容易出现问题的工程并且通知相关的部门来进行治理; 第三,判断建筑工程当中是否存在相关的隐患。因此,作为施工技术的管理人员来说,必须要保证良好的工作态度,以求能够对于保证建筑工程的规范性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此外,施工单位能够通过进行有效而且科学的施工技术来促使企业自身竞争力的提升,最终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2、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第一,作为建筑企业必须要保证工程施工符合客户的要求; 其次,作为施工单位来说整个施工的过程必须要严格的遵守相关的合同规定,务必在工程要求的时间内完成工程的建设任务,尽可能高质量的提升工程质量,对于施工过程当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事故的相关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另外,作为施工的技术管理人员来说,对于整体施工过程必须要进行全程化的管理,在工程整体施工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对于工程的施工状况进行预测,并且要不断加强事故隐患的处理能力,通过对于事故隐患进行必要的调查分析,随后要采取相关措施来避免最终事故的产生。

二、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时代的发展对建筑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建筑主要以钢架结构为主,且施工中斜屋面更具技术性,因此在技术方面重点讨论这两项技术。

1、钢结构施工技术。建筑钢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建筑物的主要结构是建立在钢结构的基础上,相比与传统建筑方法建筑钢结构的技术性更强,对施工过程的管理技术要求更高,必须保证建筑钢结构施工管理技术才能在根本上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在施工准备阶段需要对所有准备工作进行妥善安排,确保在材料准备、施工计划、人员安排、风险规避等方面做到最好。材料是建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必须保证建筑材料的质量以及周期性供应,保证建筑的进度以及建筑质量。作为整个建筑过程的基础,钢结构在安装过程中必须保证柱子以及房梁的角度垂直,让应力集中于垂直方向,使建筑物在建筑过程中不出现偏移。对于各种零件的安装方法,施工人员要熟练于心,在施工过程中使用正确型号的钢件,避免混用。定期对钢件安装后进行全检,避免出现钢件漏装或错装的现象,对施工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纠正。钢件除了可以通过螺栓进行连接外,对一些难以连接的地方还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焊接时通过高温融化使不同部分的金属融化冷却后融为一体的连接方法,是建筑钢结构中普遍使用的连接方式。建筑工程在施工前需要选择合适的焊接方式,并制定相关操作标准,让焊接工人按照标准操作。在焊接前保证不同焊件的位置摆放正确,避免出现角度偏移导致钢结构承载能力下降。

2、斜屋面施工技术问题。相对于平屋面,斜屋面在结构性能上更具优势,因此在建筑中被广泛使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斜屋面在建设过程中一般采用四十到六十度的倾角,由于斜屋面的板厚一般不超过12 厘米,其中的钢筋密集度过高,相邻钢筋间距过小,因此振动棒难以插入,对模板的加固处理难以进行。因此在浇筑混凝土时需要利用单面支模取代传统的双面支模,斜屋面承受混凝土振捣,容易导致混凝土掉落,造成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并伴有空洞、蜂窝等现象的产生,因此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需要保证混凝土从泵管流出后接着下流,并在流动过程中不断进行振捣操作,具体从操作位让混凝土在浇筑后从上至下进行抹平,将混凝土从过多的地方移至较少的地方,保证所有区域混凝土厚度基本相同。抹平后让其自行干燥一小时,之后利用振捣器进行振捣,振捣方向自上而下,此时混凝土在外力作用下开始第一次凝固,随着凝固过程的不断深入,混凝土流动性变弱,再利用建筑工具进行二次抹平即可。

三、新时期的工程项目管理

1、施工进度管理。为便于项目进度的科学管理,一般对整个项目工期进行分段,根据不同建筑阶段将其划分为几个合理的分工期。进度管理过程中必须让相关施工人员参与到管理中,按工期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并安排相关人员贯彻执行。在施工准备阶段需要对所有准备工作进行妥善安排,确保在材料准备、施工计划、人员安排、风险规避等方面做到最好,便与后期工作的展开。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施工的质量,切不可追求施工进度忽略质量控制。在进行不同阶段施工时,需要针对性制定相关的施工计划,管理人员根据施工计划进行进度追踪,并定期进行工作汇报,督促施工的进行,尽量将施工进度提前,为后续施工留下一定的宽松空间。

2、材料管理。建筑工程施工不仅需要较多的人力,还需要大量的工程材料。通常,工程材料在进入施工现场前应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并将施工材料和具体的工程设计标准进行详细的对比,只有审验合格的工程材料,才允许进场,避免在施工现场出现劣质材料。同时,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质检人员应对其进行复检,主要检查工程材料的种类、规格等指标。另外,还应认真审核复检报告,避免审核形式化,切实保障工程材料的质量。待工程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应依据供应商、种类、规格等分类堆放,并指派特定的人员看管施工材料。如若发现存在质量瑕疵的工程材料,应及时报告上级领导,只有保证工程材料均达到质量标准,才能进一步保证工程质量。

3、施工质量管理。施工管理人员应该将质量控制渗透到项目的各个方面,从施工设计到完工后的维护工作都是质量控制的范围。在原材料选购时,采购人员在采购前必须与工程人员进行协商,选取价格合适质量过关的建材,并由专业人员对预定采购的建材进行鉴定。采购人员一定要货比三家,选取价格和质量比较合理的卖家。专业人员对采购的钢材进行技术鉴定,判断其质量是否过关,做到在采购前后双重检查,避免劣质钢材流入建筑工地。施工前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培养他们的质量意识,施工人员是控制质量的第一要素,在工作时必须摆正心态,自觉做到对工作负责,合理的完成自己的任务。在施工前工程人员需要对容易出错的工序进行仔细分析,并制定相关施工标准,让施工人员根据标准进行操作。使用经验丰富的操作员执行关键工作,保证不出现低级质量错误。对不同施工阶段实施阶段性质量检测,并在每个阶段完工后有质检人员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签收后由上层主管进行二次审核,通过后方可进行后续施工,并将质量检测验收实名制,将责任明确到个人,保证在质量控制过程中不出现徇私舞弊的现象,同时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自觉做到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

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建筑工程施工要求日益严格的今天,建筑施工企业若想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应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增强综合竞争力,充分应用新技术和新型材料。构建现代管理体制,注重施工技术管理队伍的建设,切实保障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进而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 沈永杰, 何续龙. 浅论新时期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项目管理[J]. 中华民居: 下旬刊,2016(12).

[2]闵晓燕.浅论新时期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项目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8).

[3]高彩霞.试谈新形势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项目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10).

论文作者:田芳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3

标签:;  ;  ;  ;  ;  ;  ;  ;  

新时期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项目管理论文_田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