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浇灌,留住孩子论文_温莉萍

爱心浇灌,留住孩子论文_温莉萍

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高仓中心小学 653100

摘 要:农村孩子辍学现象令人堪忧,控辍保学,是农村中小学班主任面临的一大难题。控辍保学,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关爱学生,用真情实感防止学生流失;及时掌握并解决“双困生”的各种困难,让他们安心地上学;捐资捐物,奉献爱心,解决后进生的燃眉之急;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有效地防控了学生辍学流失;让家访架起家长、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

关键词:关爱 双困 沟通

一、关爱学生,情感控辍

教师职业道德第三条中说到,关爱学生,就是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1998年,我在玉溪市红塔区桃源小学任教,班上有一个女孩,她是父母重组家庭后才出生的孩子,她的父亲已经五十多岁了,身体又不好,有一个姐姐还在读书,是她的母亲支撑起了整个家庭,父亲的医药费和孩子们的生活费几乎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我听了这种情况,建议她家办个特困证明,证明办好了,孩子的生活费用也有了改善。之后,我让孩子担任了班委,经常给孩子鼓励,帮孩子树立面对困难的信心。我对这个班级赋予了极大的心血和爱心,当然尤其是这些有着特殊经历,特别需要关爱的孩子,一定特别用心对待。日复一日,我用自己的真心换取学生的认可和尊重。那一年,我们班没有一人辍学,我用我的真心留住了每个孩子。几年后,我调离了原来的学校,却经常收到孩子们在周末用父母的手机发来的短信。稚嫩而真挚的话语,偶尔还会夹杂着几个错别字,但我的心却是暖暖的。要赢得孩子的一颗真心,教师必须先付出一颗关爱学生的心灵。

二、辅导“双困”,帮教控辍

大部分学生辍学的原因是学习跟不上,上课听不懂。俗话说:“十个指头有长短。”学生的智力、能力也都不一样齐,那就要求教师授课时能照顾到全体学生,分层次,多目标。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扩展优等生的能力、挖掘中等生潜力、开发学困生的智力、发现双差生积极向上的兴趣,使他们不再因听不懂而灰心丧气,走上辍学之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传授知识有耐心,生活情感有爱心,控辍保学有恒心,做好“双困生”思想工作,用真心爱护学生,关心学生,及时掌握“双困生”的思想动态,解决“双困生”的各种困难,让他们安心地上学,以真情实感把“双困生”留住。

三、捐资助学,扶贫控辍

贫困生在辍学生中占了很大的比例。2000年,我们班上有一个女孩,我发现她在上课的时候总是郁郁寡欢的,下课的时候总是一个人在教室发呆,了解情况才发现她的家庭情况极为特殊,她的奶奶是聋哑人,爸爸的手部也有残疾,家中还有一个年迈的爷爷,一个五岁的弟弟,妈妈要照顾爷爷奶奶、爸爸和弟弟,还要管着地里的庄稼。家中的生活重担都压在妈妈的身上,家庭十分贫困。孩子好几次和妈妈说不上学了,她要在家里帮妈妈干活。了解情况后,只要一有机会,我都会帮她申请补助。今年十一月份,瑞源商贸有限公司为我校十五名特困生每人捐助了一千元,当她用颤抖的双手接过那一千元时,眼中饱含的是感激的泪水,一千元对她家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此外,我还经常找她聊聊天,说说话。渐渐地,她活泼了,开朗了,把感恩的力量化为学习的动力,学习成绩进步非常快。

捐资捐物,奉献爱心。让我们慷慨解囊,用善举为学生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用爱心帮他们重回温暖的教室,快乐地成长。为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四有”新人。

四、开展活动,培趣控辍

学生厌倦学校生活,特别是一部分中等生的离开,并不完全是因为来自学习的压力,有相当一部分人是觉得学校生活枯燥乏味,一天到晚除了看书就是学习,还要面对老师没完没了的说教,太没意思了。针对学生的这种想法,学校组织班级开展积极健康的文体活动来控辍保学是十分必要的,让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让所有学生感受到竞技的魅力,在竞技活动中感受到班集体的魅力。另外,每个班级也可以根据班级自身情况组织一些有益的活动,都可以让学生在玩中学,既开发了学生智力,又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五、家校沟通,家访控辍

班主任的家访是控辍保教的最有效的手段,只有通过家访,才能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在家表现,以便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教育。学期初,我建立了学生家庭联系卡,上面详细准确记录了每个学生的家庭住址,联系方式。坚持每天考勤制度,严格学生请假制度。这样就基本解决了后进生逃课现象,一旦发现问题和家长及时沟通,避免了由于学生因厌学而逃课最终辍学的现象。

参考文献

[1]陈国华 农村“非经济性辍学”现象透视——文化资本的视角[J].继续教育研究,2010,02。

[2]吴纯 浅析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的原因[J].新课程,2012,01。

[3]朱永新 新教育之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4]苏霍姆林斯基 著 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5]张秉才 辍学──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J].青海教育,2000,03。

论文作者:温莉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12月第29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

标签:;  ;  ;  ;  ;  ;  ;  ;  

爱心浇灌,留住孩子论文_温莉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