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郊区基层党建创新的调查与思考_党建论文

北京市郊区基层党建创新的调查与思考_党建论文

北京郊区县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情况的调查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建工作论文,基层论文,情况论文,北京郊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470(2007)02-0084-06

北京郊区县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在各级党组织努力下,已经取得很大进展,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战斗力,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我们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了经验,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对策,力求对有关部门和农村基层党组织深化党建创新有所启发和帮助。

一、基本情况

北京郊区县各级党组织在“三级联创”和“两个创新”基础上,认真学习贯彻北京市委《关于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意见》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紧密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凝聚群众共同奋斗为重点,以服务群众为开展各项工作的切入点,加大对基层党组织的功能、领导方式、工作机制、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创新力度,使基层党组织工作的思路越来越明确,党建工作逐步适应农村的新形势新情况。

——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凸显。北京郊区县各级党组织在贯彻落实市委《创新意见》时,正值党中央向全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正值郊区县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市委领导下,郊区县各级党组织紧紧抓住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契机,积极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同时又以基层党建的创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从调查的情况看,大多村镇党组织积极转变领导方式,努力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和农民利益的结合点,使长期困扰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两张皮”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解决。

其一,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农民利益需求为纽带,根据本村镇的实际情况,积极打造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农村,如房山区长阳镇党委在该镇经济发展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坚持科学发展观,因地制宜抓特色,科学运用城市化理念,使农村基础设施滞后、缺乏现代文明要素的制约瓶颈得到突破,走出一条全新的建设发展之路。密云县巨各庄镇蔡家洼村党支部带领村民建立集体农庄,组建“北京巨龙生态开发有限公司”,改变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的生产方式,有效解决了土地分散、效益低下的状况,使村民收入倍增。

其二,以农民增收为主线,引领农民共同致富,如怀柔区渤海镇党委以富民为主线,实施富民工程,他们依托资源优势,实现生态富民、种植富民、养殖富民以及招商引资富民,使该镇农民的收入大大增加。

其三,通过“党委加基地”、“支部加协会”等模式,把组织领导、政策引导、发动群众以及内引外联等优势同经济合作组织结合起来,由直接决策变为出谋划策,直接指挥变为引导服务,直接创办经济实体变为创造生产发展条件和环境,掌握了新时期农村工作的主动权,加强了党对农村经济工作的领导,增强了农村党建工作的生机与活力,加快了合作组织的建设步伐,合作组织迅猛发展,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民增收步伐进一步加快。

——基层党组织履行服务群众的功能有了突破性进展。基层党组织履行服务群众的功能是党章的要求,也是市委《创新意见》的主要内容。郊区县广大基层党组织从农民的现实需要和实际需求出发,在服务群众的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从服务内容、服务程度、服务方法等多方面创新,使许多村镇党组织的凝聚力大大增强,党群关系有了明显改善。

在服务内容上,许多村镇党组织已经将对农民生产生活的关心、帮助拓展到政治、经济、生活、文化等多个领域,突出表现在:(1)维护农民权益,解决农民问题,保持农村稳定。从掌握的情况看,相当多的基层党组织把保护农民利益、维护农民权益、及时解决好与农民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有的建立了人民调解中心,及时调解因生产生活、社会治安、拆迁转非、家庭矛盾等引起的问题;有的建立了法律服务团,为农民在新农村建设、土地征占和流转、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畅通了法律帮助渠道,使维护农民权益、解决农民问题具有了法律支撑。(2)在农村经济建设中,基层党组织为群众服务呈现了全方位特点,特别在培育和发展新型经济组织中,积极领办、创办农业专业协会,为广大农民提供资金、技术、信息方面的扶持,使农民各种专业协会迅速发展壮大,农民的致富速度加快,如通州区目前已发展和培育各类农民合作组织120家,带动了5万农户、10余万农民就业,户均收入达3.2万元。(3)解决党员群众困难,特别是关爱困难群众已经逐渐成为广大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行为,党员的职责和应尽的义务。深受农民欢迎的服务载体越来越多,如建立困难党员救助专项资金、困难群体信息数据库、实施困难帮扶工程等。(4)积极发展健康、文明、科学且特色鲜明的群众文化,也成为众多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海淀区西北旺镇党委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文化建设,全镇建立了2个文化广场,每个村都建了文化大院,大院内集健身、娱乐、休闲、教育、培训为一身,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村镇的精神文明建设。

在服务程度上,许多村镇党组织把帮助农民致富、化解矛盾、解决困难深化到标本兼治,突出表现在:解决群众的问题与困难的同时,从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要求入手,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努力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尤其对困难群体的帮助,不仅“输血”更注重“造血”,从根本上使农民摆脱贫困。丰台区王佐镇庄户村实施“了解村民心愿、加强技能培训、安置村民就业”工程,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53期6000余人次,安置了1366名村民走上就业岗位;昌平区流村镇党委以技能培训为抓手大规模培训农民,培训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与市场需要相结合,与个人情况相结合,让农民用自己的才智和双手致富。

在服务的方式方法上,许多村镇党组织已经将一般性的服务活动转变为建立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逐渐构筑服务体系。以海淀区西北旺镇为例,他们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从解决基层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入手,建立健全了多层次、全覆盖的一整套服务群众的长效服务机制。他们在干部中实行包片包村的工作制度,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难题;他们把物质救助和技能培训相结合,长期帮扶和临时救助相结合,建立起党组织服务党员、党员互助的“一助一”的长效机制;他们还建立了老干部、老党员关爱制度等,使服务形成体系。

——搭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平台。广大村镇党组织在党建工作创新中,积极搭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平台,充分发挥党员在新农村建设、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示范带头作用。一是“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中的先进分子培养成党员,党员带领群众共同发展,党组织带领致富能人不断进步”为主要内容的“双培双带”成为大多村镇党组织发挥党员作用的主要途径;二是建立党员服务队,为群众提供科技示范、信息咨询、致富指导等集中性服务;三是组织有特长的党员建立农村科技服务队,为群众种植、养殖、家庭手工业等提供服务;四是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如建立党员科技示范户、致富带头户、诚信经营户、帮带贫困户等,为党员搭建发挥作用的平台。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有的区县,如通州、密云等区县通过建立党员科技致富示范基地发挥党员作用。以密云县为例,他们于2005年初创建了党员科技致富示范基地。尽管时间不长,但效果十分显著。其一,党员科技致富示范基地以示范群众、服务群众为宗旨,“做给群众看,领着群众干,帮着群众办”,使科技致富示范基地成为广大党员服务群众的阵地,党员的服务意识、服务本领迅速得到提高;其二,提高了农村党员和群众的致富本领。党员科技致富示范基地利用人才、技术优势,以党员为主,辐射群众,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培训,传授农业实用新技术,使基地成为培养科技致富的“训练场”,有效提高了党员、群众的科技致富能力;其三,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党员科技致富示范基地均依托党员领办的专业合作组织和经济实体而建立,而且是建在产业链上,以学科技、用科技、科技示范为手段,把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紧密联结起来,使基地一头连市场,一头连农民,形成“农户+基地+市场”的产业化格局,实现了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真正起到了“建一个基地,兴一项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的作用;其四,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基层党组织本着“三服务”的原则,将示范基地作为转变工作职能的一个实践平台,努力构建上级党组织为下级党组织服务、下级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党组织和党员为群众服务的服务体系。可以说,党员科技致富示范基地找到了党员在农村新形势下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途径,在一定程度上也找到了党组织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利益的结合点。

——党内外民主政治建设向纵深发展。多年来,北京郊区县基层党组织对党内外民主政治建设进行了不懈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市委《创新意见》下发后,继续深入探索创新,使党内外民主政治建设向纵深发展。

在党内民主建设方面,广大村镇基层党组织普遍实行了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映、重大决策征求意见以及发展党员等情况公示,提前征求党员意见以及逐步完善“两推一选”的党内选举制度等。有些基层党组织在党建工作创新中,还大胆探索党务公开和党代表常任制、党的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发挥党代表作用的途径和方式,打通了一条扩大党内民主的新渠道,如门头沟区,一是实行了工作职责、工作程序、关键环节、重大事项和党员身份等党务公开,既保障了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又将党的工作置于党员和群众的监督下,使党员满意,群众欢迎;二是实行镇党代表在镇党代会闭会期间发挥作用的途径。他们明确了党代表在镇党代会闭会期间的职责,并通过建立工作制度和设立党代表活动室、党代表信箱等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在村镇民主建设方面,许多村镇基层党组织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方面进行创新,推进了基层民主的发展,提高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整体水平,如怀柔区在总结过去行之有效的民主管理制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村级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八步工作法制度》,增强了科学性,减少了决策失误,体现了民主性,密切了党群关系,保证了严肃性,推进了依法治村。大兴区在去年出台了“村级重大事项民主决策流程”,得到了群众的欢迎和认可,认为流程保障了他们的权利,集中了大家的智慧,维护了集体的利益。

——有效地整合了组织资源。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行政村为单位设置党支部的传统组织设置模式本身带有的封闭性和狭隘性的局限日渐凸显,越来越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加强。根据市委《创新意见》精神,北京农村各级党组织大胆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从目前创新情况看,尽管组织设置的具体形式不尽相同,但主要思路有共同点:一是按照服从和服务于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和村镇党组织建设的实际情况,探索党组织设置与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最佳结合点;二是从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生产力布局合理化和区域化出发,根据农村经济结构、经济组织形式的调整与变革,科学、合理地调整党组织设置;三是根据党员的从业结构、流动状况、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等情况,从当地情况出发,创新党组织设置;四是村镇党组织设置的创新与调整必须以有利于加强党同农民群众血肉联系为立足点。按照这样的思路,创新的主要模式有:(1)联合党组织,即把发展同一或相近产业、地域邻近的几个行政村党支部联合起来,成立党总支,充分发挥区域内各村的资源优势,把经济发展缓慢、党员人数较少、地域邻近的村划为一片,成立联合党组织。(2)专业党组织,即把党组织建立在产业链上,使党的组织体系和工作触角延伸到产业“链条”的每个环节。(3)流动党员党组织,即对工作地点相对集中固定、有正式党员3名以上的流动党员,建立党支部或党小组;(4)“两新”党组织,即对符合单独建立党组织条件的,要单独组建;对暂时不具备条件的,要按照“行业相近、地域相邻”的原则,联合建立党组织;对没有党员的,要采取派驻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系员等方式开展党的工作,使基层党组织有效地整合组织资源。

——拓宽了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的途径。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党组织自身建设的创新是关键。调查发现,众多的基层党组织都能够针对本村镇和本支部的实际,在领导班子建设、党员教育管理、党组织工作保障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实践,使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的途径大大拓宽。

在创新领导班子队伍建设方面,许多村镇党组织针对“书记难选”的状况,大力拓宽选人渠道,从以往的村内选人变为从乡镇机关优秀青年干部、优秀大学毕业生、农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人员和复原退伍军人等多个渠道选拔。昌平区流村镇归纳了八个字,即“内举”、“回请”、“外招”、“下派”,较好地解决了人才匮乏的问题;许多村镇党组织提高领导班子自身素质的方式灵活多样,如定时召开“书记学习会”,搭建起学习、交流、研究的平台,有的书记深有感触地说:“书记学习会使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中心中有了底数,少走了许多弯路”;有的区县将常规轮训、学历培训、精品培训(送院校深造)、点题培训(缺什么补什么)相结合,打造出“立体式”培训体系,使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更强。

在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方面,一是突出了对党员的服务和关心,比如有的区县通过政治上关心、生活上关爱、事业上关怀的关爱工程,创新了党员管理;有的区通过建立党员需求档案,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二是突出了党员教育的广泛性。有些区县建立了各种形式的党员教育网络,使党员普遍受教育。通州区马驹桥镇推行“党员中心户”,他们按照年龄结构相仿、文化水平相近、兴趣爱好相同、家庭住址相邻等特点组成中心户,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和机关干部与中心户挂钩,区委帮扶农村工作队成员在中心户担任学习教育指导员,形成了基层党员教育网络。三是突出了对党员的质量管理。有些村镇创新党员质量的工作机制,严把发展党员质量。门头沟区永定镇将入党培训成绩作为入党的一个条件,明确规定结业不及格不准发展入党,这一规定的实施受到群众欢迎,镇内申请入党的人数迅速上升。

在创新工作保障制度方面,各区县党组织在市委出台基层党组织工作保障措施的基础上,又根据本区县的实际情况,各自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如实施政策倾斜,增加经济相对落后村镇的活动经费补贴标准;设立专项资金,为村级党组织设立党建活动经费保障;增加党务干部的工资待遇及改善工作环境,解决办公场所简陋和党员活动场地狭小问题,不仅为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创造了良好条件,而且调动了党务干部的积极性。

二、主要问题及原因

虽然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离市委《创新意见》的要求和农民群众的期望还远远不够,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就我们掌握的情况看,目前突出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党建创新中存在的几个错误倾向。一是群众基础不扎实。有的村镇党组织创新的办法不少,高招也多,但由于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不够,在创新方案中掺进了一些主观随意性,使创新的群众基础不扎实,有的甚至违背了群众意愿;二是盲目地模仿别人的创新模式。有的村镇没有密切联系本村镇的自然条件、生产力水平、群众意愿以及传统习惯,盲目地模仿别人的创新成果,使创新偏离了正确的轨道;三是图形式,搞花架子。创新要做得实在,但有的村镇的党建创新体现形式的多,追求扎实的少;摆在表面的多,涉及实质的少;做给上级看的多,适合群众需求的少,没有在“凝聚群众共同奋斗”和服务群众上下大功夫;四是心态浮躁,好大喜功。有的村镇的党建创新刚有起色,没有多经实践检验就草下结论,浮躁的心态使创新难以向更深层次发展。诸如上述种种,主要是有些领导干部和基层干部对市委《创新意见》的精神学习不够、理解不深,党建创新的目的不明确,群众观念不强,是个人杂念及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影响等原因所致。

2.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主体地位在党建创新中体现得还不充分、不突出。有的村镇党组织对于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缺乏足够的认识,缺少必要的探索和创新;有的村镇党组织把为农民群众服务简单地等同于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使得党建创新忽视了这一重要内容。目前有的村镇出现的“干部干,群众看”、“剃头挑子一头热,一头凉”、干部的出发点好,但农民却不“买账”等现象,原因就在于农民参与还不到位,公开还不到位,没有激发起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建立长效机制的问题。虽然村镇党组织在建立长效机制上作出了很大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有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1)有的村镇党组织所建立的工作运行机制、服务群众的机制、党员教育管理机制、民意反馈机制等比较老套,时代感不强。(2)有的村镇党组织制度停留在文字上,与实际情况有差距;有的只是原则性地提出一些要求,贴近实际不紧,难以贯彻执行。(3)制度的衔接性、协调性不够。有些制度存在短期行为,随着领导的变动而变动,根据个人的主观意愿而改变;有的没有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制定制度的方向性不明确,经不起实践的检验。(4)由于缺乏对制度落实有效的监督、具体的保障措施和科学的考核奖惩,有的党组织虽然建立了若干制度,但执行起来随意性大,真正落实的不多;有的干脆把制度当成应付上级检查的工具,制度定了不少,但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推动工作。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党建创新中加大力度,认真研究解决。

4.“两委”关系问题依然影响到各自职能的充分发挥。在党建创新中,尽管许多村镇党组织在如何理顺“两委”关系上作出了极大努力,并制定了一些制度用于保障,但大多侧重于用制度理顺村两委会关系,没有具体深入到用制度去保障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大多在村镇党组织领导方式的转变上的创新,没有深入到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领导体制问题;大多主张实行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或相互“兼职”,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等,“两委”关系问题依然影响到各自职能的充分发挥。

三、对策与建议

1.求真务实,推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再上台阶。目前,北京郊区县党建创新工作的势头很好,热情很高,成绩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各级党组织在积极支持、鼓励和引领创新向纵深发展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牢牢把握创新的正确方向,用科学发展观,以求真务实精神,推动创新再上台阶。一要在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上下功夫。在总结经验时要对照市委《创新意见》进一步领会精神,明确方向,特别要注重在“凝聚群众共同奋斗”、组织带领群众共同创造幸福生活、围绕基层党组织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利益需求结合方式上寻找规律性的东西;在查找问题时对照市委《创新意见》的要求,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标准,发现不足,分析原因,及时纠正。二要在培养基层党务干部的创新意识、创新思路、创新精神上下功夫。(1)更新思路。组织他们深入学习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创新意见》精神,深刻理解基层党建创新意义、创新方向和创新重点,用新的思路指导自己的行动;(2)开阔视野。组织他们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取长补短。走出去,请进来,活跃思想。(3)营造宽松环境。破除那种只防出错、不求出新,只求保险、不但风险,只循陈规、不探新路的思维定势,克服唯书唯上、照搬照抄的行为习惯,让一切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创新愿望得到尊重,创新活动得到鼓励,创新成果得到肯定。三要在求真务实上下功夫。积极引导基层党务干部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党建创新活动,围绕建设新农村、促进社会和谐,在党建创新中出实招,抓实干,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不作表面文章。

2.积极营造党内和谐局面,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最近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要求各级党委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扩大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团结统一,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这不仅是一种新理念,而且是党建工作的重大创新,它为正在进行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开辟了新途径。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党内和谐是关键,村镇党组织应把营造党内和谐局面放在党建创新的首要位置,以此带动农村社会的和谐建设。

党内和谐一般是指党员与党员的和谐,党员和党组织的和谐,党内上级与下级的和谐,但在市场经济出现利益多元化的情况下,党内和谐更强调党内不同利益集团要在共同利益下实现和谐。为此,要建立和完善党内民主的各项制度,把扩大党内民主贯穿于党的工作的各个方面;要推进党务公开,积极拓展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保障党员行使党章赋予的各项权利;要规范党内生活,努力维护党员与党员之间、党员与党组织之间、上级党组织与下级党组织之间的和谐关系;要营造党内和谐的环境,使党内不同意见可以平等讨论,鼓励和保护党员讲真话、讲心里话。同时也必须严肃党的纪律,认真落实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教育党员干部自觉遵守党章、切实贯彻党章、坚决维护党章。

3.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胡锦涛指出:“亿万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证。”农村的落后,表面原因是经济的落后,实质是农民的文化程度、就业技能、创造潜能普遍落后所致。因此,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问题是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也要紧紧围绕这一关键问题展开,要把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作为党建创新的重要内容。

其一,建设全新的农民队伍。要按照“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标准培育新型农民。重点是: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满足农民发展致富、创业致富的需求;转变农民的思维方式,使农民逐渐用开放的思维方式替代封闭的思维方式;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引导广大农民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抵制腐朽文化,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

其二,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需要有具体的组织形式来实现。没有适当的组织形式,农民的意志很难得到表达并成为社会目标,也没有力量保证这些目标的实现。基层党组织需要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其三,切实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疏通农民利益表达的途径。健全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让农民真正享有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不断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切实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

4.建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2006年6月,党中央针对基层党建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制定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四个长效机制文件,标志着党的制度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党建创新中,要在中央四个长效机制文件基础上,结合农村的实际,努力形成适应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的长效机制,使基层党建工作逐步走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首先,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学习贯彻四个长效机制文件,通过多种形式,抓好文件的学习培训,掌握主要精神,熟悉基本内容,把握基本要求,并与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在准确把握文件提出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基本内容、工作原则、方法途径、保障措施等的基础上,建立农村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其次,要对已经建立的制度和机制进行认真的梳理,凡与中央四个长效机制文件主要精神不符合、不一致的,不适应新形势、新情况要求的,要修改完善。再次,要根据中央四个长效机制文件精神,结合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大胆创新,探索新制度。第四,建立与制度和机制配套的监督和保证制度,以保障制度的落实和机制的运行。

5.探索从根本上解决“两委”矛盾的途径。村民自治后,“两委”的关系便成为长期困扰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问题。尽管理论界和党务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使这一问题有所缓解,但还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中,应在已取得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探索和实践。目前急需要做好的事情是:对宪法规定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享有对村民自治的领导权力,村民自治组织享有自治权力进行充分的理解;规范各自的具体职责范围和权限;对各自执行职责的情况要订立制度予以监督;制定保障村镇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的制度;提高基层干部素质,努力做到“尽职不越位”。

(执笔人:王素芳、安平)

标签:;  ;  ;  ;  ;  ;  

北京市郊区基层党建创新的调查与思考_党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